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薄熙来秘书撰写长文追忆薄省长为民做实事
送交者: xianhe 2016年05月03日23:52:21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重庆人民忘不了他,因为他在重庆唱红打黑让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理解。辽宁人民怎么会忘不了他?原来他在辽宁时所干的就是现在干的,提前了十年,你信不信?在他身边工作过的王忠新如实说:

薄熙来任辽宁省省长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辽宁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僚的积极支持下,他是真干事,也真做了一些能久经岁月洗练的“善事”,这也是应该正视的。

    一、实施了“天字第一号”社保工程

    从1997年底,以对有5万多矿工的“本煤”,实施新中国最大的国企破产,辽宁拉开了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随后,在阜新市无论城乡妇孺,平均四人必有一个 特困人口,在这样社会承受力极为脆弱的地区,集中对三个大型煤矿和北票矿务局实施破产;紧接着,又对辽宁7个有色矿山实施全行业破产。与此同时,大规模的 减员分流也在进行,鞍钢一家企业就要分流40多万职工……。

    1、国企改革改出的“世纪末现象”。到 2000年底,辽宁地方财政收入占比全国总量由1978年的8.3%下降到3%。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直接表现为三大难题:一是235万减下来的工人 哪里去?二是300多万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长期看病、养老谁供养?下岗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共550余万人,与在岗职工人之比为1.5:1;三是城乡特困群众 翻番增多。企业人均发放退休金的标准,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辽宁排在第28位。当时辽宁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一个月156元,低于此线的贫困人口有 160万,平均每人每月能领取59元的补贴,还只有70万人能领到,剩下还有90万人连这点活命钱,都该补而无力去补。

    2、辽宁已经进入大暴乱的前夜。几 百万职工,包括教师等被拖欠工资,90万贫困人口连每月的59元补贴都拿不到,这关乎半个辽宁省的人活命呀!就在那个时期,辽宁的工人阶级围政府、堵街 路、卧铁路、掘公路,做着十分悲壮的抗争。仅1999年8、9两个月,省政府总值班室记录在案的,因上访封堵铁路、公路的群体事件,就有56起之多。那 “杨杖子万名矿工暴动”,对抗之激烈,情势之危机,更是相当的严重!在北京“两会”很多代表委员的眼里,辽宁已是哀鸿遍野!在高层眼里“辽宁的无产阶级要 造反”(一位主要领导原话)!

3、正式实施“天字第一号工程”。如何解决辽宁下岗工人的吃饭,如何平息辽宁无产阶级要造反,这已是共和国的万分紧急!

2000年4月,朱总理来辽宁调研,提出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辽宁为全国提供成功范例。2001年1月9日,薄熙来任辽宁省副省长、代省长,2月任省长,将社保试点正式列为“天字第一号工程”,抓紧试点方案准备。

    2001年2月、4月、6月,朱镕基连续听取闻书记和薄熙来陈情。2001年5月,直接负责辽宁试点的副总理吴邦国听取了薄熙来和常务副省长汇报后,拍定 了试点的各项具体政策。6月,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决定正式启动辽宁试点。7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试点方案。薄熙来要求,省市政府新增财力 80%以上要用于社保,政府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个事情办好。自己亲力亲为搞调研,听汇报,反复开会研究,反复核对数字。并分工一个副省长,就专门抓这项工 作。

    4、“啃骨头”打赢了四场战役。将这从无到有的创新付诸实践,既要有历史的紧迫,又要有科学的严谨和充满激情的浪漫。为突破社保试点的难点,辽宁连续发动四个战役。

    一是做实个人账户。把“空账户”做成“实账户”,是实现“企业养老”向“社会养老”转移的关键。至2002年底,全省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88亿元,并实行全省统管。

    二是百万下岗职工实现并轨。为配合国企下岗分流,建立的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曾是改革的“缓冲器”。到2002年末,全省共有124万名下岗职工走出“中心”并轨。320万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三是督促企业偿还拖欠并轨人员债务。全省企业涉下岗工人的债务人66.1万人,债务45.2亿元,人均拖欠6837 元。省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制定个体方案,下发政策性文件,推广了56条偿债经验,化解了债务。

    四是社保、扶贫和再就业“三位一体”推进。在国企下岗职工并轨人员中,很多已濒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要使所有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仅城市 低保对象普查,全省就出动5500 多调查小组,使城市享受低保人数从1997年的19万人增加到154万人,占全省非农人口的8%。两年来,全省共筹集扶贫帮困款物36亿元,救助70万 户、196万名贫困职工群众。为城乡特困老劳模、老年人、老烈属等建房3.6万套。试点以来,全省有180多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并轨人员中一半人员实 现了再就业。288万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有提高,实现了社会化按时足额发放。

    5、社保试点取得重大成功。其 一、社保试点经验推广全国。2003年1月8日上午,朱镕基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第148次总理办公会,专门听取辽宁社保试点汇报。会议明确指出:辽宁的经验 在全国有推广价值,要在全国不同地区,根据不同情况来逐步推进。其二、辽宁真正有了长治久安。“事非经过知不易”。也许同辽宁的工人阶级为共和国做的贡献 相比,这点社保是不能补偿的,但让下岗工人、贫困人口有了基本生活保障,至此,辽宁的“堵路工潮”才得以消失。其三、直接争取到中央“公费试点”的资金 268亿元,很多都进了辽宁社保基金发放的基数。如果仅靠辽宁不仅没有财力完成,也无力支撑社保基金延续发放(辽宁地方财政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也筹集88 个亿,全省共筹措850亿元)。

      

    二、重建双向八车道的“神州第一路”

    当高速公路在很多中国人脑中还是个遥远的梦,经75个月工期,1984年6月,一条全长375公里,连接沈阳与大连的高速公路建成了,被称“神州第一 路”。根据现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路面使用寿命一般在15年以内。进入到“十五”的开局之年,这条“第一路”绝大部分路段,出现如地垄沟般的凹凸 和坑包,沈大高速公路已不堪重负。

    1、确保建成全国高速公路建、投资管理、廉政建设的样板。薄 熙来刚当省长就下决心要重修沈大高速公路,可当时阻力很大,大连刚上任的市委领导就有顾虑:这条大动脉若切断两年多,得影响大连多少GDP的增长?为此, 修不修?怎么修?花多少钱修?谁来修?修成什么标准等,成了摆在省政府面前的一串难题。从2001年3月26日起,省政府先后召开了10次常务会、办公 会,就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前期工作、工程施工方案、工程融资方案、路两侧的绿化产业带规划方案、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等问题反复研究,确保建 设标准、工程质量、科技含量、施工组织、资本运作等七方面建成样板。

    2、沈大高速公路建设最有创意的,还数对银行贷款进行招投标,谁的贷款利息低,就贷谁的款。沈 大高速公路的项目总投资额72亿元。钱从哪里来?这不是没钱,而是从哪拿钱?对这样的优质政府项目,国内几十家银行抢着要给贷款,并纷纷找人做工作,其 中,有的行长还是薄熙来的玩小。可为节省工程造价,薄熙来六亲不认,采取银行招标。谁给的利息低,就贷谁的款!经几轮竞标后,使辽宁减少利息成本 12.6%,省下3.75亿元的利息。此举不仅开创了全国贷款招投标的先河,还创下全国交通道路贷款利息最少之最。

    3、为确保低价格、高质量、快进度,这三个硬指标,工程指挥部创造性实行最低价法投标。修 高速公路要讲经济效益,就必须考虑造价。算起辽宁捉襟见肘的财力,薄熙来:在投入上,我们一定要好好算账,一分钱都不能乱花。但为防止出现低价夺标,造成 工程质量不能保证,省里首开先河实行最低投标价法,否定了以往的无底价投标。竞标企业可以破底价竞标,但必须要拿出相应的风险抵押金保证工程质量,这笔钱 七天内打入沈大高速公路账户。

    为集中全国的一流队伍,会战沈大高速公路,就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交通厅向全国发资审文件,154家具备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应标,省外队伍占67.6%, 首批就淘汰80家。第一轮入围的74家企业在第二轮有18家自动放弃,最后留下的28家中标企业,是我国公路建设最优秀的队伍。

    工 程造价比曾设定的第一组标价降低了23%,节省成本6.1亿元。从承包企业手中收取的近9亿元的风险抵押金,成沈大高速公路质量安全的又一保障。谁的工程 质量好,就可最快的连本带利地收回风险金。最低价招投标法,不仅降低了造价,还紧紧拴住了28家中标企业“一把手”的心,都调集了自己企业最好的技术人 员、工人和最先进的施工设备,许多“一把手”干脆把家安在了工地上。

    4、即顾全大局,又保护农民利益,征地动迁没出一起群体上访,没出一起聚众反对。省 政府明确要求: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一定要严格土地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5月1日,即全线工程正式开工之前,所有征地和动迁任务顺利完成。全长340 多公里、涉及5个城市、60余个乡镇、200多个乡村的,省内最大规模的一次动迁平稳安定,由于群众对“路”特有的认识和理解,对“路”特有的期盼和支 持,也由于整地前的政策到位,整个动迁,没出现一起群体上访告状,也没有出现一起聚众反对,没有一处因为个人或局部利益受到损失,而阻碍大局进度的事情发 生,为2002年5月28日的正式开工奠定基础。

    5、沈大高速公路以“六个之最”,改扩建成一条一流的样板路。很 多地方修建高速公路,平均一公里就要倒下一个干部,“工程上马,官员下马”,已成一个铁律。早前的京沈高速公路宝坻段,“建37公里路倒下37名干部”。 2000年,修建的沈阳——山海关高速公路,在沈阳市境内仅50公里长的路段,就有62名干部倒下。近年修建的高速路高明段短短24.3公里建设区间,就 有30人被立案查办。而沈大高速改扩建工程没倒下一个干部,这是改开的中国修建的一条最为廉洁的高速公路,还达到了“六个之最”。

    一是国内设计等级最高的高速公路。其一流体现在设计适度超前,一步到位。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监理,其总长348公里,路宽42米,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二是北方施工建设工期最短的高速公路。总工期27个月,相比建第一条沈大高速公路的75个月总工期,缩短48个月,剔除辽宁冬季半年不能施工,实际施工工期才一年。

    三是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建设的高速公路。老 路基采用阶梯式压实强夯技术,新路基采用抛石挤压法,有效防止纵向裂缝。为防止雨水侵蚀和加大路面强度以及增强抗车辙能力,全部路段采用了SMA结构技 术,创造了全国第一次如此长距离公路使用SMA结构技术的第一路,路面平整度达世界一流,隔离带安全性能一流,是全国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改、扩、修道桥最 多的路。

    四是服务区建设质量最优的高速公路。省 政府领导在研究沈大高速公路的规划时,对公路上的综合服务区建设标准有明确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和经济发展程度相匹配,沈大高速公路是一条样板路,综合服务 站是公路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现在的服务区水平太低,与其很不相适应。服务区可以按照欧美的模式搞,很洋气,占地不大,投资也不高。在沈大高速公路服务 区建设上,也要给全国带个头儿。

    五是沿线生态环保和绿化搞的最好的高速公路。它 的一流直接体现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和环保绿化,如新修一条沈大路,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将大大超过人们对于公路的经济预期。而扩建改造, 可以几倍地减少对农村耕地、林地的占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韩家岭段的扩建遇到了一个问题,山拦住了去路,是劈山,还是打隧道,大家有 了争论,最后为了生态环境,还是采取了打隧道的办法。

    六是国内每公里工程造价最低的高速公路。它的一流直接体现在工程贷款最少,工程造价最低,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每公里平均造价2100万元,创全国最低;相比新建一条沈大高速公路的工程造价,更可节省25亿元人民币。

2004 年8月29日,这条双向八车道带应急通道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不说这条高速公路如何造福辽宁,仅就桥倒、路塌、堤垮、楼歪歪等“豆腐渣”工程已见怪不 怪的时代,这条路通车距今已过去了12年依然平正如新,至少说明了这条高速公路的质量经受住了岁月的检验,这条高速公路的组织者和建设者们的良心经受住了 岁月的洗礼!

实施“二号工程”与内引外联刮起“辽宁风”

(之二)

古 人曰:恶人知其善,善人知其恶。吴佩孚是个大军阀,对汉口江岸、郑州、长辛店及其他各站罢工工人进行血腥屠杀,但他于华北沦陷日伪之后,宁死不当汉奸,人 民没忘了给他青史留下一笔。薄熙来虽有重罪在身,但他在辽宁任省长期间不甘平庸,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僚的积极协 助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下,作为“恶人知其善”,其所做的一些能久经岁月洗练的“善事”,也是不应抹杀。

三、成功实施了阜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世界性难题,中国有600多个资源性城市,其中,80多个资源枯竭城市亟迫需要转型。

1、阜新经济转型20年只闻楼梯响。2001 年春节前夕,薄熙来上任省长伊始到阜新视察得知:2000年阜新矿区已有11对矿井报废,新邱、东梁、平安、王营、海州露天煤矿等主体煤矿面临关闭破 产,2000年末,阜新市城区人口70多万,下岗失业的就有15万人。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城市居民近20万人,城乡在内,妇孺在内,四人就有一个特困 人口,阜新步入了“矿竭城衰”的严重困境。可从1980年起,就城市资源枯竭问题,阜新市和辽宁省就不间断的反映,但20年过去了,只闻楼梯响---不见 人下来。

2、争取到了国家将阜新作为经济转型唯一试点市。对此,薄熙来以进京当面陈情、给国务院领导写信等方式,让阜新问题真正进入了国务院领导决策。2001年12月14日,李岚清和吴邦国主持总理办公会议,召集16个部委专题研究阜新转型。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把阜新市确定为全国唯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2002年2月28日,李岚清做专机亲率专家组来阜新视察。


那 天,沈阳军区空军调来了指挥车,临时启用了废弃的阜新西山军用机场。可李岚清的专机到达阜新就在空中盘旋,比预定降落时间延长5分钟,这可吓坏了接机的地 方领导。原来是李岚清临时决定空中视察阜新自然状况,他看了以后,心感沉重(当年《煤城阜新又春风—李岚清视察阜新纪实》就是笔者撰写的万字长篇通讯)。

3、将阜新经济转型试点作为“二号工程”。将 辽宁定为全国唯一,还是“公费”社保试点省之后,又将阜新作为国家唯一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这无疑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的厚爱。试点关乎阜新的重 生,关乎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命运。薄熙来深知这个试点的意义重大,省政府将这个试点确定为仅次于社保试点的“二号工程”。

自 2001年8月至2003年底,先后有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到阜新视察;国务院领导对阜新转型16次做出重要批示;省委书记闻世震、省 长薄熙来先后4次来阜新现场办公;国家各部委、省直各机关等共有237批1140余人次到阜新现场指导工作。中央各部委办,包括共青团、作协文联等都向阜 新倾斜。薄熙来要求省直各部门每年年底都要向省政府报告支持阜新转型的成绩单!

4、阜新经济转型带来九大变化。仅仅两年多,阜新经济变化喜人。

变化之一:沉陷治理方案通过,治理成果斐然。经近40次修改论证,《阜新采煤沉陷治理综合实施方案》于2001年10月16日通过国家专家组评估:沉陷受灾住宅28733户,受灾人口78486人,受损建筑面积15.68万平方米;13个沉陷区约100多平方公里,其中30多平方公里出现沉陷。

规划建设13个居民小区,共投资11.8117万元,建设工期2002年至2005年。2002年实施一期工程,建设4个楼房小区71栋住宅楼,5个平房小区,总投资3.6亿元,参与工程施工建设的项目部110个,堪称阜新市建筑史上的壮举。

变化之二:用转型“名片”招商引来60家龙头企业。阜 新整个“九五”直接利用外资仅2737万元,太寒碜!转型一年多,引进各种类龙头企业60家,总投资达25254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6994万元。仅 10个投资8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产,可拉动阜新GDP5个百分点。引进的龙头企业形成八大产业链条:肉鸡、白鹅产业链,生猪产业链,蔬菜、食用菌产业 链,奶牛产业链,肉羊产业链,獭兔、肉兔产业链,花卉、苗木、牧草产业链,杂粮产业链。

变化之三: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捷报频传。煤 层气开发民用项目于3月1日向居民供气,矿井水利用项目省计委批复立项;煤矸石空心烧结砖项目已列入第三批国家“双高一优”项目导向计划;煤矸石热电厂项 目建议书完成,五万吨超微细重质碳酸钙粉、3.6米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机电二厂技改、圣诺化工公司整体改造和煤机、船舶设备制造配套加国中心等非煤技术改 造项目正进行前期工作等。

变化之四:阜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八大工程扮靓了阜新。

畅通工程。阜锦高速公路通车,阜新至上海列车通车,新建改造16条街路;阜新长途客运站开建;投资1亿多元的煤城路开工;清河门大桥竣工通车;实施多条公路改造。

绿化工程。市区植树60.78万株,绿化覆盖率提高2.8个百分点,2002年绿化覆盖率增幅居全省第3位。

美化工程。投资2630多万元对沿街82幢旧建筑进行装饰美化,对市区主街路的2000多块牌匾进行了清理和规范。

亮化工程。常年亮化达100多家,新增路灯相当2000年前路灯总量37%。安39200盏楼道声控灯36万群众受益。

净化工程。开建阜新市第一个日处理1500吨的垃圾处理厂,两年新建14座高标准密封垃圾清运站。加强佛寺水库水源保护,对细河上游20户污染企业限期治理。    

碧水工程。投资11954万元对细河进补全面治理,再现细河碧水清波景象。月亮圆工程主体交付使用。

温暖工程 。从2001年起实施供热分户控制改造工程,新增供热能力265万平方米。

安居工程 。两年新建住宅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市府投资2000多万元解决了1800户城市“三老”住房。

两年来上面支持的不算,阜新市经营城市收益达3.73亿元。全市社会性投入改善城市环境的资金达2亿元。城市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推动了转型和经济发展。

变化之五:农 业园区规划用地6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8%。把发展现代农业绿色有机食品作为转型的主要方向,农业示范区规划用地6万亩,在十二个乡镇建起以安置下岗职工 为主的园区19个和专业小区41个,共建成日光温室大棚和畜禽舍4550栋,为下岗职工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已有3000多下岗职工进入这里二次创业

变化之六: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2002 年,北京的康达公司、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恩信光大农业开发公司分别与阜新市签订合同,建立绿色猪肉、绿色羊肉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阜新市 共有18种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北京农产品基地认证全国193处,阜新占3处。阜新农产品已挺进韩国、马来西亚、德国、美国、荷兰及北京、上海、沈 阳等市场。阜新市仅2002年土地监测面积就达226万亩,使监测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土地达893万亩,位居辽宁第一。

变化之七:转型与生态建设同步,2002年造林数量相当前四年总和。阜 新有270多公里地段与科尔沁沙漠接壤,经济转型把林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计划10年内退耕还林200万亩,荒山造林200万亩。国家将阜新列入造林计划 单列市,在全国退耕还林和防护造林下调30%情况下,将阜新造林计划上调40%。国家10年内给阜新的造林计划400万亩,累计投入14亿元。2002年 阜新市造林达57.7万亩,相当前四年的总和,成活率在90%。人工种草12.6万亩,成活率70%。

变化之八:“乐业才能安居”,拓宽七条就业渠道。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引进龙头企业项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办各类创业实体,向外输出劳务人员,引导城市享受低保人员在社区就业,治理采煤沉陷区与安置就业相结合,去年阜新市共实现就业41395人,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变化之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群众腰包见鼓。2002年,阜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73元,比2001年的4327元绝对额增加346元,增幅8%。农民收入呈恢复性快速增长的态势,人均纯收入达1592元,比2001年增长42%。

将这九大变化归结到一点,那就是阜新的gdp从“九五”年均递增2.7 %的低谷,攀升至2001年的8.5%,2002年攀升至20.4%,2003年上半年仍保持20%的增长速度。

四、让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

改开以来,辽宁的引进外资,几乎十几年都在20亿美元上下徘徊,始终没有大的突破。一个地级市阜新“九五”期间,才引进外资2737万元,这简直都是笑话。改革开放了20多年,辽宁的很多县区无论引进外资,还是扩大内联,域外的招商引资竟然为零。

1、引进外资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薄熙来当省长后,特别注意招商引资,并亲自带队招商,真是脚踏实地去招商,还真有能力招商引资进来。

2001 年就立竿见影,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31.1亿美元,增长22%;增幅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10个,合同外资额 41.8亿美元,分别增长54.2%和66.5%。全省国税涉外税收收入达107.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5%,增收19.78亿元。

仅2002年9月5日在沈阳落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共签约利用外资项目126项,总投资额27.44亿美元,其中外资额24.78亿美元。

对薄熙来特别注意招商引资,尽管每每遭到非议,但辽宁在实际引进外资上,却历史性的突破了30亿美元、40亿美元、50亿美元的大关,呈现出爆发式的大幅增长。


    2、扩大内联就是扩大开放。扩大内联是发达省份一条重要经验,广东处在高 速发展的1985至1992的7年间,与国内其他地区共签订经协项目28188项,协议总投资额61933亿元,新增产值45786亿元。2001年3月 24日,当选省长才一个月的薄熙来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对内联合工作,拉开了辽宁对内联合的大幕。
    2001年、2002年辽宁“走出去”在神州刮起“辽宁风”。省政府组织的南昌、乌鲁木齐、深圳、南京四地商品展销暨经济合作洽谈会,内联签约总成交额近 千亿元,其中,购进212.36亿元,销售719.13亿元,签约引资245亿元;正在执行的4315个签约项目建成后,为5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还繁荣 起会展产业,两年完成会展经济1759.4亿元。

3、抢占省校合作的内联制高点。将 同著名高校全面合作纳入了内联,首先盯上北京大学。2001年10月1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仪式;2001年11月18日,辽 宁省与清华大学全面合作签约,双方签订19个项目,还有覆盖面很宽的60多个后续项目。2002年9月15日,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回访辽宁代表团,双方已签 订经济技术合同18项,合作协议20项。“十五”期间,清华大学将利用其智力优势,为辽宁省制定经济、生物工程和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咨询;在电子信息、 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环境保护、先进制造等领域推荐、提供15项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项目;支持42户重点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改项目,协助有关企业技 术中心。


4、有来有往共谋双赢发展。辽 宁“走出去”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省区表达和辽宁合作意向。最引人注目的是 2002年6月上旬,广东省省长卢瑞华率36个分团,近600家企业,2000多人组成广东代表团北上辽宁进行经贸洽谈。广东--辽宁经贸洽谈会开幕,首 日就有67个项目签约,签约合同金额近65亿元。

5、激活僵尸资本。如,1991 年初筹建的本溪市第二热电厂原是全国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热电厂中标项目,可受本溪合金总厂解体及建设资金不足所困,投资1.67亿元的电厂一睡10年,未开 箱的进口设备已被人遗忘。2002年本溪市政府引来(香港)亚洲环保科技集团承担工程启动后的全部投资,以购买电厂80%股权。2002年4月初,薄熙来 视察该项目后,省计委同本溪市就清理项目债权债务、尽快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等研究落实。2002年当年企业供热面积达120万平方米,2003年供热 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同时,两台发电机组也相继运行发电,全年实际上网电量可达6600万度,自用电量可达1500万度。启动一座电厂,山城四大反响: 还本溪一片蓝天,随新建电厂运营,本溪市取消147个小锅炉;给20656户居民送去温暖;放假10年的原500电厂职工,400人得到上岗;且增加了地 方税收;走出了煤炭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热电资源新路。诸如其他,因篇幅所限,不再例举。

薄 熙来在辽宁任省长期间虽做了一些“善事”,但都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僚的积极协助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下完成 的。对此,作为“恶人知其善”,薄熙来不敢贪天功为己有。在离开辽宁的告别讲话,薄熙来也念念不忘:“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老百姓的支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从地狱冥河谈到毁灭
2015: 花蜜蜂:也说说江青不是反革命
2014: 习总钦点薄熙来治疆
2013: 李扬:智慧生物的愚蠢性
2013: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献给五一国
2012: 我党挟洋自重的光荣传统小考
2012: 我看过比卖淫女还要震憾百倍的游街
2011: 人至贱可见一斑
2011: 这个运运们不抗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