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跟帖
五、惜福的故事
送交者: 亦宛然 2015月09月29日09:58:50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二、知恩圖報的故事亦宛然 於 2015-09-29 09:54:42
 


五、惜福的故事



惜福——惜,珍惜;福,福氣。這二字的意思是珍惜我們擁有的福報。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惜福”主要指的是珍惜我們的“身上衣裳口中食”,不要隨意糟蹋浪費、暴殄天物,要知足,要節儉。“一粒米中有七位神仙”、“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便是我們大智大慧的祖先在這方面對我們的諄諄教誨。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貧富,不管地位的高低,都應該有一顆惜福的心。如能做到,便可體會到少欲知足、身心自在的安樂境界。



我的媽媽是如何做的呢?



(一)        媽媽的“撿垃圾”生活



7年前,爸媽搬到了太原一小區居住。



搬家的那天正好是周末,我去太原看他們。



第二天早上,我和媽媽出來散步,順便熟悉一下小區的環境。



路過一個垃圾堆時,我倆同時被眼前看到的震驚了。



“媽,那麼多衣服!”



“呀,誰家把這麼多衣服扔出來了?”



大人的,小孩的,男人的,女人的,一大堆,有十幾件。



看那衣服,不是破了也不是舊了,好好的,有的還挺漂亮。



“媽,這應該是這家人穿得小了的衣服。媽,咋辦?”



“拿回家吧。拿回去洗一洗,回西社的時候拿上給村里人。”



於是,我和媽媽將這堆衣服抱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出來轉悠,又有了新的發現:一堆葡萄。



那完全是拿起來就能吃的葡萄。因為看上去像一兩天裡買回來的。



“媽,這麼多呀!”我驚嘆。



“誰家把這麼多這麼好的葡萄就扔了呀。太可惜了!”



真的有很多。十幾串。



“媽,咋辦?”



“這還好好的,能吃。拿回去咱們吃吧。”



我和媽抱了一些,沒拿完,回家拿了塑料袋才把葡萄全部拿回來。



這些葡萄爸媽吃了好幾天。



周末結束,我返回了自己的小家。一個月後,再次去看爸媽。



一進門,媽媽就給我大發感慨:



“二梅,你不知道,現在的人啥也扔!”



“媽,你又發現什麼了?”



“你過來看。”



媽媽打開了冰箱:“這袋蛋糕,這袋麻花,這包奶糖都是媽撿回來的。”



“呀,這都好好的嘛!為什麼要扔呀?”



“你到廚房來。”



“這捆粉條、這半袋大米、這幾個西紅柿、這幾個蘋果、還有這兩個碗都是媽媽撿回來的。”



“啊!!!”



“再到這個家來。”



哇!兩大摞衣服。



“這都是媽媽撿回來的,都洗乾淨了。”



“媽,你這個月每天出去撿?”



“是啊,不撿回來,就當垃圾扔掉了。多可惜呀!”



這才知道,原來媽媽這一個月天天都出去撿“垃圾”——我之所以在“垃圾”二字上加引號,是因為媽媽撿回來的這些東西根本就不是垃圾。它們是可以繼續穿在身上的衣服,是可以繼續放在嘴裡吃的食物,是可以繼續使用的物品。這些東西的主人,因為不能穿了不想穿了不喜歡吃了,就把它們當垃圾扔了。



“媽,你不怕別人看見笑話你嗎?”



“咋不怕呢。媽媽每天早上天還黑的時候,打上手電出去找的。”



媽為什麼要冒着被人笑話的“危險”去做這事?



原因很簡單:不撿回來,這些本可以繼續發揮作用的東西就同垃圾混在一起扔掉了糟蹋了。我們都會背那首“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這樣的糟蹋不叫“暴殄天物”叫什麼?有道德感的人都不會這樣做。



所以,媽媽做這個事是“義所當為”,是“義不容辭”。



所以,媽媽做的樂此不疲。



所以,媽媽一做就是七年——直到她去世前三個月。



在這七年當中,除了下雨下雪天氣實在不能出門,每天早上天空還滿是星斗時媽媽就出現在了小區的各個垃圾桶旁。她邊翻,邊吃驚;邊翻,邊感慨:現在的人這是怎麼了?怎麼這麼好的東西也往出扔?



然後,她一袋袋、一件件的把它們拿回家。有時候數量多時,往返兩三趟才能全部“完成任務”。



然後,她把衣服一件件清洗乾淨,開了縫的、扣子掉了的,拿出針線來修補好,然後,分成兩類:自己能穿的,郵寄出去的。食物,她也分成了兩類:自己能吃的,流浪狗的(三年前哥哥知道了太原一個收養上千條流浪狗的地方)。衣服攢到兩三大袋子時,最初的兩三年,媽把它們郵寄給了青海的窮困地區和北京的一個公益機構;這兩年,哥哥在網上查到了太原有個收集舊衣服的地方,媽媽就讓哥哥送到那兒。哥哥的車是越野車,很大,能放不少東西。哥每次送衣服時會把給狗狗撿的食物也一併拿上。這兩樣東西,十幾個大大小小的袋子,每次都把哥哥的車塞得滿滿的,司機旁的副駕駛座上都放滿了。



媽去世後,我問哥哥:這兩年,媽媽讓你送了幾次衣服和狗糧?



哥哥說:少說也有五六回。



我問爸:這幾年,媽撿下的衣服有多少?



爸說:少說也有三十大袋子(有的是裝白面的那種編織袋,有的是媽用撿來的床單被套等等縫製的,比農村裝糧食的麻袋還要大),應該有兩千件吧——這應該沒有誇張。去年暑假我替生病的媽媽出來撿衣服,僅20天就撿了兩大編織袋。



七年啊!天天天天!這要耗費媽媽多少時間多少精力多少辛苦啊!春夏季還好說,到了秋冬季節,天黑洞洞的,寒風凜冽,一個70多歲的老人,穿着棉衣戴着帽子手套打着手電拿着袋子頂着寒風,停留在小區的一個個垃圾桶旁……



曾經好多次,我跟媽媽說:媽,今天不要出去了,外面太冷了!



媽:習慣了。不冷!



她真的不冷嗎?



她如果不去撿,才會真的冷,是比身冷還冷的心冷。



她去撿了,把這些東西“物盡其用”了,她的心就舒坦了。當她想到這一件件衣服會送到可憐人手中時,再冷再辛苦也覺得值得了!



這幾年,爸媽穿了不少撿來的衣服,吃了不少撿來的食物。



他們不怕衣服上有細菌傳給自己嗎?



他們不怕這些吃的會傷害自己嗎?



我想,他們根本就沒想過這些問題。



能穿的不穿,扔掉;能吃的不吃,扔掉——他們才覺得可怕!



這兩年媽媽給了我好多撿來的包包。大大小小,少說也有二十個。其中一個,我每天挎着它行走在校園中(我是教師)。有不少同事問我:這包包哪兒買的?多少錢?挺漂亮的!



我說:我媽從垃圾桶里撿來的!



我不怕同事們笑話。



這是好事。值得宣揚的大好事。



媽撿“垃圾”一事一直瞞着我的哥姐弟,只對我說。媽怕嫂子弟媳笑話,對其他人媽媽更是沒說過。今天,我把媽媽的這一“秘密”講出來了,那麼,大家應不應該笑話她呢?



我再來分析一下:



第一,如果說媽媽將能吃能穿的東西撿回來廢物利用不正常的話,那麼大量的新鮮食物與衣服僅僅是因為不愛吃、不喜歡、過時就扔到垃圾桶正常嗎?



第二,現代人的浪費已經達到了驚人的程度,與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相比,浪費程度不是十倍,而是百倍千倍。一方面大肆浪費,另一方面地球資源在急劇減少,按現在的浪費速度,地球資源將在一兩百年後消耗殆盡,到那個時候人類將不得不回到饑荒年代。



第三,作為一個老人,媽媽看到人們如此浪費而沒有辦法阻止,她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將所謂的“垃圾”撿回來加以利用,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正確的事情。



第四,法國25歲的小伙巴蒂斯特·迪邦謝靠吃從垃圾桶中撿拾的食物,騎自行車穿行歐洲大陸。他此舉是為了引起公眾對歐洲人浪費食物問題的重視。看來,不單單是一位中國的老人這樣做,發達國家的小伙子也在這樣做。



所以,我首先要對我親愛的媽媽說:媽,您做的非常非常對!您根本不必害怕別人笑話。您應該為自己驕傲!



其次我要對看到我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說:我媽媽的這種行為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媽撿“垃圾”的故事講完了。這只是媽媽惜福品格中的一個小小例證。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媽媽這方面的“光輝事跡”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下面,開始分類講述。



(二)日常生活中的惜福



媽能夠撿“垃圾”吃“垃圾”,源自於她懂得惜福這一美好品德。



有句古話叫“惜福首在惜食惜衣”,先從媽媽如何惜食講起。






1、惜食



說到這一點,我真想再次給媽媽豎大拇指:媽實在讓我太敬佩了!



媽自幼接受姥爺姥娘的良好教育,在愛惜糧食上可謂一絲不苟:吃飯,必定是吃得乾乾淨淨,一粒米都不剩;吃完了,拿過暖壺來倒碗裡兩口開水,用筷子攪動着水沿碗邊一路涮過去,將趴在碗邊上的飯渣都趕到水中後,咽下肚去;吃飯過程中,如飯粒掉在了桌子上,馬上夾起來,吃掉,如掉在了地上,就撿起來用水沖洗乾淨,吃掉。要洗碗了,籠屜上,滿是溢上來的小米;電飯鍋里,也滿是粘着的大米。若要做到不浪費,須把一粒粒的米弄下來,放進嘴裡——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每次幹這個活兒時,刮拉不了兩勺子就沒耐心了,邊心裡嘀咕着“太麻煩了太費時間了”,邊趁媽不注意拿起刷子“唰唰唰”以最快速度將米粒清理到水中,然後,做賊似的迅速將洗碗水倒掉“毀滅罪證”逃避媽媽的批評。



我幹這個壞事時,是有負罪感的,因為媽媽經常教育我一粒米都不能扔掉的。可是一想到既浪費時間又麻煩,媽的教誨和負罪感就被我拋到九霄雲外了。我的媽媽呢?——這就是我特佩服媽媽的地方了:她會一顆一顆的將米粒弄下來,送進口中,一顆都不落。哪怕花費十分鐘甚至二十分鐘。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試着猜想一下:一般人做不到吧?



如果沒有對“粒粒皆辛苦“的深刻理解和對“惜福”的高度重視,有幾個人能如此一絲不苟呢?



媽的感人“事跡”多着呢!



比如,小時候,我經常做這樣的事:



“媽,這塊山藥太難吃了!”我夾着一塊難以下咽(真的很難吃啊)的山藥蛋告媽媽——言外之意,我要扔掉它。



“這娃子,這也是糧食呀,怎麼能說‘難吃’呢?來,給媽媽吧!”媽夾過來,一口咽下。



媽媽怎麼就不嫌難吃呢?好奇怪呀。



後來,這樣的事次數多了,我一碰到難吃的,就直接送媽媽碗裡(好慚愧哦!)。媽媽呢,連一個難吃的表情都沒有就送自己肚裡了。



在媽媽那裡,沒有“好吃與不好吃”,只有“應吃與不應吃”。媽對自己的嘴一點兒也不客氣。



再比如,八九年前,我給爸媽買了豆漿機。豆漿好喝又好消化,爸媽很喜歡。



可是,我發現他們很少做豆漿。剛開始,每周一次;後來,半個月一次;再後來,尤其是這兩年,一月一次都保證不了。



我每月看爸媽一次。每次去給他們做飯就會發現。豆漿機幾乎被他們閒置起來了。



一開始,我以為是他們嫌清洗機子麻煩。



“媽,這豆漿機一點都不難洗。先拿牙刷洗刀片和其他不好洗的地方,再拿刷子刷幾下就乾淨了。”



媽點頭。



可是,他們依舊不做。而我每次給他們做下時,他們還吃得挺香。



“媽,豆漿又好喝又好消化,清洗也不費事,你們怎麼還不做啊。”



媽終於說實話了:“洗機子時太浪費了。”



恍然大悟。



我們在清洗豆漿機時會看到機子的各個部位粘有很多的豆渣。我們一般的處理方法是直接拿刷子刷下去,倒掉。而我的媽媽,她覺得這樣太可惜了,但她又沒辦法像處理籠屜上的米粒一樣將豆渣一點不浪費的送到肚子裡,清洗時,再小心,再用心,都是會浪費掉一些的。而浪費糧食,哪怕是一丁點兒,都是媽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因此,幾經糾結之後,媽選擇了放棄做豆漿——雖然他們很喜歡喝。



唉,真是既心疼又無奈!



我只好在每次回去時給他們做。



小時候,媽經常在我們兄妹吃飯時告誡我們:一顆米都不能浪費呀!浪費一顆都是在造罪!每頓飯畢,媽媽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檢查我們的碗裡是否還有飯粒,如有,命令我們吃乾淨。因此,我們兄妹也漸漸養成了愛惜糧食的好習慣(我們經常比賽誰的碗最乾淨)。現在,我們都已長大成人,我們把這個習慣延續給了我們的孩子。在國人浪費糧食觸目驚心到“每年餐桌食物浪費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口糧”的時代,培養孩子們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懂得惜福是多麼緊迫!我的媽媽,給她的孩子們和孩子們的孩子們做出了表率——甚至可以說,堪為世人典範。



 



2、惜衣






1)我的高中日記摘錄






A. 1986922



媽媽,那慈祥的面容,那滿含希望和疼愛的眼光,那稀疏的、為了我們而過早變白的頭髮,那爛得不能再爛的背心,那身難看的衣服,那雙透着窟窿的鞋子時時浮現在我眼前。






B. 1987415



晚飯後正欲進教室門時,猛然發現了教室門外的媽媽。



在家時沒在意,今天才發現媽媽的頭髮那麼稀疏,出門在外還穿着打着小補丁的褲子……媽媽餓了,我讓她吃給我帶來的好吃吃,她不吃,卻啃起了帶着的干饃饃……






C. 1987128



中午放學回宿舍,忽然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驀地回頭,驚喜的看見了媽媽!



……



媽媽,你走了,給我留下了深深的母愛。



                



ⅹⅹⅹ,我不願把你的名字記入我的日記中,怕玷污了它!你是什麼東西?!竟說我媽媽穿得“邋遢”,怎麼,不比你乾淨?我不許你這樣侮辱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是穿得寒傖,沒有你家大人那呢子大衣、料子褲子,可你家的這些人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我的媽媽,在那身寒酸的衣服裹着的胸膛里,跳動着一顆非常偉大的心!她,比你們的父母要好幾千倍!



真是氣死我了!






D. 1989227



媽媽,上次見到你,我是多麼高興啊!因為你穿着黑呢子上衣,圍着長圍巾,使我的心有一些快慰。雖然,那並不是媽媽的。



這次,黑呢子大衣、長圍巾沒有了,有的只是一件短的遮不住棉衣的、洗得發白的衣服,一塊多年的頭巾……媽媽,我心裡酸楚楚……



媽媽,等我參加工作後一定為你買好幾身像樣的、比得上別人的衣服!






東社. 199038



看到媽媽還是那身寒酸的衣着,心裡又是一陣淒楚。唉,媽媽為了我們連一件體面的衣服都沒有。說是掙着工資的人,可連村里人都不如……媽媽,我什麼時候就能掙錢了呢?到那時,我一定給你和我爸買幾身體面的衣服!






這幾段日記的關鍵詞:



爛得不能再穿的背心、透着窟窿的鞋子、出門在外還穿着補丁褲子、邋遢(同學這個詞用的不準確。這個詞是髒兮兮之意。媽媽的衣服不髒,只是太難看)、寒傖、短的遮不住棉衣的洗得發白的衣服、寒酸、連村里人都不如……



一次次的記錄,都是媽媽穿的太可憐了。因為衣服太不好看,被我同宿舍的女孩譏笑為“邋遢”(近30年了,這個女同學的名字我還記得。當時真是太受打擊了);因為實在沒有可出門的衣服,某次媽來看我(我在縣城一中),借穿了別人的衣服。



這是媽媽1986年到1990年的穿着。



媽那時46歲到50歲。



現在要分析的是:媽為什麼穿得那麼可憐?



首先,肯定是家裡經濟困難。



但,這個因素只占很小的比例。連一半都不到。



因為:一、爸媽都是掙工資的;二、媽每天要與很多顧客面對面;三、媽那時四十來歲。一個四十幾歲的、掙着錢的、每天要面對很多人的女人在衣着打扮上會怎麼做呢?



我現在正是這個年齡。跟媽一樣,掙工資、每天要面對很多人。我是怎麼做的呢?——剛買了一件新衣服,又看見了一件漂亮的,馬上買下,哪怕現在並不需要;衣服只要款式略顯不好看,立即毫不遲疑的壓在箱底,哪怕剛買不久,哪怕買時花了不少的錢。衣櫃中,漂亮的衣服一件又一件;床箱裡,被我拋棄的衣服一包又一包。我很有錢媽?不,不是。這不是有錢無錢的問題,是怕人笑話自己不好看的“面子”問題,是希望自己越來越漂亮的“欲望”問題。為了這個“面子”,為了這個“欲望”,衣服可以一件一件的買,可以一件一件的廢棄。我是這樣做的,很多女性也是這樣做的。



媽媽為了自己漂亮一些也應該這樣做。她雖然窮,但還沒有窮到給自己買件體面衣服都沒錢的地步。但她就是不買。



惜衣——穿衣服要知足,要節儉。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衣能蔽體食能果腹”即可,在物質享受上,欲望不可太多太大。我的媽媽,就繼承了這種傳統美德。衣服,只要不是破得不能穿了、小得不合身了,她都會一直穿在身上,不到實在沒有穿的了,她不會為自己添置新衣。她不是不愛漂亮,她的愛美之心並不比一般人小多少。她只是覺得尚能穿的衣服就丟棄實在太可惜,衣服還夠穿就添新的實在太奢侈。“人憑衣服馬憑鞍”,媽並不是不知道她穿衣不好看會被人譏笑,但在“知足節儉”這一美德的強大支持下,她對別人異樣的眼光無所謂、不在乎、視而不見。



因此,媽雖四十幾歲,但衣着寒酸;



雖衣着寒酸,但昂首挺胸。






補充一件事:



說起媽媽的愛美之心,一生中唯一展示過的,就是照身份證照片。2010年,更換新一代身份證需要一張照片,派出所說只要符合要求,自己照的像也可以用。我哥擔當了攝影師。媽把她認為最好看的衣服穿上照了一張相。我哥認為可以了,但媽媽執意要換一件衣服再拍一次,如此一連拍了五次!看到媽媽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哥想:誰說媽媽不喜歡時髦,這不就是媽媽的一次“時裝秀”嗎?






2)媽媽的包袱



媽媽去世後,我整理了整理她的包袱。



這件藍衣服,應該有20年了吧,媽一直穿着;這件灰色褂子,應該也有20年了,媽一直穿着;這件紫色線衣,是十幾年前的,媽去世時還穿在身上;這條藍褲子,少說也有20年,媽也年年在穿;這條褐色線褲,是我十年前在街上隨手“撿”回來的9塊錢的便宜貨,媽年年穿着,而我三年前給她買的300元的“恆源祥”純羊毛褲還掛着吊牌躺在包袱里;這件綠色褂子、這件黑色紅邊的、這件紅衣服都是買下多年的漂亮衣服,媽只在出門做客時才拿出來穿一穿,如今還嶄新新的在包袱里睡大覺;這雙襪子,最少有十幾年,一個大補丁將腳跟部分全部包住,又一個大補丁占據了腳底部分的三分之二,類似這樣的襪子共有5雙。這件背心,一看就知年代久遠:嚴重變了形的吊帶被媽媽用一根細繩子拴在了一起,看樣子,是穿的時間太長了,變得太寬鬆了,為防止吊帶從肩上往下滑,媽想出的辦法。背心寬度很肥,長度上僅能到達肚臍的位置,這是早該扔掉的背心了,媽一直穿在身上。四五年前,我見媽媽穿着這麼難看又極不舒服的背心,就給她買了3條新背心。結果,前年,媽媽給我退了回來:“媽背心太多了,穿不過來,把它們給你婆婆穿了吧。”——“太多了,穿不過來”是媽在我們要給她買新衣服時用以阻擋我們的話,回回如此,次次都是。“千萬不敢買呀!媽媽的衣服太多了!”千叮嚀、萬囑咐,就是不讓你給她買衣服。因此,我每次給她買衣服都得“先斬後奏”:悄悄買下,逼她穿上(每次都會挨媽媽批評)。因此,媽包袱里的衣服呈“兩極分化”:舊的,十幾年、二十幾年、乃至三十年,顏色黯淡款式陳舊,但一直穿穿穿,捨不得丟棄;新的,因為幾乎不穿,無論哪年買的,都漂漂亮亮、嶄新嶄新。



這就是我的媽媽,一個有舊衣服穿便不讓給她新衣服的媽媽,一個掙着錢、孩子們也都掙着錢,卻不願花錢打扮自己的媽媽。



在惜衣方面,我的媽媽同樣可做世人榜樣。






3、惜水



老祖宗“惜福”的教導中,是沒有“惜水”這個內容的。因為那時候浪費水的現象根本不存在。



“中國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居世界121位。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屬於嚴重缺水缺水城市。至2025年,全球將有40億人缺水。未來,水會像石油一樣珍貴。”——摘自網絡資料。



“今年中國的用水量還不及去年的一半多。”——2015微信朋友圈。



媽媽節約水、愛惜水,早在媒體對“節約用水”大聲呼籲之前。2005年前在村里居住,我沒見過媽媽浪費水。後移居太原住進了樓房,媽在“惜水”上的用心、認真全然呈現,真是讓人肅然起敬,由衷讚嘆。



洗手,將臉盆架在洗臉池上,水龍頭注入一點兒水,僅夠將手簡單洗一洗的水(估量一下,半碗水不到),洗畢,將水倒入衛生間的一隻塑料桶中;



洗碗,極少量的水將碗過一遍,倒掉,第二遍涮碗,水多一些,洗畢,倒入塑料桶中;



洗衣服,洗衣機的排水管直接放入大洗盆中,髒水直接入盆,地下的排水口幾乎不用。



塑料桶的水和大洗盆中的水攢下幹啥?——沖馬桶。



媽用水夠節約的了吧?這還不算,沖馬桶時媽不是提起桶來一大股的倒,而是拿水瓢舀。



哈!這哪能沖乾淨呀!馬桶肯定會臭嘛!因此,我跟媽媽提了好多次“意見”,媽當時答應以後會多一些水沖馬桶,但過後依然“我行我素”“屢教不改”。



哈,真拿她沒辦法。



還有“更絕”的呢:洗臉洗手後,如果水基本還是乾淨的,媽會再洗洗毛巾或抹布什麼的,將水弄髒後才會倒入桶中。為啥?媽說,看到白花花的水就倒掉了,可惜!哈哈!



媽為了省錢嗎?一噸水,3塊錢,媽再怎麼節約水,能省多少錢?況且,媽的日子也沒把她逼到如此“絞盡腦汁”通過節約水來省錢的地步。



只因:水,跟食物和衣服一樣,都是大自然所恩賜,都應感恩、知足、愛惜。



你可能會說,為了節約水,你媽媽連馬桶臭哄哄也不管不顧了,太過分了。那,是你的看法。我的媽媽,為了節約水不怕馬桶臭,在我心目中那是形象無比的高大——僅憑這一點也足以叫我仰視。






4、其它



媽的惜福不僅僅表現在食、衣、水上,洗碗巾、抹布、毛巾、刷鍋刷子……但凡沒爛沒壞,媽會一直用一直用,直到它們“鞠躬盡瘁”的那一刻。所以,媽家裡很多東西的更換率是非常低的。有時候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趁媽媽不注意趕緊扔掉,冒着被媽媽教訓一頓的“危險”也“在所不惜”。



物盡其用,是媽媽“惜福”的總原則。



願天下所有人都能惜食、惜衣、惜水、惜電、惜紙、惜……惜一切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西風東漸:可愛的Cooper
2013: 范兒352——廢除ERB(New York):恆心
2011: 溫妮燕:生兩個還是生三個
2011: 樂維: 從美國學校教洗碗想到的
2010: 寶寶最需要的朋友都有哪些?
2010: 寶寶撕書,聰明媽媽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