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又见棕榈》《Roots》及乡愁
送交者: 古林风 2020年05月13日06:15:3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又见棕榈》《Roots》及乡愁



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写於60年代,80年代在美国才见到,是页面发黄的老书了。 Athur  Hexley 《Roots》写於70年代,却几乎同时就看到了,Roots很早引入中国,很畅销,中译本出版后,英文版也引入国内。


时间久远,两部小说的细节已经依稀难记,只有寻根情感的共鸣长留记忆。  据说文艺家创作的灵感往往起源于一种放不下的潜意识,驱动作者寻找独特情节构成抒发灵感的境界;境界的高低取决情感的深度,读者记得住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引起共鸣的境界。    


《又见棕榈》题材是留学的经历,海外学人大同小异,时间长了就忘记了。令人不忘的主题是文化失根的迷茫之感。於梨华本人八十高龄,还说“在海外只能落叶而不能生根”,身份根源的问题就是这样难忘。


《Roots》风行多年,1976年问世,2013年还被搬上银幕,是由于作者浪漫而艰苦的的寻根过程感动读者。他由祖母对家族历史的口述,经过艰难的寻找研究,最后来到西非冈比亚一个村庄,通过当地民间的历史口述人,印证了祖母的家族记忆,得以认祖归宗。还记得作者得认同时举行仪式的描写:全村人围着篝火,吟唱古老的民歌,携手舞蹈,以世代相沿的习俗纪念乡人归来。

《Roots》在移民众多的北美引起认祖潮流,各族裔都有子女成年时回访祖国的活动。 奥巴马任总统后曾到西非寻祖,留下夫妇靠在“地狱之门”合影的照片,那是黑人被卖到美洲为奴时最后离开非洲大陆的地方。



慎终追远的历史意识,在各民族本性都是很强烈的。只是有的国家如中国,古代文字发达,历史记载丰富。认祖心理,可以解释人类中间“我们”和“你们”的区别意识。   Identity是《文明的冲突》的写作出发点,亨廷顿认为民族认同的意识是无法磨灭的,人们以区别他人来确定自己的身份标志,越是强调个性解放,你我分别意识越强;以为文化交流和国际贸易密切可以消除民族区别不符合实际;相反,贸易交流越密切,冲突越多倒是事例太多。


《又见棕榈》写留学生留美和归国的心理冲突,《考验》开始,就写落叶在美国的经历了。 於梨华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留在美国,但她75年回国开始,一直热心中美文化交流,和北大,南大,复旦来往多年。对于老家宁波教育的支援,也终老不渝初心。


中国文人诗有一个普遍现象,他们的诗歌常为怀乡而呻吟,涌现不少“低头思故乡”的名句。但是在生活中他们其实常常过家门而不入,甚至“死不还乡“。  有分析认为,诗人要的是乡愁作为写诗的灵感,而回避回乡后的现实,恐怕一旦做实,就缺了灵感。



2020.5.12 published in LW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夷史札记---两条路之七(英国崛起)
2019: 中国曾有这样九所世界一流的基督教大学
2018: 我的登陆艇LSM206 (18)
2017: 北京的东四,西四牌楼
2016: 《血壮山河》之2022 诬陷韩复榘 1
2016: 五百八十亿美元换来一记响亮的耳光 公
2015: 李承鹏:写在512的爱国帖zt
2015: 橡树岭的百科全书销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