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索尔仁尼琴--反抗极权的斗士
送交者: 贾舟子 2018年06月23日16:44:5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撒切尔夫人和索尔仁尼琴



2007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俄联邦2007国家奖的总统令,宣布《古拉格群岛》、《癌症楼》的作者,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获得2007年人文领域杰出成就奖。从1945年2月因“批评斯大林”被捕,坐监8年后被流放,到1974年被前苏联当局驱逐出境,流亡美国20年,索尔仁尼琴这位一直被自己民族视为“政治恐龙”的作家,终于获得祖国认可,可以说这是俄罗斯与索尔仁尼琴的和解仪式。那么,索尔仁尼琴凭什么赢得了众人尊重呢?


有些人为所有人活着。他们是人类尊严和不屈精神的代名词。面对他们,我们必须表示敬意。索尔仁尼琴就是这些人的杰出代表。


勇敢的个体意识和公民精神


在索尔仁尼琴的名字之前,人们已经加过许多形容词和前缀,譬如流亡作家、民族的良知、文化的主教,等等。然而,最适合他的名誉恐怕只有一个:个体。当然,他不仅仅以普遍的个体身份在场,更是个体性虔诚的守护者。在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索尔仁尼琴时,瑞典皇家学院曾委托其常务秘书卡尔·拉格纳·基耶罗宣读了如下的授奖词:


1963年,随着《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出版,前苏联和全世界都承认索尔仁尼琴已跻身于伟大俄罗斯作家的行列。对非俄罗斯世界来说,这部小说以其对时代的发人深思的启示而具有同等强烈的吸引力:对不可摧毁的“人的尊严”的肯定和对破坏这一尊严的一切企图的批判。


索尔仁尼琴曾对他的这种“复调”展示方法作过重要阐释:个人不应作为集体的一员出现,当行动与个人有关时,个人便应成为“主角”。而“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个人的命运体现在千百万人中间,千百万人的命运集中在个人身上”。这是人道主义的精髓,索尔仁尼琴为此而被授奖。


每次阅读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的上述授奖辞,我都想起《古拉格群岛》中的名句:“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崩溃了。”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都是宇宙中最值得珍视的存在,这是现代人道主义的精髓。人类不过是无数个体的复合体,热爱人类就是热爱无数处于中心的个体,守护人类就是守护个体思与在的权利。索尔仁尼琴认为文学首先应该对人类负责。对于他来说,对个体负责就是对人类负责。为此,人类“应当公开谴责宣扬一部分人可以惩治另一部分人的思想本身”,消解任何形式的特权思想。正因为索尔仁尼琴时刻将个体置于中心地位,正因为他的作品表达了“对不可摧毁的‘人的尊严’的肯定和对破坏这一尊严的一切企图的批判”,我才称他为人类的文学良知。


珍视个体性的人道主义情怀


个体,只有活生生的、不可替代的、怀着渴望与期待的个体,才在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中占据中心地位。推动他撰写《古拉格群岛》的原初动机,就是他对“即使处于备受屈辱时刻的人的品质”的深切欣赏,就是他对无数生命被摧残和毁灭的大恐惧、大悲悯、大同情。


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之所以表现出深沉、阴郁、悲怆的创作基调,是因为他无法忘记对于灾难刻骨铭心的体验和记忆。在为《古拉格群岛》所写的题词中,他以痛彻灵魂的语气说:“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如此说话的他虽然幸存下来,但也是极权时代的受害者。灾难发生时,他同样处于被掌控、监禁、流放的无力位置,没有办法阻止黑暗力量生长为前苏联的“第二领土”。


然而,本可以为此推卸责任的他为什么要以忏悔的口吻说话?他并非上帝,不可能看到一切、想起一切、猜到一切,又何必自责?答案显然是:当无数个体受难和毁灭时,他的心中诞生了强烈的无力感和愧疚感。在被抛入灾难中时,他没有沉溺于哀怨,而是选择对灾难进行一般进行时的记录,剖析古拉格群岛的建筑术,考量无数个体在其中受难的秘密机制,以便保存“残酷的、昏暗年代里的历史材料、历史题材、生命图景和人物”。他写作,不是为了表达个人的哀怨,而是要以承受者和目击者的身份记录无数个体受难的真相。无须他人委任,他早已开始承担使命。正是出于对无数受难者的珍视态度,正是为了表达对逝去的几千万个体的缅怀和记忆,他才用140万字的篇幅建构自己的灾难叙事学。


任意剥夺个体权利是人类之癌


如果说《古拉格群岛》的主旨是叙述灾难的话,那么,《癌症楼》则致力于剖析灾难发生的病理学根源。


小说中的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在部队里呆过7年,又在劳改营里呆过7年,之后在流放地艰难度日。就在这时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经爱克斯光照射他病情好转。但是,下一步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体会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的能力”,这代价在他看来“太残酷了”,于是他愤而选择反抗。在反抗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社会的病症和人们灵魂的癌细胞———无论是官僚主义,还是个人崇拜情结,实际上都是对无数个体独立品格的蔑视、压制、消解。这种意义上的癌症是反个体综合症。当它爆发时,人们会以集体、理念、正义的名义为自己进行合法性授权,理直气壮地剥夺他人的个体性,并因此体验神圣之感。此时,癌细胞就会裂变为不同形态的古拉格群岛,各种各样的“癌症楼”便将迅速崛起。


小说中的“癌症楼”是令个体性泯灭的场所。它被命名为“13号楼”,无疑是意味深长的。倘若《旧约》中的13代表使徒对耶稣的背叛,那么,索尔仁尼琴的“13号楼”就象征着对人类的背叛。人类是所有个体的复合体,剥夺人的个体性就是背叛人类。这是个素朴的真理,但人类为了认识它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古拉格群岛,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在各种各样的劳改农场,数以千万计的个体被折磨、践踏、消灭。个体性的泯灭是悲剧之源。在以任何名义消灭个体性的一刹那,人们就已经在为自己搭建古拉格群岛和“癌症楼”。


尊重索氏精神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为了守护个体的权利和尊严,索尔仁尼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先是被投入监狱8年,后又于1974年被前苏联当局驱逐出境,成为流亡作家。在离开祖国的日子里,他继续解构威胁个体性的权力体系,开始创作长篇巨著《红轮》。


令人欣慰的是,索尔仁尼琴于1994年6月结束长达20年的流放,返回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签署俄联邦总统令,宣布索尔仁尼琴获得2007年人文领域杰出成就奖,并在俄独立日6月12日亲自为索尔仁尼琴颁奖。经过漫长的痛苦反思,世界主流意识形态终于开始联手拆除任何可能的古拉格群岛和癌症楼。在勘探到悲剧的起源后,人们开始普遍回应索尔仁尼琴对守护个体性的吁求,虽然迟了一些,但也足以令人欣慰。毕竟,这意味着索尔仁尼琴精神的胜利。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可见或隐秘的黑暗地带。为了防止内在的黑暗外化为“古拉格群岛”和“癌症楼”,人类需要个体良知的不断自我提醒。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说索尔仁尼琴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向索尔仁尼琴精神表达敬意。说到底,尊重索尔仁尼琴精神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王哓华,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读史明智7 2018.06.23

0%(0)
0%(0)
  他反的是共产主义极权,但是推崇民族主义极权。  /无内容 - 麻辣戈壁的共匪 06/26/18 (261)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一份令人吃惊的文件《人民日报》1953年
2017: 盛言:人民日报爆“抗美援朝”真相
2016: 视频:了解大陆为何掀起民国热
2016: 乐山水:再谈中国军官转业
2015: 第一卷 一心求学 壮志离乡
2015: 洪希伯:抗战十大谣言之日寇从未进攻延
2014: 不寒而栗的历史真相——长春围城与苏军
2014: 陈宗培:永世难忘的一顿饭
2013: 中华民国命名之源由
2013: 谷开来杀人案案发地点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