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ZT: 揭秘:誰給盧郁文寫了“匿名信”?
送交者: thread 2017年07月08日05:00:3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揭秘:誰給盧郁文寫了“匿名信”?

http://www.yxjedu.com/li_shi_shun_jian/fan_you_zhuan_ji/ni_ming_xin.html

【本站按/背景與說明】 “整風——鳴放”時,積極擁護中共的黨外人士、反右先鋒盧郁文收到一封申斥他“為虎作倀”“無恥之徒”的匿名信,毛藉此為契機,把“幫助黨整風”的運動轉為“反右”鬥爭,親自操刀修改(撰寫?)了題為《這是為什麼?》的《人民日報》社論,就此拉開了“反右”的大幕。

那麼,這封匿名信是誰寫的?其實,大約三年後,此案已破。但不知何故,一直未予披露。直到葉永烈先生文革後撰寫有關“反右”這段歷史的專著時,經多方調查、求證,才使這一事件大白天下。本文根據葉永烈先生《歷史的註腳:反右派鬥爭導火線》並綜合其它較為正規的網絡資訊摘編綜合。

永烈先生經多方調查、求證,獲得以下結論:

其一,這封“匿名信”確有其事,並非盧郁文製造的小型類似“國會縱火案”事件;

其二,這封匿名信是從北京海淀區發出的,並非發自外地;

其三,寫信者就是北大歷史系的大學生楊秉功,純屬個人出於義憤的行為,與毛所說的“一種傾向、一股勢力”沒什麼關係。

其四,楊秉功所在班級反右時有3人被打成右派,但楊秉功因並未公開發表什麼“右派”言論,平安過關,並未成為“右派”。所謂匿名信攻擊盧郁文的案件告破,緣於另一起“反革命”案件的偵破,那時與匿名信事件已相隔 3 年了。

 所謂“匿名信”事件及“破案”概述

“匿名信”的作者楊秉功的同班同學、楊秉功被捕時的見證者宋兆麟回憶:

楊秉功是河南人,家庭困難,當時申請了助學金。楊秉功的另一位同學在接受葉永烈先生採訪時說:楊秉功富有正義感。楊秉功是學歷史的,知道當年盧郁文是國民黨政府的“紅人”,投誠共產黨之後,又成為民主人士中的“紅人”楊秉功看不慣盧郁文的為人,所以用匿名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於盧郁文的不滿。至於楊秉功的匿名信居然會上了《人民日報》社論,成為嚴重事件,居然會被毛澤東看中作為反右派鬥爭的突破口,這是年輕的楊秉功始料不及的。

楊秉功的這位同學還說,楊秉功給盧郁文寫了匿名信,表達自己的不滿。楊秉功沒有在信中署名,這是由於當時中國社會的不民主所造成的,“高壓政策”迫使楊秉功只能以匿名信表達自己的意見。楊秉功寫給盧郁文的信,即便個別詞句有點情緒化,那也不能作為“反革命罪證”來逮捕他。楊秉功因此入獄多年,這完全是“以言定罪”、“高壓政治”的體現。

有正義感的人,往往對那些使人憤憤不平之事鬱積於胸,不吐不快

據北京大學歷史系 1957 級的王曾瑜回憶:楊秉功是北大歷史系學生,在調查少數民族歷史時去了廣西,因而獲知廣西在大饑荒中餓死人的具體情況。1960 年夏,楊秉功在未名湖貼出一張匿名小字報,介紹了廣西餓死人的情況。這張“匿名小字報”引起了公安部門的注意,無意中發現筆跡竟然與 1957 年盧郁文收到的那封匿名信相同。“匿名小字報”案件發生在未名湖,搜索範圍更小了——在畢業分配前夕,此案(連同盧郁文收到匿名信的所謂“案件”)告破,楊秉功被捕。當校方向學生傳達時,消息閉塞的同學根本不相信會有餓死人的事,還真以為這個反革命分子造謠惑眾呢。

本站認為:現在我們可以準確判斷,楊秉功兩次“匿名”的文字行為,與獲取個人名利沒有絲毫關係,更不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行為,完全是個人出於義憤而一吐胸中塊壘。

楊秉功的這位同學回憶:1998 年(匿名信事件的40多年後)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時,滿頭白髮的楊秉功出現在同學會上。楊秉功以“反革命罪”經歷了20多年的牢獄之災,出獄後,終於有了幸福的家庭,而且當上了縣政協委員。   

葉永烈先生經過多方打聽,終於撥通了楊秉功的電話。他一聽葉永烈的名字,就稱葉為“老校友”。他的語氣是那麼的平靜、平淡:“1957 年,我只25歲,年輕人一個,血氣方剛。如今半個世紀過去,老校友,不必舊事重提了吧。我沒有什麼可以說的。現在,我算是有碗飯吃,生活還算過得去。”——是啊,往事不堪回首!觸碰創傷是很痛的。有多少稜角能不被20年“無產階級專政”的磨刀石磨平呢?人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有碗飯吃”是重要的。楊秉功值得理解和同情。

但是,楊秉功寥寥數語背後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是巨大的!“沒有什麼可以說的”——難道不是此地無聲勝有聲?然楊秉功所說“血氣方剛”四個字,難道不正是對他當年寫這封“匿名信”動機的最簡約的解釋?與什麼“反動勢力”有關嗎?

 毛澤東為何對“匿名信”事件如獲至寶

我們善意推測:毛髮動的“整風”運動,鼓勵和動員黨外民主人士“幫助共產黨整風”,並宣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也許當初確有此意;但一時間出現那麼多意見(全國共三十多萬條),便感覺“黑雲壓城”了,這也許對毛的滿滿自信是一打擊?他坐不住了——19575月,毛在一份《情況匯總》上批示:“一放,各階級就會表現出來,原形也畢露。共產黨執政還不到八年,就有三十多萬條意見、錯誤、罪狀,那共產黨是不是該下台?那我姓毛的不是要重返井岡山!((見《郭道暉:以親身經歷剖析整風反右運動》))——看來,毛真的受不了、坐不住了,他絕對沒有古代齊宣王那種號召國民“面刺寡人之過”且有獎賞的智慧和胸懷(見古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什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全然不顧了,反正只要舞起“階級鬥爭”神器,什麼都可以說得看似有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也照樣可以大言不慚——於是“整風”戛然而止,轉向“反右派鬥爭”。

持“釣魚、引蛇出洞”說者,也有充分的依據:不僅前蘇聯解密檔案已經有所披露,即便以整風——反右的過程亦可隨處可見,例如:一九五七年四月十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繼續放手,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可就在第二天,即一九五七年四月十一日晚,毛和陸定一、陳伯達、康生談話。毛說:“我贊成放,放得盡些,才能讓各階級都出來表現。不放,怎樣來辯論?放半年,不夠,放一年。左派要有準備。”而說此話半個月後的四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才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這些說明什麼呢?這是歡迎全國各界提意見“幫助共產黨整風”嗎?

更不用說在整風開始後,毛在黨內指示中多次有明確的“誘敵深入,聚而殲之”一類言辭——這是把游擊戰、三十六計運用到思想論爭以及對論爭中“異見”者的整肅中來了。

不論怎麼說,從信誓旦旦懇請黨外人士“幫助黨整風”,甚至表示“教授治校”也應當研究、考慮,宣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今轉向把響應號召向黨提出意見、建議的人當作“右派”(階級敵人)打擊、整肅,總得有個說法,有個轉向的契機。

好,盧郁文——“匿名信”事件,恰恰給毛提供了這樣的契機,毛豈不如獲至寶?(這與後來文革初始聶元梓的大字報為毛提供推動“文革”更猛烈、深入開展的契機是一樣的,毛拍案叫絕,曰“寫得何等好啊!”)

對此,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兼新華社社長的吳冷西回憶:就在《這是為什麼?》發表的前一天,即195767日,應毛澤東之約,吳冷西在胡喬木的陪同下,一起來到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毛澤東的臥室。吳冷西說,那次談話,除了毛澤東、胡喬木和他之外,“沒有其他人參加這次談話”。

吳冷西回憶:毛主席見我們進來就放下報紙,招呼我們在靠床前的椅子上坐下……吳冷西說他剛坐下,毛澤東就跟他說起了“盧郁文事件”:

毛主席興高采烈地說,今天報上登了盧郁文在座談會上的發言,說他收到匿名信,對他攻擊、辱罵和恫嚇。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發動反擊右派的好機會。接着,毛澤東向吳冷西說明了為什麼要抓住“盧郁文事件”做文章。毛顯然極具戰略眼光,他是經過深思熟慮才選擇了“盧郁文事件”作為突破點的。毛澤東認為抓住“盧郁文事件”有兩大好處:第一,盧郁文是非中共人士;第二,那封信是匿名的。

毛主席說,這封恫嚇信好就好在他攻擊的是黨外人士,而且是民革成員;好就好在它是匿名的,它不是某個有名有姓的人署名。當然署名也可以作為一股勢力的代表,但不署名更可以使人們廣泛地聯想到一種傾向、一股勢力。本來,這樣的恫嚇信在舊社會也為人所不齒,現在我們邀請黨外人士幫助共產黨整風,這樣的恫嚇信就顯得很不尋常

毛澤東在跟吳冷西談話時,《人民日報》社論《這是為什麼?》其實已經寫好。毛澤東手裡拿着《人民日報》 的這篇社論(可能是大樣?),向吳冷西解釋了社論的題目《這是為什麼?》的含義:過去幾天我就一直考慮什麼時候抓住什麼機會發動反擊。現在機會來了,馬上抓住它,用《人民日報》 社論的形式發動反擊右派的鬥爭

毛說,社論的題目是《這是為什麼?》,在讀者面前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大家來思考。雖然社論已經把我們的觀點擺明了,但還是讓讀者有個思想轉彎的餘地。魯迅寫文章常常就是這樣,總是給讀者留有餘地。毛主席還說,寫文章尤其是社論,一定要從政治上總攬全局,緊密結合政治形勢,這叫做政治家辦報

吳冷西還記得,臨走時,毛澤東又在社論上改了幾個字,囑咐胡喬木在翌日《人民日報》上發表,並囑咐吳冷西,在當晚就由新華社發出電訊,並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

這清楚表明,《人民日報》社論《這是為什麼?》即便不是毛親自撰寫,也是由毛澤東親自改定的,發表的時間也是由毛澤東決定的。

一年多之後,毛澤東在另一次講話的時候,又談到了“盧郁文事件”,足見毛澤東對於他選擇“盧郁文事件”作為反右派鬥爭的突破口,以為是他在政治鬥爭中的得意之筆。

那是1958 825日下午,毛澤東在北戴河海灘游泳場休息室,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其時,毛澤東剛下海游泳回來,穿着睡衣就主持開會。出席會議的除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之外,還有彭德懷、王尚榮 總參作戰部部長)、葉飛(福州軍區政委),胡喬木和吳冷西也參加了。

吳冷西回憶說:那天,毛澤東興致很高,高談闊論。毛主席說,凡事要抓住時機。去年開始反擊右派是抓住了盧郁文事件,批判《文匯報》是抓住了《新民報》作了自我批評。這次炮打金門,就是抓住美軍登陸黎巴嫩。

年之後,歷史重演,驚人的相似:1966 6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從此歷史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文化大革命”進入了公開發動的一天。

發動反右派鬥爭,毛澤東抓住了“盧郁文事件”,大做文章;發動“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則抓住北京大學聶元梓等七人的大字報大做文章,稱之為“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本站覺得:抓住了這些“契機”而發動“政治鬥爭”,這會給人以怎樣的感覺?竊以為無須細述,你懂的。我們無法不想起《三十六計》中的“信而安之,陰以圖之”(笑裡藏刀)以及“瞞天過海”、“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等。

不論如何為“反右”和毛辯護,“反右”強化了中國的文字獄和因言獲罪的“傳統”封建糟粕,從此斷了集思廣益的言路,踐踏法治,強化人治(所謂黨的領導),直接導致舉國上下萬馬齊喑(這是毛自己也承認的“壞處”),除了歌功頌德,不能有第二種聲音,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受到極大打擊和壓制,導致隨後而來“大躍進”“人民公社”暢通無阻,無人敢說半個不字,連陳雲、周恩來都被毛當眾指責“離右派還有50米”;十多個省的省級幹部因對合作化、統購統銷、大躍進政策有不同看法,而真真實實地被打成“反黨集團”、右派、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開除黨籍、撤職查辦、降職降薪、發配勞動……獨裁專制,終致“文革”十年災難……□


0%(0)
0%(0)
  這是對巴山老狼的紅朝演義十八一文的一點補充  /無內容 - thread 07/08/17 (1134)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樂山水:從感冒說到文化和文明
2016: 政改走西方路,殺無赦
2015: 習總日記:習總命令:癱瘓華爾街
2015: 蔣中正捍衛中華彪炳千秋(下)(組圖,
2014: 七七事變:中國掉進了“蘇聯陷阱”?
2014: 王曉漁:一部自省的民國憲政史
2013: 李登輝說釣魚島是日本的,是事實領土控
2013: 領土主權即實際統治權,李登輝說釣魚島
2012: 台灣網友對毛澤東中國的總結
2012: 保釣黃會長談舉五星紅旗玄機:大陸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