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文化沉思錄(58)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3月06日15:49:5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文化沉思錄(58)


秦始皇擴大了中國的版圖,又讓所有的中國人變渺小了。


政界的大人物去看望學術界的名人,這樣的圖片不時出現在中國的報紙上。

不用讀那些介紹性的文字,單從人物的表情,你就能知道圖片裡誰是政界大人物,誰是著名學者?那個受寵若驚的人是誰?

 

秦始皇想讓皇帝的寶座在自己的子孫中代代相傳,直到萬代,秦始皇“築長城”之類的舉動,似乎正是這一宏偉抱負的具體化。沒有萬代的抱負,就沒有萬代的作為。我想象,當年的秦始皇一定是用最高的建築質量標準來要求長城的修築。

秦朝滅亡之後,不再有皇帝有“讓帝位傳之萬代”這樣的抱負。秦始皇有這樣的抱負,是因為他看到:秦朝之前的周朝,那可是持續了八百年之久。

 

中國人容易認同現實,因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提倡學習,學習的前提是各種認同。西方人容易抨擊現實,因為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提倡創造,創造的前提是不滿足於現實。

�中國歷史充滿了改朝換代。改朝換代意味着有的人丟了政權,有的人得了政權。有兩種不同的改朝換代。

直到秦始皇為止,丟政權的人丟的必然,得政權的人得的也必然。從劉邦開始,丟政權的人丟的必然,得政權的人得的卻偶然。

得政權的人通常說自己得到政權是由於天意,劉邦也這麼說,含義卻與別人不同——這政權來得太過於蹊蹺,好像是天意強加給他的,想迴避都是枉然。劉邦認為:本領比自己大的人多得很。

 

§“農不如工,工不如商”,這是漢代的諺語。中國自古是民分四等:士、農、工、商。此諺語是根據事實而唱反調,卻也是不徹底的,因為其中只涉及四民中的農、工、商,漏掉了作為官員的“士”。完整的說法應該是再加上一句:“商不如官(士)”。老百姓無權對官員加以品評。

二十世紀的中國,有“工、農、商、學、兵”的說法,這是民分五等,卻不見了官員的身影。


有一個歷史時期,許多電影鏡頭向我們表明:一個好人被敵人殺害之前,一定會高呼口號,否則,他算不上好人。悲慘的死+兩句口號=壯烈的死。口號可以化悲慘為壯烈、化悲痛為力量。一個英雄能夠趕在敵人下手之前喊上十句口號,那麼,真正被殺害的人到底是誰,好像還不好說了。

 

當年,毛澤東逝世,郭沫若寫詩悼念,詩的頭一句是“革命領袖比爺親”。實際上,郭沫若比毛澤東年長几歲。約稿的編輯覺得此詩句不妥當,建議郭沫若修改,郭沫若從善如流。

再真摯的感情,如果不與尊嚴結伴而行,它就是沒有尊嚴的。

 

據說,中國西北地區一些鄉村里,人們家中沒有凳子,因為沒有人想到坐,最多也只是蹲着、躺下。這讓我們想起來:在今天的國際場合,坐的目的不是為了坐的人舒適,它首先是一種禮節。不能設想兩國領導人蹲着或者躺下會晤,也不能設想他們長時間地站着交談——那更像是在受罰。

莊重的場合刺激人們有所發明。

兩國領導人會晤時以坐為主,有助於造成兩國平等的氣氛:兩個領導人往往有高有矮,有時高矮懸殊,但只要坐下來,這種懸殊就會消失一多半。

 

文革期間,有一句口頭禪: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堅決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堅決擁護。

美國政府最怕的,是找不到強大的敵人,否則,就會陷入手足無措的迷茫之中。

人總是需要擁護一點兒什麼,或者反對一點兒什麼,但到底什麼東西應該反對,什麼東西應該擁護,對於人來說,都是一件費神的事情,唯一省心的做法,是給自己樹敵。我們需要朋友,也需要敵人。

人從正面服從權威,從反面服從敵人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美國民權運動:餐館靜坐
2016: 第一篇 Magyar人的遠東祖源
2015: 曲氏三言絕律學說(近體詩譜)--兼探古代
2015: 兔子,不要再炒作了!
2014: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獨立
2013: 中醫完全進化的那一天來了
2013: 美國人為什麼不要標註轉基因
2012: 水花問題這樣解,看好嘍:
2012: 又美又純,原來是30來年前的最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