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zt 三块见证黑龙江历史的女真文古碑
送交者: 西龙不识字 2007年01月01日17:21:49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东北文化网 > 历史溯源 正文

三块见证黑龙江历史的女真文古碑


http://culture.northeast.cn   2006-06-06 14:10:24


  东北地区的古碑虽然在数量上远不如中原,但也不在少数,而且还有镌刻着女真文字的古碑,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满族的先世,兴起于九世纪的东北女真人,遍布松花江、牡丹江、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十二世纪初,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花江支流按出虎水(即阿什河)的女真人完颜部头领阿骨打,联合各部女真人反抗契丹族辽王朝的残暴统治,起兵反辽,并迅速取得一系列胜利,建立金王朝(定都按出虎水之白城——阿城市东南郊)。如同其先世、建立唐王朝东北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的靺鞨人一样,金朝建国之前,女真人无文字,记事、传令以刻木为契。与辽王朝交往,借用契丹字。建国不久,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创制女真字。博学多才的完颜希尹,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制成了女真字。天辅三年(1119年)八月字成颁行,这就是女真大字,颁行后成为金朝官方通用的文字。金熙宗完颜亶时,又创制一种笔画简省的新字,即女真小字,于天眷元年(1138年)正月颁行。从此,金代的黑龙江人在黑龙江地方创造了一种新文字。女真大小字在黑龙江、在金王朝统治的北中国并行使用,与汉字、契丹字同为官方通用文字,契丹字后来废除。在金代,女真文字为推动华北地区——北中国地区的统一做出了贡献。金代曾用女真文翻译汉文书籍多种,均失传。尽管金世宗以后,进入中原地区的女真人作为少数民族被数量众多的汉民族同化,汉语言文字普遍使用。但在其产生地、女真人的故乡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广大地区,女真文字却在此后的数百年里普遍使用,是通用文字。明代的文献记载,松花江的胡里改、斡朵里部与牡丹江流域的建州女真头领,如阿哈出、猛哥铁木耳(努尔哈赤六世祖)与九次出巡奴儿干地区的亦失哈等人,均精通女真文字,前二人向明王朝呈递的表文都是用女真文写的。而明王朝给他们的敕谕居然也用“女直书字”(女直即女真),这更可说明女真文字影响之深,使汉民族明王朝也十分重视,用于治理东北吉黑地区众多女真人部族。直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王朝,考虑到女真文字不易学习,命额尔德尼和噶盖用蒙文字母创制满文——老满文(无圈点满文),在东北地区推行。至此,产生并通行东北大地的女真文字,完成了它近五百年的历史使命。

  由于女真人与金王朝统治者并不如汉人王朝与士大夫那样对刻石勒碑铭记功德那么热心,没有在东北与北中国土地上留下许多女真文字石碑。至今为止,在东北或明清时期的东部地区——包括今天的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地域内,刻有女真文字的古碑仅有十数块,弥足珍贵。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三碑。

  按着历史顺序,第一块是《大金得胜陀颂碑》。此碑现在今天的吉林省扶余市石碑崴子拉林河岸。得胜陀,女真语“忽土皑葛蛮”,即金太祖誓师得胜之地。公元1114年(辽天祚帝天庆四年),因不堪忍受辽王朝残酷统治,按出虎水女真人完颜部首领阿骨打,联合松花江中下游各部女真人起兵反辽。同年九月,率各部猛安谋克兵二千五百人,进攻辽江宁州(今扶余东南小城子古城)。渡涞流水(拉林河),在河岸誓师,借助巫术鼓舞士气助长军威。十月一日,遇辽王朝派来镇压的渤海兵。阿骨打命次子宗干(后封辽王,即海陵王完颜亮之父)率兵出击,双方展开大战。宗干率众向前,阿骨打身先士卒,射死辽将耶律谢十。女真兵士气旺盛,人人奋勇,辽兵大败,“相蹂践死者十七八”。阿骨打率女真兵乘胜围江宁州,一举攻克,大获全胜。阿骨打在阿城市东南白城建国称帝之后,命其誓师首战大胜之地为“忽土皑葛蛮”——得胜陀。

  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从燕京回到上京会宁府(即阿城市之白城)“巡幸”的金世宗完颜雍,为追念宣扬祖先的功绩,重振朝臣民众尚武精神,下令在太祖阿骨打起兵反辽誓师之地立碑纪念,次年(1185年)七月二十八日告成,即“大金得胜陀颂碑”。

  金代的得胜陀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不仅是我国最古远的女真文石碑,而且碑颂文体与刻字书法堪称双璧,很有研究价值。此碑的碑文仿唐玄宗李隆基的《起义堂颂》和《旧宫述圣颂》,辞彩华丽,琅琅上口。书写者是孙俣、赵可,篆额者是党怀英,二人书法绵远遒劲,刚柔相济。不仅党怀英是我国金代文豪,诗文书法影响很大,赵可、孙俣也都是当时名士。更为可贵的是,此碑用汉文和女真文两种文字刻写碑文,两相对照,不仅为观赏者提供方便,更为女真文字研究者看重。数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

  刻有女真文最为著名的古碑是永宁寺碑和重修永宁寺碑。永宁寺碑全称是奴儿干都司永宁寺碑,简称永宁寺碑。因此碑刻于明代太宗——成祖朱棣永乐十一年(1413年),一般称之为永乐碑。永乐碑的历史及其所立之地关系重大。

  它们在最初及此后五百多年间,是立于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地区的。黑龙江在1858年《中俄瑗珲和约》之前一直是我国内河,除了南源额尔古纳河向北流之外,在黑龙江省漠河县折向东南之后,基本是向东流去。如果像某文说它流向北冰洋,它不仅不会是过去的内河今天的界河,这两块著名的女真文古碑也就无处立身了。汇合松花江乌苏里江之后,在黑龙江省抚远县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交界处折向东北,黑龙江流入古代的奴儿干地区(今属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在鞑靼海峡流入鄂霍次克海。明朝太宗永乐九年(1411年)内官亦失哈奉皇帝之命与都指挥同知康旺,率兵从松花江、黑龙江水路乘船到奴儿干地区中心奴儿干卫所在地特林,在元代征东元帅府旧址开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管辖黑龙江流域与乌苏里江地区已设立的近二百个卫所。亦失哈第二次奉旨巡视奴儿干地区,于永乐十一年秋在特林北山上修建永宁寺,并刻石勒碑记事,即永宁寺碑。后来,因特林有永宁寺,黑龙江入海口的村镇被中国人称之为庙街,即今天的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

  亦失哈第二次巡察奴儿干所建的永宁寺,是一座供奉观音的寺庙,是为了宣扬明王朝召抚边疆各民族的功德。取“永宁”为名则是祈愿奴儿干地区与人民永世昌宁。所建立之碑是为纪念永宁寺的修建,石碑额题就是“永宁寺记”。碑文首行为“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记”。碑铭记述了内官亦失哈奉明朝皇帝之命,巡视奴儿干,抚慰各部民众以及修建永宁寺的情况。此碑的正面为汉文,阴面为女真文和蒙古文。碑身左右两侧分别刻写汉文、女真、蒙、藏四种文字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阴面刻女真文字是“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记”全文,女真文刻写的六字真言更属罕见,明王朝视女真文字与两种蒙文藏文同列,足可见明代女真族与明王朝的密切关系,以及明廷对女真文的重视程度。

  明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亦失哈以钦差都知监太监身份再次到奴儿干地区巡视,发现“永宁寺破毁,基地存焉”,于次年春天重建永宁寺并又刻石立碑,名为“重修永宁寺碑”。同样用汉文、女真文、蒙文镌刻铭文,即《重修永宁寺碑记》。因为此碑是刻立于明宣宗宣德年间,明清两代与民国年间又被称之为宣德碑。

  历经风雨沧桑,两座永宁寺先后颓废,但这两块刻有女真文的古碑,却在此后三四百年间,仍在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地区的特林山上耸立。清末杰出的东北历史地理学家曹廷杰,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春,受吉林将军希元之命到黑龙江下游地区考察,他在《西伯利东偏纪要》中写道:“庙尔上二百五十余里混同江东岸特林地方,有砬壁立江边,形若城阙,高十余丈,上有明碑二:一刻敕建永宁寺记,一刻宣德六年重修永宁寺记……”文中庙尔即黑龙江入海处的庙街,混同江即黑龙江,宣德六年应是宣德八年。曹氏见到二碑是在1885年,距重修永宁寺已有四百五十二年。此前,清初宁古塔流人、爱国诗人吴兆骞随宁古塔将军巴海出征到这里见过;入侵黑龙江下游的俄国哥萨克士兵见过;十九世纪初曾到此调查的日本人间宫林藏见过……

  但黑龙江下游的奴儿干地区和特林,毕竟是太遥远了。尤其是那里成为另一个国家的领土之后,这两块女真文古碑的信息也就杳如黄鹤了。它们的命运,它们几百年来偶尔露峥嵘的不平常经历,甚至近年来第二块古碑——重修永宁寺碑在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小街露面的传闻,都有些神秘色彩。而它们作为明代东北与黑龙江地区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地区的历史见证,不能不令人关注。(书玉)

  来源: 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编辑: 杜筱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