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儒家思想中的死亡觀與生命態度
送交者: 桑間濮上 2017年08月04日07:55:0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儒家思想直接談及死亡的地方並不多;不過,從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反映出死亡看法的倒有不少。我們就由這個角度來看看儒家的死亡觀。

 

第一,儒家認為死亡是自然生命的結束,人既然出生,就無法避免老、病、死,死亡是極其自然的現象,因此在論語·顏淵中即有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之言,也有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話。死亡既非人力所能左右,是自然的結果,所以儒家認為人對死亡毋須過分悲嘆。

 

價值生命的完成

 

不過,儒家認為人活在這世上,除了自然生命之外,還有價值生命需完成,人必須藉自然生命以實現其價值生命,因此人必須珍惜生命。所以,當顏淵死時,孔子在論語雍也中以不幸二字來形容,並為他痛哭。這不僅出自深刻的師生情誼,也出自對道統恐怕失傳的憂念,顏淵的自然生命太短促,無法實現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生命,在孔子看來是極為可惜的一件事。

 

因此,儒家認為君子應當善自惜生。在論語述而中,孔子就曾勸誡子路不可暴虎憑河,死而無悔,在憲問中,亦批評若匹夫匹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在他看來,為血氣之勇或小信小義而輕易犧牲生命,都是很不值得的。在孟子盡心篇上也勸人不要立乎岩牆之下,從事不必要的冒險。所以,儘管管仲變節改事齊桓公,孔子仍對他讚譽有加,因為他對社會國家盡上了責任,完成了自我的價值生命。基於同一理由,儒家並不認為長命是一件好事。孔子就曾在論語憲問篇中說他的朋友原壤幼而不遜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如果一個人只有自然生命,活得很老,卻無法完成自我人格與價值生命,則不如不活;自然生命絕非人一生的目的所在。

 

自然生命的結束

 

第二、儒家認為死亡是自然生命的結束。儒家一方面相信死亡與命運有關,另一方而相信死亡與使命有關。所謂使命,即是人對於自己之所以成為一個人的自覺:人要知道自己為何而生、為何而死;知道為何而生為何而死,就可以選擇某一理想,以成全其價值生命。當人一旦對死亡採取主動態度,就不再被動的被死亡攫獲,生命向度遂豁然開朗。

 

這種對死亡採取主動的態度,會使儒家對死亡有那些看法呢?在他們看來,死亡是一種安息。荀子大略記載子貢曾覺疲倦,想遠離事君、事親、養妻、耕種等責任,孔子否定他的看法。孔子認為,人只要有一口氣在,就不能逃避責任,子貢因而嘆道: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對君子來說,人一生拼命奮鬥,到死終於可以安息了。曾子死前曾對他的弟子說,你們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腳是否都安好?這一生,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到這時候,才總算可以了!這句話,充份足以表露出儒家信徒這一生為實踐其使命所付上的種種心力,直到死亡,才算缷下任重而道遠的重負。

 

儒家極其重視死亡

 

第三,孔子雖說過未知生,焉知死的話,但並不表示儒家就不談死亡。曾向孔子問及死亡的弟子是子路,子路是個魯莽好勇不善思考的人;孔子為了因材施教,便答以未知生,焉知死,不願跟他多談死亡。

 

同時,回答這句話也有另一個含義。孔子認為死乃生的否定,一個人唯有知道肯定,才能知道否定;知道開始,才能知道結束;所以,若不能弄清楚生是怎麼一回事,也就不可能知道死是怎麼一回事。

 

若再探及更深一層意義,孔子所想表達的乃是:一個人若不知道自己為何而生,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為何而死,也唯有知道生命的意義與目的,才會知道死亡其實只是一個界限狀況,這界限狀況使生命的意義與目的得以實現。

 

第四,儒家不僅談死亡的意義,更極其重視死亡,因為儒家重視祭祀。中國到了春秋時代,對祭祀產生了許多不正確的看法,對鬼神也有許多錯誤的了解。儒家出來以後,並非反對鬼神與祭祀,而是要引導民眾對鬼神、祭祀有更正確的態度。譬如說,儒家講孝道,他們對孝的解釋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儒家認為應當視已故的先人如同仍活着一般,並且,自己的身體乃祖先的遺體,既要小心謹慎不傷髮膚,且要使自我人格不斷長進以不辱先人。故人絕不僅僅是單獨的個體,更是包容在祖先血統脈絡中的一部份。從這個觀點來看,儒家重視祭祀,自有其社會教化的意義。

 

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孟子離婁篇下云:養生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這一生只能死一次,父母死,子女盡心竭力以送終,以後才不會有遺憾;若想省錢省時,而粗疏草率,將來是不可能再補辦第二次的。孟子所謂的仁政,也就是要讓眾百姓養生送死而無憾,由此可見,儒家是多麼的重視死亡,他們以為,父母故,子女仍能謹慎戒懼好好過日子,不放僻邪侈為所欲為,所依恃的也就是這種送葬、祭祀的觀念,這既合乎人性人情,更會使民風歸於淳厚。

 

儒家重視社會教化,故言人在世要立德、立功、立言,至於人死後要到那裡去?儒家就不多談了,他們並不談靈魂在身死之後存在的問題。

 

最後,我們來談談儒家這種死亡觀,以及他們對自然生命的價值的看法,如何互為因果,形成他們特殊的生活態度。

 

儒家特殊的生命態度

 

儒家認為,人活在世上,固然要從事一種工作以養家活口,也要作一些有意義的事以貢獻社會,同時,人更要有休閒生活。譬如孔子就非常喜愛音樂,他曾經有過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經驗,可見他是一個多麼懂得欣賞音樂的人。當孔子的弟子們聚在一起各言爾志,曾子的父親曾點說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從孔子的回答:吾與點也!也可看出孔子非常喜愛展現活活潑潑的生活情調。這種生活內容是最豐富的。

 

孔子極其憂心的事有四項:一為德之不修,二為學之不講,三為聞義不能,四為不善不能改;這四樣憂慮幾乎全與個人德行的修習有關。除此之外,孔子的生活是極其坦然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安貧樂道,知命順命,願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知其不可而為之。這種在極入世的生活內容中,又展現出極高的道德的境界,幾乎可說是已達到了一種難得的宗教情操了。

 

因此,我們往往會發現,許多信奉儒家思想的人,若當真身體力行,就會流露出這種宗教情操來。

儒家思想中的死亡觀與生命態度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第一部 東方的智慧
2016: 如來真義(四)
2015: 魯夢十四年春
2014: 中軍:這樣對郭美美公平嗎
2014: D.QU: 中華最早童謠平仄格律及其聲韻之
2012: 想印證一下:海龜大陸搞科研有多少成功
2012: 核武器與核能: 連體雙胞胎或是雙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