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跟帖
四、无私无我的故事
送交者: 亦宛然 2015月09月29日09:56:50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二、知恩图报的故事亦宛然 于 2015-09-29 09:54:42
 


四、无私无我的故事



先讲故事。



1、大舅又来了



大舅,妈妈的叔伯哥哥。这是四十年前的事儿。



那个时候的农村,能吃上白面的人家很少。我家因为是城市户口,每月能到粮站领少许回来(具体多少,老爸也记不清了。可能二十斤左右)。这点白面,我们一般情况下是舍不得吃的。



大舅有个重孙。大舅对他百般疼爱。在这个重孙学会走路、能带出门的时候,大舅便带上他来我家做客。



西社村到东社村二里地,来往很方便。



来做客,妈妈就招待他们吃白面。



但,仅仅是给他们吃。



我们兄妹一锅饭:或玉米面糊糊或麸子面馍馍或煮山药蛋;大舅和他的重孙一锅饭:白面面条。白面面条好吃呀!我们好想吃。但妈妈一口都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眼巴巴的看着另一锅里的白面。



大舅发现来我们家能吃上白面,便一次又一次的上门。



来就来吧,吃就吃吧,一个月一次,可以了吧?因为我们也吃不上白面。而大舅不是,一星期最少来两次,有时隔一天就来一次!



一来,妈就给他和他的重孙做白面吃。我们就得眼巴巴的往肚里咽着口水看着人家吃白面。



而且,大舅每次来,妈妈每次都是如此。不管隔天来一次还是两三天来一次。



而且,这样的事儿持续了最少六七年。



清晰地记得,那个时候的我(只比大舅的重孙大5岁)一看见大舅拉着他的重孙又来了,心里便恨得“咬牙切齿”:又来了!又来了!!讨厌死了!!!



我们兄妹那会儿多大呢?就从这个大舅的重孙2岁时开始来我家算吧:我弟弟3岁,我7岁,二哥10岁,姐姐11岁,哥哥13岁。3岁到13岁的我们看着一个小家伙和一个“老家伙”(呵呵,对大舅很不恭敬。但的确是当时的心理)吃着我家的好吃吃,而我们只能看、不能吃,好无奈好悲哀。



所以,哥哥姐姐和我一样讨厌他们。呵呵。



现在估算一下,我家那时的白面可能大部分被这二位吃掉了。



妈妈什么态度呢?



每次他们来我家,妈妈就如同他们从未来过、好像第一次上门做客一样好吃好喝,热情招待。不仅没有流露过一丝丝的不悦,且从未对大舅有过半句表示讨厌的话。



六七年啊!年年如此,月月如此,每月好多次!



这个大舅有恩于妈妈?



不是。他没做过什么特别对妈妈好的事。



大舅与妈妈兄妹情深吗?



不是。他们并非一奶同胞,只是亲戚关系。



那是妈妈傻吗?



嘿嘿,我的妈妈聪明得很。



这种事儿,如果换做我,大舅来上三五次估计我就会给他脸色看了,呵呵。



2、我家的小院子被占了



就是这个大舅,妈对他那么好,他却做过一件非常对不起妈妈的事。



那是1982年。



当时我家在东社村借房子住着。我们自己的家在西社村。



大舅家就与我家相邻。仅隔着一堵墙。



大舅家的墙(西墙)与我家的东房之间,是我家的一个小院子。



这个小院子挺大。



小时候,我们兄妹偶尔会回西社村我家玩玩。因为我家种着好几种树。苹果树、杏树、梨树等等。我家与大舅家的墙之间的那个小院子,则种着桃树、杏树、椿树、枣树,还种着一种叫“凉叶叶”的很好玩的植物。这是我们兄妹当年的一个小乐园。



那一年,大舅家将他家那堵西墙拆掉,要盖西房。当然,他家这个西房与我家相邻的位置,还应该是原来那堵西墙的位置。



但是,他们把房子盖到了原来的“边界线”——那堵西墙以外三米之处。也就是说,我家的那个小院子被他们占了三米左右的宽度。因此小院子被隔离的只剩下了一条窄窄的小通道。



他们这样做时,没通知我家一声。因此我爸妈并不知晓。



因而,他们这种行为属于“悄无声息、强行霸占”。而且,面积还相当的大。



我不知道这种事情别人家遇到会怎么处理?猜测一下:可能是怒发冲冠,拼力夺回吧?在这过程中,很可能还会有武力冲突发生。最终,两家关系彻底断交。



我这么猜,是有“参照物”的: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故事“六尺巷”不就是因为两家宅基地的地界不清而发生争执,家人向千里之外的宰相张英求助而流传下来的吗?



这个事情,妈妈知道后是什么反应呢?



爸爸告诉我:“你妈当时什么话都没说,就跟没这个事一样。”



啊?!



让我惊讶的后面还有呢:妈不仅没表示一点点生气,没到大舅家争半句理,还派放了暑假的哥哥(18岁)和二哥(15岁)去为他们盖房子出力。哥记得他去帮了好多天。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朝宰相张英用一封信解决了家人与邻居的几尺地纠纷。“六尺巷”的故事因而传为千古美谈。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张英能当上宰相,的确有“大人大量”的因素。



我的妈妈,只是一小小平民百姓,却也有宰相的肚量。



问:妈何以有如此无垠的胸怀?



答:妈的心中,自我与他人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我的东西你想要?



拿去吧。



你使用跟我使用是一样的。



情不自禁为妈妈鼓掌:妈妈,了不起!



3、我家小树被拔了



这是1986年我家从东社村搬回西社村居住后不久发生的事。



我家的正房对面,是另一户邻居的房子。我家房子与他家房子之间,是我家的院子。



爸把院子的一片地用栅栏围起来,计划做个小小的菜园子。



有一天,爸在菜园子的一条边上,栽了三四棵小树苗。这几棵小树离那户人家的房子有一大截距离。



爸栽上树后的第二天,邻居家的一个人就来到我家,黑凶凶的脸,一句话不说,噌噌噌,将小树苗一棵棵拔起来,扔在地上,扬长而去。



爸气坏了。“我家院子种两棵小树,碍着他家什么了?凭啥给我们拔掉?”



说着,就要去他家评理去。



妈拦住了:“忍忍吧!咱不和他斗气。不是常听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这句话是我亲耳听到的。同样在愤慨中的我,听了妈的话,一个强烈的感觉油然而生:妈妈的心胸好宽阔啊!



三十多年了,好多事我都忘掉了,妈妈的“大人”大量让我对此事记忆犹新。



4、又一个树被拔掉的故事



爸七八岁的时候,在祖坟上栽了八九棵树。有杨树,有柳树。



1974年,这些树已长得又高又大,郁郁葱葱,完全可以做木材了。



我的二大爷——前文讲述的二大大的丈夫,爸的叔伯兄弟,从内蒙回到西社村办事,看到了祖坟的树,借来工具砍倒了三四棵——挑长得最好的。只剩了四五棵不好的。并且还让爸爸给他找交通工具运送到内蒙。



爸非常愤慨。



一,这是爸栽的树;二,他砍树前根本没跟爸商量;三,他砍掉了最好的。



爸越想越气。对妈妈说:我要和他绝交!



妈劝阻了爸。并让爸帮二大爷运送了那几棵树。



5、“不要说人过失”



妈一生帮助了好多好多人。做善事无数。



这些受妈妈恩惠的,有感恩的,也有相反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好像,遇到不感恩的要多一些。



这里要写的是妈对那些不知感恩的人的态度。若要列举哪些人做了哪些没良心的事,可以列出很多来。但,这里就不写了。原因有二:一是本文不能宣传“坏人坏事”,二是因为妈妈根本不在乎别人对她的没良心。



我和妈妈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妈,×××太没良心了!他怎么能这样?”



“他困难嘛。要原谅他。”



但很多时候,某某人并不是因为有困难而做不到感恩。因为往往是举手之劳的事儿,根本不用花钱不必费力就帮爸妈做好了,他还是不帮一下。



我义愤填膺:妈,他太过分了!怎么能这样没良心!



这个时候妈妈搜肠刮肚也找不出替那个家伙辩解的话了,选择了默不作声,不回应我。



但妈妈那么大的肚量也有“消化”不了某某人没良心的时候。这时妈会伤心的和我谈论几句某某某的“不良行为”,说一说她对这类行为的不理解。妈的这一“反常”行为很令我兴奋,心想妈妈终于和我“并肩战斗”痛斥丑人丑事了,哈哈!可是,正当我准备在妈妈面前痛痛快快的骂一顿那个人、替妈妈出口气时,就被妈的一句话“偃旗息鼓”了:“不要说人的过失了。这样不好,要原谅人!”



唉!你说妈妈怎么就那么大度呢?别人对她不起,她不但不会放在心里,还要替他辩解,还要隐秘他的过失,还要在我嘴上“泄愤”一下下时也不让!



借用高中日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妈妈,你的胸怀为什么那么宽广?”你不仅自己心中无一丝一毫的怨恨,还用你如虚空般的心化解着我的耿耿于怀和愤愤不平,这是多么纯净的一颗心啊!



6、“妈尝一口就行了”



说起这事来更“气愤”。我经常因为这个跟妈妈“起冲突”。



“冲突”的“导火索”是我们兄妹给妈妈带回来了好吃的。



这不是好事吗?冲突啥呢?



因为,我的妈妈,将这些好吃的90%都送了人!



那是2005年爸妈定居太原前在村里的事儿了。



我们兄妹都在外地工作。回家看爸妈时都会带回些好吃的来:蛋糕、饼干、麻花、香蕉、橙子……我们的想法是:爸妈含辛茹苦一生,好吃的好喝的几乎没有享用过,我们买回来些,让他们尝尝。虽然这些好吃的在有钱人眼里不屑一顾,但对于爸妈来说,也算是“奢侈品”了。



但是,妈妈:



“二梅(我的小名),把××给×××家送点去,给×××家送点,再给×××家送点,再给……”



我一看,妈已经把好吃吃分成了好几份,并包成了小包。再看我带回来的,已所剩无几。



我急了:妈,你怎么能都送了人呢?



妈:“咱吃过人家的呀!×××家给过咱家小米,×××家给咱们送过糕面……”



我说,“不对!×××得到过你们那么多帮助却那么没良心,你怎么也给他?”



“可怜他吃不上嘛。让他尝一尝。”



“那你不能送人那么多啊!你看,留给你自己的都几乎没了!”



妈送人好吃的,送多少呢?



打个比方吧:假如我买回来10根香蕉,妈就会把8根甚至9根送人。



我当然急了:妈,我“千里迢迢”背回来就是给你和爸吃的,你怎么能只给自己留这么一口?



“妈和你爸尝一口就行了。”



“不行!我本来就是给你们买的,又不是给他们买的。我不去送!”



“你听话些啊。不要气妈妈!”



“你给人家送那么多,人家还以为咱家有多少呢!谁家不是自己吃不完才送人啊,谁像你啊!”



妈:“我不管他们怎么想。咱做该做的。”



再“冲突”下去,就要惹妈妈生气了。我只好极不情愿的东一家西一家的送去了。



心里那个不舒坦!唉,真是的,爸妈只能吃上那点点!



这样的“冲突”,这样的“气愤”,这样的无奈,我每次回家都会发生。



哥姐弟也是。但谁也拗不过妈妈。



是妈妈不爱吃那些好吃吃吗?不是。你看她吃的时候也是津津有味,很高兴。



是妈妈吃得多了、不稀罕了吗?更不是。我们回家次数有限,所带吃的有限,爸妈并不比村里人多吃过多少。



那是啥呢?



是妈妈那颗吃了别人的豆角就时时想着回报人家些什么的心。



是妈妈那颗有了好的东西就想着与人分享的心,是那颗哪怕自己不吃一口都送了人,看着别人享用自己就很开心的心。



这是一颗没有自我的心。



这是一颗与“自私”二字毫不沾边的心。



这一颗心,美丽无比。



7、妈妈的愿心



妈还有一个大大的优点,让我佩服至极。



近几年,随着我们兄妹各自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压在爸妈肩上的重担渐渐减轻下来。



某日,妈妈对我说:



“二梅,妈妈发了个愿——以前借咱家钱的,能还起的,就还;还不起的,妈就不要了。”



“妈妈这样发愿,还不起咱家钱的,就不算是欠债了。”



“二梅,你也这样发愿吧!”



我为什么敬佩妈妈?



你看爸妈:虽然不是钱很紧张了,但他们吃的、穿的、用的,依然是竭尽节俭之能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经常为了省几毛钱几块钱而动很多脑筋。



而如今,外人借的那一笔笔不算大也不算小的钱,妈竟然表示:还不过来的,不要了!



妈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妈妈减免了外人不少的欠债。



这可不是用“慷慨”“大方”这类词汇能描述妈妈此一思想境界的。



妈妈“无私无我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总结一下。



妈的无私无我,表现在两大方面:一,不计他人过失;二,不计自己得失。面对他人的自私他人的贪婪他人的蛮不讲理,面对他人明摆着的欺负与无视你的存在,面对他人过分的没良心,妈毫不计较,甚至连怨言都没有——难道妈就没有不高兴吗?就一点都不伤心吗?不是;面对他人的需求他人的困难,妈把自己的享用压到了最低甚至完全剥夺——是妈妈不喜欢享受吗?也不是。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她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欲望也有需求,只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妈选择了“明大理,识大义”,选择了顾全大局,选择了忍辱负重,选择了放下自我。妈妈没有读过《金刚经》(佛教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没有聆听过佛陀“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开示,但妈妈待人处事的一言、一行无不遵循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人生准则,无不实践着佛陀“一切法无人无我无众生”的教诲(这几句引言都来自《金刚经》。本节故事中的前六个,都是妈妈未学佛时候的故事。妈学佛后也没有读过这部经)。可以说,“没有自己,只有他人”是妈妈的一大美好天性。



有人可能会说,太夸张了吧?你妈妈真有那么好吗?



我可以很诚实的很肯定的告诉你:我一点儿都没“美化”我的妈妈,我妈妈真有那么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西风东渐:可爱的Cooper
2013: 范儿352——废除ERB(New York):恒心
2011: 温妮燕:生两个还是生三个
2011: 乐维: 从美国学校教洗碗想到的
2010: 宝宝最需要的朋友都有哪些?
2010: 宝宝撕书,聪明妈妈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