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精卫刺罗”,金注《推背图》第三十九象中的巧合
送交者: 喜欢猜谜 2018年08月29日03:32:3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金注《推背图》第三十九象中的巧合,“精卫刺罗”

 

“精卫刺罗”,金注《推背图》第三十九象中的巧合

图中,一只鸟,立于山石上。一轮太阳,从地平线升起。

谶: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

颂: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

在民国四年(1915年)出版的金注《推背图》中,此象通常被解读为1937年七七事变和1945年日本战败,并据此认为民国四年版被无比神奇。

从此象的文字中,明显看出有写到汪精卫、爱新觉罗溥仪,这是此象被认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关键。那时确实有以汪精卫和溥仪为首的有一南一北的伪政权。不过,笔者认为此象也可以有其他解读不过是发生在金注《推背图》出版之前的另一个历史事件。

实际上,汪精卫与爱新觉罗皇室之间,更早就已经有故事了。而故事发生的时间,早于民国四年,即1910年。另外,革命党人早期崇尚暗杀,所以为了革命宣传需要,民国初年的版本似乎有必要加入跟暗杀有关的内容。

1910年,汪精卫回国从事暗杀行动。最初拟炸庆王奕匡和从欧洲考察海陆军当日归国的贝勒载洵、载涛(皇室成员),均未得手。后便决定炸摄政王载沣。炸药的威力本已十分惊人,而为了加大威力,汪精卫等还铸造一个可盛四五十磅炸药的“铁西瓜”。

42日凌晨,黄复生、喻培伦在什刹海附近的银锭桥(应为甘水桥)下埋设炸弹,被发觉。16日,警厅逮捕汪精卫和黄复生。1910423日,汪精卫等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之举,震动全国。可以说,此次失败的刺杀行动,竟成就了日后的汪精卫。

笔者推测,此象的作者,可能在描述这个故事。笔者试解如下:

1)         图中的鸟,是传说中的“精卫”,用来指代汪精卫;图中的太阳,表示凌晨的日出。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传说中,精卫“赤足”,衔“西山”之木石,去填东海。这里的“赤足”,是红色之足的意思。

图中,(精卫)鸟立于西山之上,遥望东方太阳。东方的太阳,有两重含义:一是表示山和日之间,还有东海;二是表示图中的山是“西山”。所以此图与精卫填海的传说应有联系。

早期认定的案发地是银锭桥,而“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银锭观山”中的山,正是“西山”。

不过,经后人深入研究汪精卫等埋炸药的地点,实为什刹海甘水桥,与银锭桥无关。

另外,以笔者在后文的解释,图中的太阳是在东方,表示凌晨。 201855日)

2)         谶“鸟无足”,指传说中的精卫鸟“赤足”。

谶中,“鸟无足”是半个字,加上第二句“山有月”中的“山”字,合为“岛”字。一般理解为岛国日本。不过,笔者认为“岛”字不是唯一的谜底。

传说中,精卫鸟“赤足”。“赤”的本意是红色,但此象作者,取“赤”的另一重含义:空;尽;一无所有。“赤条条”中的“赤”字,就有“无”的意思。

推测此象作者在创作时,为避免后人过于容易联想到精卫鸟,并增加神秘感,故意用“无足”二字来代替“赤足”。而图中并没有把鸟画为“有足”,应是为了提供线索给后人。

 

3)         谶“山有月”,解为“崩”字,指埋藏的炸药威力很大。

汪精卫等在桥下所埋炸药,为喻培伦所研制(或从日本购买)的烈性炸药,威力极大,可使山“崩”。即使埋于桥下,也可使清晨将要路过此桥的爱新觉罗载沣丧命。

此次行动失败后,汪精卫被捕为一大损失,而费劲心机带到北京的烈性炸药被缴,是另一大损失。

 

4)         谶“旭初升,人都哭”,指日出前后,行动败露。

黄复生和喻培伦在凌晨埋设炸药时,被一个偶然路过的人看见,并通知了巡警,众人只有匆忙丢下炸弹逃离,放弃了这次计划。行动败露、众人欲哭的时间,是太阳初升之时,即“旭初升,人都哭”。

 

5)         颂“十二月中气不和”,指汪精卫名字中的 “精”字。

 “十二月中”,有研究者认为是指农历十二个月的中间发生“七七事变”。193777日, 是农历五月廿九,78日是农历六月初一。如果将农历五月算作“十二月中”,那么1937年会有四个月(5月,6月,7月,8月)是“十二月中”,时间跨度太长。所以,“十二月中”指七七事变,较勉强。

笔者认为,“十二月中气不和”,指汪精卫的名字中的“精”字。

“十二月”,是“青”字。而“氣不和”,意思是把“氣”字拆开,得一 “米”字。“米”字与“青”字,合成“精”字。

 

6)         颂“南山有雀北山罗”,指汪精卫和爱新觉罗载沣。

“南山有雀北山罗”中,“雀”,指精卫鸟(汪精卫)。“罗”字,指爱新觉“罗”。如果解读为抗战时期,就是汪伪政权的汪精卫和满洲国的溥仪。但如果把时间提前到1910年,“雀”仍是“汪精卫”,而“罗”则指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

此句颂,借用了《诗经》中的两个篇名:《诗经·南山》和《诗经·北山》,其中《诗经·南山》第一句是“南山崔崔”,而“南山有雀”,相信就源于这句,因为“崔”跟“雀”字形很相近。

此句的另一巧妙之处,就是“雀”和“罗”字放在同一句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罗雀(捕鸟)。而“罗雀”却与此象无关,从而增加了推测的难度同时让人觉得更加神奇。

 

7)         颂“一朝听得金鸡叫”,指日出时刺杀行动败露。

“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一般是从字面理解:某天听到鸡叫后,大海之外的日(日本)的时代过去了,指1945年(鸡年)日本战败。不过这种解读有些小问题,就是“一朝”一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鸡年815日正午,不是“一朝”。

“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与谶“旭初升,人都哭”含义相同,笔者仍解读为:日出时被发现,刺杀行动失败。

“一朝听得金鸡叫”,一句,除了有“朝”字,还暗含“歌”字。成语有“莺歌燕舞”,即“歌又指禽鸟鸣叫”(见百度)。朝与歌,连起来,就是朝歌。朝歌,是商纣王的都城之一,商亡后,有卫国最早建都于朝歌。汪精卫的“卫”字,就是建都于朝歌的卫国的“卫”。此解也是巧合。

 

8)         颂“大海沉沉日已过”,指汪精卫在行动失败后很沮丧,“大海”指“汪”。

成语“汪洋大海中的“汪”字,表示“众水所归往”,水归往“大海”。

“大海沉沉”,表示汪精卫在行动失败后的沮丧心情。

“日已过”,指过了清晨那个时间,已无法再实施刺杀计划。


原文发表于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w5l.html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没
2017: 250 一粒黍中藏世界 推背图35
2016: 夢的啟航
2016: 致《给王宝强爱人的一封公开信》作者的
2015: hare:哲学为什么死了?
2014: 老几:黑格尔的小三哲学
2014: 老猿:英文學術寫作的要领-9
2013: 从对“真善美”的追求中看中西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