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文化沉思录(77)
送交者: 彭运生 2017年03月30日16:54:2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文化沉思录(77)


西方那些见解相近的学者组成学派,我们中国则是有一个老师与自己的一些嫡亲的学生、以及一些结拜的学生,组成的小圈子,一个又一个,老师姓张,这个小圈子就叫“张门”;老师姓李,这个小圈子就叫“李门”。

西方有各种学派,我们中国有各种“门”。真正让我们中国人耿耿于怀的,是“门”在西方语言中竟然意味着“丑闻”。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因为“水门”而丢掉了总统宝座。

 

中国大学对文科博士论文,要求不少于10万字。

似乎不用上10万个文字,一个文科博士就不能说清一个道理;人们不用上10万个文字,就没有一项创见愿意降临人间。

 

中国古人欣赏艺术到会心处,往往会说“妙”。

汉字“妙”由“女”与“少”组合而成,意为“年轻女子”。认为“年轻女子”就是“妙”,这是男性心理,是男性站在阴茎的立场上去赞美造物主的恩惠:身体的一部分疼痛的时候,我们最终会发现,真正的痛苦,是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固然广大无垠,我们却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把这部分疼痛的身体放进去。阴茎坚硬也是一种痛苦,需要将之放进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干涩,它就不是一个合适的地方,而造物主既把阴道赋予女子,又让年轻女子的阴道分泌出润滑剂之类的东西。

艺术欣赏活动中使用“妙”这个字,的确是妙,因为这个“妙”字指明了艺术品能够满足人们最强烈的生命需要,这种快乐比得上性快乐。一个字能包含这么多的意思,妙。

人们说,能够把厚书读薄的人,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

在我国,研究《红楼梦》成了一门学问,号称“红学”。《红楼梦》原本是一部厚书,它也红学家们越读越厚的书,一个学者一旦进去了,就难以出来。

《红楼梦》是文学研究界吞食一切、只进不出的“黑洞”。“红学”实际上是“黑学”。


“有用即真理”,这是实用主义的第一信条。问题是: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无用的?眼镜蛇的毒液也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说真理因为自己对人类“有用”才成为真理,就像说水因为能为人类解渴才成为水。

实用主义惹人厌恶,因为反驳它太过于轻而易举。

美国人喜欢叫喊实用主义,中国人奉行实用主义。这似乎也是一种国际分工。

美国人喊实用主义的口号,是因为美国人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实行实用主义,是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理想主义的口号。营养不均衡,谁也受不了。

 

孔子认为自己道德上并没有过人之处,让我们的圣人感觉骄傲的,是自己的“好学”。按照孔子的说法,我们身上的任何品质,只要不与“好学”相结合 ,它们就只能是一堆弊端。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好学”的典范。

学习,意味着学习知识。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中国人会回答:是我们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老师的知识又是从那里来的?我们中国人会回答:是老师从自己的老师,也就是从我们的师爷那里学来的。所以,我们中国人担心的,不是没有知识,而是没有老师和师爷。中国人关心的,不是一个学者有什么样的知识,而是这个学者有什么样的老师和师爷。这就是“师承”。如果爱因斯坦是中国人,他当年就不会急于发表自己的新学说,而是比建立新学说更费力地把自己的“师承”追溯到两千年前的阿基米德,否则,他的学问就不能让自己的同胞服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名作《静夜思》。人们不仅认为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而且更是李白在自己家乡之外的他乡创作的——这是常识性的理解,也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式的理解。

只是,现实主义式的理解总是靠不住的:如果诗中的“满月”刚刚从地平线升起,那就用不着去“举头”,因为“平视”、甚至“低头”就足以“望明月”了,这意味着:“举头望明月”不是一种完美的说法,因为其中没有必然性;更严重的是,李白离开家乡四川,顺长江而下,来到低海拔的东南地区,这样,家乡是在自己的“头顶”上,思念家乡时,就不应该是“低头”,而应该是“举头”,这也意味着:“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说法不仅不符合常识,而且与常识相反。

能够说的首先只是:艺术杰作从根本上与诗人的时代和个人传记无关。

 

著名的“质能方程式”,是爱因斯坦解释“太阳之火熊熊燃烧却能够历千万年而不熄灭”这一现象的结果,随后,人们开发出了原子弹和原子能,一枚原子弹,其实是一颗寿命比较短暂的小太阳;“有的病人吃的多、喝的多、拉的多、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解释这一现象的结果,是发现这类病人的“血糖值”比正常人的高,这类疾病被命名为“糖尿病”,随后,人们就有了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使偏高的血糖值回复正常值。总之,科学的基本使命,是力图准确地解释现象,没有解释,也就没有科学的应用价值。科学应用,是人们在科学解释的基础上进行想像的结果。

 

我们中国有的美学学者乐于做这样的事情:根据某一哲学家的著作,去“发掘”隐含在那些哲学著作中的美学体系。不同的学者“发掘”出来的美学体系,往往大相径庭,因此就有了不断的争论,一些争论能够伤害对手的感情。

我们的这些美学学者,虽然相互对立,但对那些声誉高远的哲学家著作,有着相同的信念:这其中的的确确是隐藏着一个完美的美学体系。哲学决不仅仅是哲学本身,否则,它还算得上哲学吗?所以,哲学=哲学+各种各样的宝贝。我们的美学家怀有这样的“哲学观”。

不幸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娃娃,也不会轻易就相信这么一个奇怪的等式。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bunny2:再谈范例的绝对
2016: 溪谷闲人:健身狂潮
2015: 试评"紫荆棘鸟"对五绝(近体诗)认识水平
2015: 中军:一篇比较理性的文章
2013: 根据bible,上帝四千多年前创造宇宙。
2013: 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2: 倒习近平,从学术界向其行贿“博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