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篤好文藝的皇帝多敗國
送交者: 芨芨草 2018年08月29日18:53:5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篤好文藝的皇帝多敗國

官偉勛

 

歷史上,凡篤好文藝並有卓越成就的皇帝(包括一些沒正式當上皇帝但幾乎當上皇帝的),不僅政績都不佳,而且大都弄得國破身亡不得血食

漢靈帝劉宏,好文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召納許多能為文賦擅長尺牘及工書鳥篆者,並待制鴻都門下,無行趨勢之徒(一些品行不端趨炎附勢的傢伙),帝甚悅之,待以不次之位。這位漢靈帝,因為好文,所以也特會玩,列肆於後宮,使諸采女販賣,更相盜竊爭鬥。他自己則着商賈服,從之飲宴為樂,又於西園弄狗,着進賢冠,帶綬。又駕四驢,躬自操轡。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京師轉相仿效,驢價遂與馬齊。在他統治時期,宦官專政,黨錮之禍復起。因國庫空虛,為了弄錢,公開標價賣官。不夠,又把天下田畝增稅十錢,興師動眾,大修宮室,終於激發了黃巾起義。東漢之亡已無可避免。

東晉末,劉毅與劉裕爭帝位。劉裕素不好學,劉毅頗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歸之。寧遠將軍胡藩曾問劉裕:公謂劉衛軍(即劉毅)終能為公下乎?劉毅最終肯在你之下?裕默然。問胡:你怎麼看?胡藩說:連百萬之眾,攻必取,戰必克,毅以此服公。至於涉獵傳記,一談一,自許以為雄豪,以是縉紳白面之士輻湊歸之(車馬盈門)。恐終不為公下。劉毅身邊聚集了那麼多白面之士,一個個都以能談史詠詩自豪,但卻缺乏辦實事的能力,缺乏軍事指揮才能,結果劉毅被劉裕徹底打垮,劉毅深夜投奔牛牧佛寺,要求避難。該寺因當年曾窩藏劉毅的政敵桓蔚,老和尚被劉毅所殺,所以和尚們怕再受牽連,不敢收留劉毅。劉毅嘆道:為法自弊,一至於此!上吊死了。

最典型的應數梁元帝蕭繹。此人好讀書好到入迷的程度。自己讀累了,讓侍讀替他讀,他聽,晝夜不斷。歪在榻上睡着了,手裡還攥着書。侍從見他已入睡,念的不認真,念錯一句,他會立即驚醒:不對吧!他寫東西不打草稿,援筆立就,自稱:我深於文士,愧於武夫!大軍壓境,城破在即,他還召集大臣上課,給他們講《老子》。眼看城破了,傷兵哀號,屍體遍地,他還要求大臣每人即景賦詩一首。敵人攻進來了,他不忙於組織抵抗,而忙於燒書,人們問他為什麼?他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他不怪自己脫離群眾脫離實踐,反而怪書本!

隋煬帝楊廣,史稱善屬文,不欲人出其右。善長文學,不想讓任何人超過他。他自負才學,每驕天下之士,當謂侍臣曰:天下皆謂朕承藉緒餘而有四海,設朕與士大夫高造,亦當為天子矣。’”意思是,人們都以為他是靠繼承父皇之位,而當上皇帝的。其實我就是跟天下文士比試,也會是天子的。他善於作文章,還會寫詩,酷愛著述。大業十一年正月,增秘書省官百二十員。史書上說:帝好讀書著述,自為揚州總管,置王府學士至百人,常令修撰,以至為帝,前後近20,修撰未嘗暫停。自經術、文章、兵、農、地理、醫、卜、釋、道乃至蒲博(古代一種博戲)、鷹狗,皆為新書,無不精洽,共成31部,萬七千餘卷。他愛着書,還特愛書,搜集很多善本,於觀文殿前為書室14間,窗房床褥廚幔,咸極珍麗,每三間開方,戶垂綿幔,上有二飛仙,戶外地中施機發。楊廣要去書室時,宮人執香爐,走在前面,踏着機關,二飛仙就下來把帳幔收上去。戶扉及廚扉皆自啟,楊廣出來時,則垂閉如故。瞧,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們這位歷來倍遭唾罵的楊姓皇帝已經在搞自動化了。

宋徽宗趙佶,擅長書、畫、樂、舞,能文章,傳有真書及草書《千字文》等。繪畫重視寫生,以精工逼真着稱。工花鳥,相傳用生漆點鳥睛,尤為生動。他廣收深山的奇石,江湖中的異物,搶占天下名貴花石樹木,稱花石綱。為運這些奇石珍竹果木,毀橋梁,鑿城郭,不知糟蹋了多少人民的生命財產。為鑄九鼎,用掉22萬斤銅。鑄成後,飾以黃金,建九座大殿安放,稱九成宮,他親自著《九鼎記》以記載這一盛事

公元1335年,元順帝看到宋徽宗的畫,一再表示讚賞。翰林學士庫庫在旁說道: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元順帝問何事?庫庫說:獨不能為君耳。身辱國破,皆由不能為君所致。人君貴能為君,他非所省也。

庫庫的批評,看似苛刻,實際上很中肯。隋煬帝與宋徽宗的悲慘結局是大家都很清楚的。

南唐二主李璟、李煜,史稱多才藝,好讀書。李璟,善容止,器守高遠,性寬仁,有文學。李煜能詩文、音樂、書畫,尤以詞名。他那些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流水落花人去也,天上人間!千百年來傾倒了多少文人雅士!可惜他風流才子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所謂牽機之恨,是指他被宋俘虜後,被迫服用了牽機藥,死前在床上,肚子疼得腦袋連連碰膝蓋。

愛好文藝著名的還有唐玄宗,他酷愛音樂舞蹈,會作曲,培養出無數文藝尖子。梨園子弟中的梨園二字,就是來自他的作為。其他愛好文藝出名的還有劉裕的兒子廬陵王義真,警悟愛文藝,而性輕易,與謝靈運為密友,被司空徐羨之殺了。還有北朝秦王興的太子泓,性寬和,喜文學,善談詠,而性懦弱,被晉抓到建康,跟他老婆一塊被斬於市

明人,《谷山筆麈》的作者于慎行,有如下分析:人主之好文章書畫,雖與政理無裨,然較之聲色狗馬,雅俗不同。且從事文墨,亦可陶冶性靈,簡省嗜欲,未必非養身進德之助。這分析有道理。接下去他又說:自古興王之主有好文者,多是表章經訓,勸學崇儒,如漢武唐宗是也。敗王之主有好文者,多是耽精技藝,善畫工書,如陳叔寶,李煜是也。然使陳、唐二主留心國政,憂勤萬機,即耽精文藝,政自何妨?惟其庶政怠荒,萬事不理,而一於流連光景,弄筆染翰,與雕蟲之士爭短於尺寸,斯其所以敗耳。中肯,但難以做到。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國家之事太多太複雜,罄盡全力尚且未必做得好,況且生活在變化,社會在發展,需要學習研究的新問題很多很多,如再耽精文藝,對詩詞對書法或繪畫精益求精,是很難兩全的。要吟出一句好詩,談何容易?為安一個字,拈斷數根須。賈島為了僧敲月下門,是敲好?還是推好?騎在驢上,自言自語比比畫畫,費了多大的勁?老那麼琢磨,能不誤正經事嗎?

當然,業餘時間有些此類愛好,不刻意求精,不主次不分,倒也確實不失為陶冶性情勞逸結合的好方法。

其實,好學的帝王也並不少,周公朝讀百篇書,夕見七十士;宋太宗開卷有益,不為勞也;康熙手不釋卷至於咯血;曹操、李世民也都是好讀書的人,怎麼沒亡國呢?李世民有段故事很說明問題。

唐貞觀十二年,著作郎鄧石隆打了個報告,建議把李世民發表過的言論搜集起來出個集子。李世民說了下面一段話:

朕之辭令,有益於民者,史皆書之,是為不朽。若為無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陳後主,隋煬帝皆有文集於世,何救於亡!為人主患無德政,文章何為!不同意給他出專集。

看來,以上種種,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是把德政放在第一位?還是與天下文士爭短長,把個人耽精文藝放在第一位?簡單點說就是:是為政而好文?還是為文而好文?

莎士比亞在《愛的徒勞》裡有段台詞:

讀書人總是這樣捨近求遠,當他一心研究怎樣可以達到他的志願的時候,卻把眼前應該做的事忘了!

顏習齋說:讀書愈多愈惑,審事機愈無識,辦經濟愈無力。李恕谷說:紙上之閱歷多,則世事之閱歷少,筆墨之精神多,則經濟之精神少。宋明之亡以此!

這些話,都是針對他們當時所處的時代,讀書人都把精力放在鑽故紙堆上、不顧國家衰亡人民塗炭而說的。如不把它絕對化,不誤以為他們在提倡讀書無用,而了解其精神實質,這些見解都是很寶貴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可能在個別方面有大成就。熱衷文藝的專攻文藝好了;有志於治國平天下的就專心致志於治天下好了。務求兼得者,怕不利於國也不利於己。不過,說服文藝大家不去謀權,大約容易些。就是他不服,這種人大致也弄不成。碰兩下釘子他也就服了。但若說服後者怕就難了。

隋煬帝在那個時代就能編著那樣的《百科全書》,還能搞自動化,實在難能可貴,人們在推翻他的王朝否定他在政治上的某些方面時,連他開大運河,和在著述上的成就也給否了,甚至給毀了,這實在是中華文化的一大損失!

對歷史,該接受的教訓一定要接受,該肯定的,不管他是什麼人,都應該予以肯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紅朝演義七二:華國鋒汪東興繼續壓鄧失
2017: 毛主席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沒
2016: 吳虞:賴在體制內喝湯,還是走出體制去
2016: 矛盾中國,又自卑又自傲的天朝
2015: 兄弟私奔 印兩姐妹遭強姦後裸體遊街
2015: 王君柏:失落的鄉村
2014: 解密時刻:1959:達賴喇嘛出走始末(下)
2014: 美國為中國專家製造空難
2013: 評新華社濟南審判通稿
2013: 李揚:揭穿謠言,爆驚天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