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我們還能陪父母多久?也許只剩下64天了
送交者: 饞禪纏 2018年01月02日17:53:48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當下,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背井離鄉、異地漂泊已是一種常態。我們有太多的計劃要完成,有太多的夢想要實現。

  正是這些計劃和夢想,讓我們不斷放棄與父母的相處,心裡總想着,爸媽總在那兒,以後有的是機會。

  但是,有沒有認真想過,我們到底還能陪父母多久?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64天,就是我們以為的來日方長! 

  1

  人生很長,

  但能陪伴父母的時間真的不多

  漫長人生,能夠分給父母的時間竟只有64天,很多人表示不敢相信。

  按照這種方式計算得出的答案雖未必準確,但其中的殘酷卻很真實,有人陪父母的時間甚至都到不了64天——

  “我是重慶人,在武漢工作,一年就春節能回家一次,一般能有5—7天的假期。7天裡,大概還有三四天要出門和親戚朋友聚會、應酬,真正能留在家裡陪媽媽的時間大概只有一兩天了。”

  “媽媽今年50歲,如果媽媽長壽活到85歲,那在她剩下的35年時間內,我在她身邊的時間最多2個月,而最少只有1個月!”

 

  “我老家河南,已經在重慶定居10年,兒子也已7歲,差不多也是春節才回老家,一般就是6天時間,真正在家的時間不超過1天,而且回河南過春節,是隔一年回去一次。”

  “父母如果能活到85歲,還有23年,隔1年回去陪他們1天,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只有11天了。”

 

  多年前,國內有大型調查機構曾針對25-50歲的中等收入群體做過一項調查:

  63%的人每年和父母團聚的次數少於3次,這些人每年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平均為78小時,即3天6小時。

  即使那些回家頻繁,甚至能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人,陪父母的時間也沒比64天多到哪去。

  “大學畢業後我一直住在家,但工作也是早出晚歸,所以真正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有晚上到家吃飯的1個多小時,就算這樣,有時候坐在父母對面,我也是掏出手機玩個不停。我發現,我能跟朋友煲1個多小時電話粥,但是不願跟父母多說幾句話。”

 

  看到這裡,很多人幾近哽咽,猛然意識到,人生很長,但能陪伴父母的時間真的不多。

  不能陪在身邊,常常給父母打電話也可以聊以慰藉吧。

  可即使是打電話,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前段時間,湖南衛視播出的綜藝節目《兒行千里》中提到一個問題:你能做到每天與父母通電話嗎?

  有位觀眾說到:“上學的時候還能堅持一周兩次,上班後差不多一個月一次吧,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我都不會主動和父母打電話。”。

  有的觀眾說,每天打電話不知道聊什麼,有的覺得電話里的父母太嘮叨,還有觀眾覺得,每天在朋友圈會發自己的生活,讓父母看到就夠了……

  很多子女就這樣堅信着來日方長,肆無忌憚的消耗着有限的親情。

  2

  漸漸老去的父母,

  不惜接受虛假的關懷

  沒有我們陪伴的父母,非常孤獨與無助,他們成了“空巢老人”。

 

  在中國,近1.7億60歲以上的老人中,有40%以上過着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生活預計到2030年,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的比例或將達到90%。

  這意味着,屆時,中國將有2億飽受孤獨之感的“空巢老人”。

  而新聞中的一幕幕悲劇正彰顯着“空巢老人”困頓的生活境遇。

  2015年3月14日,延安市一位獨居老人在家因臥床吸煙引發火災,不幸遇難;

  2015年11月14日下午,湖南省長沙市一名95歲的抗戰老兵,因忍受不了孤獨,從3樓跳下身亡;

  2016年11月,西安城南一小區里,一名70多歲的老人離世半個月後才被發現;

  還有的老人因缺少陪伴,只能從他人身上尋找虛假的“關懷”。

  這也是各式各樣的保健品屢屢讓老年人成功入坑的原因。

  有一本叫《空巢》的書,書中寫了一位自稱是“真空級空巢老人”的80歲老母親——“孩子們已經遠走高飛,老伴也已經撒手人寰,我僅有的妹妹也在千里之外的北方。沒有親人陪同我過周末,甚至沒有親人一起過春節。”

  她有個兒子,定居倫敦:“最近一段時間,我與兒子通電話的時候都很想知道他下次什麼時候回來。他總是說還沒有安排,還沒有安排。等他有安排的時候,我還在這個世界上嗎?我已經有三年沒見過我兒子了。”

  她有個女兒,住在紐約:“她不但不理解、不同情、不支持,還要橫加指責。這就是我自己的女兒,我自己的孩子……”

  後來,她遇到了賣保健品的小雷:“她那麼細心,那麼體貼,她將我當成自己的母親。那種細心和體貼帶給我的幸福感讓我淡忘了自己的孤獨和處境。我好像不再是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空巢老人’了。”

  這位老人生病了,送她去醫院的是小雷。醫生問是她的女兒還是兒媳婦。她回答醫生:“哪裡會有這麼好的兒媳婦啊。”

  小雷向她推薦保健品,她自然是照單全收。

  “不管小雷向我推薦的那些保健品和器械對我的身體有沒有用,它們都能夠給我帶來幸福感。因此我的錢花得痛快、花得開心、花得心甘情願。想起來真是荒唐,我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從來沒有給我帶來這種幸福感。”

  這位老母親,其實就是我們父母的真實寫照。

  他們和騙子之間的關係,更像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明明知道錢花得不值,明明知道一切溫情都只是假象,他們為了有人陪伴,依然心甘情願上當。

 

  誠然,父母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本就應當各自獨立。

  可是,人之暮年,對於親情的渴望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一位很少見到自己子女的“空巢”老人說:“孩子們走後,我和老伴兒突然變得特別親……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情緒變得空前濃厚。我們倆的病床挨着,各自躺在床上,伸出手,正好可以牽住彼此的手。我們就這樣躺在病床上手拉着手,連護士看到都笑話我們,說我們比初戀的情人還要親密……有一個決定,應當算是我和老伴兒最後的決定了。這個決定我們誰都沒有說,只是彼此心照不宣。那就是:如果我們中的一個先走了,另一個就緊隨其後,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以承受一個人的老年,一個離世,另一個絕對無法獨活。那樣實在太孤獨了,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乾淨。”

  3

  沒人願意父母老去,

  但誰都阻止不了這天到來

  很多子女都認為,盡孝好像不用着急,父母會一直等在那裡。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恰恰是這種不着急,讓我們忽略了歲月正在一點點剝奪父母的年華。

  等我們着急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畢淑敏在文章《孝心無價》中說:“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當年,季羨林接到老母親病危的消息,他日夜兼程趕回去,卻只見到一副冰冷的棺材。

  鄰居老太太告訴他,母親曾說——

  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來,我真後悔當年讓你出去。

  季羨林聽完,趴在母親的棺材上痛哭不止。

  後來,他寫下散文《永久的悔》:

  “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同樣,回想起自己的母親,任正非也充滿悔意。

 

  當年,接到母親被汽車撞傷的消息後,任正非心急火燎地從國外趕回國,可母親已經不行了。

  “我真後悔沒有在伊朗給媽媽打一個電話。因為以前不管我在國內、國外給她打電話時,她都嘮叨:‘你又出差了’,‘非非你的身體還不如我好呢’,‘非非你的皺紋比媽媽還多呢’,‘非非你走路還不如我呢,你這麼年紀輕輕就這麼多病’……”

  “我想伊朗條件這麼差,我一打電話,媽媽又嘮叨,反正過不了幾天就見面了,就沒有打,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如果我真打了,拖延她一兩分鐘出門,也許媽媽就躲過了這場災難。這種悔恨的心情,真是難以形容。”

  “我看了媽媽最後一眼,媽媽溘然去世。” 

  賈平凹在《我的父親》中寫道:

  “也不曾想到父親最後的離去竟這麼快。以往家裡出什麼事,我都有感應,就在他來西安檢查病的那天,清早起來我的雙目無緣無故地紅腫,下午他一來,我立即感到有悲苦之災了。經檢查,癌已轉移,半月後送走了父親,天天心揪成一團,卻不斷地為他卜卦,卜辭頗吉祥,還疑心他會創造出奇蹟,所以接到病危電報,以為這是父親的意思,要與我交待許多事情。一下班車,看見戴着孝帽接我的堂兄,才知道我回來得太晚了,太晚了。”

  “父親安睡在靈床上,雙目緊閉,口裡銜着一枚銅錢,他再也沒有以往聽見我的腳步便從內屋走出來喜歡地對母親喊:‘你平回來了!’,也沒有我遞給他一支煙時,他總是擺擺手而拿起水煙鍋的樣子,父親永遠不與兒子親熱了。”

  4

  餘生很長,給他們留點時間吧

  小時候,他們是我們的全部。

  他們總在旁邊擔心着、支持着、關心着、嘮叨着。

 

  (公益廣告《媽媽的等待》)

 

  後來我們漸漸長大,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開始“離巢”了,雖然不舍,他們還是努力說服自己,給了我們最寬厚的愛——適時放手。

  他們也從不願打擾我們的生活,哪怕只是說一句“不忙了,就多回家看看”。

 

  但那個時候我們或許還不知道,銀髮、皺紋、眼花這些歲月的痕跡,有一天也會悄然降臨到自己父母的身上。

  相信很多人,都是在某個瞬間發現了父母的這種變化。

  不知哪天起,媽媽開始經常發微信講一些身邊發生的小事:鄰居的小孩學會走路了,菜園裡種的菜吃都吃不完……

  雖然爸爸說得少,但是媽媽總會不經意地提起,你爸爸說你怎麼樣怎麼樣。

  他們雖然在跟我們細數家常,但言語間其實都是對我們的想念。

  我們跑得越來越快,卻沒注意到他們越走越慢,我們越來越強的同時,他們也越來越老。

  哪天我們猛然回頭,才發現他們已老到走不動、看不清、也記不住了。

  他們一遍遍地教我們,電視裡面那個字怎麼寫。如今,他們一次次地問我們,電視裡面寫的是什麼字。

 

  他們還停留在原地,等我們歸來,我們卻來去匆匆。

  他們有多少要說的話,剛到嘴邊,又咽下。

 

  他們要的一點都不多,就是有空多回回家,能多打個電話問候下。

  “孩子們工作壓力都很大,每天奔波、上班已經很辛苦了,作為父母,我們不會要求孩子天天來看望,經常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周杰倫的《外婆》裡,有一句歌詞一直很打動人心:

  “外婆她的期待,慢慢變成無奈,大人們始終不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塊。”

  父母老了,我們能給的愛不能再遲到。

轉自凱風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新年惜善緣 增加福運之道
2017: 干煎土豆雞丁
2015: 「try it」 鼓勵寶寶去試試看、摸摸看
2015: 又一位不差錢的人突然辭世,死因居然是
2014: 揭秘橘子裡隱藏的驚人保健功效
2014: 清晨做好九件事能美容延年
2013: 10種健康食品 感冒時多吃好的快
2013: 只花1分鐘就能增壽20歲的6種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