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第八章 俄國和中國的革命與建設 第一節  俄國革命和列寧主義
送交者: 石頭老人. 2019年01月31日01:40:1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第八章 俄國和中國的革命與建設

 

第一節  俄國革命和列寧主義

 

一,俄國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二月和十月都是俄歷,它比西曆提前十多天。因此,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實際上發生於西曆1917年3月8日和11月7日。

二月革命發生的背景及經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動員了一伍百五十萬兵力,約占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無數村莊的青壯年二分之一被徵用。三年內死傷及被俘人數在六百萬到八百萬之間。單是1915年加拉西之役,俄軍傷亡一百四十一萬,被俘近百萬。這對俄國是極大的災難。1917年俄軍在前線的兵員尚有六百五十萬,其中約有八十萬人以各種代表的名義在後方活動。軍隊中士兵和下級軍官對帶有貴族習氣的中上層軍官帶有敵意,關繫緊張。

二月革命爆發前,彼得格勒城內糧食不足,準備實行配給制。但尚未實行消息已外洩,引發為搶購麵包的騷亂(3月8日)。第二天有二十萬人參加示威,抗議配給制。第三天示威民眾與警察發生衝突。第四天(3月11日)衛戍部隊開槍鎮壓,當夜就有士兵譁變,殺死軍官,投向示威群眾,並將武器交給工人。衛戍司令最後只好帶二千親兵,逃往海關總署避難。但革命工人和譁變的士兵群龍無首,要求杜馬領導。左派倉促決定成立蘇維埃,由克倫斯基領導。當時,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主張“無產階級與農民的民主專政”,但二月革命發生時,列寧還在國外,他們沒有積極投人。隨着形勢的加劇,革命軍逐漸接管全城。蘇維埃通過全體大會,發布“第一號通令”,接管全城。

人在前線的沙皇接到報告後,先命令鎮壓。無效後與杜馬接觸,杜馬代表勸沙皇禪讓。沙皇決定讓位給大公爵麥克,不受。沙皇遂退立,各地紛紛成立蘇維埃,並陷入無政府狀態。為十月革命創造了條件。

從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成功,沙皇退位後,蘇維埃和克倫斯基領導的臨時政府在是否繼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上意見相左。到五月達成協議:將於七月發動攻勢。最初進展順利,但德國投入精銳部隊後,就潰不成軍。戰爭失利的消息使彼得格勒開始騷動。全城局勢被遊行者綁架。九月,臨時政府俄軍總司令柯恩尼洛夫準備調部隊到彼得格勒肅請蘇維埃。消息暴露後,鐵路職工拒絕為他運兵、電信職工拒絕為他發電報,克倫斯基下令逮捕他,但他僥倖逃脫。九月底,在彼得格勒召開民主大會,蘇維埃代表最多,資產階級代表被排除在外。由於列寧尚未回國,但號召蘇維埃拒絕與克侖斯基政府合作,強調以暴力奪取政權的時機已經成熟。當時,群眾的情緒已被鼓動起來,處於無政府狀態,急需政治強人領導。當時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就提出:一切權力歸蘇維埃,土地給於人民,要求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並由工人赤衛隊、起義的水兵和由芬蘭調來轉向支持革命的軍隊組成布爾什維克部隊,待機實行暴力革命、奪取政權。為“社會主義首先在一國實現”的新理論而奮鬥。暴動已箭在弦上。

十月革命和蘇維埃成立

十一月六日深夜到七日凌晨,布爾什維克部隊在阿芙樂爾巡洋艦和數艘水雷

艇的策應下,占領了火車站、郵電局、電話公司和電報局。同時,阿芙樂爾號巡洋艦象徵性地砲轟冬宮(沙皇巳退位、克侖斯基此前已逃離)。克倫斯基試圖去前線召集部隊,光復首都。但只有七百哥薩克騎兵聽他的命令。當他率領這支小部隊到彼得格勒郊外時也被布爾什維克策反。他只好孤身逃命,從此流亡海外,老死他鄉。

十一月七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當日流血不多,彼得格勒有些電影院仍照常營業。當天,無線電廣播蘇維埃政府文告時仍稱:國體有待制憲會議解決。稍後宣布立即與交戰國仃戰、講和。

制憲會議於一九一八年初召開,由於選出的代表以反對黨居多,剛開會就蘇維埃下令解散。此時的俄國實際上還沒有為制憲會議作好準備。一九一八年三月,蘇維埃政府遷都莫斯科,布爾什維克黨改名為共產黨,即蘇聯共產黨(布)。當前最重要的是恢復國內秩序和締結仃戰和約。德軍乘機大軍壓境,一路勢如破竹。蘇維埃無奈,只好與德國簽證條件極為嚴苛的《布雷斯特條約》。該條約規定:俄國退出波羅的海沿岸、放棄波蘭和白俄羅斯(現改稱白羅斯)、承認芬蘭和烏克蘭獨立、又割讓高加索一部分給土耳其。以上地域內占有原沙皇管轄人口的三分之一,產出鐵礦石的80%,煤的90%。但布爾什維克因此獲得喘息的機會。

後德國戰敗,《布雷斯特條約》無效。但俄國革命,又受到同盟國的干涉。英國最先駐軍白令海峽和黑海沿岸,日本登陸海參威,美法也緊隨其後。外國干涉,使國內反對派隨之起舞,國內戰爭相繼開展。

 

二,俄國內戰和反對外國干涉

由於外國干涉,俄國內沙皇殘餘勢力,乘機糾集起來,反對蘇維埃政權。由此而引發的紅軍對白軍的內戰也從一九一八年開始。

白軍主要在兩個地區內發動反對蘇維埃的內戰。其一為南方的裏海之濱和頓河流域。該區的沙皇和克倫斯基治下的將領,在烏克蘭獨立時逃到這裡,部隊以哥薩克騎兵為主;另一個地區是西伯利亞,這裡的部隊原由三萬五千名㨗克戰俘組成,在送往前線參戰時,中途發難嘩変的部隊組成,其後又招收了其它舊時代的殘餘部隊而形成的。

紅軍最初是由沙皇治下拉脫維亞部隊為核心建立的,初創時期有八千沙皇時期的軍官加入。到一九八年底軍官增加到二萬二千人,兩年內戰期間增加到四萬八千人,而下級軍官和士兵多達二十一萬五千人。其中包括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立赫赫戰功的朱可夫元帥。而紅軍中更多的成員是由布爾什維克和工農大眾組成。紅軍成立後,第一次招収新兵時,就招收了十萬;到一九一八年底達五十萬以上;到內戰結束時,紅軍總數達三百多萬。其中大多數是新招的。

白軍總人數始終沒有超過二十五萬人。而且兩個地區相距太遠,難以協同作戰,後勤保障也很困難。列強幹預都是各自為政,沒有共同的目標,很難起多大的作用。僅在前期對白軍起一定的激勵作用。因此,白軍僅在一九一九年秋季出現過進攻的小高潮。當紅軍開始反擊時,白軍就一蹶不振,到一九二零年春開始掃蕩殘餘部分,年底巳基本結束。

在反對外國干涉和內戰取得勝利後,已站穩腳跟的蘇維埃宣布:俄羅斯蘇維埃政府與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這標誌蘇聯發展已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三,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和對外政策

1,列寧的新經濟政策

1921年3月8日,列寧在第十屆共產黨代表大會上宣布:“新經濟政策”。他稱新制度為國家資本主義。新經濟政策放棄了“戰時共產主義”,將農業生產和小規模工業生產交由私人經營,大規模工業、交通運輸業和對外貿易仍由國家掌握。並說:“我們在集體農場上做了很多愚蠢的事。集體農㘯不是今天的決策”。

列寧的對外政策

列寧為蘇維埃制定的外交政策,將支持各國無產階級革命和支持各國的民族獨立和自決作為自己的責任和事業本身的一部分。但作為一個現代國家,蘇聯不可能不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和平的友好關係。列寧比較正確地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

十月革命的第二天,即1917年11月8日,在第二次全俄蘇維埃代表代表大會上通過的、由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中,它嚴勵譴責帝國主義戰爭。主張全面仃戰,簽訂不割地、不賠款的仃戰協定。廢除帝國主義各國與臨時政策簽訂的全部秘密條約;主張“民族自決原則”,蘇聯承認原沙俄統治下的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及波蘭獨立;廢除沙俄強迫與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蘇聯政府先後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布放棄帝俄從中國攖取的在滿洲和其它地區的利益,廢除一切特權,準備與中國建立平等互利的睦鄰關係。

在戰勝外國武裝干涉和結束國內戰爭後,西方面對與蘇聯共存的局面,以及俄國擁有豐富的資源、遼闊的疆土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加上蘇聯多次表示願意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和友好關係。一九二二年,首先與英國,然後與德國,到一九二四年除美國以外的西方主要國家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都建立了正常的國際關係。美國直到羅斯福於一九三三年上台後,才與蘇聯恢復正常的關係。

列寧因在革命後遭敵刺殺,健康受到嚴重傷害而早逝,對於身後接班的人,不可能有周到的安排。但斯大林是他的第一付手,應是他最合適的接班人。

但他在去世前不久,又留下遺言,指斯大林為人粗暴、集權於一身,應迫使他減少兼職(減少集權程度)。但沒有採取具體有效的措施。列寧於一九二四年二月病逝後,由斯大林正式接班。但斯大林在蘇共黨內的地位不鞏固,這預示着潛伏許多不可預期和不確定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梁啓超對“大革命”的大恐懼——辛亥百
2018: 談談美國的“土改”
2017: 熱點解讀:“十四年抗戰”為哪般
2017: 三百年一見的國學大師陳寅恪之死
2016: 英文回答為什麼精靈要離開中土世界及一
2016: 這巨大的國家財富是你們創造的?
2015: 民主不重要,自由才是根本,西方的民主帶
2015: 被中國共產黨血腥屠殺的共產黨人
2014: 毛澤東一生為何兩次罵哭彭德懷?
2014: 習總近平大年初一看望“老同志”王晶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