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教師治學 飲水思源
送交者: K.Jim 2019年09月10日23:17:2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教師治學   飲水思源

        物從其類。只有人類知道和重視歷史,並且能夠以史為鑑。最近,一位朋友推薦了一篇難得的純歷史性學術資料“西學東漸,報效民族: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教育事業的寫真”,內容非常豐富,文章中沒有涉及到任何政治,宗教,教派和信仰,文章中的教會是以聖經為經典的教會;教會學校是指教會創辦的普通學校,非學習神學的學校。因此,值得所有炎黃子孫們分享。由於原著篇幅較長,現分期摘轉(在先後次序方面等做了一些變動)供參考。

西學東漸,報效民族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教育事業的寫真


.   教師治學   飲水思源                                                                                                          

        通過在海外留學或在外國在中國辦的學校中學習,培養出了眾多各方面的精英為中國的科學技術各學科奠基和開拓。以上例舉的專家學者們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美、法、日等等國家均曾在我國興建學校或接受留學或進修。其中,以美國為中國培養的人才占絕大多數。文中例舉的各方面專家大多數又都是教育家,代代傳承培養出人數眾多的有道德有知識有創見的科學技術專家和各方面的骨幹建設者。      

   根據生理學家倪國壇、陳孟勤、黃醒亞、陸鍾琦、劉伯春,… … 的回憶文章,協和醫學院生理學系張主任講課內容根據研究進展經常更新,非常重視備課。在他每次講課前,當路過主任辦公室時都會聽到裡面的試講聲。實驗課要求每個學員必須個人完成經過主任認可的實驗報告。在學生全部完成合格的實驗報告後,主任才離開實驗室。老師要求非常嚴格 、嚴謹;在醫學院也只有在生理學實驗中培養科學實驗與研究能力,學生們私下都說生理學實驗是“鬼門關”。在研究論文發表以前要求要認真檢查實驗及結果,要仔細查考,反覆對照,排除所有疑點之後才可以立題、發表。婦產科專家林巧稚的評價是“治學嚴謹”。就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的進修生到生理學系也必須只閱讀主任指定的英文專業書籍(主任拿出自己的外文書籍放在工作室供學生閱讀),因為,當時的中文教科書內容太陳舊。大量從協和醫學院畢的著名醫學專家們和進修的生理學專家們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嚴師出高徒。營養學家侯祥川,生理學家柳安昌、盧致德、賈國藩、汪堃仁、孟昭威、呂運明,藥理學家周金黃,藥理和病理學家劉永,營養學家蘇祖斐,血液學家鄧家棟,外科專家曾憲九,眼科專家家張曉樓,耳鼻喉科專家徐蔭祥,神經外科專家關頌韜,骨科專家方先之、陳景雲、馮傳漢,內分泌學家朱憲彝,兒科專家吳瑞萍,醫學家盧觀全,… … 均曾就讀北平協和醫學院。北平協和醫學院自1924 – 1943屆共培養出310名醫學畢業生;至1948年護理專業培養了200余名畢業生

   燕京大學是一所文、理並重的大學,校訓是: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務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自1925 - 1952年設立專門為北平協和醫學院培養學生的醫預科(系),醫預科主任博愛理(Alice M.Boring)是從協和醫學院調去燕京大學的。在醫預系三年不僅能受到自然科學的基礎訓練,還能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也鼓勵學生研修其他外語。因此,北平協和醫學院培養出的醫學和護理畢業生都與燕京大學的教育有關。燕京大學過去醫學預科的教育理念對今日的醫學教育仍然具有啟示意義。

   由教徒張伯苓與嚴范孫開辦的南開大學是文、理、工、商四科多元、協調、互補的綜合性大學,校訓是: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張伯苓也是在中國最早倡導奧林匹克,重視體育和教授治學的教育家。1930南開大學當時沒有物理系,有一位學生非常想學物理,在得知電機系有一位留美的物理學家顧靜徽教授以後經過申請與接觸,顧教授發現這位學生不僅好學,而且有潛質,為他一個人單獨專門開課,因材施教進行培養,並推薦他轉學至曾在南開大學任過教的北平大學饒毓泰教授。這名南開大學唯一的物理專業最早的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兩彈一星元勛的郭永懷。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重視人才,不拘一格。當初,在大多數人認為大學沒有設體育課的必要時,清華不懼冷言諷語聘請了體育老師,設立了體育課,留美的馬約翰成為中國的大學中首位體育教授。只有初中水平,也能夠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給大學生講課,就在這天方夜譚般的神話中,從清華大學走出了中國的數學大師。梅貽琦提出學工的人,要學人文,社會等等等多方面知識。在梅貽琦主持教務的大學造就了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為兩岸的人才培養都做出了貢獻。

中國私立學校中有許多是由留美或者是在國內教會學校學習過的老師執教如:1927年始建的天津公學1935年擴建為耀華學校,留美的嚴松章1928  1934年和留美的趙天麟1934  1938年任校長,校訓為:勤、朴、忠、誠。校內物理,化學和生物都有實驗室,重視實踐與動手能力。1949年以前高中理科教學用英文教材授課。學校重視體育,除了操場以外,還有體育館,健身房;有體育老師姚恩漢等,課外活動還外請體操和棒球教練;對音樂課也非常重視樂理的教學。學校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獨立思考能力。例如,英文老師在一堂課的開始說:昨天晚上做了一首新詩,就是十二個“噹”字,學生不解其意;然後,就開始正式講課。下課以後,同學們對這十二個“噹”字,獨立思考各有各的理解,其說不一。耀華1952年高中畢業(1949年初中畢業)生服務於各行各業。在北京工作的有北京地質學院,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礦業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老師們和外地各類學校的老師們培養出下一代工程師,專家,教授和院士;還有在工業,醫學等部門;也有軍藝的老師,中央戲劇學院教師和編劇培養下一代藝術家們;還有在國家體委女排,…曾就讀天津耀華學校的還有,火箭系統控制專家梁思禮物理學家金建中、于敏,化學家孫家鍾工業結晶專家王靜康,地質學家郝詒純,雷達專家王越有機化學家陳克潛無機化學家王夔等。

   在階級鬥爭年代,外行領導,思想改造的大形勢下,冶金機械專家沈玖珩不受外界影響,一直堅持到生產第一線通過實際測試與工人結合解決生產問題,在調換學校以後,仍堅持對不同類型的現場進行測試研究。教師不僅要專,而且要有比較寬的知識面,教師不能僅僅教學也要做科學研究。而且,不應該局限在一個專業,要適應不同專業才能不斷取得成果。1959年秋季北京鋼鐵學院開展教育革命,師生停課下工廠改造思想,改造教學。“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學員在分秒必爭的軋鋼生產車間選擇結合生產的課題,即動手又動腦,進行真刀真槍,一竿子插到底,從無到在生產線上完成一台新設備試生產的全部過程,寫出設計計算說明書,試驗總結和完成結業任務,進行學術報告。與此同時同,還穿插進行某些必修課程的講授安排,培養出了機械工程專家李坦等多位教授和高級工程師 ,以及鍾倔院士等。實踐證明,師生團結, 發揮老師治學就有可能培養出人才。這個實踐是在特殊環境和特殊條件下進行的,對當今工科院校是否仍具有參考價值?

   發現華羅庚潛質,在經濟上幫助和培養華羅庚的老師翻譯家王維克不忘師恩,在1934年居里夫人逝世時曾在上海的報紙上發表《憶我的老師居里夫人》。五十年代王維克遇到逆境,此時華羅庚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華羅庚在成名以後並沒有嫌棄和遠離老師,而是不忘師恩,幫助老師並給老師介紹了翻譯工作。

   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被撲,留美學成不顧高薪報效祖國,專心科學研究與教學;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批鬥、工人抄家、關押、勞動和去四川劍門高山當赤腳醫生後,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多虧當地兩位教徒中學教師鄭昌榮和方均發現幫助。在回北京以後,張錫鈞難忘師恩與友情,以口述並親自寫出了幾篇回憶文章留給後人。其中,在 “回憶客座教授坎農在北京的日子” 中記述了1933年在美國,張錫鈞應哈佛大學生理學系主任坎農( W. B. Cannon )教授邀請到家中作客,並帶領參觀了實驗室。1935年坎農教授應邀來華期間耐心傳授,親手示範實驗並指導研究生。在 “懷念Carlson教授” 一文中介紹了導師,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理學系主任A. J. Carlson破格接受正在半工半讀,攻讀醫學博士學位的張錫鈞同時攻讀生理學博士(哲學博士),並於1926年成為同時攻讀和獲得醫學與哲學雙博士學位的第一人。Carlson提供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學習環境,專門配了一把主任辦公室的鑰匙給張錫鈞供在下班後及節假日可以自由使用。在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 I. P. Pavlof )為了答謝十月革命以後美國科學家對蘇聯科學研究的支持訪問美國時,Carlson教授讓張錫鈞展示狗的新陳代謝實驗與諾貝爾獎得主相識。1935年張錫鈞出席第15屆國際生理學會議期間巴甫洛夫邀請包括張錫鈞在內的中美生理學家參觀實驗室和訪。1953Lilly Research Lab,(美國禮來研究實驗室)終身研究員林從敏在參加世界生理學大會期間,諾貝爾獎得主Sir H. H. Dale曾經說他很關心張的工作和張的近況;張錫鈞的導師Carlson說 “張是我最好的學生之一,你們年輕人要比他更好才是。”(林從敏,1999)。Carlson對我國人民非常友好,生理學家林可勝張鴻德等等也都是他的學生。林可勝與張錫鈞回國以後同在北平協和醫學院生理科任職,共同創建了我國的實驗生理學,共同編寫的實驗生理學教材是我國各醫學院生理學實驗的蘭本,並直接為我國培養出眾多生理學和醫學的高級人才,為人民健康和提高生存質量做出了積極貢獻。在慶賀張錫鈞教授誕辰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60周年的大會上,當知道英國學術雜誌以封面刊登紀念,以及意大利G. Pepeu,以色列I. Parnas,美國J. Nicholls,美國C. L. Harris,日本Kumi ASHAWA等等外國教授們的紀念文章和眾多海內外中國專家們的紀念文章以後,大家都期待着張錫鈞的奮鬥經歷介紹。但是,出乎意外的是張錫鈞以 “飲水思源” 不忘師恩與友情為題介紹了經過文化大革命保存下來的國外老師和同事們的珍貴照片。其中,有A. J. Carlson,  J. H. Gaddum,  Sir H. H. Dale,  H. W Florey,  W. R. Hess等。據搜索,張錫鈞在國內出版的刊物中還發表了回憶E. S. Schafer,  E. Reid,  J. J. Abel, 吳憲,林可勝和巴甫洛夫等等學者的文章。經張錫鈞推薦留學人員很多,唯獨沒有自家子女。張家接待來訪的學術交流外賓的家宴與禮品全都是自費,這也是當今值得一提的家風。在大陸,全國大張旗鼓宣傳人民幣“萬元戶” 向錢看期間。張錫鈞和夫人教育家高月川徵求子女同意捐資以數萬元為單位的全部美元存款(工資)為獎勵優秀青年生理科學工作者的基金。中國的老專家們為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和健康水平,以實際行動無私奉獻,潤物無聲 ,報效民族的事例很多,不勝枚舉,這裡就不再贅述。

    走筆至此,突然想起曾經被扣上“右派”帽子的燕京大學畢業、清華大學教授應用數學家李歐和夫人(動物形態學家王平)以及子女將一批祖傳的歷史珍貴文物(包括光緒皇帝硃筆親批殿試“皇榜”等等)無價之寶捐給秀山縣,留給子孫萬代。在《經絡科學》專著(張人驥,潘其麗等,2010)中引用了王平保存珍貴家藏的醫學家王易門拍攝的經絡銅人照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多次抄家的東南大學建築系教授、教育家李劍晨於1995年將畢生繪畫精品120幅(中國畫)捐獻給江蘇,留給後人學習參考;… …  。以上這些老專家們都是自幼受對中國的傳統教育,沒有獲得過獎金、科研經費提成和特別照顧,靠教師工資養家糊口的兩袖清風心繫民族不貪營利不慕虛名勤奮奉獻高風亮節的中國學者們的真實寫照。也有很多專家們在獲得獎金後捐獻或以各種方式資助需要者,回報民族的事例也屢見不鮮。因篇幅有限,無法一一列舉。


(原著只是標註了提供和參加收集“西學東漸,報效民族: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教育事業的寫真”歷史資料工作的有:Faye ZhangEvelyn Xing,黃若桉,Sophie Xing , 張航程和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小組成員等等。)


未完待續





0%(0)
0%(0)
  感恩節,更應感恩。 - marryleele 11/19/19 (114)
  過去的學校真能夠出人才。  /無內容 - voigt 11/19/19 (151)
  教師治學,能夠出人才。 - marryleele 11/18/19 (126)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差異是什麼?
2018: 還原歷史真相:被資本擊沉的大明王朝
2017: 王岐山是極左嗎?
2017: 我也曾经是个老师
2016: 劉正教授論文《王國維及其<觀堂集林>的
2016: 開心一笑 讓世界充滿愛 宇宙舞台第2幕
2015: 孩子,你為什麼哭?
2015: 範例絕學對人類認識功能研究的10個發現
2014: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孩子們列的書單,
2014: 聰明父母只需教孩子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