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2)為什麼我對中國文化持基本否定態度?
送交者: hare 2017年11月12日07:46:0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2)為什麼我對中國文化持基本否定態度?

哲學,許多人認為是最沒用的東西。

沒用,是因為它一不能象學會計或計算機那樣,馬上為你找飯碗,幹活維生。二是,即使有人聲稱自己靠“哲學思想指導”發了財,我認為這也是混淆了自己的聰明(或經驗)和哲學的本意:哲學的真正目的只有一個:知之,而非用之。換句話說,哲學的本來目的只是為了滿足“思維需要”,而非肚子需要或其他任何需要。

作為哲學“副產物”之一,當然也是有用的。它的用處之一,就是教你如何從“經驗”上升到“原則”。這個上升與歸納推理無關,而是指如何跳出經驗而達到原則的認識,既如何擺脫有局限的個體經驗,上升到普遍的認識。鄧小平不懂這個道理,胡說什麼“中國特色”。從西方理性的角度看,中國人是再糊塗不過了,確要吹噓成“智慧”- 簡直在指鹿為馬。附帶說一句,我提到不論“感性”或“理性”的詞,都是從西方哲學認識論意義上講的,它們與國人隨便說的中國人所理解的“理性”或“感性”沒什麼關係。

西方人即使從感覺經驗的方面,也認識到自己個人認識的局限性,如柏拉圖的“洞穴”故事,富朗西斯培根的四種“心靈偶像”,近代如70年代政治學名著“正義論”中如何判斷正義的例子。中國人大概只能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種文學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但文學比喻究竟不是理論,所以即使對自己,也沒有中國人當回事。沒有人記得也是正常的,這就是中國人的“理”和西方人的“理”的區別之一。當我們批評或讚揚中國文化時,很少有人從西方理性的角度來評判,這些批評或贊成的意見,都是從“家裡”發出的,就像孩子不滿意或說“我爸天下最好”一樣。所以當這些意見出現時,都是缺乏根基的“感性認識”- 既沒有深刻的本體論基礎,又沒有取代的對象。沒有認真學過哲學的人,基本是憑據自己的感覺作判斷。感覺都有對與錯的時候,關鍵的問題是其“偶然性”的本質。感覺的出現,不是“蜻蜓點水”,就是“百花齊放”,缺乏系統性,繼承性和形式邏輯所要求的真理性(既必然性)。

我認為中國文化中不具有哲學,如黑格爾和德里達所否定。中國具有“哲學思想的火花”,或者說中國只有思想家,而沒有哲學家。因為我認為哲學本質是一種“疑問精神”,需要三種基本要求,既,繼承性,系統性和成果性,中國歷代的思想家都沒有達到。但這是不是說,中國今後也沒有哲學家呢?康德以前,普魯士大地也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但此後,德國的哲學家如雨後春筍的出現,就不用提了。所以經驗並不具有必然性。

最後,我想說,不懂哲學的人往往將哲學看成如物理,化學,生物一樣的一種學科(而且本身還無用),懂不懂,學不學,都無所謂,我照樣可以對一切發表意見。我只能說,哲學是“一切知識的大腦”。沒有哲學的人永遠是幼稚的,沒有哲學的集體是一群孩子,領導孩子的集體叫“孩子頭”。孩子只能聽話,不要問問題,這就是中國社會如此至多的“禁區”或“敏感話題”不許涉及,的寫照。待到中國人更多地討論哲學,科學和理性的時候,而不是更關心各種“顏值,身價”的時候,中國人就不是以一個“闊少爺”,而是進入世界“成年人的民族之林”。這就是哲學的價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上帝保佑惡霉厲勊
2016: 魏中軍:輸贏究竟是誰?
2015: 現實世界:理解數學的金鑰匙
2015: 歐陽峰:誠信的心理學
2014: 美國的心理學“邪教”研究
2014: 範例哲學的真理概念(A)
2013: 加拿大中學教育概述
2013: 自信是積極上進的要素之一。
2012: 習近平,有話要跟你說:
2012: 老幾:語言能思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