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雾霾讨论A重发
送交者: Mac2 2018年03月04日16:51:1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以下是去年新春后作为"增智健体"首个实践范例而给出的"雾霾"A:
新春一过,马上就是气候学意义上的春天了.您如何在导师、同学和朋友们中间表现得更SMART一点呢?最好的话题莫过于近年来成为新常态但又令人烦恼不已的"雾霾"了.附件给出了一些文字工具书内的相关内容,这里以向不了解"雾霾"实情的老外为对象,以科学性第一,简要性第二为标准,来"科普"一番.注意仔细阅读注意事项.是否够"Smart, Simple"欢迎转帖加点评(不要忘了附件).
看客有没有注意到热身活动喜欢唱"四字经"呀,关于"雾霾"最酷的一句就是"煤烧多了",嫌不够的话,再加"林子少了"!汉语最妙之处就是高度关联性(参看注解帖),不过光这八字,就技术派而言,虽然自证了非白痴,但有些没良心!您没有给别人完成启蒙的任务.请看清楚下面四个问答.
1.请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描述近年来时常大范围发生的"雾霾":
大气现象 --注意: 与《辞海》中"霾"所对应的"天气现象"虽然是一字之差,语意就差得远了.以前说过,红包答案以官方工具书为准,所以再补充一下论据.根据来自网络的本科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无版权信息,但根据前言,此书作者是周淑贞,1996年9月已经是第三版了),全文出现许多关于'雾'的内容,而关于'霾'仅如下一句话:"大陆上除了沿海地区受海风影响,雾日较多外,一般大陆内部都是雾少霾多"。您细想一下,本科专用教材,明知"大陆内部都是雾少霾多",且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内陆省份,不谈'霾',只教'雾',专家的意见毋须明言了.
2.与"雾霾"最接近的大气现象是什么?
雾. --注意: 一定要从'雾'开始来解释"雾霾",尤其是对老外.省您老半天工夫呢!
3.人类最早对"雾"开展的系统科学研究是何人何时何地?且成果如何?
参见诺奖得主威尔逊之条目.
4.请用最简单的语句,把"雾霾"与"雾"作比较科学且通俗易懂的对比介绍:--注意: 您必须根据对方对'雾'之科学原理的了解程度来说,若对方需要补课,请您自行补足恰当的关于"雾"的科普知识.
"雾"的形成机制,关键词乃"温度梯度";而"大气"中的其余"微粒"呢,或多或少(即便是空气极其清新的雪山高原,您拿仪器去测,也会发现"微粒"的),总归是有的,源头么,大家心知肚明.其实这件事在许多地区也是老大难问题.比较著名的就有"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好了,现在以可以自己动手实践验证(D.I.Y.欧美人尤其喜好这个)的论据为基础,来给出决定危害性的两个关键因素.
人们之所以观察到"雾"、"霾"、"霭"或"雾霾"乃大气清晰度显著下降的缘故,而把它们归在一起讨论的原因是除了两个关键的液滴才具备的细节外,其余的输运机制是非常类似的(只有一个大气是不是,且水循环您避得开吗?).字眼乃"悬浮"两字,看客千万不要以为直观上就像气球般的"悬浮";现在有条件的小学校和家庭都有显微镜了,那么就请您弄些肉眼看不分明的花粉(若花粉无色则最好将其染色,或者将溶液染色)置于液体中,再以显微镜观测,您将看见,肉眼难辨的颗粒不停地作明显且剧烈(就其实际尺寸而言)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虽然您可以观测到的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就"雾"、"霾"、"霭"或"雾霾"四者而言,真实数学模型就是在重力场内,存在温度梯度下的热扩散运动(布朗运动)而已.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性短语是"醉汉走路"(可以甩数学题目哦),但具体数学知识在不计重力场和温度梯度时,有素质的本科生应该可以处理;计入的话一般应是研究生的程度.对大众而言,从动力学角度看,"悬浮"两字说得透一点是"微粒"(corpuscle;infinitesimal particle;fallout)几乎不沉降(或慢悠悠的飘啊飘什么的,如想SILLY自己搞,北美人对花粉季节有一定直观感受,本公司建议谈"雾霾"时须跳过SILLY阶段以显示自身素质),而去除要靠如下三点:
①冲并(《气象学与气候学》) --注意液滴才具备,说俗了最后结果就是下(雨、雪等),也是一个小实验,您在干净的玻璃的玻璃片上滴两滴彼此分开的水滴,当它们的边界非常接近时,慢慢抖动玻璃片,您会看见它们突然聚合成一个液滴.所以考虑到永不停息的布朗运动,'雾'中液滴的颗粒度及密度不可能太恶心!
②蒸发/凝结 --注意液滴才具备,亲手煮过开水的人应该都有体会,不信的话用透明玻璃盖的锅再煮几次开水细细观察.请注意颗粒度越小,蒸发面/质量之比越大,又一个'雾'中液滴的颗粒度不可能太恶心的直接论据!
③(气流)扩散 --注意只有这个才是"雾"、"霾"、"霭"或"雾霾"兼备也.问题是扩散给谁呢?最主要的吸附者美称自然界的"肺泡",说白了主要是树叶(活的比枯的效率不知高多少倍,尽管北美有用天然枯叶做吸附剂的传统)上的气孔也,这位老兄才是对颗粒度最恶心的微粒能做到真正的只进不出者!
最后补充一点知识:通常固体比重都大于水,自然界现成常见固态物体其比重比水轻的似乎只有干燥后的木头.但接触过火山石的朋友都知道,表面坚实的火山石放在水里一开始是浮在水面上的,直至其内部的空洞被水分填充至一定程度方才开始下沉.然而这些火山石是经不起碰撞的(力气大的人拿两块火山石放一起用手捏),所以液滴的"冲并"对烧煤形成的小颗粒而言很可能是"撞碎",这直接导致"雾霾"的颗粒度及密度更恶心!!

科普雾霾只是起点,所以自今日起,本公司欢迎全世界各个雇有懂中文编辑的出版社登陆加拿大"水城论坛"给ShanHaiGuan发短消息来参与民意调查或商量如何传递"红包应征答案".此外既然意外地趁"温习"英文的机会碰撞了一下"雾霾"难题,看过附件的有心人士应该知晓《辞海》(版本3)问世时间距今已十载了,在"雾"或"霾"里继续绕字面圈子已经毫无意义了.所以本公司热忱邀请自评称得上"环境科学家"称号的个人也火速联系本公司,私下讨论一下如何利用"计算机于中文处理"来尽快为正面迎战这个问题作一番努力!
上面的"雾霾"讨论说是面向老外科普知识,同时操练SMART/SIMPLE,但本公司也欢迎在国内求学的学子们(尤其是理工科的才子)开学后,和老师、朋友多商量讨论一下,尤其要关注一下齐家篇,因为结束点其实是一个新的起点也.

停笔前请大家再关注译名"布鲁尔",看似比常见的"布鲁塞尔"少一'塞'字!明白ShanHaiGuan的中文吗?万里长城第一关也,第一役竟是"雾霾",根据此书,若源书字母条目确如《英汉典故辞典》所述,则也属天意难违.所以希望参与热身的团体与个人积极响应"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春号召一起动手,'撸'要动手就是'鲁'字,上'鱼'下'日',好似接起首帖似的,所以以后有机会再发一次起首帖!

以下是重发时的一些补充内容,供广大读者尤其是"人文科学"的博士及更高专业职称的社会智力精英精读:
在以著名艺人"严顺开"替换著名艺人"游本昌"为例,演示"悬浮"这一自然现象的科学本质后,已经有响应"'材'征召"的博士理解了所对应"牛刀"(百年之久)的主人名号.本活动是为了"积极响应PA2015"而"火速"演示并推广"科学地计算机于中(英)文处理"而展开的,所以重发本讨论时,有必要进一步提示大家,该如何"精读"本活动的文稿.
"布朗"在English中是一个很常见的姓氏,所以现交代清楚该著名植物学家的名号及生卒时间.Brown, Robert(1777/12/21-1858/6/10).此人于1810年(33岁)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相当于中国的院士身份.至于第一篇以理论形式说明"布朗运动"的数学特性的论文的主刀人Einstein, Albert(1879/3/14-1955/4/18).敬请注意,此论文的名字是"根据热的分子运动论研究悬浮在稳定液体中小质点的运动"(这也是爱因斯坦博士职业生涯中的第一篇论文,不计入他的博士论文情况下).不好意思,本博士认为,只有准确理解本论文才能快速掌握"科学抗雾霾"的紧急出路的下一步思考方向.不过您认为在面向大众的文稿中,是否有必要进一步说明两个新的"自然科学名词"(分子运动/质点是两个能够进行下一轮科普的名词,'热'则不可以,纯属本博士观点)吗?本博士希望所有社会智力精英思考的问题是:
熟练掌握计算机演算的人士能够轻易地无限精确('看似',因为仅仅是模拟的关系)地给出该论文中的数值结果(知道结果,再对照"结果图示"翻看一下合适专业的高等教育教材,同样的结论自然就有了),那么环球稿首帖中所提及的一个基本事实对"积极响应PA2015"的机遇又是什么!
本博士就"科学地计算机于中(英)文处理"所作出的发言就是:
千禧年后一个关键的历史事件是"占领华尔街"运动.对应中国百年革命史的教训: "人文科学"(先后顺序)"占领华尔街"那就是偏向于"四五"运动,而"占领华尔街"对"科学地计算机于中(英)文处理"而言呼唤的则是"才人学霸",千万注意"'子'被替换为'人'"这一根本性的修改,这就指向了环球稿首帖中提及的最佳"积极响应PA2015"的"全民'考'题"了.

笔名:ShanHaiGuan

3/4/18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悲催"两会代表"点评“雾霾讨论A全民科
2017: 196 莫道人情薄如纸 奇门遁甲
2016: 失控的美国大选,正好是民主的见证
2016: 范儿1072—高考(CHINA):恒心与自律是
2015: 中军:中国缺少创新的各种看法
2015: 中国知识分子比西方知识分子差在什么地
2014: 中美教育谁更理性?
2014: The Question of E = mc2
2013: 奇闻共享 千载难逢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