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空因:也谈西方的”自信”教育
送交者: 空因 2015年09月06日06:59:3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也谈西方的自信教育

文/空因


我在西方搞教育工作多年,绝大部分时候,我都十分欣赏西方的教育理念,比如,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力、团队精神,让孩子在轻松、健康、快乐、安全的环境中成长。我自己是个梦幻型的人,在中国的20多年,深受填鸭式教育之苦,要我在东西方教育模式中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可是,很早以前,我就注意到,西方教育模式并不是毫无漏洞的,而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太注重培养孩子的某些外在特质,而对孩子的内心素质关心不够。

在东方,功课最好的孩子最受人尊敬。在西方,最有人气的孩子却是最酷(cool)的孩子。到底什么才是酷呢?这倒是一言难尽。总的说来,酷的孩子一般在长相、身材、口才、运动、社交、组织能力等方面独领风骚。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阳光的、外向的、充满自信的孩子。

如此一来,那些怕羞的,胆小的,木讷的,不善运动的,不善辞令的,看书看得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内向的孩子,无疑就不大酷,不大受欢迎了。

当然,在讲究“政治正确” 的西方社会,这些内向的孩子也很少受到歧视或不同对待。但是,这样的孩子在这边如何招人喜爱,我就不敢说了。

事实上,当一个孩子太内向了,西方老师往往会觉得不安,他们会以为孩子缺少自信心,或猜疑孩子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有时甚至让他们去见心理辅导。我先生就是搞心理辅导的,我们家,时不时就有这样的孩子,被满脸愁云的家长领着,来找我们咨询。

这里,我征得当事人的同意,把他们的故事简述一二。(注,为了尊重当事人的隐私,这里所提及的人皆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安吉拉那时十一岁,上六年级。她不但温柔聪明,功课特别好,而且是个非常善良的女孩。她的母亲茉莉告诉我们,当安吉拉很小的时候,她就特别爱听母亲给她读童话故事,而只要故事里她喜欢的人物有什么不幸的经历发生时,她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当班级里有什么慈善活动时,安吉拉也总是第一个响应,将辛苦积累的零用钱倾囊倒出,毫不犹豫地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但茉莉告诉我们,安吉拉在学校却并不受欢迎,原因是因为她太安静了,而且总是独来独往,跟谁都不太热络。课间休息同学们都在外面活蹦乱跳,或者讨论什么热门话题时,安吉拉却坐在教室里捧着一本书静静地看着。甚至连走路时,她的手里都捧着一本书!

安吉拉的班主任老师格朗特先生对这个过分文静的学生也忧虑着。格朗特先生告诉茉莉,安吉拉非常内向,她上课极少发言,跟同学也几乎没有什么互动。如果有谁问她什么问题,她总是点头或摇头,或最多给一两个字的简短回答而已。大多数时候,她不过是低头微笑着,让她周围人感到无所适从。做项目(project)时,其他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跳上讲台来炫耀他们的劳动成果,而安吉拉却非常不情愿上台,就算她站在讲台上了,她也几乎什么也不说。格朗特先生觉得安吉拉的举止对于她这种年龄的孩子是很不寻常的,他也认为她非常缺乏自信心。他担心随着安吉拉年龄的增长,她会变得越来越孤独离群起来。

可是,经过几个星期的了解和观察,我和我先生都发现安吉拉除了性格安静、内向以外,并不见得有什么心理方面的缺陷。安吉拉虽然不大有朋友,但其实并不缺乏自信,她的内心也并不封闭。我们跟她谈过几次话后,她觉得我们可以亲近了,就几乎变得无话不谈了。当我们问她为什么不愿意跟同龄的孩子们一起去玩耍时,她就反问,“这有必要吗?我觉得看书比跟同学在一起好玩得多。”

我先生就说,“书可以带给你智慧和快乐,但了解周围的人也很重要呀。”

你猜她怎么回答?她腼腆一笑,喃喃说,“我连自己都不了解,何必去了解别人?”

我的天!这话哪像一个六年级的女孩讲的话?但事实上,安吉拉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哲学意味的女孩。也难怪她嫌她的学友们的游戏“没意思”,“太小孩子气”,和“无聊”了。她是个内心充满了想象力的思想型的女孩,她的心理年龄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出许多。所以,非要逼着她去凑热闹或者跟同龄的孩子们打成一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甚至可能有适得其反的结果。

“可是,老师告诉我,如果我的女儿这样下去,同学们只会另眼看待安吉拉,让她孤立无援,最后产生深重的挫折感,甚至得抑郁症什么的……”茉莉不安地说,然后又迟疑地加上一句,“我一个西人邻居的儿子就是因为抑郁症而自杀身亡的…..”

我先生以一个问题来反问她,“你觉得你的女儿很不快乐,有很深的自卑感吗? ”

茉莉她想了想,微笑了,“不,我觉得安吉拉是个快乐的孩子。尽管她很少高谈阔论,但她的微笑却是发自内心的。她似乎也并不自卑,她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很有把握,很少需要我督促或者别人来指导她该如何做。”

“那么你就不用发愁了。当一个孩子对她的现实不但不感到不满,而且还充满了喜悦,那么就任由她好了。总有一天,她的内向会给你带来惊喜的,”我的先生这样告诉她。

后来,我先生又联系上安吉拉的老师格朗特先生,并告诉他,“如果你在学生们面前以平静心对待安吉拉的寡言内向,我相信学生们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她。”

“可是,如果她什么都不说,就微笑着,我一点都不知道她的脑袋瓜里在想些什么…..”老师为难地说。

“如果你实在想知道,是否可以叫她写出来呢?”我的先生向他建议。

老师将信将疑地问,“她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做口头报告,那我该如何给她的Project成绩呢?人人平等,我总不能白送给她一个成绩吧。要知道,每次口头报告都占总成绩的至少百分之二十左右……”

“那可不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评估她呢,比如说她单独在你的面前做?或者她在家里先录了像,然后再拿到班上来播放?”

老师想了想,答应好好探索一下可行的办法。

这还是发生在好些年前的事了。去年秋天,茉莉给我们发了一封email,感谢我们对她女儿的帮助,她说安吉拉现在已经在美国一所名牌大学攻读心理学了,而且学得非常开心。

从安吉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内向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内向的孩子并不见得就缺乏自信,相反,他们往往是比较有主见的孩子。

那么,是不是所有内向的孩子,都像安吉拉一样富有自信、善于思考,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并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在等着他们呢?

那倒不见得。我认为,安吉拉是属于那种内敛、早熟、自强不息、发奋向上的内向型的孩子。而有些为数不多的安静型的孩子,却是愤懑的,懒散的,自负的,逃避责任的,甚至沉溺于电脑游戏或者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的。这样的孩子,的确应该尽快得到心理指导,不然,未来实在堪忧呀。

西方社会侧重培养学生的外向型性格,总是强调孩子们应该伶牙俐齿、充满自信,有“领导才能(leadership skills)”。这样的孩子当然很好,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和能力,外向的孩子有外向孩子的优点,内向的孩子也有内向孩子的优点,强迫内向的孩子改变自己去迎合社会是不公平也是不明智的。内向的孩子外表看上去也许不那么酷,不像外向的孩子那样讨人喜欢,但他们往往禀赋聪颖善于思考,也比较有抗压性。也许,内向的孩子将来不大会做演说家、政治家、表演家、或者推销员之类,但他们很有可能在文学艺术或者在需要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工作上一鸣惊人。

想一想,如果贝多芬、肖邦、莫扎特被社会打磨成一个外向型的人,他们还会谱写出那些激动人心的乐曲吗?古今历史上那些写出千古流芳作品的人 – 福楼拜,莫泊桑,卡夫卡,赫曼赫塞,纪伯伦等等,不都是以思想感情内沉而著称的文学家吗?那些在推动人类思想解放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科学家们 – 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法拉弟,爱迪生,爱因斯坦,霍金等等,他们有谁不是安静、离群,喜欢独立思考的怪人呢?还有弗洛伊德、康德那些哲学家们,乔布斯、比尔盖茨那些卓越的企业家们,圣雄甘地那样的社会变革家们,他们不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的内向之人吗?

在西方,最普遍、最容易得的病是什么?-- 抑郁症。

在西方阳光式教育下培育出来的自信满满的外向型的孩子们,怎么到了成年,会有那么多人得抑郁症呢?这个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一个阳光型的华裔男孩,是我朋友的儿子,平常显得蛮自信的。可是,最近跟家里闹矛盾了。他闷闷不乐地告诉我,他唯恐他也得了抑郁症,因为他的生活充满了压力。我请他把他的压力都写下来。他写的是什么呢:

1)      父母不肯给他买更好的手机

2)      跟父母去旅行

3)      旅行时跟家里人一起照相

4)      错过一场电影

5)      妹妹擅自闯入他的房间

6)      马上要开学了

…..

这些也算压力?作为大人,我们会觉得太好笑了。而对于孩子,却是真实存在的压力,大到简直让他无法应付(stressed out)的地步。

这个孩子多大?差不多16岁,再过两年就要进大学了。

他是北美土生土长的,从小就受这里的“自信”教育。可是,若说抗压的能力,真是一点都没有。

的确,在北美接受教育长大的孩子虽然自信,但他们很容易被压力击垮。关键问题,就在于他们的自信心很多时候是没有根基的自信心。

所谓没有根基的自信,就是来自外在的自信,即来自家长、老师或者别人的鼓励和赞美而不是自己通过克服了种种困难而得来的自信。让孩子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与适当的鼓励和赞许是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如果对孩子赞扬或保护过了头,并有意识地将他们置于完全没有精神压力的环境里,那么,孩子自始至终没有学到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对付压力的方法。

每个人将来肯定都会遇到压力,这只是迟早的问题。孩子们若从小没受过抗压训练,动不动就有压力(stress)或者受伤的感情(hurt feelings),现在家长、老师可以帮他们摆平,那么将来他们一旦自立,再遇到类似情况,谁又来抚慰他们呢?他们的自信心,那时又能剩多少?当他们一旦处于更深的逆境,又如何能不陷入沮丧而无法自拔?

另外,没有根基的自信心也容易导致孩子的自满心。这个自满心一膨胀,就变成自我中心(egoism)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以后会写文章详述。

这篇文章,我以一个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经典对话结尾:

学生将一个本应做一个小时的project匆匆乱写一顿,不到十分钟就交了上来。

老师(看一看表,略微惊讶地):咦,这么快就做完了?

学生(理直气壮地):是的。

老师(温柔地):唔,它有点…… (老师心里想说敷衍潦草这个词,可是他不敢说) 是不是 —— 还可以再修改一下?

学生 (直视着老师的眼睛,耸耸肩):不可以了,老师,我已经尽力了。我的父母告诉我,只要尽力了就足够了。

老师(暗暗叹气):好吧,谢谢你的“尽力”。

学生:我现在既然做完了,我可以画我的漫画吗?反正还有50分钟才下课。

老师(再次在心里叹气):那当然,你画吧。

学生(礼貌地):谢谢老师。

学生回到家里后,母亲亲热地吻他,“我的宝贝,今天过得怎么样?

孩子(骄傲地):好极了。今天我的project是第一个做完的,其他同学比我慢多了。老师也说我尽了力,还奖励我让我画画。

母亲:哇,我的儿子简直太棒了,你真是天下最有出息的儿子!


如果不小心,这就是过分的“自信“教育所带来的后果。我告诉你,上面那个小插曲并不是子虚乌有杜撰的……



0%(0)
0%(0)
    这与西方形式外在式的自信只是异曲同工之妙!  /无内容 - AYA_ 09/07/15 (409)
    精辟!  /无内容 - hare 09/07/15 (407)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microsoftbug:谈范例的等级
2013: 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必须转变-再谈为什
2013: 老猿∶何时让孩子出国留学最好?
2012: 回游的海归:东京PK纽约
2012: 王继洪:好莱坞明星与CDMA之母
2010: 再论中英诗词比较
2010: 献丑了:几年前的一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