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解密美國大學教育
送交者: 比較政策 2014年08月15日10:06:0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我離開大學教育已有多年,但我想自己還是可以代表耶魯的本科畢業生談一點在那裡學習的感受。我認為耶魯的教育至少在當時無與倫比,但並不總是很有趣。
首先,耶魯有龐大的住宿系統。12個不同的住宿學院,不只是你睡覺的地方,而且有着各自的傳統。在那裡,你可以與其它學生成為親密的朋友,也可以與名教授交談,參與充滿智慧的討論。
我住的地方是耶魯的達文波特學院(Davenport College),許多教授在此工作。他們經常在這裡吃午飯,並和學生直接交流。比如我就曾有幸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士•托賓(James Tobin)、還有著名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一起進餐。他們在和我談話時都很認真而且坦誠相待,好像我們是同輩人一樣。這樣的經歷使我在與人交流、向別人學習方面獲得了極大自信。或多或少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不會輕易被別人震懾住。我可以自信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並不會因為對方高高在上而不敢說話。另外,由於有這樣的機會和重要人士交談,我開始注意自己所說的話——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我需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比如當我決定放棄法語而學習漢語的時候,我的法語老師表示並不希望我離開,因為我是她的得意門生之一;而中文教授又說十分希望我加入並成為會說中文的棟梁之才。
這種深受老師器重的情況非常難得,而我卻常常經歷。這使得我意識到我當時正在做的事情,比考試成績和找工作更為重要。
當然並不是每個耶魯學生都像我一樣,但是耶魯提供我們容身之處,在那裡像我一樣的人和喜歡我們的人,可以一直得到鼓勵和支持。這不僅使我們深感殊榮,更認識到自己肩負着的責任與義務。這種積極的思想意識即是“位高則責重”。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我知道自己獲益良多,而同時擔負的責任也非常艱巨。
雖然最終帶着這樣的精神離開耶魯的人並不多,但畢竟還是有一些——我想這大概就是耶魯傳統中最寶貴的遺產: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當然,此外還有優秀的教員為我們提供頂尖的、充滿挑戰的課程。我的母校對待本科學生之認真聞名世界,他們被當作來進修的研究生而常常課業繁重。
這其中,我上過著名學者文斯•斯庫利(Vince Scully)教授的藝術史課。為了通過考試,學生們需要記住並辨別上千件藝術作品。於是我需要記住這些作品的名字、日期和國家。這種有關古典文藝的課程要求學生達到很高的水平,其難度堪比法學院和醫學院的考試。不過據我所見,類似的古典文藝課程在亞洲的課堂上卻很少。
當時,我和一些朋友有過很有深度的討論。雖然我的情況可能有些特殊,經常和朋友們討論哲學文學關係方面的內容(尤其跟我的室友Jefferson Mays),但在耶魯,學生們有很多機會和他人坐下來認真地討論歷史或文學。對我來說,這種學習的機會從始至終非常重要。並非文學課上所有的內容都能吸引我,但其中大部分是有趣的,而且其切入角度往往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着。其實現在從個人角度來看,我覺得即使是在耶魯,這種教育也正在逐漸減少,總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只想着怎麼進法學院、怎麼發財。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首先要知道中國的教育機構已經改變了許多,但是仍然亟待創造一種學習環境,來強調學習本身的重要性,而不是為了考試、找工作或掙錢而學習。這種學習環境在中國是有條件形成的,只是需要意志和決心,還有就是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這與學校有多少大樓無關,也與老師的薪水和學費無關。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怎樣才能找回這種“位高則責重”的責任感。這種思想與行動的統一問題本來也存在於中國傳統中,如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提到中國學生的就業問題,2013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就達到699萬。就業對於中國大學生是很現實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特別重要。
雖然學生就業問題確實非常嚴重,但我認為人們不能迷失自我。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所學所為對畢業之後的生存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僅為獲得面試機會去做準備就是最明智的嗎?最明智的選擇是深入思考整個世界,使你可以預見並知曉如何應對未來的變化。這就需要歷史、文學和哲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能幫助你看到事物表面之下的東西,而不只是因為這些知識有趣你才去學習。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就是能把握住事物表象下隱藏的東西。如果只看到外表,你會徹底迷失。
當然,改變這一切需要大家達成共識。歸根結底,我們需要給孩子創造優越的教育環境,並不光是為了讓他們找到好工作,而更是為了讓他們能在社會上充分發揮自己的重要角色。這才是傳統的耶魯教育所推崇的。
這裡涉及到的本質的問題是:“什麼是教育?”
教育應是教給學生如何解決問題,怎樣看清問題的本質,以及如何對待它們。我認為我的一個長處就在於,當我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些行為古怪的人,或者政府作出了令人無法理解的決定,我會設想出很多種情境。而這些情境所描繪出的故事,可以幫助我理解這位或者那位政治家說的話。這需要文學和歷史素養,使我能根據歷史上類似的事件猜測故事將如何發展。而歸根結底這又需要充分理解哲學: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什麼是真實的,如何判斷我們所知就是真實。
因此,我在腦海中想象這些不同的情境,觀察事件如何發展。有些故事一個接一個地被證實是錯誤的,但總有一兩個似乎還是很有道理的。我可以用它們對應掌握的零散信息,來得出合理的解釋。所以最終在沒有任何人告訴我的情況下,我就能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甚至是非常隱秘的事。這就是從真正的人文教育培養出的能力。但前提是你也必須從一開始就明了自己在做什麼。
這是所有國家都有的教育問題,也是整個世界的問題:只有單純的知識,卻沒有傳授做人和智慧的教育。
如前所說,我們誤解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原因是受科技的影響。人們認為只要掌握了信息,就能了解事實。這完全是錯誤的思維方式。了解事物需要看透其內在和本質,猜測事物的真相,而不只是了解名字和一些基本信息。這是教育的一大誤區。當然,教人以智慧及如何做人並不容易。我們能盡力而為的,是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能夠進行自我教育的環境。我仍然請學生和家長認真考慮我的建議。
氣候變化、技術變革和貧富差距帶來的挑戰正日益嚴峻。如果相信通過考試、在大公司就業能改變這些,我想你一定知道這是在欺騙自己。最好的教育是教給學生們如何獨立、迅速地思考,怎樣判斷世界的發展軌跡並迅速應對。我時常問我的孩子們對某件事有什麼看法,有哪些可能原因導致他們所見的。這種技巧實在重要。
我認為真正有才能的人不是那些看書最多的人,也不是那些解數學題最快的人。真正優秀的人是對事物和歷史發展有深刻見解的人。在此我想引用威廉•布萊克的名句:
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國,
君掌盛無邊,
剎那含永劫。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這是首詩歌,並不是什麼國際金融或者宏觀經濟學,但同樣意味深遠。
從每一瞬間,每一粒沙子中都可以延展出無限的廣度。在教育過程中,要求你做的事和讀的書籍都是有價值的。但是對你最重要的是那些在任何種情境下都能適用的洞察力。於是你需要學習去思考,去問自己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為什麼世界的發展看起來盡在掌握之中,卻轉瞬間讓人摸不着頭腦?
為什麼許多事情如此複雜迥異,而又在很多方面十分相似?
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前人是否也思忖過?
在人們爭相賺錢、成為投資銀行家的時代,這些問題看起來似乎是次要的。可我認為這些思想的價值非常深遠。在未來,當你們的時代到來之時,這些價值將再浮現。
古代中國的科舉考試主要考問的是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的合稱。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是古代科舉必考的內容),而不是考經濟、科技、行政。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古代人智商不高嗎?絕對不是。而是因為我們的先人知道歷史、文學、哲學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學問。
能夠預測未來的能力至關重要。我在耶魯大學成績並不是數一數二,不過1983年,我決定開始學習中文,而後日文和韓文。在那個年代(我現在49歲),有這種想法的人似乎只有我自己。不過我的預測一點兒沒有錯。我運用的是我的智慧,而不是為了賺錢。

最後還有一點給年輕人的建議。我很理解你們總是想找到最好的生存策略的想法,理解你們為什麼要拼命地準備考試與求職。不過我也想提出另外一種策略,就是請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小組,承諾你們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你們一生都會互相幫助、共同努力。組成這樣的團體要比考試得高分有價值得多。因為考試的時候,只是由你自己去對抗整個世界!如果你認為同學是競爭對手而只期待自己找到好工作,那麼若三年之後你失掉了這份工作而無路可走,你該怎麼辦?但假如你的團體一直支持你,其中便極可能有朋友可以幫助你、為你出謀劃策。他們一定是對你來說最寶貴的存在。

[貝一明Emanuel Pastreich著《跨海求真》第二章第一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lakehulake:美國高校職場
2013: SunXinyi:易學與算命術簡述
2012: 西方文明的九陽神功 - 休謨因果律4
2012: 核武器與核能: 連體嬰還是雙零方案?(
2011: 魯重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2011: 申時行:(社論)瓦良格鬧劇
2010: 當靠物理養家糊口的碰到經驗公式
2010: 基本物理量或非永恆
2009: 為中國人好脈
2009: 慶祝光復,銘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