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神經因素使黨性變派性
送交者: 古林風 2018年09月10日15:51:3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神經因素使黨性變派性


一生最滿意的行為之一,就是在文革中選擇當“逍遙派”。文革的“四大”,有大辯論一項,所謂真理越辯越明,結果是多樣“戰鬥隊”的爭辯走向極端派性,發展到武鬥。66年第一次“大串連”回來,看到街頭兩派打得頭破血流,立刻離家第二次串連,遊山玩水。大串連中止後,武鬥達到頂峰,便遠走四川山區打工,造反派發警告信“不參加文革,運動後期要算賬“,我不理,打算開一輩子推土機。後來軍宣隊進校搞三結合的革委會,我被結合進去,造反派認為不參加文革,沒有資格,軍代表稱”逍遙派也是一派,文革也受鍛鍊“...


11中期選舉事關美國國會的控制權。在政治高度兩極化的氛圍里,堅定的共和黨與民主黨人在關鍵議題上都宣布了自己的立場,什麼辯論對他們都不會有多少說服力,就看特朗普開口騙子奧巴馬,色鬼克林頓,可以斷定黨性即派性。


民主過程必要的妥協,成了一大問題。為什麼人們很難改變自己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哪怕在事實面前也不為之所動?社會科學家提出物以類聚的效應,美國人正在加入志同道合群體並與他人分道揚鑣。如今,神經科學家也拿出了答案:



加州大學神經科學家卡普蘭認為,古往今來,從古希臘到美國建國直至當代,每個民主政體都立足於商議妥協,有取有舍,認為“交談可以改變想法,如果我們彼此討論觀點,就可以互相學習,而且真的能夠調整我們的觀念,”。


然而,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比如同性婚姻或者槍支管控,交談很少能夠改變觀念。卡普蘭深入人類大腦,看看為什麼人們這麼難以改變想法。於是,他的團隊用一台大腦掃描儀進行人類研究:“我們在屏幕上首先向他們展示我們知道他們已經相信的說法,然後,我們向他們連接展示挑戰這些信仰的五個說法。”卡普蘭的團隊接着測試人們是否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他們在那些改變想法以及沒有改變想法的人中間發現了大腦差異。差異出現在應對情感的大腦區域:“我們發現的是,啟動了更多的大腦情感區域的人,改變想法的可能性較小。”


立場最頑固的人的大腦杏仁核與島葉皮質活動最多,杏仁核代表恐懼、威脅和其它強烈的情感,島葉皮質則把來自體內的感覺輸入到決策過程。


卡普蘭說:“島葉皮質支持厭惡的感覺,如我們在遇到腐臭食物時的那種感覺。如今,我們看到,這些系統被利用,幫助保護我們不受新型威脅,—那些是更為抽象的威脅。在本案例中,這是大腦認為可能對我們有害的信息。”   不同被看作有害,自然難於接受。


卡普蘭說,對很多人來說,政治信仰是他們身份認同的重要部分,也是他們界定好友和盟友的重要部分。他說:“這使改變個人想法的利害關係更大了。要改變某個具體的政治想法,也許不僅要改變你的信仰,還要影響你和其他人的關係。‘大家如今對我會怎麼想?’”


在人們了解新信息時,情感確實影響判斷。卡普蘭說,情感可能會妨礙人們做出良好決策:“哪怕只是留意這一點也許就會有幫助,那就是,留意我們是如何感覺的,而這些感覺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某個信息做出回應的。”


在當下黨派氣氛超濃的環境下,對選民來說,和平常相比,排除感情干擾也許更難做到,但卻是更為重要的時刻,辯論和投票並不能保證正確的選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九月九日論洞朗事件並懷念至偉之人毛澤
2017: 【奸臣傳】養成天下之亂的李林甫
2016: 樂山水:落馬的天津老大黃興國
2016: 王三實:不要以“愛國”的名義無底線
2015: 西藏人民心中的毛澤東
2015: 南昌人民隆重祭奠毛澤東主席逝世三十九
2014: 卸甲一書生:1949—1976,從道德重塑到
2014: 王爾山:最後一個沒被講述的偉大故事
2013: ZT對餓死3000萬的質疑
2013: 李揚:地獄之火在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