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从中日战争引发的儒学思考
送交者: 仁爱 2019年03月15日12:31:57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从中日战争引发的儒学思考



这是缘起于五味的一个讨论。虽然吵了几天架大家都很辛苦,但还是有所收获,日本侵华战争不忏悔,我们帮助它忏悔,更重要的是,通过日本回光返照中国儒家思想,搞清楚了以前没有认识到或者认识不透彻的问题。比如通过日本,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为什么孝道是儒家思想之根,还有忠恕之道,近年也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最重要的,但通过分析日本我们认识到,儒家思想的所有核心价值观念,都是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互为文本不可拆解的,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隐喻了孔子思想的整体不可拆解的特点,这些都是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当然,帮助日本忏悔的过程,也是更深刻地理解日本文化的过程。




(上)

中国儒家文化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韩国取其义,日本取其忠。不管任何人是否承认,日本是一个高度汉化的国家,儒家思想对曰本文化的渗透影响源远流长,如果抽去汉风唐韵,日本历史该如何写恐怕都是个问题。而礼失求诸野,韩国和日本社会保存了更多的中国文化历史遗风,这也是一个不争事实。


不过我们今天的讨论主要聚焦在日本侵华战争所引起的儒学思考,我们的切入点首先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惑世人的问题:德国总理到以色列会下跪,为什么日本人到今天仍然拒绝为战争犯罪道歉?


我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儒家思想在日本化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纽曲。四书是儒家经典,从前有一位日本学者,不认同孟子所说 一一一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位日本学者认为孟子之说有违于忠,当年我初初见到,也相当激赏他的看法,因为忠作为个人德操,它不应该是有条件的。


不过昨天在五味,我终于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孟子仍然正确,那位日本学者是错的。


为什么呢?因为上面讲到的礼义廉耻中有一个耻字。一个君子的忠,应该没有自我、没有条件,但是,它不能没有耻感。


日本文化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日本人学会了中国文化的礼,忠和信也保存得不错,但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耻感,却完全没有接受。究其原因,就是忠与耻的矛盾和对立,忠被过度抬高,耻就完全边缘化了。


所以日本是一个没有耻感的国家,不忠,才是耻,这是日本文化的纠结。日本人为什么不像德国人那样为自己的侵略战争犯罪忏悔呢?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就算自己做了再邪恶的事情,只要与忠不违,就没有什么对不起良心之处,这是日本自身的文化逻辑中危险和黑暗的一面


因为无耻感,这就已经为日本犯下滔天战争罪行而不认帐、不忏悔、不道歉打开了方便的旁门左道。更因为有愚忠,战争罪犯反而更为气焰嚣张,可以冠冕堂皇地高居于靖国神社。客观而言,日本文化自身的这种黑暗基因,会祸害日本民族的子子孙孙,一旦出现历史机缘,后世的日本人会像自已的祖先一样,走向害人害己的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今天的日本人,却没有反思自救的能力,不论和平的日子有多久,也许这就是宿命吧。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日本人也是人,日本的国民,包括参加过侵华战争的士兵,未必就没有人性的天良,反战的、忏悔的报道,几十年来不绝于耳。但是日本传统的主流价值中存忠忘耻的观念,始终主导着日本人的善恶是非判断,一些别有用心的有话语权的日本人,也就利用和放大这种观念,无底线地为日本的侵略战争辩护,其所作所为,为整个人类所不耻。



(下)

然而至此,我们只讨论了日本文化接受中国儒家思想所出现的问题和偏差,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剖析一下日本民族自身的特点,当然这种特点,或称为民族个性,也是在与华夏民族的比照中才显现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日本民族在过去有一种习俗,把垂老的父母背弃到山中自生自灭,我不愿意从残忍的一面来理解这种人伦悲剧,我更倾向于认为是日本人的父母出于爱子之心而作出的选择,果如是,这种深爱也令人感动。不过,文明与愚昧的分野线,亦正始于斯。


战国策中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中国文明儒道两家所有的价值观的成立,可以说都基于"计深远"这三个字,当日本妈咪在想如何爱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中国的母亲在想如何爱自己的孩子以及他的子孙后代。


中国古人对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反之日本的先人则把父母弃之于山林,然而弃之于山林绝非仅仅关乎生养的问题。中国古人为父母守丧三年,日本先人对父母死而不葬。同样是出于爱,文明与非文明,迥异如同白昼与黑夜。


论语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由于日本文化有亲情而无孝道,这对日本文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首先在文化上,儒家思想的移植如同无本之木,因为孝为仁之本,孝更是忠之源,孝子忠臣,这是必然的心灵逻辑。由此我们回溯到先前讨论过的日本文化有忠无耻的现象,并在此处,我们才算可以把这个问题谈透彻谈圆满了。中国儒家的忠,它有一正一反的两面镜子,正面的镜子是仁,反面的镜子是耻。然而在日本文化中,忠非仁所生,耻为忠所弃,这就形成了西出阳关孤忠独立的格局,由此便回到了孟子那一段话 一一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一一一 此处本是孟子论仁,日本学者无感于仁,弃仁论忠,于是孤忠遇上不仁的时代,祸害就出现了。正因为无仁,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正因为无耻,日本拒不认罪忏悔。一始一终,一因一果,以忠之名,罪贯始终。


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日本无孝道,除了对中国儒家思想取舍有误,更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依我个人的判断,武士道精神的试金石,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弃亲于山林的硬心肠,同时也就是对待自己的硬心肠,以及对待后代的硬心肠,它是日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也是一种文化隐喻。从背死向生的一面,日本人感受到生命灿若樱花,从背生向死的一面,日本人感受到生命灭如樱花,美好、灿烂、短暂而无常。由于无孝道,日本人没有对慎终的担当,更没有中国人那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谨守。两相比照,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日本人视若鸿毛的生命态度,而对生命的空抛和虚掷,也让人来不及思考是非对错,更不可能深思终极的善恶。


比较而言,因为有孝道,中国人是活得很艰难的,但上苍对艰难的回报之一是沉稳凝重,稳重让中国人能够深入思考待人处世、利弊得失的长远之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仁于内恕人于外,反求诸己知耻且格。



(结语)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缘起的正题,日本人亡我大汉之心,早在明治初年就有了,如果沙盘推演应该更早,而且这也绝不是局限在日本陆军参谋部,应该说日本的智识阶层,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了预谋,其瓜分中国的构想,有很深的对中国历史兴替流变的理解。


日本侵华战争造成千百万中国人离乡背景,北望中原归乡无望,陈寅恪因此写下"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的诗句。然而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认为"历史上有过晋、宋、明三朝的南渡。南渡的人都没有能活着回来的。可是这次抗日战争,中国一定要胜利,中华民族一定要复兴,这次南渡的人一定要活着回来。这就叫贞下起元。这个时期就叫贞元之际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南渡都是因为异族侵略中国而发生 一一一 胡人、女真、满人、日本人,每一次都把华夏文明逼入生死存亡的危机,然而为什么偏偏是日本人,却最终失败了呢?如果仅仅从现象而论,各种解释五花八门,包括贞下起元,为什么日本侵华偏偏发生在贞元之际?


我想真正的原因是历史的因果 一一一 胡人、女真、满人是纯粹的蛮夷,所谓野蛮战胜文明几乎是人类历史的常态。但日本则不一样,它是受惠于汉唐文化源远流长的千年滋养而使自己摆脱了野蛮的民族,可是现在这个民族却恩将仇报,可以想见,这是天理所不容的。一言以蔽之,日本战败,这是宿命,中国终胜,这是天意。





附录:日本侵华战争的策划书 一一 《清国征讨方略》


清国征讨方略(日语:清国征討策案/しんこくせいとうさくあん)又名征讨清国策,征讨清国策是公元1887年(明治20年)由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计划武力攻取中国沿海地区并划归日本版图,然后进一步肢解中国,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18872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小川又次(日本语:おがわ またじ)在两次秘密侦察中国大陆和听取谋报人员汇报后,完成《征讨清国策》案,从而拉开侵华的序幕。


该计划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清国征讨方略趣旨,第二部分为进取方略,分为三篇,分别是彼我形势作战计划善后


该策在第一部分说:若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屹于万国,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清国虽老衰腐朽,仍乃一世界大国。清人虽愚蠢不决,但受此屡战屡败刺激,对需培养实力已稍有感悟,近来陆海两军已渐有讲究改良之趋势。清国优柔,显然不能一举成为强国,但只要努力不懈,理应达到此境界,以当前形势看,20年后可能完备。趁清国还幼稚,我们应断其四肢,伤其身体,使之不能动弹,我国才能保住安宁,亚洲大势才能为我掌握,由我国维持。


作战计划篇中,他认为最理想的作战就是日本海军击溃清国海军,攻占北京,擒获清国皇帝,并在清国各重要城市进行军事占领,成为持久态势。


在最后的善后篇中,他提出了在西方势力介入以前,把中国中部的重要地区成为日本版图;清政府回到东三省;明朝后裔在长江以南及长江至黄河之间建立王国;西藏和青海归达赖喇嘛统治;蒙古以酋长为各部之长;旅顺半岛、山东登州府、浙江舟山群岛、澎湖群岛、台湾全岛、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划入日本版图,以此形成有利于日本的态势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0%(0)
0%(0)
    道还兄好, 那太可惜了。 - 仁爱 03/16/19 (396)
      说得好。体是活的,有用,有旧用,也有新用。 - 道还 03/17/19 (380)
  赞成儒学是一个体的说法。  /无内容 - 道还 03/16/19 (362)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8: 儿子的博士论文
2018: “我不同故我存在” - 纪念“国际PI日
2017: “金陵金领”海外人才猎聘活动
2017: 悲催"两会代表"点评“雾霾讨论A全民科
2016: 为什么人是“在”- 而不是“存在”或“
2016: 溪谷闲人:太空,美国的新疆界
2015: 曲氏九言绝律第三谱--壹种与曲氏九言绝
2015: 世界最快的数学计算法,为了你的孩子必
2014: 中国政府剥夺出国人民中国出生国籍人神
2014: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