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古漢語閱讀的斷句困難根源探討
送交者: 果子狸 2018年11月25日06:53:3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閱讀古漢語的難點之一是斷句,老子的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就有好幾種讀法。標點符號的使用是近代的做法,而語序分析也受到歷史上語言習慣的演變而不能給人一種萬能的解讀文字方法。究其根源,問題很可能在於漢語的詞法中沒有性數位格之分而產生歧義。

在印歐語系中的很多語種里,名詞與代詞本身的結構就可以明確指定它在句子中的角色,因此被稱為屈折性的語言。無論語序如何,一個詞彙的詞尾變化就決定了它的性質。這種詞尾與位格屬性的固定搭配,就不至於對句子的主謂賓關係產生疑問。同理,動詞隨人稱主語的變位以及用詞尾變化來區分主動或被動語態也給了句式的解讀一個有效的框架。即使沒有標點符號,也不會產生斷句的困難。

由此探討,漢語在演化過程中為何沒在詞彙結構中引入屈折的做法,以便解決斷句困難以及同詞歧義的問題。漢語古文閱讀中讀者產生對作者原意的誤解可能非常之大,除了師徒之間口耳相傳的讀法傳統,好像不能從修辭規則上找到某一詞彙在整句中的地位與性質。

之所以人們在閱讀當代漢語的時候不會產生歧義,主要是因為語序的固定。那麼,它的弊端就是不僅不能產生倒裝句這樣的多樣性句式,而且也不能排除後人對當代文字產生理解歧義,就如同今日對顧問的理解一樣。

那麼,在當代漢語中,是否可以引入一種詞彙的屈折做法來進行性數位格的定義呢 ?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主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322 鈎沉古天文學的萌芽和發展
2017: 兒子的一句話讓我眼窩發熱
2016: 從解放人民到鎮壓人民–中共四十年來的
2016: 平凡又神秘的詩人
2015: 地球人類的語言與天上的語言是矛盾的
2015: 簡單解釋一下青藏高原歌詞
2014: 小樵 :哈佛家長周末
2014: 再談對“分析哲學”的批評
2013: 華人家長多學信息及知識讓生活,工作更
2013: 家長何需打着燈籠為孩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