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ZT:用生命保护祖国的飞行勇士
送交者: 安雅云 2017年02月01日10:46:3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20岁的他们牺牲时 可我们却忘记这都是为了谁

a

artmen

2017/01/31 11:34:23


在中国抗战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每一次离开陆地,都背负着沉重的使命,每一次冲上天空,都将自己的生死抛向了蓝天。他们和我们这个年代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有梦想、有情怀、有对爱情的憧憬、有对家人的眷恋,但生在那样一个山河破碎的时代,他们只能以死作为毕生的修行。


如果不是因为一部名叫《冲天》的纪录片,至今为止,很多中国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知道他们曾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了什么。


——度公子


每个大学在毕业之际,


年轻人都会为自己的青春,


留下一组色彩鲜亮的照片。


但我相信,没有任何一组学生合照,


会有下面这张有如此撼动心魄力量。


"风云际会壮士飞,


誓死报国不生还。"


在这群风华正茂的、


年仅20岁出头的年轻人背后,


两道横幅不仅表明了他们的态度,


更加预言了他们注定短暂的一生。





1932年,中华民国,


为应对可能全面爆发的中日战争,


便在杭州笕桥成立空军学院。


自此至抗战结束,


从这里一共走出了十六期飞行学员,


1700人一个接一个冲上天空。


在这些年轻人里,


有的出生于名门望族,


有的是高等学府的才子。


对于他们而言,人生本该是一片坦途,


然而国破家亡,他们最终选择来到这里。


每一个进校的年轻人,


都会看到这样的校训: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


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


在日本侵略者逼近之时发出的怒吼,


也是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飞行员,


冲上蓝天后信奉的行动准则。


对于他们来说,


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每一次落地都要感谢上苍。


在八年抗战期间,正是这一群年轻人,


奋不顾身冲上天空,和日军生死相搏,


击落了超过1200架敌机,牺牲将近1000人,


每挑落12架敌机,就有10人牺牲。


在中国飞机装备极其落后时,


他们大多数人最终选择了放弃生命。


就如那句"誓死报国不生还"说的那样,


真的是不把命当命,一直打到自己死为止。


所以第十五期的都凯牧谈到战友的牺牲时,


除了哀叹和落泪便无以言表。


"真的是不打死不算数啊,七天下去六个!"


当时我们的飞机,


几乎全都靠国际援助。


抗战初期,大部分是霍克3双翼机,


速度慢、难驾驭,数量还少。


在日军的先进战机面前可谓以卵击石,


他们不但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战机,


还时常能从战术上对我们进行压制。


1937年8月14号,日方以一组轰炸机,


直扑笕桥基地,想将我们一举瓦解。


侵略者们信心满满,势在必得,


根本想不到这群年轻人依赖的并非装备,


而是全然置生死于不顾的决心。








8月14日大捷,因此被定为空军节


在首战当天,


日军被击落2架敌机。


日军愤怒无比,派出精锐部队,


接下来又被击落30多架战机,


战力整整消减一半。


8月17时,六期学员阎海文不幸被炮弹击中,


跳伞误入日本海军阵地,


正当日本人将其团团围住时,


这个在航校史上创下打地靶满分记录的小伙子,


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


并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


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


年仅21岁。


阎海文的壮烈赴死令日军感佩,


特派员木村毅在发回国内的报道里写道:


"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8月19日,


三期学员沈崇诲


在攻击日本船舰时座基受损,


已经无法返回空军基地。


这时候他发现了更多的敌军目标,


于是转念间发起了自杀式袭击,


决定加足油门冲向敌军的军舰,


在爆炸声中与敌人同归于尽。


沈崇诲原本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


刚毕业不久就投笔从戎,


牺牲之时年仅25岁。


笕桥空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


皆是因为沈崇诲和阎海文这样的年轻人,


在他们冲上天空的那一瞬间,


就做好了不会活着回来的打算。








这些年轻人虽以死相搏,


但他们不是僵死的战争机器。


他们都才20岁出头,


充满了对人生美好的渴望、对爱情的憧憬。


21岁那年,与教官高志航空射率,


一样高达9成的刘粹刚在火车上偶遇许希麟。


他对18岁的许希麟一见钟情,


将一封又一封情书寄到许希麟家中,


并经常在许家窗外低空飞行,


以各种特技摇得窗外的电线颤动。


在情书里,刘粹刚痴心望断,


用一句接一句炽热的情话,


最终打动了许希麟的芳心。


度 


"初遇城站,获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且似与余曾相识者。车至笕桥,匆促而别,然未识谁家闺秀。如是风姿,意不复见。耿耿此心,望断双眸。而盈盈倩影,直据余之脑蒂,挥之不能去。"


——刘粹刚








在刘粹刚的热烈追求下,


许希麟开始与其通信交往。


对飞行员而言,


死亡来的时候是一瞬间,


爱情来的时候也是一瞬间。


两人心心相系,情愫陡增。


许希麟的父亲虽赞赏这位"空中赵子龙",


但也对女儿的未来产生了担忧。


"粹刚这孩子是不错,


就是职业太危险了。"


许希麟听罢,短短地回答道: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就这样,刘粹刚得到了许希麟的芳心,


许希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两人在1936年成婚,结为夫妻。





接下来要面对死亡的,


就不止是刘粹刚一人了。


在一次空袭中,许希麟亲眼看见丈夫,


在空中与敌人缠斗。


许希麟只感到呼吸困难,手指紧紧抠住栏杆,


眼睛直盯盯地跟着空中的那架飞机,


直到丈夫击落了敌机,


她终于两腿发软,瘫倒在阳台上。


后来她告诉丈夫:


"你在天上和敌人拼命,


而我只能躲在防空洞里,我做不到。"


刘粹刚也知道自己的处境,


在一次空战中,一名名叫曹芳震的飞行员阵亡,


其遗孀来认领遗物,要求拿走配枪,


被刘粹刚以公物为由拒绝。


这件事或许触动了刘粹刚的心,


于是他写信给许希麟说:


度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


那是尽了我的天职,


您时时刻刻要用您最聪慧的脑子与理智,


不要愚笨,不要因为我而牺牲一切。


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


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


我的麟,我是永远爱你的。


——刘粹刚





就在两个周之后,


刘粹刚率队北上支援战斗。


因天气恶劣又没有无线电通讯,


他们未能及时找到机场。


刘粹刚发信号弹帮助僚机跳伞,


自己坚持迫降,却因视野模糊,


不幸撞上高平县的魁星楼,


当场死亡,


年仅24岁。








而对更多的飞行员来说,


他们怀抱着对爱情的憧憬,


却是想爱而不能去爱。


因为对他们来说很简单,


当他们走进校门的那一刻起,


他们对"死"这件事就有了领悟。


如果说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


是在人生中不断寻求生的意志,


那处在那个风雨飘摇时代的他们,


就是靠着一天天的训练和战斗,


在培育自己死的决心。





这是多么残酷的青春啊,


明明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


最英俊、最年轻、最热血的季节,


他们却要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


想清楚该如何坦然地去死。


正因为抱着这样必死的信念,


很多人根本就不敢谈恋爱。


所以十二期学员里,


如今已经96岁的陈炳靖面对采访时说:


"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很多女孩子不懂嘛,不知道你随时会死,


可是你的良心知道,你不可以这样。


每个人都不敢交朋友。"


在陈炳靖的同期生中,


有一个名叫张大飞的飞行员。


父亲因为放走不少抗日同志,


被日本人在广场上浇油漆烧死。


家破人亡的张大飞一个人从辽宁进关,


一路颠沛流离之后,被同乡齐邦媛一家收留。


1937年,18岁的张大飞以优异的成绩,


考上航校第十二期学生,


后来成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飞行员。


在这期间,他一直与齐邦媛通信。


对他而言,这一封封信件,


是随时可能失去的生命中最深的慰藉。


1943年的一个黄昏,


齐邦媛得知有人在操场上等自己,


走出去一看,竟是张大飞。


他对她夸赞道:"怎么一年没见,


你就长这么大,这么好看了呢?"


她羞红了脸,陪着他走到校外,


那里已经有车在等他了。


就在快要分别时,他忽然将她拉到怀中拥住,


隔着军装和皮带,她听见了他的心跳声…








1945年6月,


离抗战胜利仅3个月之遥。


齐邦媛收到一封信,信上说,


5月18日,张大飞在豫南会战中,


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


她原以为他能活着回来,


两人将彼此的手紧紧扣在一起。


现在得到的,却只是一封死前绝笔。


3个月后,日本投降,重庆彻夜狂欢。


齐邦媛跟哥哥拿着火把去街上庆祝,


可是当她走到学校门口时,


巨大的悲伤从心底涌起将其淹没。


两年前,她就是在这里被他拥入怀中,


站在这里看着他离去,


却没想到是今生今世最后一面。


在千万人狂喜的夜晚,


她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失声痛哭。





老年齐邦媛,写下自传作品《巨流河》


而对于自己的死,


张大飞早有准备。


在那封绝笔中,


他对齐邦媛的哥哥写道:


度 


振一,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


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我请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后,把邦媛这些年写的信妥当地寄回给她。这八年来,我写的信是唯一可以寄的家书,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


……


这些年来我们走着多么不同的道路,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


我现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岁,这些人生滋味以前全未尝过。请你委婉劝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张大飞





在一次次冲上天空的过程中,


这些年轻人所体验到的,


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惊心动魄。


他们对人生的全部领悟,


只有通过死这种方式来实现,


而又无法向任何人表达。


正如飞行员汤卜生在自述中说的:


"因为生命是这样一种东西,


已经失去了,没人能知道它,


没有失去的,没人会体验它。"


在天空中与敌机缠斗时,


他们如同在横渡生死之河,


孤独地通过死,来感知生。


同样,他们的亲眷在他们离去时,


心里也要遭受非人的痛苦。


这样的痛苦不是一次两次,


而是每天醒来,都要面对。





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


梁思成和林徽因曾在贵州,


偶遇了一群航空学校的飞行员。


因为自己的弟弟林恒也在航校,


所以见到这群年轻人,


林徽因在情感上觉得十分亲近。


在接下来的毕业典礼上,


她和梁思成还以名誉家长身份出席。


她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日本人的侵略,


这些年轻人会和自己一样,


可能成为知名的学者或工程师。


但如今日寇犯我中华,


他们只能选择升空迎击。


最后,她结识的这一群年轻人,


一个接一个地殉国,因为后方没有亲属,


他们战死的噩耗就相继送到林徽因手中。


这些年轻而灿烂的生命,


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悲痛和破碎的心。


在收到弟弟林恒殉国的消息时,


林徽因悲痛难忍,提笔写下《哭三弟恒》,


可她哭泣的,又何止一个生命的陨落:


度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


啊,弟弟不要伤心,


你已做到你们能做的,


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


中国还要上前, 黑夜在等天亮。


……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林徽因








弟弟死后,林徽因悲痛难当,彼时,她结识的飞行员只剩下一人


《冲天》这部纪录片,


本是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拍摄。


制作周期为17个月,


采访了两岸三地近40位,


尚在人世的飞行员或其家属,


用心整理了大量的素材、资料和口述,


导演张钊维曾说,


"这部纪录片,是拍给全体中国人看的。"


可惜去年在台湾上映,


年轻人中几乎无人问津,


而大陆目前似乎尚未有上映计划,


虽然在B站已经有了资源,


但整体播放点击量也并不乐观。





毕业照上,标注十字架的年轻人皆相继殉国





每个人都想得很清楚:回不来,就不要回来了。


丘吉尔曾对皇家空军,


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


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


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这句话放在这群年轻的生命身上,


同样是那么贴切。


在敌寇以火力冲击我们民族,


让整个中华陷入水深火热生死存亡之际,


他们不躲闪、不畏惧,


在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刻,


他们放弃爱情、放弃前途、放弃生命,


用钢铁般的意志和身躯,


一次次冲破云霄,


最终冲破战争的黑暗,


才换来了我们的今天。





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


而现如今,


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


还有多少人知道,


他们当初究竟是为谁而死!

0%(0)
0%(0)
    我们四川也有幸存者,前年也去世了。  /无内容 - 安雅云 02/01/17 (1852)
          可惜好几年前没保留杂志那部分,现在很难找了。张光明有几乎所有 - 仙遊野人 02/14/17 (661)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中的第180师(4,完)
2016: 股海无边 回头是岸
2015: 易水寒冰:可媲美“空中飞猪”巴克利品
2015: 哪位将领央求参加长征被博古无情拒绝
2014: 古人的相术中认为,有一种面相可称为万
2014: 袁隆平与和平奖
2013: 要贪官吐出你的银子,要保护你的女人不
2013: 奢华与亡国并行的晚清
2012: 二十世纪的吴三桂, 毛sell东
2012: 司马南,方舟子,孔庆东,芙蓉,凤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