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彭运生谈艺录(104)
送交者: 彭运生 2017年09月07日16:13:3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彭运生谈艺录(104)


文学作品分析的客观性

“谁家煮茧一村香”,这是苏东坡的名句。早先,我对此作出的分析是:一家“煮茧”发出的“香”,可以传播到这个村庄,村庄越大,“香”造福的范围就越广,社会效益也就越高。这是“群居”的优越性。“群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现在,我意识到这样的分析是有问题的。首先,“香”被武断地认为具有绝对的价值,所谓“村庄越大,‘香’造福的范围就越广,社会效益也就越高”,是可以质疑的:村里有的人说不定就不喜爱香,尤其不喜爱“煮茧”发出的那种香味。其次,名句本身是一个疑问句,我没有将之作为疑问句来对待,而是直接将之理解为“一家煮茧满村香”这样的陈述句。或许,上所言两条错误是文学作品分析中最常见的错误,其共同的实质是偏离了客观性。

如今,我对此名句作出的分析是:谁家煮茧一村香?这是一个问题。解答问题是有难度的,首先需要我们有足够灵敏的感觉器官——我们必须有足够灵敏的嗅觉,才能感觉到强烈程度不同的香味;其次,我们还必须有知识,譬如必须知道“离香的源头越近的地方香味就越是浓烈”;其三,我们还必须有推理能力:这里的香味是最浓的,所以,“煮茧”的就是这户人家。“解答问题”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荷风送香气”,这是孟浩然的名句。一个人想要闻香味,他首先必须具备一些物质条件,譬如必须足够靠近某个香源——“荷”;其次,他还必须做出一些努力——来到荷的下风口,或者必须有好运气——风把荷的“香气”吹进他的鼻子。总之,“闻香味”的价值受到了足够的暗示。

在对孟浩然名句的分析中,“香气”没有被认为具有不容置疑的价值,全部分析倒是贯穿了“假如XXX,就必须XXX”这样的句式。

客观性是一切科学追求的最高理想,但我们只能逐步逐步地接近这个理想。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原创】留学生在加拿大系列(三):学
2016: 【原创】留学生在加拿大系列(四):学
2015: hare:为什么每个中国人必须学习哲学?
2015: 可否请哪位(HARE)谈谈文革对国民性的影
2013: 王沪宁对中国文化教育制度的破坏
2013: 开学两周家长适宜与老师交流。
2012: 相互转告:心脏病突发的急救法
2012: 预测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