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伊势神宫:日本建筑的底色
送交者: MaggieS 2017年11月13日23:22:3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在日本,德国著名建筑师布鲁诺• 陶特(BrunoTaut1880-1938)的《日本美的再发现》,是一本名著,经常被引用的西方人写的名著。

 近代以来,东亚诸国的文化自觉总是需要西洋镜,即使镜子里的自己有些扭曲,有些变形,甚至美的方面和丑的方面都被夸张。

 陶特是为了逃离纳粹迫害,于1932年离开德国,几经曲折,1933年流亡日本。在日期间,他游历各地,指导艺术活动,发表演讲。这本书,就是根据他的讲演和游记编辑而成。

 他认为,日本历史上有各类建筑,归纳起来,就是单纯、明快、优雅的一类,与放肆的、极端异样的装饰一类相对立,混合地存在。这反映了日本建筑的二元性格,相反诸要素的绝对对立。前者以供奉天皇家始祖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为最,后者以供奉德川家康的日光东照宫为代表。陶特的兴趣在前者。

001skDNnzy7fMfHmFwu22&690.jpg

(伊势神宫正殿)


001skDNnzy7fMfZbYlk32&690.jpg




(日光东照宫)

 这个二元性格的提出,非常有趣。几年后,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与刀》,提出日本人的民族性有极端化的两重性。这已然是日本文化的常识。

 就日本艺术看,无论什么类别,似乎都有二元性格。比如浮世绘,大家推崇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但浮世绘也有春宫画这么一个大科目呀,大雅与大俗并存。

 陶特把伊势神宫作为日本建筑的至纯至尊,认为它是“日本的卫城”;一切都显得如此纯洁却有无限的美,最大单纯中的最大艺术;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技巧的痕迹。并且,陶特提出,欧洲人应该学习日本,对清楚、明澄、单纯、简净、自然的材料进行诚实地理想化的表现。

 欧洲人是否听进去陶特的建议,我不知道。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在二战后,日本建筑师在国际上异军突起,群星闪亮。现在,在世界主要城市几乎都有日本人的作品。

 以国际最权威的建筑奖普利兹克奖为例,至今三十九届颁奖中,共四十四人获奖,其中美国八人,日本七人,西班牙和英国各四人,中国一人。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的设计者隈研吾的获奖,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些日本现代建筑师与伊势神宫有什么关系呢?就中文版图书范围看,可以参考矶达雄、宫泽洋《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其中,介绍了日本战后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也是日本第一位普利兹克奖得主丹下健三,他从设计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本馆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体育馆等,都参考了伊势神宫的结构。

 并进一步解释道:“被伊势神宫吸引的建筑家可不只有丹下健三一个人。因为其构造与推崇简单朴素之美、排斥多余装饰的现代派建筑理念不谋而合,现代派建筑师们对它是赞不绝口。”

 

二、伊势神宫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是大和族在征服了的伊势地区后建造的。建设地点周围原本是有许多本地神社,包括许多本地豪族供奉祖先的神社。由于日本式征服很少能做到横扫一切地斩草除根,这就要利用屈服了的当地豪族,于是也要保留他们的神社,类似中国的宗庙。

 于是,伊势神宫分内宫和外宫。内宫供奉天皇家始祖天照大神,外宫供奉本地神灵,并对诸神灵做了一个等级安排。天照大神至高无上,其他神灵为她提供服务,比如有的负责做饭,有的纺织,等等。各级神灵分工有序,各司其职。

 按照日本人的说法,以天照大神为中心的诸神,如同一个大家族一样共存共荣。这样,包含周围的小神社,共一百二十五个神社,总称为伊势神宫。

 内宫和外宫相距约六公里。一般说的伊势神宫主要指内宫为中心的神殿群。

 公元673年,天武天皇登基。663年,日本在白江村战役中惨败于唐朝与新罗联军。672年,日本国内爆发壬申之乱。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面对内忧外患,天武天皇的一个重要举措是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信仰,建造代表天皇的神社。

 天照大神是太阳女神,是太阳崇拜的产物,并非大和族独有。为此,天武天皇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开始编撰《日本书纪》,让天皇家与神血脉相连,完善并创建皇统神话;二是建造供奉天照大神的神社,就是伊势神宫。

 那么,为天照大神建造一个什么样的神殿呢?

 按照神话,是天照大神把稻子交给自己的子孙,使日本开始了稻作农业。天照大神既是太阳女神,又是稻米之神。于是,稻米存放的地方应该是稻米之神居住的地方,这就是米仓。这是一个合符逻辑的推理。

 这一推理也得到考古证据的支持。池上曾根遗迹是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的米仓,在考古挖掘中发现有翡翠一类贵重的宝石。当时的日本人认为,翡翠有强大的灵力,常被用在宗教场所。就是说,米仓在发挥实用作用的同时,还作为一种信仰的对象。

 稻米传入日本是在弥生时代,并逐渐形成稻作文化。对稻米的神圣化,进而对装稻米的建筑的神圣化,很可能与神社建筑有关。于是,就以弥生时代的米仓为雏形,设计出作为稻米之神的天照大神的神殿。

 日本神社的建筑样式以神明造和大社造为基础,并由这两种样式发展出各种形式。神明造是由架高地板样式的米仓发展形成,大社造是由架高地板样式的住宅发展形成的。前者以伊势神宫为代表,后者以出云大社为代表。

 日本把架高地板样式的建筑称为高床式建筑,中国叫干栏式建筑。我去看国家博物馆举办的2017年秦汉文明展,看到一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出土的随葬品,叫干栏式錾刻纹青铜仓。解说标签上写着:“干栏式建筑是由远古人类巢居发展变化而来的,其在越地流行,与南方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竹木资源丰富的环境有关。”

 伊势神宫:日本建筑的底色中国在传入日本稻米的同时,是否也传入米仓式样,或者是日本自发形成高床式米仓的?这是考古问题。从建筑式样看,伊势神宫源自高床式米仓是定论。

 伊势神宫建成后,天武天皇开始对天照大神祭祀,昭告天下天皇是神的子孙,建立了人与神联系起来的意识形态。他把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立为天皇始祖,将神话进行实体化,把伊势神宫变成一个可见的祭神场所。

 在天武天皇统治期间,他正式用“日本”为国号,取代了以前的“倭国”。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一般说,日本大型神社几乎都位于城市边缘的树林里。这一点,被日本第二位普利兹克奖得主槙文彦在《日本的都市空间和‘奥’》一文里,做了有趣的解读。

 他对西欧与日本的城市空间进行了对比,认为:西欧古代城市把教会和市政府等主要建筑放在市中心,这些高塔式的建筑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同时象征着神圣;在日本的城市空间中,缺少中心倾向和垂直性,取代中心的是空间的原点追求“奥”这种隐蔽的东西。这种空间安排源自于,日本神社这种重要的建筑一般位于集落的边缘,并且在其一角是奥宫,这是神的居所。于是,日本城市空间有一种去中心化的倾向。这一点,反映了日本人心里的城市景观。

 伊势神宫:日本建筑的底色伊势神宫位于三重县伊势市的边缘,四周森林环抱。神社“大门”也就是鸟居牌楼,正好背对初升的太阳。此刻,从鸟居外向里望去,红彤彤的太阳悬挂在神殿之上,好像太阳女神升堂。——说吧,你们有什么愿望?

 进入鸟居,沿着两边是参天大树的参拜道,走到尽头是正宫,正殿在正宫中央。道路上铺满碎石子,象征圣域净土。

 正宫是禁地,由几道木墙围绕。不管你是不远万里来的,还是达官显贵,都不得入内。人们只能隔着墙往里眺望。这一点,与寺院里的佛像和教堂里的神像非常不同,太阳女神不但不让看,不让进屋,连她的居所都不让接近,甚至看不到居所的全貌。

 伊势神宫:日本建筑的底色矶达雄、宫泽洋《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写道:“对于无法一睹真容的建筑居然能够褒扬到如此地步,真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也许越是见不到,越容易被吸引吧。建筑家矶崎新曾这样写道:‘越是遮掩,越是诱惑。’”

 这是日本文艺的一个追求:幽玄。

 四、当然,尽管游人看不到伊势神宫正殿,但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还是很多的。

以高床式仓库为参考,建造天照大神的神殿,体现其威严性的方法,主要是增加了一些当时宫殿的要素。比如,把门设置在面积较大的侧面,再加上外廊,装上楼梯;把屋顶侧面的柱子加长,直指天空,以强调其崇高性;将保护屋顶压上去的重物放大,改为流线型设计,以体现厚重;在适当的地方用黄金做装饰,酝酿出庄严肃穆之感。总之,神殿在朴素、坚实的同时,要不失威严。

 突然联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据说千利休茶室最初的发想,是来自海边渔民存放鱼干的仓库。——也是仓库。古代存放食物的仓库一般都是朴素的吧?由仓库变成神殿或者作为修行道场的茶室,无论造型如何修改,建材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一定极其讲究。

 势神宫是木造建筑,选取的木材是桧木。据说,桧木质地细而结实,内含多种油脂,略香但不刺鼻,不易腐蚀。桧木的生长仅见于北美、日本以及中国台湾阿里山地区。

 伊势神宫:日本建筑的底色 在日本的大型神社和寺院建筑中,常常使用桧木。正因为桧木的特质,使木料不用做涂漆等防腐处理,直接用木材本色。陶特称之为素木造。类似素颜,如果天生丽质,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个“素”字,常被称为日本文化的一个特点。于是,道法自然,大巧若拙;凸显材料的本来面目,至纯至美。再于是,我们就看到,日本建筑师非常注重建材本身的特点,日本服装师注重衣料的品质,当然,日本料理最关心食材,等等。这些现象如果非要牵强附会的话,也可以联系到伊势神宫的“素”。至少,伊势神宫以其至尊的地位,确立了“素”这种审美价值。

 除了“素”,伊势神宫的另一个特点是“新”。就是,伊势神宫正殿每隔二十年就要重建一次,给天照大神搬新家,即“式年迁宫”制度。

 出云大社是每隔六十年一次迁宫,但它是把请神明在临时住所,对原有神殿进行维修,之后再把神明请回来。伊势神宫与之不同,它是在正殿旁边建一个一模一样的,天照大神迁入新殿后,把旧殿拆了,剩下下次建造新殿的土地。现在的正殿是2013年建成的,已经是第六十二次迁宫,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伊势神宫:日本建筑的底色旧殿与新殿同时存在的时候)
为了迁宫,不止神殿,就连殿内的神物、宝物也全部换新的,也是每隔二十年重新做一次。其中,有象征大和政权权威的镜子,全部使用天然染料的各种丝绸服装,装饰有水晶、玻璃的宝剑,等等约一千六百件左右。

 这一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通过每隔二十年一次的重复,原原本本地保留了与之相关的传统工艺。

 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宗教制度。天照大神乔迁新居,不是换个大房子住,不是换豪宅,甚至不是为了节约,把旧房子装修一下,而是在隔壁建造一个一模一样的房子,屋里摆设也全部换成一模一样的新的。

但从大历史的长度看,并不能说伊势神宫正殿是原原本本地一次一次复制,随着时代变迁,难免有细微的改动,尤其是减少了金属装饰。不过,那是学术角度,但在人们的意识中,它始终没变。

为什么呢?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初始时的思想或者能量,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理想的姿态。即使是神,也不可能经常能够保持一定的能量;迁宫就是为了唤醒神力,再次重生,不断复活;随着神殿回到原点,神明也重生、复活。

 ——好一个不忘初心!神和人一起回到初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支持川普的军方势力,己经与伪共内部势
2016: 特刊——“川普胜选之路”
2015: 高萝霈:从大唐传到日本的“刺青”
2015: 一只小螳螂引诸多名人感悟
2014: 世界各大宗教在中国
2014: 神对教会的定旨是什么_33
2013: 何新: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2013: 张宏良: 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2012: 诸葛亮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什么?
2012: 曾国藩与左宗棠闹别扭成千古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