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Yiyi11
万维读者网 > 健康生活 > 帖子
谈谈儒家的生死观
送交者: 乡村非主流 2017年03月30日09:08:41 于 [健康生活] 发送悄悄话

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时应尽自己的责任,以努力追求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的理想。人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之个体,但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修道进德)而超越有限之自我,以体现天道之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一个人如果能保存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善性,以实现天道的要求,短命和长寿都无所谓,但一定要修养自己的道德与学问,这样就是安身立命了,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因此,儒家认为,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达到永存而不朽,所以有所谓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明朝的儒者罗伦有言: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圣贤不同于一般人只在于他生前能在道德、事功和学问上为社会有所建树,虽死,其精神可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这种不朽只是精神上的,它只有社会、道德上的意义,而和自己个体的生死没有直接联系。宋代张载《西铭》的最后两句说:存,吾顺世;没,吾宁也。人活着的时候应努力尽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是安宁的、问心无愧的。
  由此看来,儒家并不以死为苦,那么儒家的学者有没有痛苦呢?照儒家看,从个人说,如果德之未修,学之未讲是个人的痛苦,而更大的痛苦是来自其社会理想之未能实现,南宋的文学家陆游在他临终前写了一首诗留给他的儿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在死前的痛苦不是为其将死,而是没有能看到宋王朝的统一。南宋末还有一位儒者文天祥,在他临刑时的衣带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尽义,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何,庶几无愧。文天祥视死如归,因为他以践履孔孟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理想而无愧于天地之间。因此,对于儒家说,痛苦不在于如何死,而在于是否能作到成仁取义。在儒家的生死观念中,所感到痛苦的是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研究:吃素会增加心脏病及癌症风险
2016: 白发与身体的关系
2015: 春天到該斷奶了!警惕不當方法傷了娃
2015: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日子了,不健身,不減
2014: 抑郁重若泰山,生命轻如鸿毛
2014: 瑜伽入门必读--最in瑜伽装备大全
2013: 牙的江湖之一:了解你的牙
2013: 挑戰自己:參加2013卡爾加里馬拉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