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跟帖
慈悲心,恭敬心,持戒,
送交者: 亦宛然 2015月09月29日10:20:12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六、學佛修行的故事--“異相”,走上學佛之路,虔誠,做功課,亦宛然 於 2015-09-29 10:14:57
 


5、媽媽的悲心



中午要吃米飯。我舀了大米出來。



媽說:“米裡面有蟲子了。先撿一撿。”



一會兒,一條白白的胖胖的小傢伙被我發現了。



我捏起它,就要往垃圾桶里扔。



“不敢扔!會死掉的。”媽阻止了我,然後給了我一個口子挺大的塑料瓶子:“放進這裡面。”



我打開瓶子。“哎呀,媽,你怎麼把蟲子都放進這裡來了?”



瓶子裡,七八條米蟲子在裡面爬來爬去。奇怪的是,還有不少米粒。



“這是媽媽這兩天撿出來的蟲子。先放到瓶子裡,集中一些後再把它們放到樓下的草坪里。”



“那,還放米幹嘛呢?”



“讓它們吃啊。”



哈!原來媽媽怕它們到了垃圾桶里被垃圾擠死,就把它們“請”進了瓶子裡,又怕它們餓死,就給它們放入了食物。



於是,我把蟲子放進了它的夥伴們當中。大米撿完後,我到樓下將蟲子倒進了草坪里。



這是幾年前的一個小故事。



媽為什麼要這樣子做呢?不就是幾條小蟲子嗎,用得着這麼麻煩嗎?



告訴你,比這個還“麻煩”的事多的是。



比如,媽在十幾年前就發了個願心:到冬天時,給小鳥鳥餵食物。因為媽媽看到小鳥冬天不好找吃的,可憐它們,就有了這個想法。開始的前幾年,媽把米粒或者飯粒放到窗戶外,小鳥就會來吃;七年前,搬入現在住的這個小區,媽媽開始撿“垃圾”的生活後,每晚臨睡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將垃圾桶里撿來的麵包、餅乾、饃饃等切成小塊狀,第二天早上撒到小區僻靜的幾個角落裡讓鳥兒吃。別以為這個活兒好做,麻煩得很。因大多是干饃饃,切起來很是費勁,往往要花媽媽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實在切不動的,還得叫老爸幫忙。媽的這件事一直堅持了7年,天天如此,直到去世前兩個月才終止。



再比如,三年前爸媽住的房子裡不知怎麼來了只小老鼠。上躥下跳,左啃右咬,將柜子裡的衣服、糧食折騰得夠嗆。還神出鬼沒,根本逮它不住。應付這種事,一般用老鼠藥就輕鬆解決了。我媽媽怎麼做的呢?——在小老鼠經常出沒之處擺放食物。注意,食物里絕對沒有毒鼠強。媽媽就是專門餵它。這個小傢伙也不客氣,趁人不在就吃掉了。媽看到小老鼠吃完了,就再給它放上。就這樣,這隻小老鼠每天被媽媽餵着養着。近一年後,可能終於“良心發現”了,才從我家銷聲匿跡。



媽為什麼要這樣子做?現在揭開謎底:這來自於媽媽學佛後,明白了佛陀開示的“眾生同體”的道理。偉大的釋迦牟尼佛當年為了幫助可憐眾生從生老病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毅然拋下榮華富貴出家修道。當他經過多年艱苦的修行終於發現了宇宙人生真相之後,他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界的所有眾生都具有佛性,都能成佛。動物跟人類一樣有思想有感情,一樣愛惜自己的生命。我們是不可以隨便傷害動物的。不但不可以傷害,還應給予最大的愛護。



因此——媽媽走路時往往會低着頭看着地面,以免踩住腳下的小生命;



媽媽看到路邊的小貓小狗等等小動物大動物,看到家裡的蚊子蒼蠅等等小蟲子都會給它們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為的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給它們播下未來成佛的種子,甚至空中有小鳥飛過,媽都會衝着人家快速念一遍。



到菜市場買菜,媽會找到賣雞鴨魚的攤位,對着籠子裡的雞鴨、水箱裡的魚兒合掌誦念三皈依與佛號,全然不管攤位主人異樣的眼光與恥笑的表情。



因此——



學佛伊始,媽知道了吃素是對動物的愛護後,立即戒掉肉食,25年再沒吃過半口。



知道了放生(解救動物的生命)是對動物的愛護後,馬上積極投入其中。或寄錢給寺廟請出家師父代為放生,或親自到菜市場買下魚兒泥鰍鴿子等誦念經咒後將它們放歸。



知道了穿在身上的某類衣服是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之上後,媽堅決不穿皮鞋、蠶絲衣、羽絨衣,甚至是羊毛褲、羊毛衫。



媽本來就是個特別仁慈的人,通過學佛知道了眾生的苦難後,對這些小動物就更加憐憫更加慈愛。她可憐它們因無明而墮入畜生道,她感同身受着它們身體的苦心靈的苦,盡最大的力量去幫助它們愛護它們。一次我和媽媽放生魚兒時,媽對着魚兒說:“魚魚,可憐的你們!和我一起念佛吧!好好念佛,下輩子就投胎轉人了,然後好好學佛,就再也不會受輪迴的苦了!”緊接着,媽媽為它們念三皈依、佛號、經咒。媽在做這些念誦時非常的投入,聽聲音、看神情,媽是真的可憐它們,為它們悲嘆,為它們祈禱,聲音里、神情中,媽媽那顆悲憫眾生的心在熠熠閃光……



媽媽在放生。給魚兒念佛









對動物如此,對人更是悲心切切。



還是從學佛開始,媽知道了這世間有六道輪迴,有三世因果,知道了“佛法難聞,人身難得”,因而在自己精進修行的同時就開始了對人們的力所能及的幫助。



九十年代,我們家鄉還幾乎沒有佛法。從未聽說有哪個人在學佛。人們都在迷迷糊糊煩煩惱惱中生活着,不知解脫,更不知解脫的方法。對此,媽既遺憾又感嘆,特別希望大家都能學佛,都能走上解脫之路。但在一個一說佛教就被人譏笑的村子裡,媽媽也不可能挨家挨戶的給人家講佛法,她只能從與自己關係近一些的親戚朋友鄰居開始。



她先是給人家講一些佛法的基本內容,如果人家不反感,媽就會把家裡的佛書、磁帶、光盤(以前是錄像帶)拿出來,讓他們拿回家學習。這樣的事兒,媽媽做起來非常的積極非常的熱情。這二十幾年來,只要看到哪本佛書適合大家了解佛法,媽媽就送給這個送給那個,恨不得所有人都來看書;看到哪套磁帶或者光盤不錯,媽就會讓哥哥翻錄幾套送人;有時候媽會出門,只要去寺廟,一定會請回不少佛書來送大家讀……



在媽媽的影響下,親戚鄰居有不少人陸陸續續走上了學佛之路。



佛書中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我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發了菩薩心的人。她經常跟我說:“人這輩子不利用這個人身修行就白活了。不學佛,還可能造作惡業,一作惡,就會墮入三惡道受苦,再想轉個人身就難了。太可怕了!也太可憐了!”因此,她不但幫助相識的人們學佛,對陌生人也是熱心一片。



去年夏天,媽因癌症住院。她看到臨床的一個來自五台縣的病人十分痛苦,媽可憐她,希望她能通過學佛來減輕一些痛苦,就從家裡帶去了幾本佛書,一句一句的給她念,一句一句的給她講解。最後還送了她佛像和念佛珠,讓那家人很是感動,連連表示會好好看書的。



媽離世前一個月,住進了石家莊某醫院。幾天后,我從平遙趕過去看望她。那時的媽媽已十分虛弱,下床走路都需要我們攙扶着。那一晚,我陪伴着媽媽,睡得迷迷糊糊的,就被鄰床病人的“啊呀啊呀,這還不如死了好”的呻吟聲吵醒了。



媽對我說:“二梅,你告告他們,讓他們念佛吧。”



我說:“咱和人家又不認識,不用說了吧。”



媽說:“勸人學佛是好事,這娃子,怕什麼呀。”



媽見我還是不肯,只好讓我扶她起來,跟那個病人和她的家人說:“你們念佛吧!念佛可好了!”



是啊,念佛吧,念佛可好了!



媽一生心地善良,看到別人痛苦自己就十分難受,總會想方設法的去幫助他們。遇到有緣人,不管人家願意不願意聽,她都會給人家講學佛的好處,其心之慈、之悲,在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我沒見過第二人。



多年前,有一次我跟媽媽聊起了極樂世界的美麗和莊嚴。媽說:“我去了極樂世界後,一定好好學佛,爭取快快成佛。成佛後,我馬上就回來度眾生,不會停留在極樂世界的。眾生太可憐了!”



這句話,在我內心激起了不小的漣漪。我的媽媽,她去極樂世界的目的,不是去享福,是為了具備同佛菩薩一樣普度眾生的能力。到了“學業有成”的那一天,她會一刻也不貪戀極樂世界的美好幸福生活,馬上回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為解救苦難眾生而做出她的努力。我的媽媽,是多好多好的一個媽媽啊!



佛書中說:慈悲心,慈愛眾生、憐憫眾生之心。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我的媽媽,就是一個具足慈悲心與菩提心的人。



補充一個小故事。



去年10月份的一個周五(媽去世前一個月),我一下課即急匆匆乘動車趕往媽媽身邊。



我告媽媽說:“媽,我今下午給學生哭了一節課。”



“我一上課,就給學生提到了媽媽。然後就哭得不能上課了。後來,我就乾脆不上課了,邊哭邊給學生講起了媽媽。我告他們,我的媽媽心特別好,做了一輩子的好事,從來不考慮自己,只想着對別人好……”



媽聽我講述完,對我說:“你告娃子們,媽媽一輩子只去過一次理髮店,還是被別人拉去的。媽媽穿的背心襪子等儘是窟窿的。媽媽一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



媽還說了一些想讓我轉告學生們的話。可惜記憶力太差的我,現在怎麼也想不起後面的內容了(當天晚上我把媽媽的話存在手機“記事本”里的,可是修手機時被刪掉了)。



我為什麼要寫這件事?



因為這是我在媽媽身邊45年,第一次聽到媽媽夸自己。



媽從來沒有自誇過。這是唯一的一次。



可是,這是媽在夸自己嗎?



不,不是。



她是想通過我的轉告,讓學生們明白做人的道理。



又想起一件事。



2011年,我在網上認識了一位山東淄博的小學教師。他有感於當代人在孝敬父母上與古人的差距,編輯了一本叫《仁愛與報答——催人淚下的60個親情故事》的書,準備面向各地的中小學生免費贈閱。但他缺乏印刷書籍的錢,希望網友們提供幫助。那次去太原,我跟媽媽聊到了這個事。媽媽馬上從她積攢的專用於做好事的錢裡面取出了2000元錢讓我給寄了過去。



媽非常重視孝道。她希望天下人都能做到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6、“一定要恭恭敬敬的”



前面記錄了媽媽在學佛修行過程中展現出來的令我讚嘆的虔誠心、慈悲心和吃苦精神。現在,再記錄媽媽的一個同樣值得我們敬佩的精神——對三寶的恭敬心。



三寶,佛寶、法寶、僧寶。佛寶,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經書。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師父。三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既是核心,學佛之人必須以恭敬心面對。佛書中廣為人知的一句話就是講這個道理的:“欲得佛法利益,須向恭敬中求。一分恭敬,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十分恭敬,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學佛後的媽媽自然領悟了這個道理。領悟了,她就去做;只要她去做,就會要求自己做得認認真真,做得一絲不苟。



(1)   恭敬佛寶



      媽媽畫的地藏王菩薩20年前畫。媽媽從未學過畫畫。拿起筆來就畫。)






去年夏天媽媽生病後,體力有所下降。有一天,媽讓我幫她擦佛像。這是我第一次幫媽媽做這個活兒。



阿彌陀佛的像。踩着蓮花站在虛空中。是紙質的。鑲在一個木頭框子裡。像上應該有玻璃的,但不見,可能是壞掉了。



我知道媽媽擦佛像有專門的布子。在媽媽的指點下,我拿了出來。



一個塑料袋。塑料袋裡面還有三個塑料袋。怎麼回事?



我把三個小袋子拿出來。只見上面分別寫着“身”、“地”、“瓶”。



“媽媽告你:寫着‘身’的,裡面的布子是擦佛像的身子的,寫“地”的,是擦佛身外的地方的,‘瓶’里的布子,擦框框。”



“媽,你這太麻煩了。用一塊布子就可以擦乾淨嘛。”



“一塊布哪能行?聽着,先擦身子。袋子裡有兩塊布子,一塊做干布子,一塊水裡洗一洗擦第一遍,然後用干布子擦第二遍。其他地方也是一樣。”



果然,“身”里和“地”里都裝着兩小塊潔白的布子。



媽又遞給我清洗布子的專門的盆子。



“身”里的布子拿一塊,水裡過一下,擦佛身,另一塊干布子再擦一次;“地”里的布子拿一塊,水裡過一下,擦佛身外的地方,另一塊干布子再來一次;“瓶”里就一塊布子,像框一次搞定。



哈,擦一張佛像用了五塊布子。



好麻煩呀。雖心裡極不情願,在媽媽的“監督”下,還是乖乖的一步一步的完成了。



“把水倒掉,換清水再擦一遍。”



“啊?還得第二遍呀!”



“這娃子!不擦乾淨能行?好好擦。一定要恭恭敬敬的。邊擦邊念佛號。”



沒辦法。母命不可違呀。還是乖乖做吧。



耐着性子,五塊布輪流上陣,終於完成了。



終於完成了,肚裡的不耐煩也憋不住了:“媽,用不着這麼麻煩。以後簡單些吧。”



媽沒理會我。呵呵。



這是去年在媽身邊時的一個小故事。那天才知道,原來媽媽是這麼擦佛像的。簡單的事情被媽媽弄得好複雜呀。



媽離開我半年多了。那天擦佛像的一幕幕如在眼前。



今天寫到此事,我想說:我錯了,我不該不耐煩的。我根本不理解媽媽那樣做是源於一顆對佛的恭敬之心。



那麼,將佛像擦得乾乾淨淨就是對佛的恭敬心的表現嗎?



普及一點佛教知識。



佛,“佛陀”的簡稱,“覺行圓滿者”之意。在佛法中,佛有法身、報身、化身三種。前兩種,我們普通人的肉眼是不可能看得見的,只有化身佛能夠看得見,但也早已離開了我們。他就是兩千多年前生活在印度的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現在,我們凡夫俗子所能見到的只有佛身的代表——佛像。所以,學佛人都是把佛像當作佛的真身來恭敬的。



所以,媽眼中的佛像不是佛像,是真佛。



所以,媽媽“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爸經常這樣評價媽媽。呵呵)”的事兒還很多。



比如,媽每天早上都會打掃佛堂。又是掃地又是擦桌子又是擦佛像,一遍完成再來第二遍。一個小得只能容兩人跪拜的佛堂媽要花半個多小時來打掃。爸心疼媽媽,怕她累着,建議她掃得簡單些或者隔幾天來一次即可,媽從來都是“置若罔聞”、“我行我素”,照樣每天,照樣每次半個多小時。“逼急”了,媽就說:“咱的家都每天打掃,佛的家為什麼不每天打掃?”



比如,媽學佛二十多年來,每天在佛像前除了點燈、供水等等之外,早飯、午飯必定供佛。先供佛,後自己吃。而且,媽不允許做飯時品嘗。熟了還是生的,咸了還是淡了要求憑經驗判斷。理由是:你都吃了一口了,還能供佛?呵呵。



還有呢。家裡有了吃的時,媽一定要求先供佛,後自己吃。如果是下午買回來的吃的,媽就不允許吃了,必須第二天早上供佛後才可以吃。但我們老忘了這個“規矩”,買回來經常急不可耐的拿起來就吃,為此老挨媽媽批評:“還能不供佛就吃?”呵呵,慚愧。



再比如,媽做早晚課時,必定淨手潔面,然後換上專為做功課準備的衣服褲子。



再比如,媽堅持拜佛二十多年無間斷。拜佛就是在表示對佛的恭敬之心。



   媽做佛法筆記時,遇有“佛”字必定以“0”代替或者以空格代替。原因我也不太清楚,應該是媽覺得這個字不可以隨便書寫,應有敬畏之心吧。 



媽洗碗時必定把供佛用的碗放在最上面洗,而且洗乾淨後單獨放置,不讓其它碗壓住它。



再比如……



媽媽的佛法筆記。文中的空格處和“O” 處應該是“佛”字









2)恭敬法寶



法寶,主要指佛經。現在引申為所有的佛書、佛法磁帶、光盤等。對法寶應該有什麼樣的恭敬心呢?《金剛經》上有這樣一句話:“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佛告訴我們,佛經在的地方就是佛在的地方。



下面列舉一下我媽媽怎樣恭敬佛書的。



我家的佛書都放在佛堂的書櫃中。而且是書櫃的上部分。書櫃以下(人腰身以下的高度)部分是不放佛書的。



如果媽在其他房間看佛書,臨時不看時,一定會將書放在一個乾乾淨淨的、高高的地方。



媽是不讓任何東西壓住佛書的。放佛書的柜子頂上沒有任何東西放置。



媽看佛書時,一定先把手洗得乾乾淨淨,把桌子擦抹得乾乾淨淨,然後端身正坐,把書捧起來看。絕不會斜靠在沙發或椅子上,絕不會把書放在腿上,更不會放床上趴下看。



媽看書,從來不在書上勾畫、塗抹,看完後合書時,從來不折頁或折角做記號,而是夾一張紙條當書籤。



媽指着書上的哪句話讓我看時,必定用中指(媽說用其它手指不恭敬)。



有時帶佛書出門時,媽會把佛書單獨包裝,不與其它東西混放;佛書在袋子裡放置時,必定將書的“頭”朝上,絕不將書倒置;書在包里裝着,媽就不會提着包,而是將書抱在胸部位置——抱着書走路。



……



3)恭敬僧寶



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



十幾年前媽還在西社村住時,某天,院門口站着一個出家師父,說是來化緣的。媽趕緊把師父請進家裡,恭恭敬敬的跪下頂禮,恭恭敬敬的遞上50元錢,然後恭恭敬敬的送走。



送走之後,爸媽回過神來了:應該是上當了。是騙子。因為這人的言談舉止與出家師父相差甚遠。



但錢已經被人家拿走了。



媽媽也沒氣:“騙就騙了吧。”



其實媽與那個人稍稍多說幾句話再決定給不給錢的話是不會上當的。之所以被騙,我想肯定是媽一見出家人打扮的人就滿心歡喜,就立即恭敬禮待,就忽視了對那人的冷靜觀察了。呵呵。



雖然是個被騙之事,卻可看出媽對出家師父的恭敬之心。



媽學佛修行二十多年,去寺廟的次數不多,與出家師父接觸甚少。接觸最多的,是弘瑞老和尚。



弘瑞老和尚,山西省代縣峨口鎮白雲寺主持。山西省的耆宿大德。五台山高僧之一。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五台山普壽寺主持如瑞法師非常敬重弘老。當代高僧夢參老和尚對之也非常讚嘆。



1991年春在弘瑞老和尚的傳授下皈依三寶,所以弘老是接引媽媽進入佛門的恩師。但因我家離代縣幾百里地、加上媽沒什麼事兒不想打擾師父,因此媽只是年年(有時候隔一年)去看望師父一次。去時帶上平日給師父準備下的一些稀罕吃的或者其它供養師父。這些吃的都是爸媽捨不得吃、攢下給師父的。記得十幾年前,媽從當時住在廣西的二哥那裡帶回來幾斤決明子。媽捨不得用,大部分給弘師父做了枕頭。還記得七八年前,我的一個學生送了我一袋碧根果,想到爸媽也很少吃,我就給了他們。結果呢,媽說他們沒吃,供養弘師父了。其實供養老和尚的人很多,媽給師父的那些吃的用的,師父不一定缺。媽只是通過把最好的東西供養師父來盡一個在家弟子對師父的恭敬心。



十年前,神功元氣帶很流行。哥哥就買了一個送給師父。師父挺喜歡。後來哥哥又給師父買了一個。師父喜歡這種元氣袋就被媽媽記在了心裡。這兩年,媽媽一直催促哥哥再給師父買一個,但因為現在市場上找不到了而一直沒有買到。去年冬天,媽媽去世的前兩天,把哥哥叫到身邊說:“想辦法再給弘師父買一個元氣袋。這是媽媽最後的心願了……”



媽對僧寶的恭敬還表現在“不說僧過”上。



這些年我們兄妹都跟着媽媽學佛。我們聚在一起時的一大話題就是佛法。有時候,我們會說到哪位法師講的法不正確。媽聽到後就馬上阻止我們,說我們這是在造作罪業。其實我們也知道不該說出家師父過失的道理,但又覺得師父也有說錯的時候嘛,討論討論也沒啥。於是下次我們又會犯這個錯誤,甚至還要講給媽媽聽。媽見我們不聽她勸阻還“變本加厲”,原先規勸的語氣變成了大聲訓斥:“不知道不該說師父過失?再說下去就給我各自回家,再也不許來了!”呵呵,如此嚴厲的媽媽很少見到啦,我們為了媽媽不生氣就再也不敢亂說了。



以上就是我對媽媽恭敬三寶的點滴記錄。也許你會說,媽媽太“着相”了,根本用不着那麼繁瑣、那麼費事、那麼嚴格嘛,但,這只是我們這些旁觀者的想法。我們這樣想,是因為我們對三寶的恭敬達不到媽的高度——佛像、佛書、出家師父,在媽眼中都是真的佛,都處在媽心中至高無上的位置。



其實還有一些事計劃寫一寫的。但想了想,佛法要求“隱藏功德”,媽如果在,肯定不讓寫。那麼,就一句話做個總述吧:媽這些年在供養三寶、支持三寶事業上積極、熱情、不遺餘力,做了很多好事。就拿她的一個小本上的記錄來說,光2012年、2013年、2014年前半年,媽在寺院供養、放生、印佛書、地震捐款、救濟貧困、造塔修廟上就是一長串的數據。這麼說吧:媽一生節衣縮食,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哪怕是經濟不緊張了的時候依然為節省幾塊乃至幾毛的買菜錢而動腦筋,千方百計的把錢省下來,目的只有一個:扶危濟困、供養三寶。



我的媽媽,真是太好太好了。



7、“不是自己的,一分錢都不能要”



為佛弟子,嚴持佛陀制定的戒律非常重要。戒律的種類很多,對於在家居士來說,皈依三寶後,應隨着自身修行水平的遞增依次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目的是“以戒為師”,防非止惡,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修行層次。



我們家鄉沒有寺廟,離代縣峨口白雲寺又太遠,所以媽學佛二十多年並沒有受過戒。雖沒有受過戒,但媽通過閱讀佛書,對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五戒,是很熟悉的,同時也以這五條戒律來要求自己。



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第一條不殺生,前文已有描述,媽不但不殺小動物,還對它們非常愛護;第二三四五條,對媽更是“小菜一碟”,媽根本就用不着“努力”才能做到,她的天性里就有這些“屏障”,受持這些戒律是毫不費力(某天媽媽看佛書,書中說釋迦牟尼佛因為無始劫來不說妄語而今世的舌頭長得可以蓋住鼻子,我們就都把自己的舌頭伸出來看看長度,結果發現媽媽的舌頭最長,可以挨住鼻子,我們幾個都遠遠夠不上)。



這麼說來,媽媽雖然沒有去寺廟受過五戒,但完全可以做到。



雖如此,我還是想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關於不偷盜的。



第一個小故事:那是哥7歲,二哥4歲時候的事兒。那一天,他們兩個在村邊玩耍,看見一個騎自行車的人。那人路過離他們的不遠處時,車後座夾着的一大摞布匹掉到了地上而沒有發覺,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哥哥二哥跑過去,抱起布匹高高興興地跑回家給媽媽。回去的時候,媽媽的午飯已經做好了,但媽沒讓他們吃,讓他們趕緊抱上布匹回去等失主。他們回到原處後好大一會兒,等到了趕回來的失主。



第二個故事:還是哥哥二哥。哥8歲,二哥5歲。那天,哥兩個相跟着去離家8里地的一個村子買鞭炮。賣鞭炮的在給他們找錢時多給了8分錢。兩個小傢伙沒吭聲,偷偷樂着,拿回家給媽媽,以為媽媽會高興。結果呢?媽媽劈頭蓋臉把他們訓了一頓,命令他們馬上返回去歸還人家。那時已經是中午了,來回16里地回到家又餓又累,媽讓他們吃了午飯,飯後立即返回,將8分錢退還。



第三個故事是我自己的。



我五六歲時,經常去媽媽上班的供銷社玩。媽賣的是五金,隔壁賣糖果餅乾之類好吃吃。那些糖果餅乾真是太誘人了,我特想吃,但媽媽說沒錢買。有一天我實在抵擋不住誘惑了,趁媽不注意,溜進櫃檯,抓了一大把抽屜里的鋼鏰兒,準備買糖吃。從供銷社出來後,我碰到了姐姐。我拍着褲兜向她炫耀我有很多錢。姐說了一句話(忘了啥話了),我就把鋼鏰兒一個不剩的掏給了她,然後就玩去了。玩到中午回家吃飯,一進院門,媽媽就拿着雞毛撣子沖了出來,在院子裡摁住我的屁股一頓好打。哈哈,原來是姐姐告密了,媽就等着教訓我呢!那雞毛撣子的棍兒抽在屁股上好疼啊,媽抽了好多下。邊抽邊訓我:“誰教你拿供銷社的錢來?!誰教你來?!看你以後再拿!”我記得好像我沒哭,理虧嘛。



那天中午,不但挨了一頓打,連飯都沒吃上。媽懲罰我。



晚上,媽下班後回到家,就開始了對我語重心長的教育。



我今年46歲了,童年的事大部分忘光了。那晚上媽媽說的話我也想不起來了,只有一句話是清清晰晰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裡:“媽媽告你,不是自己的,咱一分錢都不能要!”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拿過別人的哪怕是一分錢的東西。



相反,我開始做好事:在媽供銷社玩時,我會經常站在顧客當中,留心他們會不會有人不小心把錢掉在地上。一旦發現,我就會很高興。因為,我把錢撿起來給了人家,就會得到媽媽的表揚。哈哈!



以上是小時候媽媽教育我們兄妹的三個小故事。或許你會說,你要寫的是媽媽持不偷盜戒的事,怎麼寫成了你們小時候的故事?我的回答是:媽是50歲開始學佛的,這三個小故事都是發生在她三十幾歲的時候。那時候,媽連“佛”是什麼都沒聽說過,哪知道佛教中的不偷盜戒?不知道,卻能夠做到,連一分錢的東西都不允許我們拿人的,可見媽媽本身就有這個不拿人錢財的品質。佛法中對“不偷盜戒”的解釋是:“不予取者,知他物生盜心,取物去離本處物屬我,是名盜。”意思是:偷盜就是明知是他人的財物卻起了偷盜的心,並且實施,移動使其離開原來的地方並歸為己有,就稱為偷盜。媽媽學佛前就知道這個道理,而且要求自己和孩子們十分嚴格,而且還是在家裡窮得連一分錢一顆糖蛋都捨不得買的情形下,這不能不教人敬佩!



媽學佛後,對不偷盜戒的受持那就“更上一層樓”了。



舉兩個例子。



三四年的一天吧。我和媽媽在太原汾河公園景區外的一條馬路上等人。馬路兩邊栽着漂亮的樹。我見有杏樹,還結着大大的青杏兒,走過去伸手就摘。



“不敢摘!”媽媽阻止我。



“不怕!這又不是誰家的,這是公共的。”



“公共的也不是自己的啊。書上說‘不予而取’就是偷盜。沒人允許你拿,就不能拿人家的。”



伸出的手只好縮了回來。但心裡還是嘀咕着,覺得媽太嚴格了:馬路邊上的嘛,摘一個沒什麼嘛!



嘀咕着,手就又不由自主的伸出去了。好多年沒吃過青杏兒了,摘幾個!於是,趁媽扭頭看別處,以極快的速度將三四個杏兒放進了自己包包里。



還是被媽發現了。“這娃子!這是偷盜!這麼不聽話!”



只好嬉皮笑臉着,心裡底虛着、抵賴着:“沒事嘛,就兩個……”



唉,慚愧!自己不懂,媽媽告,還不聽。我的覺悟程度差媽媽太遠太遠了。慚愧!



另一件事。



兩年前。某天在媽媽的小區,翻垃圾桶的老人給了我一個被人丟在桶里的女式小包。包包挺漂亮。



回家打開翻看翻看。一個小口袋裡放着一張超市購物卡。上面有小標籤:200元。



“媽,快來看!200塊錢的超市卡!”



“肯定裡面沒錢了。要不然人家不會扔出來。”媽媽沒表示欣喜。



“嗯,倒也是。”驚喜瞬間消失。



不過,還是有點兒不甘心。“到超市刷一下看看!”



超市收銀員告訴我:“裡面有200。”



哇塞!200元居然一分錢沒花!這個包包的主人真是太粗心了。



興沖沖地回到家,樂呵呵地告訴了媽媽。



媽媽也很開心。但是,過了一會兒——



“二梅,媽媽覺得這錢你不能要。”



嗯???



“你給寺廟寄上200塊錢吧。功德回向給包包的主人。”



“嗯……媽,算了吧。”從來也不撿錢的,好不容易碰到200塊,才捨不得呢。



“雖說這錢是咱撿的,但不是咱的,咱就不能要。”



“嗯……好吧。”心裡其實並不想聽媽媽的話,先敷衍過去。



回到自己在平遙的小家。超市購物時瀟灑的刷卡,兩三次後,200元沒了。



也沒寄給寺廟200元。雖然媽的話沒忘記,但根本就沒把媽媽的話當回事兒。



一個月後去太原看望爸媽。



“二梅,給寺廟寄200塊錢的事兒辦了沒有?”



“嗯——還沒呢。” 媽怎麼還記得這事兒啊。



“你不用寄了。媽正要給弘師父送去些造塔的錢。你把200給媽媽,咱們替那個人做了功德吧。”



“咱不知道人家的名字,怎麼回向給她做功德啊。



“就寫上‘三寶弟子’吧。回向功德時想着那張卡的主人就行了。”



“嗯——好吧。”極不情願的拿出了200元錢。



唉,空歡喜一場。這卡是白撿了!心裡嘟囔着,沒敢表現出來。因為我知道媽是對的,只是我自己太差勁了,不是媽媽“強制執行”,我是做不到的。



這事過後,我回想、琢磨——媽是對的,非常對。這錢雖是撿的,自己花掉了,也不算觸犯了佛教當中的“不偷盜戒”,但是,媽說得對,不是自己的,就不該花。人家也沒說送給你,你憑什麼那麼坦坦然然地花掉呢?是自己太糊塗了,太貪婪了,見錢就眼開,見利就忘義,完全將佛菩薩的告誡拋到了九霄雲外。也暴露了我平日根本沒有把這條戒律真正的重視起來。200元,折射出來靈魂深處那個渺小的我,而媽媽,是多麼高大啊!司馬遷在《史記》中讚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和媽媽之間的差距也很恰當:對媽高尚的道德境界,我只有仰慕的份兒,根本達不到媽媽的水平。但是,我心裡是很嚮往媽媽那麼崇高的境界的!



去年春天,我在路上撿到了一張百元大鈔。這次,我沒敢私自花掉。我把它寄給了福建一位師兄,助印馮馮居士的書《觀世音菩薩的奇蹟》。我讓師兄在功德名單中寫上:三寶弟子,100元。



“不是自己的,一分錢都能不要。”——媽媽,我記住了!

0%(0)
0%(0)
  敬惜字 - 亦宛然 09/29/15 (20585)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西風東漸:可愛的Cooper
2013: 范兒352——廢除ERB(New York):恆心
2011: 溫妮燕:生兩個還是生三個
2011: 樂維: 從美國學校教洗碗想到的
2010: 寶寶最需要的朋友都有哪些?
2010: 寶寶撕書,聰明媽媽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