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彭运生:中国文化散论(2)
送交者: 彭运生 2017年01月02日17:08:17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中国文化散论(2

 

一、道德与国运 

汉代前后持续四百年,长于唐、宋、明和清。如果汉代是在清代之后出现,则汉代持续一千年大概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因为汉代人的胸怀是后来的中国人远远不及的。

统治一个巨型帝国,汉代人其实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有的只是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故事。一切都需要汉代人独自去探索,汉代人一路探索着前行,居然还创造了辉煌,而且立四百年而不倒。

开国帝王刘邦,早年未发迹时混吃混喝,嬉皮笑脸、玩世不恭,却不贪婪、不小气,杀死对手项羽之后,按照礼仪为项羽举行葬礼,对于项羽的那些亲属,皆不诛,而且都给封侯。项羽本人残暴之外还有种种缺陷,却有自尊心,决不腆着老脸以求东山再起,最终高贵地自杀身亡。开国大将韩信早年蒙受胯下之辱,发迹之后找到仇人,授予中尉的官职,因为韩信认为这哥们儿胆敢欺负人高马大而且佩着宝剑的自己,实在也算得上勇士了。

是什么样的文化哺育出了刘邦、项羽和韩信这样的一群人?在这样的文化的土壤上建立的国家,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胸怀博大、能欣赏自己的仇人,这些似乎不是道德,实际上或许是更高级的道德。至于自杀,尤其是项羽式的自杀,也就是只要脸皮厚一点就用不着的自杀,不是基于恐惧的自杀,可以说是最高贵的行为之一了。

 

二、垄断


在印度佛教那里,观世音菩萨是男性,而且与大势至菩萨一起,帮助阿弥陀佛救苦救难。

传来中国之后,观世音菩萨变成了女性,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势至菩萨不见了,观世音菩萨也就把救苦救难的生意给垄断了。

喜爱垄断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即使是救苦救难的慈善事业,人们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中国文化“帮助”观世音菩萨排挤走了大势至菩萨,而且排挤走了所有其他的菩萨,以至于在中国民间佛教徒的心里,佛教似乎只有一个菩萨,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世上的苦难太多了,观世音菩萨的两只手有些不够用,于是,人们只好把观世音菩萨设想成了有一千只手的怪物。两千多年在中国长盛不衰的专制制度实质上是垄断,是权力的垄断。喜爱垄断的集体无意识,让人们内在地把所有其他人都当作你死我活的对手,而不是合作者。中国人际关系达到病态的紧张,或许与人们的垄断无意识有最深刻的关系。

嬴政看见六国的君王全部被消灭之后,也就是看见自己能够对整个中国的权力实行垄断的时候,天子的老称谓完全不能让自己过瘾了,于是丧心病狂地当起了皇帝”——相当于基督教之所谓上帝

现代文明的核心,用一个词概括,或许就是反垄断


三、孙悟空的变化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其战胜对手的最大法宝,不是如意金箍棒,而是说变就变、千变万化的本领。孙悟空把自己变成猴子之外的任何东西,这让对手们防不胜防、纷纷倒下。

作为神通之象征的这个变化,实质上就是一个人隐藏起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展示出一幅假象,这就是日常语言中的伪装,伪装的直接目的是欺骗。伪装和欺骗是孙悟空最大的神通。没有人们对伪装和欺骗的根深蒂固的喜爱,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就不可能出现孙悟空这样的艺术形象。

光是自己善于变化、善于伪装,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孙悟空能变化,同时,孙悟空也能看穿别人的伪装。这就是火眼金睛。依靠自己的伪装、一眼就能识破别人的伪装,就这样,孙悟空几乎是无敌于天下了。

《西游记》电视连续剧一年又一年地播放着,大概没有第二部电视连续剧也能够如此。中国人大多深深喜爱孙悟空,意味着象征伪装的孙悟空契合了某种民族无意识。

伪装和欺骗是生物世界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些生物求得生存的唯一方法,也是对这些生物某些固有的缺陷的弥补——鳄龟笨拙,于是在水中一动也不动,好像是一块石头,只是伸出自己细长而粉红的舌头,像是一条小蠕虫,在水中不断摇晃,作为诱饵以吸引捕食的鱼类。狮子和老虎,则是动作敏捷、爪牙锋利而且力大无穷,用不着伪装。一个民族把伪装和欺骗奉为克敌制胜的法宝,意味着其中的人们深刻感觉到了自己的弱小。

推崇伪装,乃是弱者的哲学。中国文化流溢着弱者哲学的意味。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各种各样的以弱胜强的故事。以弱胜强,其实就是让强者来不及表现出自己的强项。

 

四、肥胖与干瘪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首先表现为中国城市街头的胖子多了起来。如今,减肥已经成为一个不小的行业。这是中国人身体方面的情形。

身体的肥胖让人苦恼,但改革开放似乎没有给中国人带来精神肥胖的困扰,或许,今天大多数的中国人的精神,要说瘦弱、营养不良,比起四十年前,好像实在也只是半斤八两。

网络上那些受大众欢迎的文章,大多是激烈、暴烈的风格,连那些富有见识的学者也忘不了在自己的文章里加入大量辱骂、咒骂的字眼,这些学者好像是担心读者们对他们那些高超的见识本身无力欣赏,就往那些可贵的、充满智慧的见识里添加辱骂、咒骂的辣椒,以刺激读者的胃口。

辱骂、咒骂,是一个人精神营养不良症的症状。

民族性的精神营养不良,是一种陈年老病,无趣或许是第一大致病原因。

一部中国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人逐渐变得无趣的历史。中国人对唐太宗李世民有好感,但那与其说是因为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不如说是因为李世民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帝王。难以想象一个无趣的帝王能开创一个盛世。

 

五、公平的命运

 

商鞅准备好了新法,却担心秦国老百姓不信任自己,于是做了一件被《史记》记下的事情:谁只要把一根木头从城市的这个门搬到那个门,就可以得到“十金”,大家觉得这只能是一场戏耍,商鞅就把这个“十金”提高到“五十金”,真的有人搬了木头,这个人也真的得到了五十金。商鞅确立自己威信的愿望实现了。商鞅实现愿望,靠的是牺牲公平原则——搬走一个木头根本值不了十金,商鞅最终却给了五十金。

商鞅牺牲公平原则以树立自己的威信,最终是要推行新法,而这个所谓的新法,充斥着对公平原则的践踏——“连坐这样的极不公平的法律正是新法的内容之一。商鞅牺牲公平以推行不公平。《史记》记录了商鞅一生中种种不公平的行为,也几乎是幸灾乐祸地记录了商鞅晚年因为自己的不公平而屡遭报应的遭遇。如果释迦牟尼读过商鞅的故事,想必就会更坚定地去宣扬作为佛教核心教义之一的因果报应了。

依靠不公平,秦国迅速崛起,也是因为不公平,秦王朝迅速坍塌,这样的故事体现了公平那不可磨灭的伟大力量,是公平第一定律的一个具体化。人们对公平的渴望是天生的,而公平偏偏是人类社会命运的操纵者,这或许就是最大的神秘了。

对公平的天然期待,大概是最基本的一种人性。没有对公平的期待,就不会出现佛教这样的宗教,就不会有以权利与责任对等罪刑相当为根本精神的现代法律。汉语常用词语“讲理”,其中的“理”指的是公平精神。中国人不讲理的不少,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人“期待公平”的本能退化了。

中国电视台法制栏目里,每当凶手被捕,通常会有这样的解说词:等待犯罪嫌疑人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严惩这个汉语词语体现了公平原则在中国文化里的稀薄、匮乏。中国传统法律偏于严厉,体现的正就是不公平。

没有一个可爱的社会能够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之上。不公平的长期熏染,能使人们对明显合理的东西感觉大逆不道。我爱国,谁来爱我,三十年前,这样的话曾经遭受全国性的批判。

根据《史记》的记载,公平曾经是我们的祖先言行的第一原则,对于那些光荣的祖先来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一类的话只能是出自疯子之口。秦以前的中国与秦以后的中国,二者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公平原则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之不同。尽管受到不公平的长期毒害,中国人对公平的渴望并没有被完全消磨,今天的高考制度千疮百孔,但许多人情愿接受它,因为这被认为几乎是今天唯一比较公平的东西。

 

六、偷盗


《论语》记载:父亲偷了羊,儿子替父亲隐瞒,儿子偷了羊,父亲替儿子隐瞒,孔子认为,这就是正直。

孔子对正直的喜爱超过了对偷盗的厌恶。佛教戒律之一是严禁偷盗,《圣经》著名的摩西十诫中也有禁止偷盗这一条。对偷盗的相对宽容,似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

对偷盗宽容,或许算得上是某种中国式的人道主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乡的农民穷的买不起煤,于是成群结队到附近的一家冶炼厂去偷煤,名之为捡碳,完全感觉不到有什么不恰当,看守煤炭的人抓住偷煤的人也不表现出严厉。

偷盗似乎是穷人的特权,是对社会救济制度的一种畸形的补充。贫穷会消磨人们的羞耻心,长期的贫穷几乎可以让一个民族对一切罪恶都无动于衷。

偷盗的可恶是在一个社会变得比较富裕的时候才充分显现出来,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偷盗不再是求生存的唯一途径,人们只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偷盗,为了高于活命的各种目标而偷盗。今天,学术上的剽窃好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偷盗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了。

偷盗和抢劫都是以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为目的,法律上,抢劫是比偷盗更严重的犯罪。但要说对民族精神的伤害,则偷盗超过了抢劫。值得注意的是,佛教和基督教这些所谓世界性的宗教,都只是严禁偷盗,而没有提及抢劫。抢劫是需要勇气的,而偷盗无论如何是怯懦的、卑鄙的。我们的民族精神想要得到提升,这样的做法或许是可行的:加重对偷盗的处罚,起码不低于对抢劫的处罚。

 

七、诚实的命运


《论语》记载孔子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这样骂人真是够严厉的,严厉得大概超过了骂一个人是小人。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宰予大白天在睡觉,但是大白天睡个觉又算个什么?读孔子接下来说的一番话,我们才会明白。孔子接着说的话是: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让孔子愤怒的原因,应该是宰予的不诚信——当初说过白天不睡觉却没做到。宰予的一个不诚信的行为,其本身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却让孔子从此改变了自己对一切人的看法,这意味着孔子陡然发现人是一种可以不诚信的动物。换言之,孔子痛苦地发现自己的生活世界里开始出现不诚信了。

但《论语》也记载孔子君子只坚守正义而不拘泥于小小的诚信君子贞而不谅)这样的话。孔子当是在骂过宰予之后才说这句话的。看来,孔子是与时俱进了——把诚信分为大诚信和小诚信,小诚信也就是没有多少价值的诚信。这为人们彻底抛弃诚信算是开了一扇门。

孔子之后,孟子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好像一个人只要言必有信就做不成伟大人物了;至于《庄子》书中,因为守信而被山洪淹死的尾生成了被抨击的对象。

坚守诚信的确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的文化缺少真切的谦虚,人们也就容易说过头话。孔子说自己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听就知道是在吹牛。

孔子身后,有关诚信的动人故事只在所谓盛世里偶然出现。唐太宗李世民与数百名囚犯约定:放他们回家过年,年后必须自觉返回。这些囚犯果真到时候都返回了,无一例外,于是李世民把这些人全部释放了。看来,著名的贞观之治也是诚信的某种复兴。而《史记》几乎可以说是一部中国早期先民的光荣的诚信史。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D.QU 著: 关于十六字令格律问题之深入
2015: 谈“绝对”概念的应用:信仰与政治
2014: 思想与哲学(6)- 必然性与偶然性
2014: 朋友孩子进哈佛常青藤的秘籍
2013: 我心目中有史以来十位最伟大的科学家
2013: 史语:巨匠的大作与工匠的细活
2012: 民主社会和专制社会的本质差别
2012: 华裔士兵之死 道德风向标 吃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