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天才就是这样炼成的——记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
送交者: 舒锋 2007年10月10日16:55:4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天才就是这样炼成的——记澳大利亚数学神童、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

作者: 舒锋

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裔天才陶哲轩(Terrence Tao)于2006年年8月获得数学界的诺贝
尔奖--菲尔兹奖(Fields Medal)。国际数学会(IMU)每年在国际数学大会上颁菲尔兹奖
给两至四名数学家,IMU表示,陶教授被颁这个殊荣,是因他对偏微分方程、组合
数学、混合分析和堆垒素数论的杰出贡献。

陶哲轩是赢得菲尔兹奖的第一位澳大利亚人,也是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
的第二位华人。

去年与陶哲轩同获菲尔兹奖的,还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欧克恩科夫(Andrei
Okounkov)、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的沃纳(Wendelin Werner),以及过着隐居生活的俄
罗斯人佩雷尔曼(Grigori Perelman)。而陶哲轩是最年轻的一位。

“陶哲轩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顶尖高手,他的兴趣横跨多个数学领域,包括调和分析、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组合论。”颁奖词称。

陶哲轩的父母是香港移民,父亲陶象国(Bill Tao)是儿科医生,母亲梁蕙兰(Grace
Tao)是香港大学理科高材生,曾做过中学数学教师。陶家一门三杰,除哲轩外,二
子哲渊和三子哲仁均智商很高,都曾是南澳城市阿德雷德(Adelaide)知名的神童。 其
中一位有自闭症,是澳大利亚的国际象棋冠军,并且拥有非凡的音乐才能。这两个
弟弟同时参加了1995年多伦多国际奥数赛。他们解题时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同样
的分数,最终双双获得铜牌。

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风景优美的南部都市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
子。陶哲轩两岁的时候,父母就发现这个孩子对数字非常着迷,还试图教别的孩子
用数字积木进行计算。

3岁半时,早慧的陶哲轩被父母送进当地一所高质量的私立小学。陶哲轩的智力明
显超过班上其他孩子,但他不知道怎么与那些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有时与他
们发生冲突,老师面对这种状况也束手无策。
  
几个星期以后,陶哲轩退学了。陶象国夫妇从这次失败经历中吸取的一个宝贵教训
是:培养孩子一定要和孩子的天分同步,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陶象国对记者说:
“我们决定还是让他去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有陶哲轩的同龄人。上幼儿园的一年
半里,陶哲轩还在母亲梁蕙兰指导下完成了几乎全部小学数学课程。母亲更多是对
他进行启发,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陶哲轩更喜欢的也似乎是自学,他贪婪
地阅读了许多数学书。
  
5岁生日过后,陶哲轩再次迈进了小学的大门。这所小学校长答应为陶哲轩提供灵
活的教育方案。刚进校时,陶哲轩和二年级孩子一起学习大多数课程,数学课则与
5年级孩子一起上。
  
7岁时,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这不是我们逼他看的,是他自己真的感兴趣。”
陶象国说。而小学校长也意识到小学数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陶哲轩的需要,在与陶
象国夫妇讨论之后,他成功地说服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让陶哲轩每天去中学听一
两堂数学课。在课堂上,他总是非常认真的听着老师的讲解。

陶哲轩八岁便精晓算数。陶哲轩8岁上中学,9岁半时,他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离家不
远的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学习数学和物理。8岁零10个月时,陶哲轩曾
参加一项数学才能测试,得了760分的高分。在美国,十七八岁的学生中只有1%能
够达到750分,而8岁的孩子里面还没有人超过700分。

在这期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位数学教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将陶象国
夫妇和陶哲轩邀请到美国,游历了三个星期。夫妇俩曾请教费弗曼和其他数学家,
陶哲轩是否真的属于天才。

“还好我们做了肯定答复,否则今天人们会觉得我们是傻瓜。”费弗曼回忆说。

12岁陶已开始攻读大学三年级,专攻数学。一年后,陶象国夫妇面临一个重大抉
择:陶哲轩什么时候升入大学?格罗斯教授在论文中写道,陶哲轩的智商介于220至
230之间,如此高的智商百万人中才会有一个,他也完全有能力在12岁生日前读完大
学课程,打破当时最年轻大学毕业生的纪录。
  
但陶的父母觉得没有必要仅仅为了一个所谓的纪录就让孩子提前升入大学,希望他
在科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此外,陶象国认为,让陶哲轩在中学阶段多呆3年,同时先进修一部分大学课程,
等到升入大学以后,他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创造性
地思考问题。

陶哲轩16岁获得阿德雷德弗林德斯(Flinders)大学荣誉理科学位,一年后完成硕士课
程,取得学位。

他17岁来到美国,开始攀登数学的高峰。陶20岁就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自24岁起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终身教授,获得差不多所有最高的国际
数学研究奖。

陶哲轩的数学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9岁多时,他未能入选澳大利亚国家队,去参
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因为这里聪明的孩子实在太多,参加筛选的老师根本就
没有看上他。
  
但接下来三年中,他先后三次代表澳大利亚参赛,分别获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他
在1988年获得金牌时,尚不满13岁,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年轻的陶教授对被选为今年菲尔兹奖得主表现得很谦虚,而且还感到有点"害怕"。
他对记者说:“几天以后,我才开始适应”当一位友人发电子邮件向他祝贺时,他
回复说:“现在我仍在继续进行我的研究项目,我想要解决的那些难题,并没有因
为获奖就魔法般地自动得到解决。”

但在许多数学家看来,陶哲轩的获奖并无悬念。“我并不惊讶,”洛杉矶加州大学
理学院院长、数学教授陈繁昌(Tony Chan)说,“像他这样的人材数十年才出一个。
他解决了几个数学领域中困扰别人多时的重要问题。”
  
“他就像音乐天才莫扎特,数学是从他身体中流淌出来的,”洛杉矶加州大学数学
系前主任约翰·加内特(John Garnett)说,“不同的是,他没有莫扎特的人格问题,
所有人都喜欢他。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才,还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数学
家。”
  
29岁时即获得菲尔兹奖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查尔斯·费弗曼(Charles Fefferman)则愿
意用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来形容陶哲轩。他告诉记者:“莫扎特的音乐只有一
种风格,陶的数学却有很多种风格,他大概更像斯特拉文斯基。”

与陶一同获得菲尔兹奖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也曾参加过1982年奥数竞赛并获得
金牌。

有人感叹,中国每年也有不少奥数奖牌得主,却没有人能够取得像陶哲轩或佩雷尔
曼那样杰出的成就,有些人甚至远离了数学。
  
陶哲轩告诉记者,很多奥数奖牌得主后来没有继续数学研究的原因之一是,数学研
究和奥数所需的环境不一样,奥数就像是在可以预知条件下进行短跑比赛,而数学
研究则是在现实生活的不可预知条件下进行的一场马拉松,需要更多的耐心。
  
和中国一样,澳大利亚参加奥数竞赛的选手也需要集训,但集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陶哲轩说,他当时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训练营,“我们白天练习解题,晚上玩各种游
戏。”“他主要是喜欢做数学,而不是为了(获)奖去做数学。”陶象国说。
  
在中国,不少中学和中学生将奥数视为升入大学的一条捷径,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训
练。陶象国说,如果参加奥数只是为了升入一所好的大学,“这个目标太小了”。

一位奥数奖牌得主、目前在美国某大学任教的华人数学家认为,中国奥数奖牌得主
之所以不那么成功,原因之一是在奥数环境下有平等的机会,但在现实中,也许除
了陈省身和丘成桐所在的几何和微分方程领域以外,华人数学家与西方数学家的机
会并不均等。中国数学教育和研究的大环境还无法与根基深厚的发达国家相比。
  
陶象国也说,如果陶哲轩在中国内地成长,恐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澳大利亚,
我们做家长的可以和学校协商(培养方案),哲轩7岁开始在中学修课,在中国哪个学
校肯收他?”

中国早年非常著名的少年班天才宁铂后来出家做了和尚。对这一现象,陶象国认为,
“对于孩子,只可以带引他,鼓励他,教他怎么走,但中国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推
孩子的速度太快,但推得太快,可能走不稳,就会跌倒。”
    
佩雷尔曼也被视作一位卓有成就的数学天才。不过,这位天才离群索居,通常不喜
和人合作。
  
陶象国说:“假如你的孩子是天才,你大概会希望他像哲轩一样,是一个容易亲近
的天才。”
  
陶哲轩是一位论文产出数量和质量都极高的数学家。他先后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
中30多篇系与他人合作。
  
费弗曼说,陶哲轩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善于向别人学习,他同时也擅长向别人清楚
地解释自己的想法。
  
加内特更是说:“一流的数学家喜欢与他一起工作,他的合作者就能组建起世界上
最好的数学系。”
  
陶象国认为,一流数学家喜欢与陶哲轩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合作中不是利
用别人,而是激发合作者的才能。
  
很多人问陶象国,为什么陶哲轩不会说中文。陶象国的解释是,他和妻子发现陶哲
轩的二弟陶哲渊有自闭症以后,担心同时讲英文和中文不利于哲渊的成长,在咨询
了医学专家的意见之后,在家里就只说英文了。
  
陶哲轩在自己的网页上说:他首先是一个澳大利亚人,他喜欢澳大利亚的肉馅饼和
板球,以及澳大利亚随和、坦诚和无拘无束的文化。由于不会中文,陶哲轩无法直
接了解中国文化。不过,父母的中国背景多少对他产生了一些间接影响。他对记者
说:“在我成长过程中,中国和澳大利亚文化对我都有熏陶,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
够区分其间的差别。”陶象国则提到,陶哲轩从中国文化里学到的一点是保持谦逊,
从不自大。
  
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任教以后,陶哲轩认识了听他课的一位韩裔女孩。这位女孩名叫
劳拉(Laura),主修工程,年龄比他小三岁。后来,两人开始交往,并于四年多以前
结婚,生有一子。劳拉目前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一名工程师,参与
了火星探测计划。
  
陶象国说,陶哲轩一家是快乐家庭生活的一个好典型,“我们和哲轩都觉得,做人
最重要的是快乐。”

看来,陶哲轩的巨大成功对中国人来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对如何充份利用孩子
的天赋,建立他/她对某一学科的巨大兴趣,充份利用可以获得的各种资源,让孩子
健康地成长,而不是用名利去驱动,中国的父母们该好好认真的思考一下。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一位浙大数学系学生眼中的刘主任
2006: 读《纽约客》声明:答非所问与卖瓜者言
2005: 从丘田之争看北大的无耻和腐败
2005: 对台湾数学发展的几点观察
2004: 简介现代密码学
2003: 中国搞的载人航天纯粹是毫无意义。
2003: 像北大教授那样无耻(上)
2002: 我的留学理论:留在国外就是失败
2002: 陈章良与季新(鸡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