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17)
送交者: 芨芨草 2017年05月18日18:59:4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17)

劉鉞聲

 

溫家寶的碩士導師馬杏垣勸學生停止絕食

 

1965年,溫家寶留校繼續攻讀構造地質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時,其導師是構造地質學家馬杏垣教授。雖然馬杏垣的名氣沒有在構造地質界獨創自己體系的李四光、黃汲清、張文佑、張伯聲、陳國達的大,但算得上是一個響鐺鐺的人物,而且年齡比這些大家小十來歲。
馬杏垣在地質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了大半生,可謂桃李滿天下。他親手培養的學生中,有的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乃至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成員。1999年在慶賀馬杏垣八十壽辰時,溫家寶親筆寫下:“賀馬杏垣老師八十壽辰:老驥馳騁途千里,紅杏光照春滿園”。
1919年5月25日,馬杏垣出生在吉林長春市,父親經商,祖籍河北樂亭縣。從少年時代起,他的求學道路,就像我們多災多難的民族一樣,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剛剛小學畢業的少年馬杏垣,就不得不流亡關內,先後就讀於河北昌黎匯文中學和天津南開中學。
在1935年“一二九”愛國學生邉又校R杏垣參加南下請願團,與大家一起臥軌攔截火車,後輾轉抵南京,抗議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政策。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不當亡國奴,他輟學隨一批革命青年和進步人士離開天津,途經煙臺,輾轉到了重慶。1938年5月他加入了當時由周恩來領導的中共南方局地下黨組織,並在八路軍辦事處接受培訓。
1938年馬杏垣高中畢業,考取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學系,從此走上了一生從事地質科學的道路。大學畢業後,他被留在西南聯大地學系當助教。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考取了英國文化委員會獎學金出國留學,並於1946年1月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地質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於當代著名的地質學家之一Arthur Holmes(亞瑟?霍姆斯)教授。
1948年8月馬杏垣以優異的成績和高水準的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在倫敦召開的第18屆國際地質大會上宣讀了他的論文。隨後,告別英國回國,應聘到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任副教授。
從1948年底起的近30年裡馬杏垣一直從事地質教育,他先後在北京大學任副教授、教授,北京地質學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副教務長和副院長等職。中共建政後,作為“開路先鋒”的地質礦產工作,急需大量人才,因而創辦地質學院成為地質部門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這時的馬杏垣教授,團結自己的師長和學友,帶領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在校學生,投入北京地質學院的籌建工作。他組織年輕教員和學生到全國各地去採集教學標本;親自講授普通地質、構造地質課程,並到周口店建立教學實習基地。
隨著北京地質學院的日益發展,他肩上的擔子也越挑越重。為培育新一代的構造地質學人才而辛勤地耕耘著,他親自開設《中國區域大地構造》課,主編了《構造地質學基礎教程》。重視野外是地質科學的第一實驗室,野外實習基地是培養地質專業人才的第一課堂。
馬杏垣經常教導學生們說: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構造地質學家,首先必須掌握辯證唯物的構造觀和方法論,這樣才能駕馭不同尺度和不同層次的構造現象,才能在研究中國地質時防止出現教條主義或經驗主義現象;其次還必須踏踏實實地在一些關鍵地區苦幹幾年、十幾年,只有通過艱苦探索形成獨到見解的基礎上,才能全面鋪開,多方面吸取營養,豐富自己,這就是他歷來堅持的“一地起家”培養地質人才的道路。
馬杏垣不僅創立了一系列的優秀教學思想,而且身體力行在北京西山建設天然實驗室。他親自組織過多次不同比例尺,以不同地質內容為重點的地質填圖和調查,支持和鼓勵他身邊的一些青年教員,長期堅持西山的研究工作。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構造地質研究人才。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馬杏垣受到嚴厲的衝擊和批判,北京地質學院被遷出京城,10年沒有招生。粉碎“四人幫”後,他首先行動,面對原校已毀、新校未成的嚴重局面,憂心如焚。頂著“反遷校”的帽子和上邊的種種壓力,以他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代表廣大教職員工,聯合有關老領導、老專家,親自上書,向中央領導多次反映意見,終於得到鄧小平等中央領導的支持,利用原北京地質學院校舍、設備和在京師資創辦了地質學院研究生部。
雖然1978年之後,馬杏垣去地震戰線繼續他對地球科學研究的追求,不過他對學校的關心和對他的學生們的指導卻始終沒有間斷過。學校改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後,又再聘他為兼職教授,仍然繼續擔任地質構造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官方評價稱,馬杏垣辛勤耕耘了大半生,為培養新一代地質學家作出奉獻,用注重實踐的優良學風,影響和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和研究生。他親手培養的研究生有的現在已是研究所所長、教授、地學部門的高級研究人員,乃至中央領導成員。20年來他培養了十余名博士,數十名碩士。從研究生的選題,野外工作,論據的獲取,結果的得出、驗證及論文的結構他都要一一過目,親自指導,從不當掛名的空頭導師。花甲之年他還帶領弟子們去過燕山、陰山、秦嶺、阿爾金山,考察甘孜地震、海原地震、鮮水河斷裂帶、紅河斷裂帶、汾渭地塹、柴達木盆地、雁北高原、內蒙古高原及東南沿海地震帶。
由於長期的奔波和繁重的工作,他的健康狀況日益下降,嚴重的甲狀腺機能亢進,導致了心房纖顫,使他數度住院。
2001年1月22日,馬杏垣因病去世,享年82歲。
網上一篇文章曾這樣談到馬杏垣在八九學潮中的表現的:1989年北京鬧學潮,絕大多數人大常委、知名人物無一不是呼籲政府儘早和學生對話。當時只有五個政協委員則是聯名呼籲學生儘快結束絕食,馬杏垣便是其中的一位,當時大家覺得怪怪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反文革的垃圾在万维铺天盖地,狗粮主人
2016: 反思文革,反思什么?
2015: 泄密:中国军舰确实照射过日本军舰
2015: 江西百姓挥舞着大刀长矛追击红军!
2014: 和幼河先生讨论大饥荒(之二)
2014: 李扬:外汇枯竭,所持美国债又不能卖
2013: 深圳,大学生集体杀人案zt
2013: 张龙志照片
2012: 簿谷开来的杀人手法是否是中共惯用的?
2012: 红军长征前将多少知情者杀了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