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父母“记忆”对后代影响深远(zt)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07月15日21:29:3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博士的爱情算式》中的数学博士大概就是因为一次车祸使大脑的海马受损,以前的事情都记得,车祸后的事情都记不得,对刚发生的事情也只有八十分钟的记忆。

 

父母“记忆”对后代影响深远(zt)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果蝇对产卵地点偏好的“记忆”会遗传数代,类似机制或许也存在于人类中,这方面研究有助于分析一些疾病成因。除了果蝇,科学家也会用小鼠来研究大脑记忆。究竟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动物去研究大脑记忆的呢?

以下内容为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澄宇演讲实录:

各位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关于记忆的一些奥秘。记忆当然很重要,如果我们有一天突然丧失了记忆,比如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当我们走到路中间突然不记得自己是谁?为什么在这里?怎么回家?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记忆当然很重要。

但是因为我们已经社会化这么久了,所以其实遗忘掉在演化上我们和其他动物相比,是拥有类似的记忆的能力的,所以我在这里想向各位介绍一些有趣的例子,来说动物为什么需要学习和记忆。

第一个例子,这白眉猴它所生活的空间相当之大,它的主要食物是成熟之后的果实,它生存的空间里面有大概10万棵树,在任何一个时刻成熟的果树有50棵,所以它需要赶在别的竞争对手之前找到这50棵树,对不对?要不然就被其他的鸟类吃掉了。所以需要学会找到这些树,然后记住它在哪里。

第二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捕食者,那么需要学会去捕食;如果是个被捕食者,需要学会不要被人吃掉,对不对?或者被别的动物吃掉。所以这是明显例子,这都是和记忆有很大的关系。

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在这张图片中哪一只是老大?可以告诉我吗?哪个是老大?中间那个是吧,我们并不是狒狒,但是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谁是老大。如果你我们生活在这个群体里面,或者我们生活在人的群体里面──人的社会群体有非常强烈的等级制度──我们很容易理解,是需要学会这些等级制度和相关的行为的,所以学习是蛮重要的。

 

接下来我想举一个更明确的例子,来说明学习记忆对生存的必要性。这边展示的是黑长尾猴,它生活在非洲,大概35公斤,是很小的一类猴子。在野外,黑长尾猴的生存相当不易,一岁之内的小的黑长尾猴有60%会死亡,其中至少70%是来自于捕食者。

黑长尾猴的捕食者有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陆地上捕食的──以豹子为代表──这些大型的捕食动物;第二类是在空中飞翔的──以战雕为代表的──翼展两米的捕食鸟类;第三种是蟒蛇,在草丛里面埋伏的准备捕食的。

针对这三类不同的捕食者,黑长尾猴发展出了非常有效的警告性的呼叫声。这里我想请工作人员来播放这个声音,当黑长尾猴看到豹子的时候,它会发出这样的警告声音,黑长尾猴听到同伴这样的叫声的时候,它的第一反应要上树,为什么?

豹子的体重大,它在树上跑的没有猴子快,所以在树上安全。曾经有人观察到一只豹子追一只黑长尾猴,在树上追了一个小时没有追到,所以树上是安全的。

如果看到的是鹰,那么警报声是这样子的,非常短促,如果听到这样的声音,那么正确的反应是马上进入灌木丛。我刚刚说战雕翼展两米,所以在灌木里面它是无法飞行和捕食的,灌木丛里安全。

如果看到是蛇,那么警告声音是这样的,很短促的声音,如果听到说这种警告式叫声的话,那么正确的反应是站起来向四面看,因为蟒蛇主要靠潜伏来捕食,在草丛里面你正好踩到蟒蛇身上了,它把你吃掉了。如果你听到的是鹰的警告声,然后你的反应是进灌木丛,那对不起,一般那蟒蛇在,如果你走错的话,那么后果是很悲惨的。

刚才是警告性的声音,这是很重要的发现,但是CheneySeyfarth他们两个人在长期的关注──他们发展的这样有趣的实验来证明“观察学习”的重要性。我刚才说幼儿的这个黑长尾猴它的死亡率是很高的,他们就对这种幼儿的一岁以下的黑长尾猴播放刚才那三种声音,音箱放到草丛里面播放,看它们的反应是不是对。

然后在分析的时候,把这种反应分成两类:左边一类是在小猴反应之前,先看一下成年猴,你看他做正确的反应的次数就远高于做错误反应的次数。如果这些小猴没有看一下成年猴,就直接做了反应了,那么它们出错的几率是很高的,做正确或错误差不多。

请各位再回想一下,我刚才说一岁之内的小猴60%会死亡,多数是来自于捕食的话,就会意识到现在的这个差别,看一下和不看一下,观察一下、不观察一下对于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这是一个例子,我觉得很有趣,是说明在野外其实动物是非常依赖于学习记忆的。

接下来我想向各位介绍一下什么是“学习记忆”,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介绍,因为大家都知道学习记忆,都明白──经验引起了后续的行为改变──就是学习和记忆。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实验室里面怎么去研究学习记忆?

我想向各位展示一个视频,是黑猩猩它们去做一个工作记忆的任务。这并不是说黑猩猩的短时间的工作记忆能力比人强,这是因为它做这任务时,每做对一次,就有一个花生可以吃。

我们在实验室里面也让我们的实验动物或者人,做类似的类似的行为:比如说在这个任务里面我们先给受试者一个视觉刺激,然后延迟的时候把样本隐藏起来,选择的时候,我要让人或者是动物选择一个和刚才样本不一样的刺激,就这样一个任务。

或者是病人──比如说精神分裂症患者──来做这样的事情,可以看到X轴就是给不同的样本的数量;Y轴是出现错误的几率,即使正常的红色的线也是随着要我记得信息越来越多,我出错的几率会越大,对吧?这是正常的。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出的错误就更高。

做基础研究对于临床或者对我们实际生活其实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比如说工作记忆这种,它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研究,对不对?但是其实我们的很多患者都有很严重的工作记忆的问题。

当我自己躺在我们的所里面的核磁功能共振成像仪器里面,我自己做刚才这个任务,这是我自己的脑子的反应,至少这个脑子看起来还比较正常。如果侧过来看的话,额叶顶叶这两个脑区在我做工作记忆的任务的时候──需要短时间的记住一个信息──它会被激活,就颜色比较热的这种地方,颜色比较蓝的地方就是被抑制的地方,所以我们的脑子其实有很多特定的脑区,是在帮助我们做这种行为的。

但是我还不太愿意把我自己脑子切开来,然后把它拿出来看我的脑子是怎么工作的,所以我们需要和刚才几位老师说的一样,需要各种各样的动物模型,所以在我们实验室里面主要用小鼠作为模型来研究工作记忆,这种短暂的存储信息的这种能力。

我们所使用的是嗅觉──因为小鼠是一个嗅觉很好的动物──我们会给它两次气味,两个气味中间会有延迟期几秒钟,如果两个气味是不一样,那么它要舔,来得到水;如果两个气味是一样的,那就不用舔,因为没有水。就这样一个任务。

这个任务的好处是在时间上,把感觉、记忆、抉择给它分开来,这是我们这么设计的原因。接下来我会展示一个视频,看小鼠怎么做这个任务:我们现在要给它一个气味──气味A──延迟──还要记住,然后气味B,不一样,那么它舔来得到水;在下一次任务里面,两个气味是一样的──气味B──延迟──还是气味B,它没有再舔,所以小鼠知道这个任务怎么回事。

这边展示是我们的实际数据,我们其实也经过很长时间,大概五年左右的时间,来证明小鼠的前额叶这个脑区,它对于这个工作记忆是蛮重要的。我们用一种叫做光遗传的技术,用光来调控神经元活动这样一个方法。

右边下面所示就是如果你给光的话,那么神经元的活动就会被抑制,而且时间尺度的话是秒级的,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去操控神经元活动。左边就是我们的数据,可以看到如果你给光去操控神经活动,小鼠的行为和正常小鼠相比就会变差,那就证明了内侧前叶这个脑区,它对工作记忆这个行为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我想离开我们实验室,进入更广大的一个空间来来问问看──什么是记忆的机理?我们要研究一个东西时候都要看它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它会失败,对不对?所以我想讲几个例子,是记忆出问题的时候,

第一个例子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发生事情都会被记住。我想请各位看一个视频,请关注“穿白色的运动员传球的次数”,现在开始播放我们的视频。多少次?有人答对了,很好。有人看到大猩猩了吗?大概有一半会看不到。有没有人看到穿黑色的运动员走掉?还有颜色变化?

其实这叫做非注意性失忆──如果你没有注意,那你是不会记住的──这很正常,对吧?世界中不停的发生很多的随机事件,所以我们其实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记下来,我们的记忆只记那些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对吧?所以非注意性失忆是有它的意义的。

我还想说一个“记忆的极限”,不是所有时候的学习都是一样的效果。我们的语言能力,大家都认为是很自然,对不对?每个人都会说话。这个是依赖于所谓关键期的,在27岁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经历语言这个经验,如果这时候没有语言经验,那么结果会非常的可怕。

这边图示的这个小女孩叫做Genie,她的父亲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这个小女孩13岁之前,他都把这个小女孩捆在家里面,用铁链子捆在床上,他们生活在农村,周围几十里地都没什么人,所以直到13岁的时候,她才被别人发现、被解救出来。她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亲并不说话,所以在13岁之前Genie是没有语言经验。

这当然是一个很悲剧的事情,但是对于科学家来说是这个很难得的机会,可以看当你在13岁之前没有语言经验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安排了全世界最好的教育家、语言教育家去教Genie语言,专门安排了博士生去跟踪Genie,看她的语言能力发展。在七、八年之后,这个学生博士生毕业的时候,结论是Genie能够说的最长的句子是两个词。专门有文章发表去争论她到底说的是两个词还是三个词。七、八年每天都是长期的训练,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之后Genie因为她变得很有名、有很多书、文章去讲她,所以她在哪里是一个秘密。但是她是被收养,终生她是不能够独立生活而且是不说话的。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问题,这关键期在我们小的时候,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一些能力我们必须去学习,这是为什么我们从小的时候要学数学,如果过了这个关键期你不学这些能力的话,其实我们是有很大的问题。

如果是一个成人,脑子受了损伤,记忆也会出问题。我这里想举一个在神经科学界非常重要的例子,一个叫做海马的脑区,如果海马这个脑区出现问题,那么会出现很严重的记忆障碍。它叫海马是因为这个组织长的和真正的海马很像,所以叫做海马,很漂亮的一个结构。

有一个人叫做HM,他因为严重的癫痫,所以在他20多岁左右的时候,医生把他会产生癫痫的部分脑区摘除掉了,就癫痫灶拿掉了,几乎全部海马都给拿掉了,人们马上发现做完手术之后,HM这个病人他已经不再是HM,他无法形成新的记忆,在手术之前的记忆还在,没有问题,但是新的记忆无法形成了,所以后来照顾他的新进来的护士医生,每次见到他都必须向他自我介绍;即使你出了房间去喝了杯咖啡,五分钟以后再回来,他就完全忘记你是谁了。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Howard Eichanbaum现在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他在读博士生的时候研究HM,他的任务之一就是每天早上开车去把HM从家里面接到医院去研究、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有一天早上Howard Eichanbaum吃早饭时候,喝了杯McDonalds的咖啡,在那咖啡杯上印了McDonalds这几个字,他开车时候把这个咖啡放到前座上面车窗那边。HM一看到这个杯子说:唉,我小时候有一个朋友,叫McDonald,然后他和我是很好的朋友,我们两个一起打棒球,打的非常好,我们也有很多很好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愉快的交谈过程。

这个交谈过程结束了,HM看了窗外看了一会,回来又看到这个杯子──我小时候认识一个朋友叫McDonald的,我以前和他是一块儿打棒球,打的非常好,我们有很好的故事……一模一样的故事又讲了一遍。然后结果结束以后,他又看了会窗外,一会儿又看见了这个杯子──我小时候有一个朋友叫McDonald,我以前……同样的故事,又讲了第三遍。讲到第三遍的时候,Howard Eichanbaum就偷偷的把这个咖啡杯拿下来,放到自己座位里面,要不然他这一路上会一直讲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告诉我们海马多么的重要。

HM和他的父亲关系非常之好,他父亲在他手术一段时间之后去世。HM每次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都非常悲痛,每次都处在同样的巨大悲痛之中。所以,如果我们无法形成新的记忆,我们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

因为HM以及相关的一些其他脑区损伤的病人,我们现在知道我们的记忆是分不同类型的,比如说HM他的长时间记忆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他的短时间记忆,或者我刚才说的让小鼠做或者我自己做的工作记忆没有问题。你看刚才他是可以和Howard Eichanbaum很好地进行对话,这个时候都需要用到工作记忆的。

在长时程记忆里面又分成“陈述式记忆”和“非陈述式记忆”。HM的主要是陈述式记忆出问题,也就是说这种可以被陈述出来的事情,不管是事实还是一个场景──我昨天和谁一块吃饭、说什么话呀、吃什么东西……这些时间、地点、人物,这种“场景记忆”。海马是很重要的,或者是“事实记忆”,对吧?“南海是中国的。”这是一个是事实记忆。

“非陈述式记忆”比如说“运动记忆”──骑自行车,这是一个运动记忆,大家都经过运动以后学会的。HM他是可以学会新的运动技能的,做的非常好、和普通人差不多,但是他拒绝承认自己学过。所以“记得自己学过”这是一个陈述式的记忆;但是“学这个动作本身”是个非陈述式的记忆。或者是一些“情感记忆”、“情绪记忆”──比如说“南海是中国的!”是吧?这就是情绪记忆。所以记忆分不同类别。

那么记忆的核心原理是什么呢?因为时间关系,所以我只能讲很小的一部分──因为这里有大量的工作,其实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来问记忆是什么原理。我们脑大概85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是一千个到10万个突触,来形成突触联系、来进行交流。

神经元长得很漂亮,图上左边就是显示了几个神经元的样子,你看它们长得很大的、天线一样的形状,就是接受输入的地方;它们还长出很纤细的、很长的叫“轴突”的这种结构,来传输自己的这个信号,那么接受这个信号的地方就叫做“突触”。

这种突触很重要,而且它可以被神经元自己的活动来调控──当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活动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的时候,突触活动的强度会被增强或者减弱,而且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这种突触的活动增强或者减弱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而且如果你阻止这种活动的改变,那么会影响学习。所以人们一般认为,这个突触的改变是我们学习记忆的核心机制。

刚才说的是单个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而群体网络层面,一般认为是“吸引子网络”来解释记忆是怎么回事。所谓的吸引子,很简单──碗就是一个吸引子──如果你把一个玻璃珠放到碗的边上,一放手它会落到碗的底部,所谓吸引子的底部,那么我们的记忆在经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突触连接的改变,其实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吸引子。这种吸引子的好处是部分信息可以提取出完整的信息。

在座更关注的可能是“学习记忆怎么被提高”对不对?我想给大家一个好的消息,学习记忆是可以提高的!怎么被提高呢?就是“记好多次”。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结论。右边图这个人叫做Ebbinghaus,他是第一个严肃的研究记忆的心理学的一个科学家,他发现:底下x轴显示的是我在一天之前,学习一些材料,我所做的学习次数;Y轴就是在一天之后,我重新学习又要需要多长时间。可以看到如果你学的次数越多,那么第二天你就花的时间越少来学会,就说明你学习次数多,就记得好,对不对?所以勤奋是必要的。

还要“睡得好”,如果记录头皮脑电的话,那么在人睡眠的时候,可以看到“慢波”,这边显示的每一个小的波动就是一个慢波,在全脑里面是很大尺度的神经元活动。德国科学家发现,如果你在人睡眠的时候,在脑子里面引发这种慢波,那么可以记得更好。他实际上让学生晚上学习外语,然后在睡觉时候去电刺激脑子,引起更多慢波,第二天早上起来问他学的词汇还记住多少?如果你做过电刺激,那么学得更多。我并不是建议大家晚上回去以后就电刺激自己脑子,因为你并不一定总要记住昨天晚上的事情,对吧?

我想结语是,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就是我们的记忆”,更多的记忆的奥秘等待我们发现!谢谢各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8: 5 Evidence can confirm that Inoutscr
2018: 解放战争期间,死在战场上的国军将军总
2017: 愿你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后一位殉道者 -
2017: 中國百篇論文被撤有多嚴重?
2016: 范儿1218—「Q&A」1:恒心与自律是成功
2015: 电脑学习交流
2015: 范例哲学:谈思维的“绝对”追求
2014: 只有1%的科学家能够每年发表论文
2014: 纪念《论范例》发表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