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小诺贝尔奖得主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培养子女的?
送交者: 善良的小灰狼 2009年12月17日18:45:10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西门子科学奖」(Siemens Competition )创办于1998年,选拔全美最优秀的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学生,由西门子基金会每年提供超过700万元支持科学领域的教育和发展。它的前身是历史悠久的西屋奖 (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 建于1948年)。由于选出的都是一代精英,因此有“小诺贝尔奖”(Baby Nobels)之称。事实上,历年得主中己有5名真的在日后得到了诺贝尔奖,比一般孩子的机会大了不知多少倍。

每年的西门子-西屋奖,通过初赛、半决赛,决费,在1600多篇论文中选出最终的得奖者 (个人与小组奖, 相当古代的进士)。其中最优秀的称为大奖,个人与小组各一,各得100,000 美元奖金 (相当状元)。

历年在美华裔学生由于努力钻研攻读,在西门子-西屋奖中都有良好成绩。今年在个人组竞赛中,来自纽约州长岛的江若夷(Ruoyi Jiang) 得到个人大奖。团体组竞赛中,来自德州的刘丹(Dan Liu)、陈逸宁(Kevin Chen)和来自佛州的卡森(Sean Karson)三人组(三人中前两人为华裔),获得团体大奖。

让我们看看这些获大奖者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培养他们的吧?

个人大奖得主江若夷虽然是个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 即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但说得一口流利中文。兴趣广泛,热爱社区活动,在医院当过义工。他的父母都是安徽人,父亲也是科研工作者。他母亲是中文教师,对记者说他们从不强迫江若夷学习,更从不强迫他做任何他不喜欢做的事。因此在他成长过程中,父母只起助手作用。

团体大奖得主刘丹出生在沈阳,1岁时随父母离开中国移民西方。他父母亲都是电脑工作者。他父亲说他们对孩子没有过多强迫,全靠他自己发挥。

团体大奖另一个得主陈逸宁的父母都是从上海移民来的。陈逸宁的母亲对记者说:“孩子在五岁前是父母教他们,小学时是互相学习,过了中学就是孩子教父母了。相信他,放手。”对陈逸宁的支持,除了买书和带他去图书馆,也帮上什么忙了。

看来,这就是美国式和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区别。

作者:Joan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必须抛弃中医
2008: 言真轻:儿童教育中的Street Smart和Boo
2007: 这名校不名校, 人与人就是不一样
2005: 波士顿纪事:从“MIT”到假冒MD
2005: 孝和感恩
2004: 天大的笑话: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2004: 姥姥家唱大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