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彭运生解宋词(14)
送交者: 彭运生 2017年02月19日16:12:3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彭运生解宋词(14)


辛弃疾

1、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意味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众”的意思是一群人,“度”的意思是次,“千百度”的意思是“十万次”,“蓦然”的意思是突然,“阑珊”的意思是将要结束。

“众里寻他”居然达到十万次之多,这需要我们有极快的速度;“蓦然”包含了“快速”的意思,如果我们“回首”的时候不够快速,而是稍微慢了一点点,我们也就不能看见“那人”,因为“那人”是“在灯火阑珊处”——灯火即将熄灭。

“快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有意味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说丰年”实质上是在做某种预测,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去预测,要想预测稻谷是不是会丰收,起码也应该等到水稻开花的时候,必须在我们闻到稻花香味的时候;也不是在没有足够的保障条件下就可以去预测,稻谷生长成熟过程中有可能遭到虫子的侵蚀,所以,只有在吃虫子的青蛙足够多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去预测水稻的丰收。总之,“稻花香”和“蛙声一片”都是在暗示“预测”的来之不易。

 “预测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有意味的是词的下阕“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字面含义当是:现在,(我)已经尝遍了愁的滋味,(我)想说一说(愁滋味),还是算了;(我)想说一说,还是算了。我却要说:“秋天的凉爽(真是)好。”

我已经识尽“愁滋味”,我欲说的就是这个愁滋味,但两个“欲说还休”表明这个“愁滋味”不容易直接描述。但与其直接描述一件事物,不如展示出此事物的对立面,作为“愁滋味”的对立面,“天凉好个秋”一出现,就使对于“愁滋味”的任何描述都显得多余。一件事物没有对立面,它就不能清楚地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对立面”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4、鹧鸪天(东阳道中):“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有意味的是“花不知名分外娇”。“名”的意思是名称,“分外”的意思是格外。

一种“花”,我们不知其“名,可能是因为它没有自己的名称。不是任何事物都有名称。一种事物要想获得自己的名称,就必须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某种卓越之处,这种既然表现出了分外娇,它离获得自己的名称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最起码,它可以被命名为分外娇

名称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5、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有言外之意的是镜里花难折

一个人想要折下镜子里的花,却没有折下来,问题是:这个人为什么想到要去折下镜子里的花?在现实世界,我们可以折下各种各样的花,而且通常都不怎么费力,镜里花也是一种花,我们应该也能折下这些镜里花——这就是想当然。一旦力图折下这些花,我们才发现这是困难的,我们居然难以折下我们认为可以折下的花,我们有可能因为自己的此种低能而沮丧;也因为有我们可以折下所有的花这样的想当然,我们就难以发现镜里花是不可能被折下的这一真理。

想当然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美国简史42.哈莱姆文艺复兴
2016: 洛杉矶2.20助梁维权游行通知和口号!
2015: 杨虹:有感于中国与台湾的差距
2015: 记录片《中国故事》张亚勤
2014: 自信孩需要正能量环境。
2014: 上海科技大学校长江绵恒:《实现中国梦
2013: 何岸泉:抛弃“全盘西化”的错误的提法
2013: 多伦多中国侨民关注国籍与回国探亲权
2012: 关于“虎妈”的争论,来自于竞争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