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550、是‘玻璃球’還是‘波’,僅僅在於‘觀察’
送交者: 和顏清心 2018年11月04日23:35:0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5 分鐘



《是‘玻璃球’還是‘波’,


   僅僅在於‘觀察’》



 

(二)


  雙縫實驗源於第一次波粒之爭




雙3.jpg




經典力學的創始人:牛頓  astro.sina.com.cn


親愛的朋友,幾乎人人皆知,

水波由水分子組成,光波由光子組成。

牛頓(1643-1727)早在200多年前就說過,

光是由粒子流組成的。

1704年,牛頓著成《光學》,

其中詳述了光的粒子性。

牛頓認為,光是由非常微小的顆粒組成的,

而普通物質是由較粗的微粒組成的。

牛頓寫道:“難道物質和光不能互相轉變嗎?

物質不可能由進入其結構中的

光粒子得到主要的動力嗎?”



雙4.jpg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zh.wikipedia.org


但是,荷蘭人惠更斯(1629—1695)卻認為光是波

如是,兩種論點爭論了近百年之久。




雙縫01.jpg





英國的物理學家托馬斯·楊(1773~1829 )


如前述,牛頓認為,光是微粒流:

光,沿直線傳播,除非它遇到一個物體。

牛頓的‘微粒說’(光是一連串的微粒),

主導着對光的本性的認識近百年,

直到19世紀初,當英國人托馬斯·楊證明了

光的波動性後,人們對光的認識才有了轉變。


1801年,由托馬斯·楊作了一次光的干涉實驗

(即雙縫實驗),該實驗證實了

光是以波動形式存在的。


(後來,20世紀初,物理學家將雙縫實驗

   和愛因斯坦的光子學說結合起來,

   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


61.183.207.201-

請看下面有關雙縫實驗的示意圖



雙5.jpg












cosmicview.qwriting.qc.cuny.edu 


楊氏實驗圖示:光經過2個非常接近的雙縫之後,形成光的干涉圖形(2縫之間的距離為0.2 mm 或更小)。


1807年,托馬斯·楊在他的《自然哲學講義》裡,

描述了這個實驗,他寫道:把一支蠟燭,

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板前,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光源,在紙板後再放一張板兒,

在這板上開2條平行的窄縫

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2條窄縫,

射到後面的屏幕上,

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

(即干涉條紋)。“干涉”是“波”的特有現象,

因之,實驗中出現的干涉條紋

就是光的波動性的證明。



雙6.jpg



從光源  a  傳播出來的光波

照在一塊刻有兩條狹縫 b 和  c的板上,

在板的後面,設置一個‘探測屏’F,

用來紀錄到達‘探測屏F位置 d 點的光波數據。

探測屏F黑白相間的條紋

顯示出光波在探測屏上的干涉圖樣

(如圖所示:這是從側面表示的 2條窄縫的干涉圖。)

但是如果光是象牛頓所說的那樣是微粒流的話,

光就會象一粒粒子彈那樣地發射出來(參看下圖),


雙8.jpguniverse-review.ca

如果光是微粒流,

2 條靠得很近的窄縫中,射出的光,

照在屏幕上的亮度,就會是1條窄縫射出光亮的 2 倍。

當托馬斯·楊讓光通過 2 條窄縫後,

他看到的卻是在屏幕上出現了明暗相間的條紋


(未完待續)。


  謝謝閱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師爺 - 軍師 - 政治科學 - 責任
2017: 五毛大棋黨不告訴你的另一面:中國經濟
2016: 漢字和科學研究
2016: 知覺的簡單和數學的簡單
2015: 波士頓的老房子和常春藤
2015: 讀書3:《獨立記者》
2014: 同性戀到底是生理特質決定的還是心理變
2014: 答季牧龍 面首 中文解釋
2013: 我應該選擇Yes or No? (只能選一個)
2013: 丘成桐的錯誤全球沒有10人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