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中世纪欧洲:文盲时代
送交者: 香椿树1 2018年05月05日19:05:5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中世纪欧洲:文盲时代

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 话说,罗马帝国晚期,西欧便向文盲时代大步迈进。        >基佐说:“5世纪中的一切事物都证明世俗社会的学校的衰败。当代优秀的作家,例如西多尼乌斯.阿波利拿里和马梅提努斯.克劳狄纳斯,对此都深为痛惜,在他们著作的每一页中几乎都说到,青年们已不再学习,教授们无学生可教,科学已凋萎并正在消失。”硕果仅存的世俗学校,遭到全社会抵制。“在许多高卢城市里,人民自己也是反对他们的。因为人民至少绝大部分是基督教徒,因此都不喜欢完全异教血统和异教志趣的学校。因此教授们经常受到敌意的对待,而且往往被虐待。实际上,除了残余的上等阶级和帝国当局外,谁也不支持他们。”

  到6世纪,“世俗学校变为教士学校,已完全实现。现在让我们看看学校里讲授的是什么课程。我们往往会在它们那里看到过去在世俗学校里讲授的那些学科的名称,如修辞学、伦理学、语法学、几何学、星占学等,但这些学科内容除了与神学有关的以外,其余的显然都已不再讲授了。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都变成了《圣经》的注释、历史注释、哲学注释、寓言注释、道德注释。学校只希望把学生培养成牧师,一切学习,不论其本质如何,都被导向这个结果。有时候甚至走得更远:学校反对世俗科学本身,不管这些科学被作何种用途。6世纪末,维也纳主教圣迪齐厄尔在他的大教堂学校里讲授语法学。伟大的(教皇)圣格列高里为此尖锐地责备他,写信给他说:‘ 一张专门用来赞美上帝用的嘴,竟为赞美朱庇特而开,这是不适当的。’我并不确切地知道,对上帝的赞美或对朱庇特的赞美与语法学有什么关系,但显而易见的是,把世俗的研究贬低了,虽然它是由教士进行的。”
  神学是社会进步的敌人,糟糕的是,在这个文盲遍地的年代,贵族们拒绝读书,多数国君也是地道的文盲。由于国家事务必须由读书人来处理,不少国家的大臣不得不由教士担任。

---通俗的说,一家企业的老板是文盲,只好找个识文断字的人来记账。一家企业,头号问题莫过于:一年来企业是赔是赚?财产是否被人侵占?账记得是否准确?是真是假?因此,白手起家的文盲老板,一定会让子孙去读书,让子孙至少能看懂财务报表。

---如此思维,当然太俗气。在民主法治、商业文明的欧洲,当然会有特殊的历史轨迹。最奇葩的是,在长达的千年的时间里,“欧洲公司”的老板,世袭了文盲,世世代代是文盲;识文断字的财务总监,世袭了管账先生,世世代代负责国家事务。
  这样的财务报表,是真是假不重要,您凑合着看吧。因此,他们---假如它们存在的话---撰写的中世纪历史,是真是假也不重要,您凑合着看吧。如有什么疑问,也别问我,我不知道。

  乔治.杜比的《法国史》告诉我们,正当中国盛唐大量创作诗歌的时候,西欧的“查理.马特和矮子丕平时期,实际上是野蛮和文化贫瘠的时代,普通大众一般都是文盲”,加洛林家族富贵无比,垄断墨洛温王朝宫相职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百余年,“矮子丕平和卡罗曼并非文盲,他们曾在圣德尼修道院接受过某种教育,但我们不应该对他们的文化水平估计过高。丕平由于忙于他的政治和军事要务,并没有想到文化问题”。这个丕平,正是后来的加洛林帝国的皇帝。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代出贵族,就是说,富贵人家到第三代便全身透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高贵气息。
  遗憾的是,几百年过去了,在中国宋朝中晚期,西欧的贵族子弟们依然不读书。乔治.杜比曾感叹道:11世纪,“在这个依然十分野蛮、十分困苦的国家,教会人士是当时唯一通文墨的,我们所有的文献都是从他们那里得来的,正是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才看到当时可以感知到的一切,因此不难理解他们对军人和恶行两个词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思索”。

法国学者马克.布洛赫在《封建社会》说:“奥托大帝30岁时才学习读书;康拉德二世(1027~103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笔者注)的御用教士坦承,康拉德‘不能读懂书信’。如常见的情形,这俩人在非常年轻时就投身于冒险、艰难的生活,因而除了实际经验或口头演说传统,没有时间从事文化学习以便为其统治生涯做准备。较低级的贵族更是如此。我们不要因为少数王室或贵族大家族相对高雅的教养而产生误解,也不要为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骑士阶级坚持发展教育的传统所蒙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教育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熙德和希梅内斯的知识面大约不会太宽,但至少知道签署自己的名字。但在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以北,这一时期大权在握的中小封建主中,至少绝大多数人是不折不扣的文盲……世俗社会对教育的忽视,可以说明教士何以既是伟大人物思想的诠释者,又是政治传统的保持者。诸侯们不得不依靠教会人员为其服务,以致其余的侍从者无力效劳。大约在8世纪中叶,墨洛温王朝诸王的最后一批世俗咨询官已不复存在。1298年4月,美男子腓力把印玺交给骑士皮埃尔.弗洛特。这两个日期相隔5个世纪之多,在这5个多世纪里,法国诸王的重要的臣职位毫无例外地都是由教会人员担任。总的来说,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此时的大不列颠岛,尚未走出石器时代。1066年1月,英王信教者爱德华逝世,立马有人登上王位。这年9月,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带上军队在英格兰南部登陆,武力夺取英国王位。让诺曼底骑士们大感惊奇的是:英军,这些临时召集起来的“农民军”,不少人手里的武器,竟然是:石刀石斧!

如果以为整个欧洲都是一团漆黑的,那就错了。伊比利亚半岛,自8世纪初以来,直到12世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穆斯林王国,一直保持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景象。继承了这笔丰厚遗产的西班牙、葡萄牙,也成为欧洲最早走向海洋的“崛起大国”。
  欧洲的“海洋文明”,为什么不是诞生在英国、法国、德国,也没有诞生在“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而是诞生在西班牙、葡萄牙?原因就在这里。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说。

中世纪欧洲文盲帝王贵族简史


正当中国的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的时候,西欧的墨洛温王朝的皇帝是克洛维(465或466——511年),整个墨洛温王朝的皇帝,全部是文盲.


与李白杜甫同时的牛逼透顶的矮子丕平(714年-768年),中国唐朝的时候,欧洲的出现了一个加洛林王朝,这个王朝的皇帝,统统是文盲.


正当欧阳修写《新唐书》,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康拉德二世(1027---1039年),文盲---依旧是---文盲......贵族精神,惨不忍睹......欧洲的“贵族精神”,啥时候才与读书识字挂钩呢?欢迎参阅《西方大师们笔下的欧洲中世纪》。


无首都的时代

前面说过,中世纪欧洲的国君、贵族们,都是文盲。我不知道,这种状态下,所谓的“欧洲史”资料来源于何处:是谁记载、以何种文字记载、载体是什么、如何保存、如何传承。我所写的西方历史的内容,全部来自西方专家的作品。各位信则有,不信则无,权当茶后饭余谈资。总之,坚信西方历史文献,以为西方和中国一样拥有可靠的史实记载,是无知的表现。

文盲当政,也就罢了,最不可思议的,是数百年时间里,西欧的皇帝、国王们竟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即:有国君,无首都,无政府。

蛮族们经过若干年此起彼伏的砍杀,克洛维最终成为公认的老大,西欧进入了被称为墨洛温王朝的时代。乔治.杜比说:“可能是由于经济上的要求,也可能是由于他的祖先在乡间迁移的传统而产生的喜新厌旧的偏好,国王在一块领地生活一阵后,又转移到另一块领地。尽管克洛维在巴黎设立了王座(用格雷戈里?德?图尔的话来说),但墨洛温王朝的国王们偏爱森林地带的乡间住所,如舍来、克利希、诺让、吕埃依、维尔贝里等地。他们将城市用作避难所或自己的墓地……事实上,我们不该忘记,加洛林王朝的国王们和他们的墨洛温王朝的前辈一样,是一些到处游荡的君主。直到807年,查理曼除了偶尔还在另一些宫殿落脚之外,才永久性地定居亚琛。”

这两个王朝,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基本统一了西欧大陆,对西欧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元化领导。查理曼还被罗马教廷授予皇冠,被认为是西罗马帝国的正宗继承人。


光脚丫子的查理曼大帝、大臣

居无定所的皇帝们的“大部分乡村宫殿位于法国的北部或东北部,即帝国的中央核心区,特别集中在阿迪尼、基耶尔奇、维尔贝里、贡比涅、蒂翁维尔等地。如果把这些宫殿想象成城堡一样的建筑就错了,因为它们一般没有建防御工事。相反的,这些宫殿其实是乡村大地产,上面有一些房屋和建筑,供君王和他的随从食宿和栖身,或者根据这样的目的来进行布置……描写这座宫殿的文本由一位巡视的王家专员在9世纪初写成,他这样写道:‘吾等于阿纳普觅见王宫一座,建以优质的石块,分三房,主屋周边围以回廊,长廊配有十一间小房。地下有食品储藏屋和两个门厅。院内有木头房屋十七座,配以相同数目之主屋和其余保留完好之附属建筑:马厩、厨房、面包房、两座粮仓、三间货仓。院子围以坚固的栅栏、石门,门下有走廊。院内有小院,亦以篱笆围之,篱笆以各种树木整齐排列种植而成。’”可别以为皇帝是带着朝廷微服私访,或者巡回视察,因为法兰克的皇帝们没有朝廷或者中央政府机关,他的随员,全是他的家臣。“抽象意义上的宫廷人士即为国王的辅臣,他们随国王在王国境内到处迁徙。除开国王的家庭成员,他们主要由宫廷内部各项服务的负责人组成,事实上,他们最初是国王的仆人。其中有监管宫廷膳食、尤其是国王膳食的‘塞内沙尔’,或称膳食官,字面上的意义就是老仆人,而其拉丁语头衔的意思为‘国王餐桌的职员’;有司酒官;有国王寝室护卫官,因为国王的金钱放置在寝室中;最后还有负责马厩和交通运输的管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官职,因为当时的朝廷是不断移动的。这些宫廷官吏的职能明显地并不局限于国王的私人事务,我们经常看到他们在其他事务上展示自己,尤其是在军事指挥上。除了这些官职,最初的加洛林王朝中央行政系统并没有针对不同领域的事务而设有专门机构。但有两类事务除外,因为这两类事务的处理需要有良好文化素质的人员——教士来担任……这两类事务机关就是王家教堂和掌玺署,而两者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居无定所的文盲皇帝,是如何管理、控制全国的呢?

他派出自己代表,即所谓的伯爵,分别治理全国各地。伯爵们是所辖地上的绝对权威,管钱、管事、管人、管枪。所有自由民中的男丁都是当然的军人,皇帝一声号令,男丁们必须自备武器、干粮从征。皇帝自然可以随时撤换伯爵,也不时派人巡回检查他们的工作,而皇帝直接控制他们的手段,就是召开一年一度的全体大会,同时检阅伯爵们带来的军队。

中世纪欧洲:文盲时代

天下太平时,军政一统的伯爵们当然会很听话。一旦局势动荡,有机可乘,他们便会另立山头,割据称王。虔诚者路易的几个儿子为争夺天下,打得稀里哗啦。

伯爵们自立为王后,也是东游西逛、逐水草而居。
法国是西欧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所以,法国人向来自傲,并以为,西欧其它国家都是蛮夷。
那么,我们就以法国为例。

乔治.杜比说:“在12世纪后半叶之前,巴黎的地位并不突出。到那时为止,国王仍旧是居无定所。他反复在宫殿和领地的各城堡之间巡游,这有物质方面的原因,那就是食物供应——例如他可以行使自己的食宿权而让修道院负担——但尤其重要的是,在一个实行直接和口头管理的时代,国王本人必须亲自现身于其产业的各个角落,军事和司法事务均需要他这样做。”

基佐在《法国文明史》中说:“国家档案馆的建立同样应归功于他(菲利浦.奥古斯都)。在他以前,国王们不管走到哪里,总要带着他们的档案(国家的法令文件、证书、名衔等),这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做法。1194年,在旺多姆附近遭到诺曼人的一次袭击,菲利浦丧失了他惯常随身带着的一些重要的证书、抵押品。从此以后,他放弃了这种做法,建立了一个存放一切政府文件的仓库。”
直到特别喜爱巴黎的路易六世(1081-1137年)登基,他和他手下的教士、贵族们纷纷在这里大兴土木,巴黎才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法国首都。

国家的档案资料,国王随身携带。即便是一个像点样的企业,档案也多到没法随身携带啊。
由此,我又不免浮想联翩:
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的时候,西罗马的地盘上,有城市吗?有像样的、舒适豪华的建筑吗?如果有的话,日耳曼人怎么会不定居于城市里,而整天东游西荡呢?
一个“口头管理”、没有档案馆的地方,是如何诞生洋洋洒洒的“文明史”的?又是如何知道此前的罗马史、希腊史的?


生民无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大陆繁体字何时出现在辞书上?
2017: 晚清政府失去朝鲜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
2016: 医学突破:二型糖尿病可以复转
2016: 赴丹麦交流 体验翻转教育
2015: 请教几个有关宇宙的问题
2015: 最容易写错和读错的字
2014: 健身气功·五禽戏对中老年人身体形态、
2014: 上海一普外医生的微信:这个国度不需要
2013: nile:朱令铊毒案学术解析
2013: 幼子袁青是如何成为少年(英文)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