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彭运生谈艺录(11)
送交者: 彭运生 2017年04月20日17:50:3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彭运生谈艺录(11)

 

  诗与人的因果欲

  诗的艺术价值,相当的一部分源于它对人的“因果欲”的满足。对因果关系的喜爱(因果欲),是人的一种本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的诗《清明》。“欲断魂”的意思是极度痛苦。这四句诗读起来让我们觉得是一气呵成。诗中的那个人为什么极度痛苦?是因为他行走在“雨纷纷”的“清明时节”的“路上”。这个人为什么向一个“牧童”去“借问酒家何处有”?是因为这个人想要进入一处酒家。这个人为什么想要进入一处酒家?是因为这个人需要进入一个既能让他避雨又能让他获得热量的地方——现在正下着雨,需要避雨自然不在话下,“清明时节”固然不是寒冷的季节,但这时候如果是“雨纷纷”,那还是有些凉意的,因此需要补充热量,而酒可以让饮者身体发热,总之,一处酒家能够同时满足这个行人对避雨和补充热量的双重需要。末尾两句诗相互间的因果关系不是隐隐约约的,而是明显的——牧童之所以“遥指杏花村”,是因为有人向他“借问酒家何处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穷千里目”的意思是远眺。四句诗读起来让我们觉得也是一气呵成。现在,首先来看前三句的关系: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欲穷千里目”,其间隐隐约约地有这样的因果关系——我们之所以“欲穷千里目”,是因为我们想要看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的景象,具体言之,是因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包含的都是一些巨大的事物,乃是我们只有远眺才能感知到的景象。再来看“欲穷千里目”和“更上一层楼”的关系,我们之所以想要“更上一层楼”,是因为我们“欲穷千里目”,“穷千里目”是结果,“更上一层楼”是其原因,我们处身在低洼处,自然不能远眺。

艺术品给人的“一气呵成”的感觉,乃是一种良好的感觉。“一气呵成”的实质,是隐含在各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反过来可以说,如果诗中没有任何隐隐约约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不会有阅读上的“一气呵成”之感。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即将推出“范例口语”一书
2016: 牛顿对宗教的影响
2015: 请紫荆棘鸟和GEORGE3000自重!
2015: 史宁中教授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
2014: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2014: 范例 - 是如何产生“饭粒”的(IV)
2013: 静止的粒子有动量,没有能量,听说过没
2013: 信仰就是放弃理性吗?
2012: 1+2+3+...有网友指出一个笔误,修正如
2012: 高伐林:瞄一眼刚刚揭晓的2012普利策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