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彭運生:文化沉思錄(57)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3月05日15:42:0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文化沉思錄(57)


學問指的是學習和詢問,都指的是獲得知識的手段,但漢語說一個人有學問,指的是這個人知識豐富。這是把手段當作了目的。

刻苦學習的目的是獲得大量的知識,一個人最終沒有獲得大量的知識,但是他已經刻苦學習過,他照樣會得到肯定,因為刻苦學習本身被認為是美德。這是手段的升值。

革命是二十世紀中國政治的流行詞語。革命的目的是建設理想的人類社會,但到了後來,仍然是手段變成了目的,因此有了“不斷革命”的理論,至於理想的人類社會是不是越來越遠,倒是沒有人再過問了。

在中國文化那裡,手段經常成為目的。這是不講效率、形式主義和瞎折騰的根源。

 

貴族文化是反世俗文化的。中國自秦始皇以來,沒有了貴族,也就沒有了貴族文化。皇家文化其實是世俗文化,是誇張了的世俗文化——中國小戶人家辦年夜飯,桌上擺放的菜餚是越多越好;清朝皇帝吃的每一頓飯,都會端上來幾百道菜。在小老百姓看來,皇帝是頓頓都吃年夜飯的大財主。

從文化心理來看,中國的帝王只是有權有勢的小老百姓。中國的版圖是遼闊的,但一個“小”字把每一寸土地都給染了色。

 

怎樣控制政治領域的惡,這也是孔子思考過的問題。孔子思考的結果,不是建立某種制度,而是確立某種修撰史書的原則,“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指的就是這回事兒。誰要是為非作歹,我就通過史書讓你遺臭萬年。

孔子的想法體現了戰國前中國文化的精神,也就是貴族精神——對榮譽的追求。貴族精神消逝之後,孔子的文化創造不會有約束力了。孔子對於政治上的惡無能為力,所以只能一會兒憤慨地說“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會兒悲傷地感嘆“苛政猛於虎”。

佛教傳入中國後,有人用因果報應的說法去制止政治上的惡,效果上超過了孔子的這個“春秋筆法”。

 


中國文化有這樣的一點:對中國人自己的殘暴無動於衷,對外國人的暴行耿耿於懷。

西楚霸王項羽火燒秦王朝的阿房宮,大火歷經三月而不熄滅,這一做法成了榜樣,為歷代的造反者所效法;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中國人痛感自己百事不如人,對老祖宗的一切都喪失信心,一百年後又爆發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中國的電視和電影還在不厭其煩地演出日本侵略者的不人道。


秦王朝的郡縣制摧毀了貴族階層,讓中國文化里的貴族精神遭受滅頂之災。劉邦建立漢朝後大封自己的兄弟子侄為諸侯王。遺憾的是,劉邦本人是一個政治暴發戶,是半個文盲,沒有教養,他的那些兄弟子侄也是半斤八兩。貴族精神在中國文化中復活的機會也就喪失了。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曾經是中國的名言。中國文化害怕競爭(比賽),中國人潛意識裡,競爭就是你死我活,所以,越是有權勢的中國人,就越是希望在正式的競爭開始之前,想方設法地完全控制對手,從根本上避免競爭。袁世凱謀殺宋教仁,是顯著的例子。其實,袁世凱未必就競爭不過宋教仁。

計劃經濟是非競爭經濟,能夠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盛行一時,因為這暗合了中國文化厭惡競爭的精神。

外國人已經觀察到:中國頂級學者們最害怕的,不是自己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是同行的競爭。中國文化對競爭有本能似的恐懼,化成了民族性的心裡障礙。

西方喜競爭,中國喜壟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催眠術簡單卻恐怖,故不能普及
2016: 2500餘噸俄羅斯小麥經海路運往朝鮮
2015: 曲氏四言絕律學說(近體詩譜)--兼探古代
2015: 哲學研究能幹點兒啥
2014: 唐詩和廣韻之一:唐詩中大約有多少是合
2014: 崔永元考察轉基因哪裡出了問題?zt
2013: 奇珍異品排泄物皆取而用之
2013: 一個民族頭人一定要旦夕全族命脈的無差
2012: 重慶與廣東都是中國改革的試驗區
2012: 劉菊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