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彭運生 :文學與文化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1月02日19:03:4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文學與文化

 

《紅樓夢》第一回說:女媧為了補天,就煉成神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這塊石頭於是“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一個人得到與眾不同的對待,潛在地被認為是一種不幸。

或許,《紅樓夢》的作者是從《周易》受到了啟發:“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占卜時必須拿出五十根蓍草,真正用得上的是四十九根。不過,《周易》裡這一根特殊的蓍草並沒有不幸的意味,相反,它似乎流溢着神聖性。

從《周易》到《紅樓夢》,個體的特殊性丟失了自己的價值。一部中國文化史,是個性日益喪失價值的歷史。

 

中國民間有“抓周”的風俗:男性幼兒一周歲生日那天,家長擺出各種各樣的物品,幼兒抓到的第一個物品將預示自己的命運——幼兒抓到的是一本書,他將來就會讀書做官;抓到的是一把算盤,他將來就會做買賣;等等等等。《紅樓夢》裡寫賈寶玉抓到的是脂粉盒,其父賈政氣急敗壞地說:這孩子將來是“好色之徒無疑”。

中國文化對個人命運有特殊的興趣:算命、看相,其目的都是想預知命運。或許,最能讓今天的我們感覺有些道理的是抓周。唯有抓周才有這樣的意味:一個人的命運取決於自己的興趣。一個嬰兒長大後會一往無前地追求真理,這似乎是中國人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題,因為為抓周準備的各種物品中都與“追求真理”無關。

 

漢語把男子的生殖器叫做“男根”,這是農耕文化基礎上的偉大創造:根只有扎進土壤之中,才能長出幼苗。“男根”這個詞語暗含了“女人是土壤”的意思。《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卻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才是泥土所成。怪不得《紅樓夢》在價值觀上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叛逆者。

 

把《紅樓夢》裡的榮國府和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貴族世家做一個比較。歐洲大貴族供養文學藝術和科學界的優秀人才,榮國府則豢養了一些清客,清客的職責是諂媚主人;歐洲大貴族家有對外開放的學術沙龍,榮國府則有海棠詩社。總之,歐洲大貴族家是文化精英們的活動中心,榮國府則是一個大家族自娛自樂的地方。

 

“飲食”和“男女”很早就被認為是人類最基本的追求,在墮落後的中國也被認為是人生最高的追求。

產生於明朝的《金瓶梅》和產生於清朝的《紅樓夢》,到底有什麼根本的不一樣?《金瓶梅》是“男女”的,《紅樓夢》是“飲食”的。這兩部小說的不一樣或許折射出了它們所屬時代的不一樣:明朝是淫蕩的,清朝是貪吃的。

 

神仙是完美的存在。中國人所理解的神仙似乎都是一些定居者,似乎沒有任何精神生活,他們的日常事務,按照《西遊記》的記載,像太上老君是在用八卦爐煉仙丹,鎮元大仙則是種植人參果樹,總之是一些技術活兒,但他們既然是神仙,為什麼還要追求讓人吃了成為神仙的東西?生活在成仙之前的狀態之中。人類憑本能去創造神仙,神仙被規定成什麼樣子,卻取決於人們的智慧和價值觀。

據說,孔子不對學生談論怪、力、亂、神,這或許是因為:孔子發現,自己聽說到的那些神仙,歸根結底是一些凡夫俗子,對於精神生活沒有價值。

 

玄奘法師不遠萬里,九死一生,到西天取經,他也因此受到了歷代中國人的景仰。

這暴露了中國文化的問題。

中國文化對真理本身不怎麼感興趣,人們感興趣的,是一個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作出的超常努力。中國人寧可相信自己的兩條腿,也不相信自己的大腦。博學智慧的玄奘法師,為什麼就沒有用二十年的時間,去思考心中的那幾個疑問?

 

《西遊記》寫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能夠隨心所欲地變化成各種事物。但孫悟空鬥不過二郎神,因為二郎神有七十三般變化。勝利者是那些最能隨機應變的人。儒家十分重視的那個“義”,指的就是隨機應變。有人用“原則性不強,靈活性過度”來概括中國文化,直到今天,它的反面仍然被認為是呆板、僵化、不開竅。在中國文化那裡,靈活是最高智慧,也是最高原則,神聖的政治理想也必須無條件地為“與時俱進”讓路。“與時俱進”作為今天的時髦語,是中國人隨機應變地為“隨機應變”取的別名。

 

中國神話里的玉皇大帝,顯得窩窩囊囊,連夫人都只有王母娘娘這麼一個老太太。這真是太寒酸,不像是天上的老大。另外,這位玉皇大帝只有七個女兒,沒有兒子來繼承王位,父傳子、子傳孫的美夢也就做不下去了。或許,對於玉皇大帝來說,父傳子、子傳孫根本就算不上什麼美夢。這樣的一個玉皇大帝,讓我們想起春秋時期大權旁落的周天子。

“孫悟空大鬧天宮”中的那個天國世界,像是春秋時代的中國,其中的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像是齊桓公和晉文公等春秋時期的實力派諸侯,威望什麼的,都遠在玉皇大帝之上。

春秋這一歷史時期,在天宮神話的創造者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原本是一隻猴子,有七十二般變化,其實是可以隨心所欲地變成任何東西,包括美女。這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值得奇怪的是,孫悟空平時是以一隻猴子的形象存在,難道它以為猴子是世界上最美的動物嗎?

佛教追求的不是美,而是所謂“本來面目”。

 

政治生活中的“會議一致通過”現象,意味着一大群人中只有一個長了腦袋,也意味着一大群人共用一顆腦袋。

傳說中的哪吒太子有三頭六臂,如果這三個頭都是功能正常,“一致通過”的現象就難以發生在哪吒太子身上。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二者是律詩中前後相繼的基本格式。平對仄,仄對平,這是根本要求。但平仄明顯地對應於中國最古老的概念陰陽,這樣,所謂平仄相對也就是男女相合了。

律詩出現之前,盛行的是“宮體詩”,這些詩是色情的。律詩出現之後,中國歷史上寫色情的詩就不多見了。律詩本身潛在地激發人們的性想象。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是產生於明朝的文學經典,都大量描寫了戰爭和暴力,前者描寫的時代是漢末三國,後者描寫的時代是北宋。突出的一點是:《三國演義》裡出現了大批視死如歸的人物,《水滸傳》裡卻沒有,有的只是一味的殘暴或忍讓。或許由此可以說:到了北宋,高貴的精神在中國大地上差不多絕跡了。

 

中國文學史上有“詩莊詞媚”的說法——詩是莊嚴的,詞是嫵媚可人的。詞又被叫做“長短句”。詩通常是由同樣長度的一些句子組成,這意味着詩內含了排比,詩的莊嚴性源於這些排比產生的力量。

更值得注意的或許是:詞的鼎盛時期是北宋。我們似乎有理由這麼說:北宋是中國文化由神聖性轉向世俗性的時期。

 

楊萬里詩的名篇大多是詼諧的,也就是擬人的、裝瘋賣傻的,充滿了想象力。如果楊萬里之前的中國詩沒有自己悠久的傳統,則楊萬里有可能造成一種強大的傳統。因為有一種悠久的傳統,我們容易對楊萬里產生不滿,總覺得楊萬里把某種原本不屬於詩的東西強行帶進詩中來了。雄壯的、悲傷的、平淡的,似乎只有這些情調才有資格進入詩。

 

“狐假虎威”是中國著名的寓言。寓言裡的老虎既不是孟加拉虎,也不是西伯利亞虎,而是一隻“中國虎”,也就是體現了中國文化某種價值觀的老虎。其中的狐狸也是如此。老虎和狐狸共有的價值觀是:權力的威嚴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不管個人有多麼強大。這正是“官崇拜”傾向。

老虎和狐狸有如此的價值觀,是因為它們的作者是中國人。但文化(價值觀)從根本上與文學(寓言)無關。文學蘊含了文化,卻終究會超越一切文化。此寓言的實質是狐狸根據自己和老虎的共識而機智地欺騙了老虎,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根據文化不可能理解文學,我們倒是根據文學可以發現民族文化的種種方面。“民族特色”是藝術家無法擺脫的,提倡“民族特色”只能是一種外行的主張。

 

《西遊記》寫唐僧按照觀世音菩薩的詭計騙孫悟空戴上了金箍,從此,只要唐僧一念“緊箍咒”,孫悟空就十分痛苦。

這樣的故事讓人感覺奇特。更奇特的或許是:孫悟空從來沒有用“欺騙”去譴責唐僧,唐僧也沒有因為自己的“欺騙”而愧疚。這折射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欺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邪惡,它甚至是我們實現美好願望的捷徑。

 

孔子小時候家境差,所以就成了多才多藝,但孔子似乎沒有研究過醫術。或許,孔子的身體素質並不好,因為《論語》不止一次記載孔子得了重病。如果當初孔子研究過醫術,歷史上的孔子有可能成為宗教家,也未可知。耶穌基督為自己贏得信徒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為人治病。

孔子生當中國最需要創立偉大宗教的時代,卻被一種日益遭受破壞的偉大傳統吸引,滿足於復興這一傳統,有了孔子,中國歷代有知識的人大多數從根本上拒斥宗教,中國的普通民眾只能陷入各種粗鄙的迷信之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D.QU 著: 關於十六字令格律問題之深入
2015: 談“絕對”概念的應用:信仰與政治
2014: 思想與哲學(6)- 必然性與偶然性
2014: 朋友孩子進哈佛常青藤的秘籍
2013: 我心目中有史以來十位最偉大的科學家
2013: 史語:巨匠的大作與工匠的細活
2012: 民主社會和專制社會的本質差別
2012: 華裔士兵之死 道德風向標 吃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