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大颠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马克思
送交者: 比较政策 2015年02月18日10:09:4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大颠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马克思

(博讯2015年02月18日发表)


苏联的莫斯科马克思研究所中,存有马克思写下的文字100卷,有13卷公开出版。其中马克思在大学时代的论文、剧本、诗歌的主题就是毁灭,中心思想就是毁灭,所体现出的马克思的灵魂就是“毁灭”。马克思临毕业的论文中,6次反复运用的词就是“毁灭”,以至同学给马克思的外号就叫“毁灭”。

马克思在剧本Oulanem中写道:“我年青的双臂充满力量,将以暴烈之势,握住并抓住你——人类。黑暗中,无底地狱的裂口,对你我同时张开,你将堕入下去,我将大笑着尾随。毁灭,毁灭,我的时候已到,时钟停止了,那些微小的建筑倒塌了,很快,我将拥抱永恒,并伴随着一声狂野的嘶吼,说出对全人类的诅咒。······如果存在吞没一切的东西,我将跳进去,以毁灭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在我与无底地狱之间,显得过于庞大,我要用持久的诅咒,将它击成粉末。······人们只是为了毁灭而昙花一现,除此之外,绝无其它目标。”

马克思大学时代就加入了乔安纳•萨斯卡特的撒旦教会。撒旦教会宣传对上帝的仇恨,同时对人类也充满仇恨,常引用《浮世德》中魔鬼的话:“一切存在都应该毁灭!”

“我对你的许多方面都做了公正的评价,但我无法完全排除这个念头,即你还有利己主义,它可能在你身上超过了自我保存所需要的程度。”这是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的评价。在老马克思看来,马克思的“内心”是“自私的”。知子莫如父,老马克思对儿子的这一评价,揭开了马克思身上长期被掩盖的真实一面。

资料显示,马克思离家上大学后,爱子心切的老马克思经常给他写信,这些信中有16封被保存了下来,全都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中。多亏它们,今天的人们才得以知晓,在老马克思眼中,儿子是一个相当自私的人。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老马克思都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慈父,他对离家读书的儿子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关心,当然源自他对儿子发自内心的爱。诸如“你知道,也应当知道,我是多么爱你”,“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妈妈之外,我最爱的便是你了”,“有一点你要永远相信,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这就是你在我心中占着很大的位置,你是我生命中最强大的杠杆之一”;这类话在他给马克思的信中几乎随处可见。除此之外,老马克思也对儿子说过不少褒扬之词,这其中多半是出自父亲对儿子的勉励和期盼。不过,令老马克思遗憾的是,尽管马克思是他寄予了最美好期望的儿子,但自从马克思读大学后,他从儿子那收获的却不是快乐而是烦恼。这种烦恼曾一直被克制着,直到老马克思去世前夕才爆发了出来;在信里老马克思满腔怨气地对儿子说:“必须告诉你,你给你的父母带来了许多烦恼,而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给他们带来欢乐。”。

作为一个看重道德和责任感的基督徒,老马克思不仅希望自己的儿女功成名就,生活美满,更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内心高尚的人。他在信中对马克思说,“你的前途,你要在某一时候成名的这种值得赞许的愿望,以及那你当前所处的顺境,——这一切不仅是我记挂在心上的事情,而且也是我内心深处早就珍藏着的幻想。但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便这些幻想成了现实,也不会使我感到幸福。只有当你的心始终是纯洁的,它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真正人道的,任何一个恶魔都不能把你心中比较高尚的情操赶跑,只有那时候,我才会得到我从你那里梦寐以求的幸福。否则,我将看到我一生最美好的目的被毁灭。”在信中他还说,“不管我把你的智力估计得有多高,要是没有一颗善良的心,你的智力对我说来就失去任何意义。”在老马克思看来,“人类最高的美德是自我牺牲的能力和意志,是把‘自我’撇在一边的能力和意志”,“它出自好人的纯洁的心,出自慈爱的父亲、温存的母亲、恩爱的夫妻、感恩的儿子的纯洁的心,这种牺牲赋予生命以无与伦比的魅力,使生命不论遭受多少苦难都变得更加美丽。”然而,恰恰在这方面,老马克思从爱子马克思的身上,看到的并不是他衷心希望看到的自我牺牲的美德,而是他鄙弃的“利己主义”、“自私”:“我对你的许多方面都做了公正的评价,但我无法完全排除这个念头,即你还有利己主义,它可能在你身上超过了自我保存所需要的程度。”

从老马克思信中的内容来看,马克思显然在这方面为自己做过辩解,但由于有关信件没有保存下来,人们并不知道他究竟具体说了什么,人们能够看到的只是老马克思对这种辩解的驳斥:“不要用性格为自己辩护,不要怪天性,它肯定像母亲那样对待你。它给了你足够的力量,而且,人是有意志的!”从老马克思的信里人们得知,马克思曾在写给家中的信里很出色地描写过“崇高的母亲的生活,曾经满怀深情地说过她的一生整个儿地贡献给了爱和忠诚”;对此,老马克思责问儿子说:“你的确没有夸大其词,但是,光辉的榜样如果不能引起仿效,又有什么用处呢?你能不能问心无愧地说,到目前为止,你都是这样做的么?”

老马克思不止一次在信中责备儿子,“一派胡言乱语,只能证明你白白浪费了你的才华和好几个不眠之夜去制造怪物、证明你正在步现代无耻之徒的后尘,这些人自己编造出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想听的话,却宣称这些滔滔不绝的话是天才作品,因为它们没有任何思想或者只有被歪曲了的思想。”

让老马克思觉得儿子“自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他在用钱上的毫无节制。马克思的父亲是律师,一家人尽管衣食无忧,但也绝对算不上富裕,特别是在马克思读大学后,老马克思的收入还减少了,而支出则增加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他还是拿出了家庭收入中最大的一部份给了马克思。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尽管如此,儿子的花费仍然经常“超过必要的限度”,甚至欠债,这让他很是烦恼。马克思非富家子弟,开销却比阔佬还大,而且从不体贴父亲挣钱养家的辛苦。

马克思的自私不仅表现在他与家人的关系中,同样也表现在与其他社会关系中。马克思与恩格斯亲密至极,多年里,没有稳定收入的马克思一家之所以能够维持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靠的都是恩格斯长期经济援助。然而1863年1月初,当同居10年的女友玛丽·白恩士因病去世,陷于极度悲痛而难以自拔、急需朋友安慰的恩格斯竟没有从马克思处得到起码同情。马克思在回信中只对玛丽的噩耗说一句平淡的慰问话,接着便开始大倒自己的苦水: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帐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逼得他喘不过气来,孩子上街没有鞋子和衣服······;收到这封信,处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在信中恨恨地说:“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那就听便吧!”

而早在这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还发生过一件颇能证明马克思人品的事。那是1850年,马克思让自家女仆琳蘅怀孕了。琳蘅没有结婚,眼见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马克思急需找个垫背的来为自己开脱责任,频繁出入马克思家而又是单身汉的恩格斯成了他挑中的理想人选。为保住“工人阶级导师”的名誉,马克思说服他当了这个非婚生子的父亲。于是孩子出生时,取名为亨利·弗里德里希·德穆特。“弗里德利希”就是恩格斯的名字。在那个时代,非婚生子是一件很不名誉的事;所以,尽管恩格斯为马克思背负了这个黑锅,但心里对这件事始终耿耿于怀。临死前他已不能说话,仍在一个纸盘上写下了“亨利·弗来迪是马克思的儿子,图西把她的父亲理想化了。”弗来迪就是马克思与琳衡所生的儿子,而图西是马克思的女儿,当时在恩格斯身边,她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洁白无瑕。

当自己遇到麻烦时,让恩格斯为自己背黑锅,而当恩格斯遭遇不幸需要安慰时,却漠然处之,照旧拿自己的难处去麻烦对方,这就是马克思的真实为人。

然而,最能够体现马克思身上自私一面的还不是他与家人、朋友等相处时的表现,而是主宰他一生的个人野心。K.福格特在回忆他印象中的马克思时曾这样说,“他给我的印象是他有着罕见的优秀的智力和明显突出的个性。假如他有着与他的智力匹配的内心,假如他有着同样多的爱与恨,我就会为他赴汤蹈火。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有着绝好智力的人,却缺少高贵的灵魂。我深信一种非常危险的个人野心已经吞噬了他身上的一切善良。他嘲笑那些对他的无产阶级理论鹦鹉学舌的傻瓜,正像他嘲笑维利希的共产主义者和资产阶级一样。他唯一尊敬的人就是贵族——真正的贵族,是那些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贵族统治的人。为了阻止他们的统治,马克思需要自己的力量源泉,他只能在工人阶级身上找到这种力量。因此,他修改自己的理论体系使之适应他们的需要。他个人的野心才是他努力的目的。”K.福格特对马克思的观察可谓切中要害,入木三分。

尽管马克思自称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但在人们看来,这只不过是他的自我陶醉。事实上,马克思不仅没有也不可能给工人阶级和全人类带来解放,而且推动他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在深层动机,也并不是真想让穷苦人翻身,而是要藉助这种方式让自己成为人人感恩膜拜的救世主。换句话说,他一生的所作所为,看似是在追求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其实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自己极度膨胀的控制欲和虚荣心。为了满足这种控制欲和虚荣心,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当成了显示和证明自己能耐的试验场,而被他捧上天的工人阶级,实际上只不过是被他看中和驱使的政治工具。

如果要用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来对人进行分类的话,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人无疑属于典型的利他主义者,而一心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则显然是利己主义者。但现实中有些人往往是以利他主义面目出现的利己主义。表面动机是利他,深层动机则是利己,利他与利己以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被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人身上笼罩着一圈迷人的道德光环,给人以大公无私的印象,但本质上仍然是利己主义者,只不过有的人看重和追求的不是物质利益,而是自己的精神利益,马克思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对此,马克思的父亲早就有过透彻的分析。他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说,“那种光彩夺目的、浪漫主义的或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其实不过是“瞬间的英雄主义或幻想的产物。这样的牺牲连最大的利己主义者也做得出”。(注:文中所引马克思父亲致马克思的信,均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

有一个事实能更好地说明真实的马克思。比如马克思一辈子“痛恨”剥削和雇佣劳动,但他著作中没有一个连起码报酬都没有的劳动者。可这样的劳动者却出现在他的家里。

每当马克思一家和朋友们去伦敦郊区散步或郊游的时候,他们的身后都跟着一个身材壮实的女仆。她挎着沉颠颠的装满食品的篮子,背着塞满杯盘碗盏的包裹,到了目的地还要张罗吃喝,收拾残汤剩羹。她叫海伦·德穆特,马克思一家叫她琳衡。她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就到马克思的丈人威斯特华伦家做佣人。到了燕妮出嫁的时候,她被当作陪嫁。马克思没有拒绝这份活礼,对这个女仆倒十分信任,除了让她包下一日三餐和家常杂务,还把紧巴巴的财务交给她。于是琳蘅白天要操持一家数口的衣食,晚上还要在灯下把一个铜板掰作两半;对主人的几个女儿她更是视同己出。琳衡对马克思的奉献还超出了家务和财务。1850年琳蘅怀孕,虽然马克思说服了他的忠诚战友恩格斯去承担这个责任,但马克思不让这个私生子留在家里,把他送到一个工人家里寄养。后来,小亨利倒是可以去探望自己的娘,但不能走正门,而必须从厨房的边门进出。

琳蘅死于1890年。她在马克思家里干了一辈子,到头来两手空空,什么都不是,连“雇佣劳动者”都不是。她的儿子后来倒是当了机修工,成了名副其实的雇佣劳动者。······

马克思身后的马克思主义者,都继承了马克思的传统。比如“毁灭”精神,“自私”精神,“欺骗”精神,以冠冕堂皇的口号蛊惑人们以逞其私欲的精神,······等等。不过比马克思与时俱进的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还创造了以“公有”名义集天下财富而为一己私用的精神,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尽揽己手,“一不怕人民苦,二不怕人民死”。

这就是共产主义的真相。

0%(0)
0%(0)
  马克思生错了地方。在俄国中国,他就成为皇上了。  /无内容 - 阿妞不牛 02/18/15 (468)
    最多是孔丘那样的流浪狗、宠物狗。  /无内容 - _5000 02/20/15 (41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BBC:科学家:癌症“单轨”变癌症为普通
2014: 他乡知青:年华似铅 炼狱知青(4)
2013: [北京观察]:令计划丑闻盖薄案
2013: 国民党特务为何私自暗杀白崇禧:监视他
2012: 蒋介石为何不要日本的战争赔偿?
2012: Mao为何不要日本的战争赔偿?
2011: 没钱了∶美国2012年终止美国之音中文广
2011: 老夫就爱看网特们气急败坏的样子,开心
2010: 星辰的翅膀: 中国近代史折射出的文明结
2010: 李沛瑶被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