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不讀平凡書| 基因大發現--奴性基因
送交者: 老百姓俠 2018年04月01日11:14: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緣起

奴性基因,是指由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的神經生物學家巴里·里士滿領導的科研小組在恆河猴身上找到的一種叫做“D2”的基因,這種基因可控制動物性情、讓其心甘情願成為奴隸,而人類身上亦具有同樣的基因。


發現

《國際先驅導報》日前報道,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的神經生物學家巴里·里士滿領導的科研小組在恆河猴身上找到了一種叫做“D2”的基因,控制“D2”基因即可徹底改變動物性情、讓其心甘情願成為奴隸,而人類身上具有同樣的基因。於是,許多媒體紛紛報道“人類奴性基因被發現,可人為製造奴隸和工作狂。”


通過控制大腦中的“D2”基因,科學家把好鬥的猴子變成聽話的奴隸。如果這種技術被應用在人類身上,人類社會是否會走向赫胥黎小說中的“美麗新世界”?奴隸基因———D2


這項在恆河猴身上展開的實驗是由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的政府神經生物學家巴里·里士滿領導的。該實驗結果首次表明:動物的行為能夠人為地被永久改變,即使原本屬性好鬥的動物也能即刻變得順從。


科學家是通過操縱大腦中一種叫做“D2”的基因做到這一點的。通過阻止“D2”的作用,科學家切斷了猴子的行為動機和回報知覺之間的聯繫。被切斷了這種生理聯繫的猴子,長時間任勞任怨地執行科學家給它們指派的任務,而忘記索取任何“報酬”。里士滿和他的研究小組發現:只要通過控制猴子大腦中的“D2”基因,猴子就會忘記對報酬的期待;他們能夠讓這些猴子在任何時候都賣力而快速地工作,同時不會有任何抱怨和懶散的跡象。


參與實驗的科學家同時指出:人類也擁有同樣的基因!“大多數人也都會被獲得報酬的期望所激發,從而努力和認真地工作,不管這種報酬是一張薪水支票,還是一句讚揚之詞。”里士滿說,“在實驗中,我們發現能夠除去那種回報聯繫,並且建立起這樣一種情形:重複而艱苦的工作能夠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繼續。”


目標

由於這種技術能夠不為人知地塑造大腦中的“奴性”,實驗者的動機是否存在道德危險呢?

這些科學家稱,這項研究的最初目標是要找到治療精神疾病的方法。“我們一直都在做決定,決定的因素包括:我們認為回報到底有多重要,以及我們得到這種回報要多長的時間。”里士滿說,“意志消沉的時候,人們認為任何回報都是不值得的,所有的工作都顯得太過繁重。而患上強迫症的人,儘管不停地工作,但永遠也不會對他們所做的事得到滿足。在大腦迴路中,如果找到這種與情緒和回報有關的干擾,我們或許能夠解除這些症狀。”


通過控制基因永久改變人類行為,目前在學術上還太過複雜;而且即使在理論上,經過這種方法處理成“埃普斯隆族現實版”的人類將不能很好地工作。

作為工業奴隸,“他們將失去判斷能力,如果在一條生產線上的任何人出現了問題,他們也無法明白自己的努力已經白費。”里士滿半開玩笑地說,“對我們自己來說,用普通的回報因素來激勵大家似乎能夠更到位一些。”


研究

控制人類身體和精神特性的方法將很快被找到。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項技術將作為一種高利潤的增值服務首先出現在試管嬰兒領域。


英國牛津大學的倫理學教授朱利安·瑟武列斯庫說,“毫無疑問,我們將能夠影響行為。”他認為,人類有一種在基因上增強自己子女能力的“精神趨勢”,“儘管從基因上控制人類成為奴隸並非對他們有利,但是其它的變化可能是有益的。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對於個人而言,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美好的。”


試管嬰兒之父——科學家鮑勃·愛德華茲組織了一次皇家協會會議,對里士滿的發現進行了討論。會上,胚胎處理(embryo manipulation)的領軍人物、芝加哥大學教授尤里·維林斯基在其題為《設計嬰兒:未來將會怎樣》的演說中指出:“不育症患者為得到一個孩子投入如此多的時間、金錢和努力,難道他們不該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為什麼要阻止他們根據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原因來挑選一個嬰兒?”


這項技術的前景在美國得到了相當的重視。2014年12月,華盛頓特區將舉辦一次會議,專門討論為“種系”基因操作(“germline” genetic manipulation)建立一個法律框架的事宜。


《重新設計人類》一書的作者、美國加州大學的倫理學專家格雷戈里·斯托克獲邀將參加這個會議。他指出,“我不認為這類技術馬上就會出現,它們至少還需要多年的時間。但是,我認為這類技術的發展並不會因為立法而停止。”


評價

一段時間以來,基因研究的成果不斷見諸報端。比如個人的智商由基因控制,而天才是基因錯排的結果。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了一系列基因,分別與各種疾病、同性戀、酗酒、冒險行為、暴力犯罪等等有關。一言以蔽之,我們的生老病死、嬉笑怒罵、七情六慾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有趣無趣都在基因的操縱控制之下。


如果一切都由基因決定,那麼基因又由什麼決定?自然是掌握了改造基因能力的科學家,這或許是一些專家大肆渲染基因決定論的根本原因。但專家有意無意地誇大自己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實質上是不負責任地誤導公眾。基因決定論的甚囂塵上,也與大眾媒體的推波助瀾不無關係。


基因真有這麼靈嗎?其實不然,除了極少數的遺傳病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之外,其他大量複雜的疾病和諸多行為異常,都只能說與基因有着潛在的關係,從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生理的疾病和行為尚且如此,遑論更為複雜的心理和情感?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但是無限誇大基因對生命個體的決定性作用,讓科學家代替了上帝的角色,其結果是讓嚴謹的科學研究墮落成為神學的囈語,最終產生“科學蒙昧主義”。對人類發展並無裨益。



科普:什麼是基因


大家都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遺傳的力量。生物的繁衍生息和自身的成長過程都依賴於遺傳信息的正確傳遞和使用。基因,正是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基因是我們的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攜帶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通過指導人體內重要物質(如蛋白質等)的合成來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基因出現異常,往往會引起生物體自身出現異常、疾病,甚至死亡,並且這種缺陷有可能傳遞給下一代,使後代產生相似的狀況。因此,基因也可以看成是造成我們生老病死的“基本原因”。


那麼,基因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我們的身體是由許許多多的細胞組成的。在細胞的細胞核里有稱為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線狀大分子物質,那種呈現出像盤旋梯子樣的雙股螺旋結構,這就是遺傳信息的載體。DNA上包含遺傳信息的片段就被稱為基因。基因大多並不相連,而是像珠鏈上的珍珠那樣有距離的線性排列在DNA上。DNA也並不是散亂的分布在細胞核的各個角落,而是經過有規律的纏繞和緊密包裝,形成一種稱為染色體的物質。染色體已經大到可以用顯微鏡觀察,呈絲狀或棒狀,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發生有絲分裂時期容易被鹼性染料着色,因此而得名。人體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大家都有,稱為常染色體;剩下1對男女有別,也稱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由一個X性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組成,而女性則有兩個X性染色體。23對染色體中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每一個染色體含有一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含有很多個基因。染色體形態結構或數量上的異常被稱為染色體異常,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疾病為染色體病。由於涉及多個基因,染色體病往往病情比較嚴重。現已發現的染色體病有100多種,在臨床上常可造成流產、先天愚型、先天性多發性畸形以及癌腫等。


基因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那就要從基因的基本結構說起。基因的本質就是DNA,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許多脫氧核苷酸通過一定的化學鍵連接起來形成脫氧核苷酸鏈。每個DNA分子是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組成,形成螺旋形的“梯子”。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排列構成梯子的兩條主鏈,而兩條鏈之間則是通過氫鍵配對連接在一起的鹼基對形成“橫檔”。鹼基共有4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但鹼基的配對方式是固定的,只有A-T或C-G兩種可能,因而可以從一條鏈的鹼基排列方式很容易推斷出對面鏈上的順序。而這種鹼基序列(或核苷酸序列)的排列方式,就是基因攜帶的遺傳信息。需要傳遞時,信息所在片段的DNA的雙鏈會暫時分開,以暴露出來的鹼基的排列順序為模板,不斷加入可以互補配對的新的脫氧核苷酸,從而形成和原來這個位置上一模一樣的DNA鏈。這就是DNA的複製過程。在細胞分裂前,都需要完成這項準備,以便把所有的遺傳信息都正確的傳遞給新形成的細胞。另外一種傳遞方式是利用核糖核酸(RNA)作為信使,經過“轉錄”把這個排列順序複印到RNA鏈上,帶到細胞核外。在細胞漿中有被稱為“核糖體”的小工廠,這些小工廠可以把鹼基順序“翻譯”合成氨基酸序列,最終形成特定的蛋白質。而蛋白質的能否正常生成,量的多少都是保證細胞生理活動的重要條件。因此,基因的鹼基順序是其行使功能的基礎。 


來源:微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Benren2:小學一年級算術題蠻力破解程
2017: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距離,是價值觀
2016: 計算機
2016: 法律是維護社會穩定,而非幫你賺錢
2015: D.QU著:現有xx學科科學原理不等同於"絕
2015: 中軍:人生究竟是什麼
2013: 關於中醫和科學的隨想(2)
2013: 我堅持上海要把外地外國人趕出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