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伊勢神宮:日本建築的底色
送交者: MaggieS 2017年11月13日23:22:3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在日本,德國著名建築師布魯諾• 陶特(BrunoTaut1880-1938)的《日本美的再發現》,是一本名著,經常被引用的西方人寫的名著。

 近代以來,東亞諸國的文化自覺總是需要西洋鏡,即使鏡子裡的自己有些扭曲,有些變形,甚至美的方面和丑的方面都被誇張。

 陶特是為了逃離納粹迫害,於1932年離開德國,幾經曲折,1933年流亡日本。在日期間,他遊歷各地,指導藝術活動,發表演講。這本書,就是根據他的講演和遊記編輯而成。

 他認為,日本歷史上有各類建築,歸納起來,就是單純、明快、優雅的一類,與放肆的、極端異樣的裝飾一類相對立,混合地存在。這反映了日本建築的二元性格,相反諸要素的絕對對立。前者以供奉天皇家始祖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為最,後者以供奉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為代表。陶特的興趣在前者。

001skDNnzy7fMfHmFwu22&690.jpg

(伊勢神宮正殿)


001skDNnzy7fMfZbYlk32&690.jpg




(日光東照宮)

 這個二元性格的提出,非常有趣。幾年後,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與刀》,提出日本人的民族性有極端化的兩重性。這已然是日本文化的常識。

 就日本藝術看,無論什麼類別,似乎都有二元性格。比如浮世繪,大家推崇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但浮世繪也有春宮畫這麼一個大科目呀,大雅與大俗並存。

 陶特把伊勢神宮作為日本建築的至純至尊,認為它是“日本的衛城”;一切都顯得如此純潔卻有無限的美,最大單純中的最大藝術;一切都自然而然,沒有技巧的痕跡。並且,陶特提出,歐洲人應該學習日本,對清楚、明澄、單純、簡淨、自然的材料進行誠實地理想化的表現。

 歐洲人是否聽進去陶特的建議,我不知道。但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就是在二戰後,日本建築師在國際上異軍突起,群星閃亮。現在,在世界主要城市幾乎都有日本人的作品。

 以國際最權威的建築獎普利茲克獎為例,至今三十九屆頒獎中,共四十四人獲獎,其中美國八人,日本七人,西班牙和英國各四人,中國一人。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會場的設計者隈研吾的獲獎,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些日本現代建築師與伊勢神宮有什麼關係呢?就中文版圖書範圍看,可以參考磯達雄、宮澤洋《重新發現日本:60處日本最美古建築之旅》。其中,介紹了日本戰後建築設計界的領軍人物,也是日本第一位普利茲克獎得主丹下健三,他從設計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本館到1964年東京奧運會主會場代代木體育館等,都參考了伊勢神宮的結構。

 並進一步解釋道:“被伊勢神宮吸引的建築家可不只有丹下健三一個人。因為其構造與推崇簡單樸素之美、排斥多餘裝飾的現代派建築理念不謀而合,現代派建築師們對它是讚不絕口。”

 

二、伊勢神宮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是大和族在征服了的伊勢地區後建造的。建設地點周圍原本是有許多本地神社,包括許多本地豪族供奉祖先的神社。由於日本式征服很少能做到橫掃一切地斬草除根,這就要利用屈服了的當地豪族,於是也要保留他們的神社,類似中國的宗廟。

 於是,伊勢神宮分內宮和外宮。內宮供奉天皇家始祖天照大神,外宮供奉本地神靈,並對諸神靈做了一個等級安排。天照大神至高無上,其他神靈為她提供服務,比如有的負責做飯,有的紡織,等等。各級神靈分工有序,各司其職。

 按照日本人的說法,以天照大神為中心的諸神,如同一個大家族一樣共存共榮。這樣,包含周圍的小神社,共一百二十五個神社,總稱為伊勢神宮。

 內宮和外宮相距約六公里。一般說的伊勢神宮主要指內宮為中心的神殿群。

 公元673年,天武天皇登基。663年,日本在白江村戰役中慘敗於唐朝與新羅聯軍。672年,日本國內爆發壬申之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面對內憂外患,天武天皇的一個重要舉措是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信仰,建造代表天皇的神社。

 天照大神是太陽女神,是太陽崇拜的產物,並非大和族獨有。為此,天武天皇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開始編撰《日本書紀》,讓天皇家與神血脈相連,完善並創建皇統神話;二是建造供奉天照大神的神社,就是伊勢神宮。

 那麼,為天照大神建造一個什麼樣的神殿呢?

 按照神話,是天照大神把稻子交給自己的子孫,使日本開始了稻作農業。天照大神既是太陽女神,又是稻米之神。於是,稻米存放的地方應該是稻米之神居住的地方,這就是米倉。這是一個合符邏輯的推理。

 這一推理也得到考古證據的支持。池上曾根遺蹟是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的米倉,在考古挖掘中發現有翡翠一類貴重的寶石。當時的日本人認為,翡翠有強大的靈力,常被用在宗教場所。就是說,米倉在發揮實用作用的同時,還作為一種信仰的對象。

 稻米傳入日本是在彌生時代,並逐漸形成稻作文化。對稻米的神聖化,進而對裝稻米的建築的神聖化,很可能與神社建築有關。於是,就以彌生時代的米倉為雛形,設計出作為稻米之神的天照大神的神殿。

 日本神社的建築樣式以神明造和大社造為基礎,並由這兩種樣式發展出各種形式。神明造是由架高地板樣式的米倉發展形成,大社造是由架高地板樣式的住宅發展形成的。前者以伊勢神宮為代表,後者以出雲大社為代表。

 日本把架高地板樣式的建築稱為高床式建築,中國叫干欄式建築。我去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2017年秦漢文明展,看到一件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出土的隨葬品,叫干欄式鏨刻紋青銅倉。解說標籤上寫着:“干欄式建築是由遠古人類巢居發展變化而來的,其在越地流行,與南方地區濕熱多雨的氣候、竹木資源豐富的環境有關。”

 伊勢神宮:日本建築的底色中國在傳入日本稻米的同時,是否也傳入米倉式樣,或者是日本自發形成高床式米倉的?這是考古問題。從建築式樣看,伊勢神宮源自高床式米倉是定論。

 伊勢神宮建成後,天武天皇開始對天照大神祭祀,昭告天下天皇是神的子孫,建立了人與神聯繫起來的意識形態。他把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立為天皇始祖,將神話進行實體化,把伊勢神宮變成一個可見的祭神場所。

 在天武天皇統治期間,他正式用“日本”為國號,取代了以前的“倭國”。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強化。

 三、一般說,日本大型神社幾乎都位於城市邊緣的樹林裡。這一點,被日本第二位普利茲克獎得主槙文彥在《日本的都市空間和‘奧’》一文里,做了有趣的解讀。

 他對西歐與日本的城市空間進行了對比,認為:西歐古代城市把教會和市政府等主要建築放在市中心,這些高塔式的建築可以俯瞰整個城市,同時象徵着神聖;在日本的城市空間中,缺少中心傾向和垂直性,取代中心的是空間的原點追求“奧”這種隱蔽的東西。這種空間安排源自於,日本神社這種重要的建築一般位於集落的邊緣,並且在其一角是奧宮,這是神的居所。於是,日本城市空間有一種去中心化的傾向。這一點,反映了日本人心裡的城市景觀。

 伊勢神宮:日本建築的底色伊勢神宮位於三重縣伊勢市的邊緣,四周森林環抱。神社“大門”也就是鳥居牌樓,正好背對初升的太陽。此刻,從鳥居外向里望去,紅彤彤的太陽懸掛在神殿之上,好像太陽女神升堂。——說吧,你們有什麼願望?

 進入鳥居,沿着兩邊是參天大樹的參拜道,走到盡頭是正宮,正殿在正宮中央。道路上鋪滿碎石子,象徵聖域淨土。

 正宮是禁地,由幾道木牆圍繞。不管你是不遠萬里來的,還是達官顯貴,都不得入內。人們只能隔着牆往裡眺望。這一點,與寺院裡的佛像和教堂里的神像非常不同,太陽女神不但不讓看,不讓進屋,連她的居所都不讓接近,甚至看不到居所的全貌。

 伊勢神宮:日本建築的底色磯達雄、宮澤洋《重新發現日本:60處日本最美古建築之旅》寫道:“對於無法一睹真容的建築居然能夠褒揚到如此地步,真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也許越是見不到,越容易被吸引吧。建築家磯崎新曾這樣寫道:‘越是遮掩,越是誘惑。’”

 這是日本文藝的一個追求:幽玄。

 四、當然,儘管遊人看不到伊勢神宮正殿,但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還是很多的。

以高床式倉庫為參考,建造天照大神的神殿,體現其威嚴性的方法,主要是增加了一些當時宮殿的要素。比如,把門設置在面積較大的側面,再加上外廊,裝上樓梯;把屋頂側面的柱子加長,直指天空,以強調其崇高性;將保護屋頂壓上去的重物放大,改為流線型設計,以體現厚重;在適當的地方用黃金做裝飾,醞釀出莊嚴肅穆之感。總之,神殿在樸素、堅實的同時,要不失威嚴。

 突然聯想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據說千利休茶室最初的發想,是來自海邊漁民存放魚乾的倉庫。——也是倉庫。古代存放食物的倉庫一般都是樸素的吧?由倉庫變成神殿或者作為修行道場的茶室,無論造型如何修改,建材的選取是非常重要的,一定極其講究。

 勢神宮是木造建築,選取的木材是檜木。據說,檜木質地細而結實,內含多種油脂,略香但不刺鼻,不易腐蝕。檜木的生長僅見於北美、日本以及中國台灣阿里山地區。

 伊勢神宮:日本建築的底色 在日本的大型神社和寺院建築中,常常使用檜木。正因為檜木的特質,使木料不用做塗漆等防腐處理,直接用木材本色。陶特稱之為素木造。類似素顏,如果天生麗質,濃妝淡抹總相宜。

 這個“素”字,常被稱為日本文化的一個特點。於是,道法自然,大巧若拙;凸顯材料的本來面目,至純至美。再於是,我們就看到,日本建築師非常注重建材本身的特點,日本服裝師注重衣料的品質,當然,日本料理最關心食材,等等。這些現象如果非要牽強附會的話,也可以聯繫到伊勢神宮的“素”。至少,伊勢神宮以其至尊的地位,確立了“素”這種審美價值。

 除了“素”,伊勢神宮的另一個特點是“新”。就是,伊勢神宮正殿每隔二十年就要重建一次,給天照大神搬新家,即“式年遷宮”制度。

 出雲大社是每隔六十年一次遷宮,但它是把請神明在臨時住所,對原有神殿進行維修,之後再把神明請回來。伊勢神宮與之不同,它是在正殿旁邊建一個一模一樣的,天照大神遷入新殿後,把舊殿拆了,剩下下次建造新殿的土地。現在的正殿是2013年建成的,已經是第六十二次遷宮,持續了一千三百多年。

 伊勢神宮:日本建築的底色舊殿與新殿同時存在的時候)
為了遷宮,不止神殿,就連殿內的神物、寶物也全部換新的,也是每隔二十年重新做一次。其中,有象徵大和政權權威的鏡子,全部使用天然染料的各種絲綢服裝,裝飾有水晶、玻璃的寶劍,等等約一千六百件左右。

 這一直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通過每隔二十年一次的重複,原原本本地保留了與之相關的傳統工藝。

 這恐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宗教制度。天照大神喬遷新居,不是換個大房子住,不是換豪宅,甚至不是為了節約,把舊房子裝修一下,而是在隔壁建造一個一模一樣的房子,屋裡擺設也全部換成一模一樣的新的。

但從大歷史的長度看,並不能說伊勢神宮正殿是原原本本地一次一次複製,隨着時代變遷,難免有細微的改動,尤其是減少了金屬裝飾。不過,那是學術角度,但在人們的意識中,它始終沒變。

為什麼呢?按照日本人的說法,初始時的思想或者能量,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理想的姿態。即使是神,也不可能經常能夠保持一定的能量;遷宮就是為了喚醒神力,再次重生,不斷復活;隨着神殿回到原點,神明也重生、復活。

 ——好一個不忘初心!神和人一起回到初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支持川普的軍方勢力,己經與偽共內部勢
2016: 特刊——“川普勝選之路”
2015: 高蘿霈:從大唐傳到日本的“刺青”
2015: 一隻小螳螂引諸多名人感悟
2014: 世界各大宗教在中國
2014: 神對教會的定旨是什麼_33
2013: 何新:評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
2013: 張宏良: 評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
2012: 諸葛亮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什麼?
2012: 曾國藩與左宗棠鬧彆扭成千古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