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七十三年過去了,納粹離我們有多遠?
送交者: 賈舟子 2018年05月12日14:10:5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1945年5月9日,德國納粹被迫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至此,曾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的德國納粹政府徹底崩潰了。

因此,每年的5月9日為戰勝德國法西斯紀念日。

如今,73年已經過去了,德國法西斯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遠。

可是,果真如此麼?

1967年,羅恩.瓊斯在校園做了著名的法西斯主義社會實驗——第三浪潮。

它向全世界表明。

只要有條件,五天內納粹就可以復活。

為了讓大家更深地認識納粹。

今天改造復活一篇舊文,文章在簡書上的閱讀量已經10w+。

1967年,羅恩.瓊斯上課時,有學生向他提問:

   “為什麼德國人聲稱,對於屠殺猶太人不知情?

為什麼無論農民、銀行雇員、教師還是醫生都聲稱,他們並不知道集中營里發生的慘劇?”

 羅恩.瓊斯不知如何回答,所以他進行了一場大膽的實驗。

他要重構納粹德國,讓學生親身體驗法西斯主義。

 沒想到,在民主教育非常普及的美國,羅恩.瓊斯只用了五天的時間就復活了納粹。

甚至實驗發展到最後,局面已經無法控制,學生們無比狂熱、告密成風,實驗最終不得不終止。

那麼,這五天到底發生了什麼?獨裁是如何煉成的?

 由這場實驗改編的高分電影《浪潮》會給你一個後背發涼的答案。

 

新學期開始,學校舉辦了一個以“國家體制”為主題的活動周,富有才華且活力四射的體育老師賴納.文格爾教授“獨裁政治”課。

課堂上,學生們一致認為獨裁政治不可能在現代德國社會重現。

賴納心血來潮,決定組織一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群體的易操縱性。

    星期一   紀律鑄造力量

  賴納首先告訴大家,獨裁政府的共同點就是都有一個核心領導角色。

於是賴納倡議大家投票選出一個這樣的領導角色。

作為老師,賴納具有天然的優勢,他被選為這個班級的“元首”。

 賴納接着告訴大家,專制統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紀律性。

 於是他頒布了兩條重要的紀律:

1、課堂上,賴納作為一個領導人,需要被尊稱為文格爾先生。

2、沒有經過允許不准發言,發言時需要站立,發言要簡短精煉。


一向自由散漫、東倒西歪的學生對這種紀律性感到很新奇。

大家對這個特別的活動充滿了興趣。

 

星期二  團結鑄造力量

第二天一上來,大家齊呼“早安,文格爾先生”。

文格爾要求大家起立原地踏步直到大家的步伐完全一致。

起初雜亂無章的步伐逐漸變得整齊劃一,整個班級仿佛變成了穿着皮靴的軍隊,充滿了氣勢。

文格爾興奮地告訴大家:

“感覺所有人都融為一體,這就是集體的力量”

接着文格爾又為這種集體性的行為尋找了一個目的——那就是把樓下“無政府主義課”踩在腳下:

“讓我們的敵人吃天花板上的灰”

通過樹立敵人讓行為合理化之後,大家的腳步不僅整齊,而且變得越來越有力量。

學生們也變得越來越興奮。

平時看的不順眼的同學這個時候也好像變得可愛多了。

 接着文格爾重新安排座位,有意去打破小團體,他讓學習好的同學和學習差的同學坐在一起。

而為了進一步增加這個集體的可識別性,文格爾提出,大家要穿統一的服裝。

最終大家一致同意,白襯衣和牛仔褲作為這個集體的統一服裝。

第二天的課程推高了這個集體的優越性,這些學生非常興奮地回去找白襯衣。

而文格爾也漸入佳境,非常享受被學生頂禮膜拜的感覺。

    星期三  行動鑄造力量

課堂上,大家如約穿上了白襯衫,但是只有女生卡羅穿了她的紅色上衣。

當她進入課堂的時候,就有一種不合群的怪異和被孤立的感覺,而另外一名自我意識強烈的莫娜已經悄然退課。

過去這些百無聊賴、精神空虛的學生完全沉浸於這種集體的快樂和力量中。

大家要繼續推進這個集體朝前發展。

文格爾提議大家為這個集體起個名字,大家泉思涌流:“恐怖小組”、“夢想家俱樂部”、“海嘯”、“基石”、“白色巨人”、“核心”…….

最後蒂姆提議的“浪潮”脫穎而出。

而紅衣女孩卡羅的提議卻無人理睬,甚至文格爾有意去忽略卡羅的舉手,卡羅為她的不合群付上了代價。

這天,浪潮湧出了課堂,以前經常被人欺負沒人關心的邊緣人蒂姆,受到了浪潮的保護,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

狂熱的學生們晚上進行了集會,並自發設計了浪潮的logo。

 大家興奮不已,仿佛一下子從渾渾噩噩變成了有理想、有目標的青年,而且有一幫人和你一起前進。

 大家對浪潮充滿了榮譽感,要把浪潮的logo貼滿各個角落,仿佛要向全世界宣告“浪潮成立了”。

而一向渴望關愛但又經常被邊緣的蒂姆更是瘋狂地迷上了浪潮,他設計了網站,甚至,他爬到數十米的市政建築上將浪潮的logo噴在上面。

星期四 浪潮禮

大家的激情和創造力完全被激發出來了,像希特勒的舉手禮一樣,大家也發明了浪潮的問候手勢,右手劃波浪停至胸前。

浪潮越來越壯大,甚至停自行車的地方都有浪潮的人把守,你如果不行浪潮禮,就不允許你停車。

如果你不穿白襯衣,也不允許你進入球館。

這引起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異議,紅衣女孩卡羅想要群發郵件倡議大家抵制浪潮,竟然被限制了網絡。

蒂姆已經完全沉浸於浪潮中,他狂熱到要給文格爾做保鏢。

 被文格爾禮貌請出家後,蒂姆竟然在文格爾門外守了一夜。

              星期五 局面失控

漸漸地,一些學生,以及文格爾的妻子安可,感覺到事情有點不太對勁。

一些覺悟的學生們想方設法試圖阻止活動的繼續,卻被同學視為叛徒而遭到孤立甚至報復。

文格爾得知這些報復行為後,十分憤怒,對學生提出了警告,並讓他們寫出自己一周的心路歷程,希望大家能夠得到反省。

然而,水球比賽上依舊發生了暴力事件,局面開始失控。

妻子安可憤怒地告訴文格爾:你已沉浸在權力欲與成就感中無法自拔。

的確。

文格爾曾因自己與妻子的學歷差距而自卑,然而在“浪潮”中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終於,妻子的憤然離去以及學生馬爾科對自己對女友的暴力相待,讓文格爾醒悟到事態的嚴重。

當晚,他群發短信給浪潮成員:

事關“浪潮”的將來,周六12點務必在學校禮堂開會。

星期六 無法挽回的悲劇

 學校禮堂上,文格爾仿佛希特勒上身一樣,發表了極富煽動性的演講。

在他的感召下,大家興奮的鼓掌,甚至有的人已經熱淚盈眶,仿佛這位充滿魅力的文格爾將會帶領大家改變世界。

文格爾煽動大家處罰浪潮的叛徒馬爾科,大家爭着將馬爾科揪在台上,等待文格爾發落。

文格爾忽然態度急轉,反問押馬爾科上台的學生:

如果我讓你們把馬爾科殺了,你們會殺麼?

被反問的學生無言以對,甚至押馬爾科上台也不是本意,只是因為文格爾命令他這麼做,大家這才好像意識到剛才發生了什麼。

在剛才的狂熱氣勢下,浪潮差點要將馬爾科殺死,這不正是納粹麼?

 文格爾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覺醒,他宣布浪潮結束。

可是為時已晚

蒂姆因幻滅而精神崩潰,開槍打傷了一名同學後意圖殺死文格爾。

文格爾說:

你開了槍,文格爾先生就不在了,“浪潮”就沒有人來領導了。

絕望的蒂姆最終飲彈自盡

眾人相擁而泣,文格爾在悲痛和震驚中被警察帶走了。

 真實的事件和電影《浪潮》告訴我們:

  我們離納粹只有五天

而五天還是經過比較徹底的反法西斯反思以及民主訓練的美國的記錄。

文格爾通過環境控制、建立權威、嚴厲紀律、壓縮思考、導入話語系統、去個人化,利用權威卸掉成員的理性防禦,通過樹立敵人營造強烈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最終成就了浪潮。

“浪潮”何以如此輕易的實現對學生的操縱和奴役的?

正如1922年沃爾特.李普曼發出的警告:

大眾絕對無知者的比例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大,這些人事精神上的兒童或野蠻人,是煽動者的天然獵物。

所以浪潮中最狂熱的有:

迫切需要關懷和接納的蒂姆、急於證明自己的自卑男孩馬爾科、沒有掌控能力的導演丹尼斯、嫉妒紅衣女孩卡羅的胖女孩以及三個叛逆少年。

浪潮給了他們面對自卑、不公的勇氣和方法。

當狂熱的浪潮一旦掀起,將有更多人迫於群體的壓力被席捲加入、並迅速同化。

 這幾乎就是納粹時期,獨裁政府領導下的狂熱盲從的民眾的翻版。

幾十年前,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國社會無比低迷和動盪:高失業率、通貨膨脹、社會不公、政府公信力破產、極端民族意識抬頭......

這樣的環境之下,造就了無數個蒂姆、馬爾科、丹尼斯。

他們迷茫不知所措,有非常大的報復心理同時也需要別人的溫暖和關注,他們又常常缺乏思考和主見。

獨裁政府需要的正是這樣的人。

而浪潮和獨裁政府的特點就是服從、團結、紀律、極強的目的性和使命感,所以這樣的一個集體對於以上情形的人們來說絕對是一種誘惑。

就像勒龐在《烏合之眾》裡提到:

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着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

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

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着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

一個獨裁的集體會讓他們的生活立馬充滿了方向。

早上再也不需要思考穿這件衣服還是穿那件衣服,你只需要穿上白襯衫就好。

你不需要思考,組織會給你一個明確的意見。

同時,獨裁政府具有高度的共性,當你融入其中後,會感受到組織的關懷。

你將有很大的力量去對抗那些異見分子,你會以多數人的選擇就是正確的心態堂而皇之地殺猶太人、孤立紅衣女孩、排斥所有不加入浪潮的人。

所以面對文格爾最後的命令,如果不是文格爾自己打住,恐怕馬爾科的生命也會被浪潮吞滅,因為他們一定會服從文格爾的命令。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在完成服從試驗以後,他指出:

當主導實驗的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一個人,即使參與者收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的刺激,權威者通常仍然可以命令他繼續。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利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可以做出幾乎沒有任何底線的行為,我們必須儘快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和解釋。

在高紀律性、高權威性的浪潮面前,個體的理性和良知一定會讓位於集體的意志。

更可怕的是,裁會把獨裁者的欲望無限放大。

文格爾只是享受了五天的“元首”生活,就已經不知不覺地迷戀上了萬眾崇拜的感覺。

這是多麼的可怕。

而要避免浪潮出現,我們一定要肯定個體的神聖權利,要善待異見者,要聆聽不同的聲音,要有監督和權利制衡去規避獨裁的產生。

面對權威發出的不正當要求,我們更應當忠於良心和真理。

否則,我們永無自由,而浪潮的悲劇也會重演。


六百擊 2018-05-08
作者 李大蝦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美國正式宣布轉基因有毒!中國轉基因食
2017: 知青苦難,豈容作秀?
2016: 中國打壓,重蹈李登輝獲高票支持事件
2016: 【銘記--512】譚千秋
2015: 范兒779——莫言(續三):恆心與自律
2015: 贈友邦還是贈家奴?
2014: 蘆笛亡國記(三)
2014: 高華:要追求完美世界,但不是要實現它
2013: 太平天國的天價寶藏埋在了哪裡?
2013: 李揚幫宋祖英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