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赢得了全世界,却输给了俄罗斯——索尔仁尼琴诞辰100周年
送交者: 贾舟子 2018年12月20日19:06:28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来源:微享悦读

引言

1918年12月11日,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Isayevich Solzhenitsyn 1918-2008)出生,俄罗斯作家。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

他比苏联活得更长了17年,这个曾经被他抨击、开除他的公民资格并将他驱逐出镜的超级系统,已于1991年底宣告解体。有人说“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代表了俄罗斯的良知。


一语成祸:生命的转折

1918年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他中学毕业,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曾写下《莫要靠谎言过日子》等。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索尔仁尼琴在东普鲁士的前线因给自己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对斯大林有忤逆之言,主要词条有:“那个蓄着络腮胡子的人”、“主人”和“老板”等等词汇,结果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动改造。正是从这一刻开始,索尔仁尼琴第一次接触到了政治集中营,也就是他后来称之为“古拉格群岛”的地方。


伊凡的一天:荣辱前半生


(在监狱中)

1947年他被转移到莫斯科郊外的第16号监狱。因为冒犯了16号监狱的狱长,索尔仁尼琴被转移到了荒芜人烟的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地区。在这里,索尔仁尼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重要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也是索尔仁尼琴的成名作。

小说的主人公——正直善良的伊凡·杰尼索维奇无辜被投入劳动营,并要呆上10年。作者仅仅描写了伊凡在劳动营里一天的经历,却充分揭露了人的权利遭践踏的冷酷现实,显示出深刻的批判意义。

索尔仁尼琴1953年3月获释,开始在哈萨克斯坦的境内流放生活,斯大林(1878-1953)同月去世。在“特别”劳改营劳动期间,索尔仁尼琴切除一个肿瘤,但未意识到自己身患癌症

1956年解除流放,摆脱全部罪名,恢复自由身。1957年恢复名誉。

1962年苏俄“大阳春”时代,赫鲁晓夫已经接掌政权,他在苏共会议上发表秘密讲话,痛陈斯大林的罪状,将其定为历史罪人。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甚至连赫鲁晓夫也夸奖这部小说是“从党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实情况的作品”。


从此,索尔仁尼琴的名字为人所称道,人们甚至将他与伟大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相提并论。


良心作家:成为叛徒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联当局立刻下令《新世界》杂志停刊,索尔仁尼琴遭到围剿。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索尔仁尼琴向苏联作家协会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作家们要求当局开放言论自由。在他看来,作家的良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没有任何人能够在通往真相的道路上设置障碍。为了揭示真相,我已经准备好接受死亡。”在公开信中,索尔仁尼琴无所畏惧地表明自己的决心。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的叛徒的决议

1968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长篇小说《第一圈》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均未获准出版。1968年《癌症楼》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

“第一圈”源自但丁的不朽诗作《神曲》,诗中的《地狱篇》中把地狱分成了九圈,第一圈是最好的一层,索尔仁尼琴借用第一圈的喻意,描写了地处莫斯科郊区的一个特殊监狱——玛尔非诺的生活。这里关押的犯人,都是被指控犯有“叛国罪”、“间谍罪”以及其它莫须有的罪名的科学家,他们享受比普通犯人要好的待遇,在玛尔非诺从事绝密的科学项目研究。


《癌症楼》很大程度上是索尔仁尼琴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主人公有着作者的影子。小说叙述了患癌症的永久流放犯科斯托格洛托夫及病房里形形色色人物的不同命运和经历,是一部以人道主义为武器沉痛书写劳改、流放生活,逼真再现生活现实的小说,关注小人物,批判现实,是对人民性与人道主义传统的延续。


跨越东西方:永远叛逆

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此事引起了国际上一些著名作家如萨特的抗议。在冷战东西方的对峙之中,索尔仁尼琴对苏联体制的口诛笔伐,无疑得到了西方文学界的声援。这年四月,他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伊豆舞女》)一起被选为美国艺术文艺学会的名誉会员。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4年2月,他被剥夺苏联国籍,并被驱逐出境,他才到斯德哥尔摩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状。

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该书由作者的个人经历,二百人多人的回忆、报告、书信,以及苏联官方和西方的资料组成,分七大部分叙述1918-1956年,特别是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各地关押迫害数百万人的(由于是不同时期,分批处决,具体数字难以统计)集中营的情况。继承了雨果和托尔斯泰十九世纪的人文传统,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实际上前苏联并没有古拉格群岛这个地理名称,它是索尔仁尼琴的一种比喻说法,索尔仁尼琴把整个苏联比作海洋,在这个海洋上处处皆是监狱和集中营的岛屿,他把这些岛屿称为古拉格群岛。

在1974年2月25日的美国《时代》周刊上,索尔仁尼琴被拍成了卡什镜头下的海明威一样。线条坚毅而粗犷,面部稀疏的白色胡渣和沧桑的皱纹,像一只老狮子。副标题是“从艺术家到流亡者”。

1974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美国当局以为这个作家只是不喜欢极权主义,而向往西方的民主自由,并且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力,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顺利地揶揄苏联。1975年定居美国。


美国人的初衷,也许以为索尔仁尼琴只是讨厌极权主义,但有一天,人们忽然惊恐的发现,索尔仁尼琴对资本主义和对极权的斯大林主义几乎一样保持着批判态度:他始终是一个异见者


回眸俄罗斯:一个伟人的孤独背影

1980年代,戈尔巴乔夫当政后,撤销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决定。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载誉归来)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邀请,于1994年回归俄罗斯,他原来遭禁的一些作品也已陆续在国内出版。

1997年索尔仁尼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98年叶利钦宣布颁发给他国家奖章的时候,他为了抗议叶利钦的毁灭性国内政策,拒绝接受。直到2007年,才接受普京亲自去他家颁发的国家奖章。

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那天,索尔仁尼琴获得2006年度俄罗斯人文领域最高成就奖俄罗斯国家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7年之后,索尔仁尼琴终于在自己的祖国获得了肯定。普京在颁奖典礼上说:“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把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2003年来,因为健康原因,索尔仁尼琴没有出门,一直住在莫斯科近郊的别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索尔仁尼琴仍在编纂30卷的作品全集。

2008年8月3日夜间,索尔仁尼琴心脏病发作,因心脏病抢救无效,俄罗斯的伟大作家索尔仁尼琴与世长辞,享寿89岁。

索尔仁尼琴病逝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先后向索尔仁尼琴家人发去唁电,表达慰问。


插曲:文坛公案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苏联著名作家,1965年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静静的顿河》曾经是一段文坛公案,说肖洛霍夫抄袭了一位死去的白军军官的遗稿,甚至连索尔仁尼琴都专门在西方张罗出版专著,指责肖洛霍夫抄袭,但是指责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可靠证据,只是臆测——一个23岁的人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巨著呢?至于提到的一些所谓被抄袭者的身份及其著作,也都被证明了是子虚乌有之事。上天就是这么不公平,23岁的肖洛霍夫就是写出了这样的巨著,1991年,《静静的顿河》的手稿找到了,这段公案才算了结

【起因】

肖洛霍夫读了索尔仁尼琴的剧本《胜利者的盛宴》和小说《第一圈》后非常生气,于1967年9月8日给苏联作协书记处写信,信中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严厉批判,并且说:“我有一段时间对索尔仁尼琴形成这样的印象,觉得他是一个患夸大狂的精神病人。是不是他过去坐过牢,没有经受住严酷的考验,精神失常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不能信任这个人,把笔杆子交给他。”“而如果索尔仁尼琴精神正常,那么他就是公开的和凶狠的反苏分子。在这两种情况下,索尔仁尼琴都不应待在苏维埃作家协会的队伍里。我无条件地赞成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作家协会。”

索尔仁尼琴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后,怀恨在心,便对肖洛霍夫发起了攻击。


评价

在索尔仁尼琴的一生中,俄罗斯是他唯一的牵念,创作的唯一动力。他的作品题材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国家,或者说,这个国家最有争议的一段历史——苏联。他所有的激情、勇气、愤怒和斗志都是为了了这个国家而生。尽管他的思想赢得了全世界,但他只属于俄罗斯。

在他的诺贝尔奖获奖致辞中,索尔仁尼琴写道,“我们都会死去,而文学不朽。”无论世界如何对他盖棺定论,这句话是他留给自己的最真切的表达、最真实的评价。


语录
  • 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 苦难有多深,人类的荣耀就有多高远

  •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的道路。

  • 生命最长久的人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

  • 只要还能在雨后的苹果树下呼吸,就还可以生活。

  • 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 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

  • 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

  • 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参考:

http://cul.qq.com/a/20160804/021148.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1943b90101gwfz.html

 

来源: 微享悦读 | 野火2018
2018.12.20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毫无意义的中越战争
2017: 阀:大人物是干什么的?
2016: 血的神话--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道县文
2016: 佛典故事 - 共相怨害喻
2015: 写给习总 - 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2015: 《芈月传》大起底
2014: 本人作为习近平的远方亲戚,也说几句公
2014: 范儿658——毛润之(续十):恒心与自
2013: 李扬:紫薇星非救世主
2013: 中朝关系历史渊源与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