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七葷八素 > 帖子
“大唐風味”—— 關中臊子麵
送交者: duziteng 2017年01月08日18:33:42 於 [七葷八素] 發送悄悄話

在關中地區,每到逢年過節或老人過壽、招待親朋好友時,人們總要吃一頓“臊子麵”。

  臊子麵,就是在煮好的麵條上,澆上用肉、蔬菜等製成的“臊子”。這種面在關中地區“身價”很高,是一種只有節日或生日時才能吃上的特殊風味食品。

  關於臊子麵名稱的來由,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關中人把菜湯上面漂浮着的蔥花、蒜苗、韭菜沫叫“稍子菜”,用這種有“稍子菜”的湯澆的面,就叫“稍子面”,也叫臊子麵。

  另一種說法是明朝時,有一個相依為命的三口之家;年邁的老婆婆、寡居的嫂嫂、年幼而正在讀書的小叔子。由於家貧,糧食不夠吃。嫂嫂只好撿些小蘿蔔、小土豆等菜蔬,切成小丁,煮成湯澆面吃,用以充飢。小叔子很喜歡這種湯麵。幾年後,小叔子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第。回到家鄉,鄉親四鄰恭賀他。小叔子就用這種麵食招待大家。但是,誰也沒有吃過這種面,更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小叔子講了這種面的由來。大家敬佩小叔子富貴不忘貧賤之時,更讚揚嫂嫂的十多年如一日的賢惠持家。於是,就把這面叫“嫂子面”。慢慢地就叫成了“臊子麵”。

  實際上,臊子就是切細的肉,而且瘦肉居多。《水滸傳》第三回中就有“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地剁做臊子”的話。據史書記載,北宋年間,京城汴梁的肉鋪已經有賣經過加工的臊子肉。

  臊子麵歷史悠久,是在唐代“長命面”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宋代朱仲新在《猗覺寮雜記》中寫道:“唐人生日多俱湯餅,世所謂‘長命面’者也。”相傳,北宋年間,蘇東坡任鳳翔府簽書判官時,特別愛吃這種麵條,並且寫下了“剩欲去為湯餅客”的詩句。

  製作臊子麵,必須掌握好擀麵和攬臊子這兩道關鍵工藝。

  關中的臊子麵“色澤鮮艷,面長湯鮮,柔韌爽口、營養豐富”,具有薄(厚度)、筋(韌性)、光(滑爽)、煎(熱火)、稀(湯多)、汪(油大)、酸、辣、香等特點,令人食之可口,回味無窮。(閻成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老禿:干煎豆腐雞肉丁
2015: 【DIY紅豆牛奶西米露】
2013: 秀秀幾款我做的蛋糕,你心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