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回望两千年:闲话汉朝 (7)
送交者: 一叶扁舟 2007年10月09日15:54:3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考证第四篇:
  
  1 破釜沉舟的问题,
  这个问题《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比较容易误导读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导致很多人以为项羽渡河直接攻打巨鹿城,以至于破釜沉舟,巨鹿之战这两个词经常并用,实际上这俩词关系并不是很大。《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由此可见,破釜沉舟打的是章邯的中原军,而章邯当时的主要动作就是为北部巨鹿城的王离华北军提供后勤支援,章邯兵败后,王离军缺粮,此前一直在观望的各国军队才开始进攻王离,最后项羽彻底消灭了这支军队,这便是巨鹿之战。这两次战争隔着有一个月的时间,并且就战斗的艰苦程度而言,破釜沉舟一战要比巨鹿之战大很多。
  
  2 华南军的内部问题
  《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驰弩,使临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华南军的第一任最高统帅屠雎在南越人的一次夜间偷袭中身亡,并且军队的实力也遭到了重创。按照惯例,主帅身亡,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不受控的影响,《史记.南越列传》记载:“…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这位任嚣,应该是屠雎的继任者,他在临死前,告诫他的一位部下,龙川(广东博罗)县令赵佗,不要参与中原的乱局,而是据险自守,赵佗也是按照任嚣的遗愿做的。“…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赵佗对南越的官员进行了一次清洗,全部换为自己的心腹,并且将北上的三个关口严格控制起来。这样,赵佗就成为南越的实际掌权者,南越也成为一个完全独立于中原之外的政权,并且眼看着自己的母国秦国灭亡而不闻不问,一直到几年后中原安定下来,政府才派使者来主动接触,这个后面会提到。
  
  所谓的南越,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岭南,基本就是广东,广西两省,在秦始皇下令征伐之前,这片地方是绝对意义上的蛮夷,也谈不上什么高级的文明,就如现在非洲某些地区还存在的丛林部落。据险自守这个险,指的是五岭,今天江西、湖南两省和两广的交界处的一些列山脉,道路艰险,易守难攻,如知名度比较高的大庾岭,就是五岭之一。
3 王离以及华北军的一些问题
  
  1) 华北军为什么不顾北方匈奴的威胁而南下
  首先,起义军的规模太大,除了秦国故土,整个中原到处都在起兵,并且这些起义军的战斗力很强悍,里面有很多如项梁这样的“六国余孽”,所以秦国政府需要非常庞大的兵力予以镇压;其次,还有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北方的匈奴人正在闹内讧,无暇南顾,秦国的边境线暂时没什么威胁,王离也可以大胆率军南下。匈奴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人物,就是连初中历史教科书中都曾经提到的冒顿(读“莫独”)单于,以后会详细说他。
  
  2)王离军和章邯军的关系
  《史记》中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记载,但是从具体的作战行为来看,好像这两支军队并没有受哪个人统一指挥,也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而是各自为战。大体来讲,王离的军队在黄河以北,章邯的军队在黄河以南,但是也有交叉。刘邦曾在城阳(山东菏泽)和王离的军队有遭遇,城阳在黄河以南,就是曾经被项羽屠城的城阳。王离的军队主力在巨鹿城附近这是肯定的,巨鹿离城阳有近300公里,不知道他把手伸这么远做什么。况且这块地方,章邯已经放弃了,因为他认为除掉项梁,这一带就不会再起多大的风浪----当然,这属于章邯的轻敌。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李良率军拓展领土时曾在井陉口(河北石邑)和一支秦军遭遇,而秦军将领以皇帝的身份向李良发了一封劝降书,有这个胆量的将领,肯定是王离无疑了,而根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这个时间应该在前208年十一月或之前,离巨鹿之战还有13个月,可见王离军很早就南下了,在这13个月期间,章邯一直在黄河以南作战,而王离从未发兵配合,并且《史记》中也没有任何王离在这一阶段作战的记录----应该也不会有,即使有也是无关大局的。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王离在按兵不动,看章邯的热闹,比如项羽破釜沉舟一战,章邯频频败退,而王离似乎并未发一兵一卒支援。由此看见,章邯王离这两个人的关系并不怎么样。实际上这件事完全可以理解,前面已经考证过,章邯应该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升迁上来的;而王离的来头则非常大,典型的将门世家,祖父王翦,父亲王贲都是秦始皇依仗的栋梁大将,说权倾一国也不过分,不过到了王离这里,似乎验证了那句老话,富贵不过三代,《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客曰: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为将三世者必败”这话当然是一种经验之谈了,看来王离的表现很一般,至少不如他的先辈们,否则这位门客也不会有这种言论。像王离这样的世家子弟,一般情况来说,是不屑一顾章邯这种出身的将领的。我的个人观点,血统问题应该是导致二人关系僵硬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不是在宣扬什么血统论,这种事古今中外实在太多了,不可避免。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这个“令”字比较蹊跷,似乎王离是归章邯节制的,不过这个“令”的含水量应该非常大,而王离之所以接受这个“令”,应该是因为巨鹿城内的两个大人物:赵王赵歇,还有丞相张耳,这个猎物是非常诱人的,至少从表面看,擒获一国国君和丞相,就代表灭掉了一个国家。
  
  章邯让王离围困巨鹿城----或者说王离贪功主动进攻巨鹿城,其实没什么区别---在本人来看,也没安什么好心。简单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巨鹿城周围有齐国、燕国和赵国陈余张敖等人的军队,如果这些军队放弃成见,联军作战,那王离就被陷入合围,他的优势很难讲能继续保持;反观章邯,他几乎没什么威胁,除了南边的项羽,而且还隔着一条洹河,况且他认为项羽根本不算什么威胁,他似乎在等待诸侯联军和王离火并到两败俱伤,然后出手,这样会省掉很多麻烦。如果真是如此,那章邯的这一系列筹划可以说很有水平,可进可退,游刃有余。然而他大大低估了项羽的能力,致使自己的军队几乎遭受灭顶之灾。但是尽管是这种情形,如果这时候王离放弃巨鹿城,南下---其实距离很近---和章邯联军作战对抗项羽,胜负也很难预料了。所以主将不合应该是秦军作战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3)王离军的战斗力问题
  从《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来看,王离的军队战斗力说不上多么强大,有点对不起“长城军团”,或者“华北军”这些称号,反倒是章邯的军队表现非常引人注目,我个人分析起来有两点原因:一是章、王二人的军队实战水平有差距;二是兵员的组成有区别;三是指挥官的水平有差距。
  
  《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蒙恬列传》都有记载,秦始皇派蒙恬率军抵抗北方的匈奴,蒙恬“威震匈奴”,威震匈奴的直接影响,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头曼(单于)不胜秦,北徙…”,也就是说匈奴人因为蒙恬的关系,举族北迁了,所以秦国边境相对而言比较安静,这些边兵们估计平时也无事可做,基本没有参加实战的机会,没有经过实战的兵,很难说有多强的战斗力。而章邯的军队,我们前面曾考证过,是从秦国故土召集的预备役部队---秦国男子从17岁到60岁都算是预备役---这些人中间有很多人当年都参与过一统六国的战争,战斗力肯定非常强悍,并且在镇压起义军中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兵员的具体组成,《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这些话是投降项羽的秦国士兵所言,也证明了刚才的猜想,这些降兵的家乡很多都在秦国故土境内---也就是唯一不造反的地方,章邯的军队很大部分应该是由这种来自秦国故土的,也就是函谷关西的士兵组成;
  
  《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民)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秦朝时期,普通男子至少要戍边一年,比如陈胜吴广的那900人就是这种身份,所以王离的长城军团,主要兵员组成应该是普通的按规定服役的平民,而且没经过实战洗礼,战斗力不强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话又说回来,起义这些军队中,肯定也有很多人是曾经服过兵役的,所以大概来讲,起义军的战斗力,应该和王离军的战斗力差不多,秦国政府培养了大量的战斗力不弱的起义军来消灭自己…灭秦者,秦也…
  
  根据前面的考证,大体可以勾勒出华北军最高指挥官王离的形象:将门世家出身,与生俱来的高傲,但目光短浅,好大喜功,有点像当年纸上谈兵的赵括;章邯的形象则要比王离阴险狡诈很多,比如他曾经策划过两次非常成功的大规模夜间偷袭,还有,最开始镇压起义军时,章邯率领的是由罪犯组成的军队,他能指挥一群乌合之众击败几十万规模的周章军,可见此人的指挥能力、应变能力等等是极其出色的。
  
  所以,综合以上,如果要对这两年间曾出现过的军队战斗力进行一个简单排行的话,我个人认为应该如此:
  
  1 江东子弟军
  统帅:项羽;
  特点:勇猛,顽强,疯狂,血液中先天存在的好战因子,指挥官赋予的无上精神力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变态(-_-!!);
  
  2 中原野战军
   统帅:章邯;
   特点:战士已老,雄风犹在,当年一统六国,如今再操干戈,二十年未战,依旧横扫中原!
  
  3 华北野战军
   统帅:王离;
   特点:这支军队创立之初曾有过辉煌的作战历史,无奈敌人远遁,十年未战,士兵早已消磨掉了杀气,再加上主帅易人,结果便是几乎重演当年长平之战的悲剧,只是这次战败的,是秦国。
  
  4 其他起义军
   统帅:刘季(邦)、田荣、张耳、陈余、韩广、魏咎等等等等;
  特点:没有特点。
  
  5 陈胜吴广军
   统帅:陈胜;
   特点:乌合之众。
  
  6 皇帝赢胡亥
   统帅:赵高;
   特点:废物。
  
  考证完。

10 秦觞
  
  秦帝国都城咸阳,皇宫。
  
  二世皇帝面色阴沉,正在责骂他的左丞相李斯:
  
  “到处都是暴民作乱,让朕不得安宁,你这个丞相是怎么当的?朕欲安享天下,然而不想天下这么乱,你说该怎么办?”
  
  李斯一脸的冷汗,诚惶诚恐地退下了。二世这番言论我们实在不好再评论什么了,当年始皇帝在位之时,李斯在朝堂之上可谓口若悬河,挥洒自如,是所有人注目的焦点,而现在在这位年轻的皇帝手下,李斯感觉到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他的话,皇帝不听;他的奏疏,皇帝不看;他想进谏皇帝不要再这么奢侈靡费,皇帝根本不见他……
  
  李斯感到极端的失落,这种失落的情绪如果放到后世文人的身上,很可能会引起辞官的想法,但是李斯只想保住现在的地位,只想继续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太陶醉于别人仰视的目光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以一介布衣平民的身份,爬到丞相这么高的位置,中间承受了多少眼泪和艰辛。
  
  于是他回去写了一封奏疏,告诉皇帝该怎么办。他告诉皇帝,只要继续施行严刑峻法,百姓自然会安定,而皇帝也可以继续高枕无忧,安享他的欢乐。通篇都是阿谀奉承之辞,这当然是李斯的违心之言了-----始皇帝可以听进去他讲的实话,如今的皇帝只喜欢听假话,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实话。
  
  二世皇帝看到这份奏疏很高兴,李斯也松了一口气。可是皇帝高不高兴只是次要的,如今的大秦帝国,实际的控制权在赵高手里。
  
  赵高告诉二世皇帝,皇帝既然是高高在上,就不该每天和臣子见面,况且陛下这么年轻,阅历尚浅,万一说错了话,岂不是要让那些混蛋大臣笑话,所以陛下不如深居后宫,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好了。
  
  二世皇帝竟然信了,而且也照着做了,从此君王不早朝,完全成为了赵高的傀儡。
  
  然后赵高去找李斯,以半惊奇半商议还带点责怪的口气说道:
  
  “唉呀,现在天下这么乱,皇帝却还在修什么阿房宫,李大人身为丞相,怎么也不去劝一劝?”
  
  “我去了,可是找不到皇帝的人。我确实有很多话要讲,可是没有机会。”
  
  “只要丞相大人真心进谏,这个问题我负责了。皇帝有空,我就会通知你。”
  
  于是接连发生了几件让李斯非常尴尬,让皇帝非常愤怒的事。皇帝正在进行伟大的延续人类的活动,有人通知他,丞相李斯求见。而且接连数次,都是在皇帝最不想见人的时候,李斯来了。
  
  二世皇帝非常愤怒,
  
  “朕闲了好几天,他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什么意思?看朕年轻,不把朕放在眼里吗?!”
  
  然后赵高觉得机会终于来了,李斯终于完全落入了他的陷阱,他对皇帝说了一番准备了很久的话:
  
  李斯想借沙丘密谋,私改诏书一事,要求皇帝裂土封王;
  三川郡郡守李由,李斯长子,和关东的反贼有来往;
  李斯位居丞相高位,严重威胁到皇帝的权威。
  
  谁都能看出来这是诬陷,而且诬陷的水平非常低,可是二世皇帝全天下只认识赵高一个人,他准备下令逮捕李斯。可李斯是帝国的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逮捕他,至少需要证据,或者说至少需要捏造证据。赵高便从他的长子,三川郡守李由下手,编造李斯暗通反贼的证据。
  
  李斯这么多年的丞相也不是白当的,朝中有很多门生故吏,于是很快他就知道了此事。李斯决定先下手为强,对付赵高。可是他采取的方法实在让人很觉得很无奈:向二世皇帝打赵高的小报告。
  
  二世皇帝跟赵高的关系不用多讲了,赵高就是他赢胡亥的上帝。皇帝不相信李斯的小报告,告诉李斯,赵高这个人不错,你不要随便怀疑他。李斯不死心,继续上报:赵高出身卑贱,却贪得无厌,这是个危险人物,陛下一定要除掉他!
  
  然后皇帝做了一个李斯想不到也很害怕想到的举动:他把李斯的小报告拿给赵高看了。
  
  结果不须多做猜想,赵高反咬一口,对二世皇帝讲,李斯一旦除去我,他就可以大权独揽,甚至威胁到陛下的权威,请陛下一定要早下手!
  
  二世皇帝下令,李斯谋反一事正式立案审查,主审官:赵高。
  
  李斯就这么被逮捕了,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突如其来地体会到什么叫无力感。
  
  李斯在狱中仰天长叹,感慨自己一片忠心为国为民,皇帝却被小人蒙蔽,不听进谏;感慨当年辅佐秦始皇横扫天下,如今却被关在这龌龊的监牢中;感慨帝国气数已尽,很快宫殿将会崩塌,高贵的赢氏血统将会沦为奴隶……
  
  赵高对李斯的回应是严刑拷打,并且把李斯的家人、门客等等全部逮捕。李斯经不住肉体上的折磨,屈打成招,承认自己谋反等等罪状。
  
  李斯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自己对自己精神的背叛,他想过自杀,可是内心的一点点残存的希望没让他自杀,这一点点希望就是:皇帝还是信任他的,只不过暂时被蒙蔽了心智。
  
  他还不如自杀。
  
  仅剩的一点求生意识让李斯在牢狱中继续向皇帝写奏疏,不过这封奏疏的内容让人很辛酸,李斯把自己一生的功业都说成是罪过,统一六国是大罪,统一文字度量衡是大罪,北逐匈奴、南定百越是大罪,轻徭薄赋是大罪……等等等等。我们只能用混乱和迷失来形容他的心理了。
  
  李斯也许到这时还不明白他的处境,他还是通过狱卒把这封奏疏转交了上去。理所当然,要经过赵高的手里,赵高连看都没看。
  
  囚犯还有什么资格上书!
李斯明白指望皇帝来拯救他是不可能了,于是他决定横下一颗心自己拯救自己。赵高再次派人来审讯时,他忽然翻供了,实话实说,坚持自己对国家对皇帝忠心耿耿,更不用说什么谋反了。
  
  赵高是从牙缝里挤出了一点笑容,翻供了…有骨气,继续用刑,敢翻供,继续打!
  
  李斯又一次挨不住了----也不能因此就说李斯是贱骨头,他只是个读书人,当年他负责给一座仓库看门时,见到里面的老鼠都害怕得打哆嗦。
  
  李斯再次承认自己通过长子,三川郡郡守李由,和关东盗贼勾结,预谋不轨以及其他等等一系列赵高罗织的罪状。
  
  这个时候,不知道是二世皇帝的自我意识觉醒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做了一个跟一贯行径非常不相符的举动:自己派人审讯李斯,绕过赵高的影响。
  
  赢胡亥内心对李斯并无恨意,毕竟如果当初没有李斯参与沙丘密谋,他也做不成皇帝。除了赵高不停的说李斯如何如何之外,也并无别人说什么坏话,况且李斯之前上的奏疏也让他开始对赵高有点不放心。所以他想通过第一手的资料,来了解李斯一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李斯的一次机会,往大了说,这也可能是帝国的一次机会。可是李斯以为这次审讯的人和前边的一样,为了不想再遭受皮肉的痛苦,他还是喏喏地重复着供词,我勾结反贼,我谋反,我对皇帝不利……
  
  然后此人上报给了二世皇帝,皇帝看完供词长舒了一口气:
  
  “如果不是赵高,朕差点就相信李斯了!”
  
  然后二世皇帝派人去三川郡逮捕李斯长子李由,可李由已经被项梁的军队杀掉了。赵高正求之不得,反正死无对证,编造了一套罪状加到了李由身上。
  
  李斯被定罪判刑:五刑,夷灭三族。
  
  所谓的五刑,就是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依次施加在犯人身上,先脸上刺字,再削掉鼻子,再斩去双足,再割掉生殖器,最后的大辟就是死刑,大辟有很多,斩首,腰斩,车裂,烹(开水煮),醢(乱刃剁成肉酱)……等等,李斯贪上的是腰斩。
  
  实际上,和李斯一起被下狱的,还有右丞相冯去疾,以及将军冯劫,不过这两个人铁骨铮铮,未曾向赵高低头,最后自尽身亡。只有李斯抱着一丝幻想一直苟活到现在,现在这一丝幻想已经消失,他明白自己大限已经到了。
  
  李斯和他的家人被从监狱里放出来,押赴刑场,他已经知道自己大儿子的死讯,但是已不知道伤心是什么感觉了。李斯只是目光呆滞地注视着身边的二儿子,他看到自己的这个孩子慢慢模糊起来,周围的东西也慢慢模糊起来,然后这个孩子慢慢变小,变回垂髫童子,张着双手一蹦一跳来到他身前,仰起头,拉着他的衣角说:
  
  “父亲,我们去东门外打兔子吧.”
  
  已经很久没有开口的李斯忽然发出了声音,他哭了,眼泪纵横,再没有什么斯文体面,他对自己身边的这个儿子说了最后一句话,也是他在中国史书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孩子啊,我想和你牵着狗,跟当年一样,去上蔡老家东门外打兔子,还有机会吗?”
李斯死后,赵高接任丞相位置,他被压抑的心理得到了进一步释放,他又把目标盯上了自己的学生,无知的二世皇帝赢胡亥。
  
  函谷关以东的六国已经全部复立,赵高也无暇顾及,他现在集中所有力量进行政变的准备。章邯在前线派司马欣回咸阳城刺探虚实,他担心咸阳的事会引起章邯的警觉,万一杀回来就麻烦了,所以想把司马欣扣留,不过司马欣比较警觉,潜逃了,赵高派人追杀没有得手。不过赵高很快就不担心章邯了,因为章邯得到司马欣的回报后投降项羽了。
  
  赵高要行动了,开始在朝廷群臣内进行统战工作,不过他的方式实在有些低级。他弄来一头鹿,然后堂而皇之上奏说,这是一匹良马,献给陛下。
  
  二世皇帝很纳闷地笑了,这不是头鹿吗?丞相真会开玩笑。
  
  皇帝又问下面的大臣们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些臣子们大部分都保持沉默,谁都知道赵高在搞什么鬼。不过总有些骨头硬的,就说这明明是头鹿,赵高你什么意思;当然,与之对应的,也会有人厚颜无耻说这就是马,丞相好眼光啊……然后那些坚持原则的诤臣们全部被赵高除掉。
  
  障碍都已经都被肃清,不过赵高却又遇到一个想不到的麻烦,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傀儡赢胡亥,竟然开始不听话,对自己开始不信任了。皇帝责怪他反军都这么大规模了,你怎么还说关东无事关东无事。赵高有点担心。不过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处理掉这个皇帝,那宜早不宜迟,晚了恐怕要出变数,赵高决定立即动手。
  
  公元前207年八月某日,秦帝国都城咸阳,望夷宫。
  
  一千多名全幅武装的士兵,在赵高女婿咸阳令阎乐带领下,杀掉守卫,冲进望夷宫。宫里的人四散逃窜,有反抗者皆被当场格杀,一直来到二世皇帝居住的房间。
  
  二世皇帝惊恐万分,大喊来人护驾,可是身边的侍卫都不见了,全部在忙着逃跑,到处一片混乱,皇帝身边只剩了一位小宦官。
  
  赢胡亥到这个时候还在责问这个小宦官,“你怎么不早告诉朕!”
  
  “我要说了早就被你杀了,哪里还能活到今日。”
  
  阎乐面无表情发言道,“足下恣意妄为,滥杀无辜,你背叛了天下,天下也背叛了你,你自裁谢罪吧!”
  
  二世皇帝瘫到了地下,他何曾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他以绝望到沙哑的声音喊道:“我是皇帝!我是你们所有人的君主!我命令你退下!”
  
  阎乐没有反应。
  
  “我要见丞相!”
  
  “丞相不见。”
  
  赢胡亥的表情已经有些扭曲,声音已经有些尖锐,继续毫无希望的请求,
  
  “我不做皇帝了,你们做吧,给我封个王,就行了,就行了…”
  
  阎乐没有反应。
  
  “侯!封我一个侯也好!”
  
  阎乐没有反应。
  
  二世皇帝放声痛哭,一生中第一次哭得这么真切
  
  “我什么都不要了,不要杀我”
  
  “我奉丞相命令,为天下人诛杀阁下,多说无益。”
  
  秦帝国二世皇帝赢胡亥自杀身亡,无谥号,史称秦二世。
赢胡亥先生绝对不是第一个死得这么郁闷的君王,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341年前,即公元前548年,齐国国君姜光先生,和大臣崔杼的(小)老婆私通,崔杼很生气,好容易抢过来的一个女人,难道是送给你的。
  当年姜光是崔杼从晋国(他是驻晋国大使,就是人质)迎回来,并一手扶上君主之位的。崔杼的想法很简单,我能捧起你,也能摔死你,再去迎一个姓姜的小子回来做君主就是,反正都是我说了算。
  于是姜光再次来的时候,被崔杼的士兵捉住了,姜光慌了,大声喊:寡人是齐国国君,快给寡人松绑;
  士兵:我们奉命捉淫贼,其他的不知道,有话找崔相国说;
  姜光:那好啊,快去把崔杼召来;
  士兵冰冷地回答:崔相国病了,不能出门;
  姜光忽然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对头,他感到了士兵身上传来的杀气,他开始恐惧,但是他毕竟是一国君主,于是强压镇定,说:相国大人只要放了寡人,寡人可以和他盟誓,把国家分他一半;
  士兵重复刚才的话:崔相国病了,不能出门;
  不用再多说,姜光明白了,今天他死定了。
  既然逃不掉,那就死得庄重一点,他端正脸色,平静的对士兵们说:那把我送到太庙,我要在祖先的牌位前自杀。
  士兵的回答是一支射来的箭。
  姜光死了,谥号庄,史称齐庄公。
  
  赢胡亥和姜光的死亡过程如出一辙,不过姜光的形象要比前者光辉不少,而且还称的上是位爱情烈士。
  
  顺便说一句,姜光先生惨痛的教训,说明在婚外情事件中,受伤害最严重的,一般是那位插足的第三者。
  
  赵高本以为杀掉二世皇帝,政变就算成功了,可是他遇到两个预想不到的问题,令他的这次政变几乎成了为他人作嫁衣。
  
  赵高志得意满,穿上皇帝的衣冠,配上皇帝的玺印,坐上皇帝的席位。可是群臣的反应跟当时指鹿为马时一样:沉默。这次更彻底,没人骂他,也没人捧他,更没人参拜他。赵高觉得很没面子,但是总不能把这些人都杀了吧。
  
  还有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咸阳城的南大门,和函谷关同等重要的武关,已经岌岌可危,一支反军已经陈兵城下,随时可能发起进攻,而一旦武关陷落,现在关内几乎没有兵,咸阳城破则不可避免了。咸阳城破,就代表大秦帝国覆灭,他辛辛苦苦夺到手的最高权力岂不要白白送人了。
  
  赵高考虑了很久,决定用和平手段进行谈判,他想和反军一道瓜分秦国领土,别的不说,这样做至少能保得一条命。
  
  于是赵高写了一封信函,发向武关外的反军首领,刘季。
刘季在城阳(山东菏泽)配合项羽作战结束后,掉转方向,正式西进咸阳。在昌邑县这个(山东金乡西部)地方,刘季遇到了一支非常独立的义军,领军人物叫彭越,这个时候还应该叫彭仲,就是彭老二,不过为免麻烦,一概称彭越。
  
  彭越跟英布一样是个土匪头子,确切讲是水匪,根据地巨野泽,现在的山东东平湖。关东义军群起时,东平湖一带的年轻人们请一贯德高望重的彭越做他们的首领。彭越这个人,应该说没什么太大想法的,至少不像陈胜项羽等等这些人,一门心思灭秦国灭秦国,他只求在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能站稳脚跟,所以开始拒绝了这些人的请求,然而经不住一再的请求,答应出头。
  
  彭越和这些年轻人约定,第二天正式祭旗起兵,所有人务必准时到达,迟到者,斩。结果这些孩子们没有太当真,第二天有十几个迟到的。
  
  彭越等人到齐了开始发话,口气很平和:“我老啦,本来不想再参与这些是非,不过诸位一片诚心,我也就不再推托,昨天说定了,迟来者斩,我看迟来的有不少嘛,就不全斩了,就斩最后到的那个吧!”
  
  这些年轻人,包括最后来的那位一听,都以为是开玩笑,乡里乡亲的,多大的事,什么杀头不杀头的,依旧一片嘻嘻哈哈。
  
  不过马上他们就全部安静了,因为最后那位真的被拉出去当场斩首了。这一下把这些年轻人全部震慑住了,连头不敢抬。
  
  彭越正式起兵,没有归属任何一支力量,保持中立。
  
  刘季从城阳开过来,联系彭越,一起进攻昌邑城,昌邑城防守坚固,他们的士兵又不像项羽的江东军那么强悍,昌邑城没有攻下。刘季又联合了魏国的军队----章邯灭掉魏国,国君魏咎自杀后,在楚国帮助下二次复立,现在的君主是魏咎的弟弟魏豹----再次进攻昌邑城,仍旧没有攻下。
  
  刘季无心恋战了,他跟所有的统军首领一样,只想第一时间攻下咸阳,抢得关中王这顶金光闪闪的帽子。于是放弃昌邑城,继续西进。彭越没有跟随,留在当地,还是保持中立。
  
  刘季的军队很快开到中原地区的重镇陈留城外,陈留是秦国政府的一个后勤补给中心,不过刘季对这个不感兴趣,他跟之前的想法一样,这个地方能打下来就打,打不下来就放弃,进攻咸阳才是第一目标。
  
  刘季这个人很注重生活质量,比如喜欢洗脚,现在说法叫足疗,而且还是异性足疗,而且一只脚一个人。这次洗脚时,忽然有士兵进来通报,说军营外面有人求见,并且送上了谒刺(名片)。
  
  刘季接来一看,上面写着,高阳贱民,郦食其(读“立义基”),求见沛公刘季,商议天下大事等等等等。
  
  刘季是非常注重人才的,因为他很了解自己的不足,于是问通报的士兵:
  
  “什么样一个人?”
  
  “长得像读书人,衣服像读书人,头冠也像读书人。”
  
  “读书人啊,不见!”
刘季讨厌读书人倒并不是完全因为自己不喜欢读书,而是这些读书人大部分都让他很失望,见了面先劈头盖脸一顿倾泻墨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今天,孔丘本乃私生子,庄子文章都靠编……听得人云山雾罩,不知道在讲什么,等终于说到正事了,才发现一点干货都没有,很少有像张良那样让人听了心悦诚服,自愧不如。
  
  这位看门的小卒拿着名片又回来了,老老实实对郦食其讲,沛公说他正在考虑天下大事,没空见你这样的读书人,而且沛公也不喜欢读书人,经常把读书人的冠摘下来撒尿。
  
  郦食其忽然拔出随身的佩剑,指着这位看门士兵,吹胡子瞪眼,高声叱道:“回去再报!就说我是高阳酒徒,什么读书人!”
  
  小兵吓了一跳,把名片都掉地上了,心想这年头怎么连个老头子都这么大火气,慌慌张张捡起来,又回来报告刘季:“沛公,外面那个人实在不好惹啊,拿剑要砍我啊,他说他不是读书人,是什么高阳酒徒。”
  
  刘季一听两眼放光,酒徒?好啊,难得有同道中人,赶走两个洗脚的女孩子,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擦脚穿鞋,披甲戴盔,抓起一柄长矛,朝地上一戳,大喝一声:“见!”
  
  高阳(河南杞县)离陈留很近,郦食其是高阳县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位看门老头。由于陈留地处中原腹地,所以关东大乱后,各种旗号各种规模的起义军一批批经过陈留,郦老头便一次次上门推销自己,可不是人家看不上他,就是他看不上人家,现在刘季开过来了,他又来碰运气,经过刚才的一番折腾,刘季答应见他了。
  
  郦食其昂首挺胸进来了,也不参拜,也不提喝酒,跟刘季大眼瞪小眼瞪了好大一会儿。
  
  郦食其发话:“我看你这架势,不是要灭秦,而是要帮助秦国灭诸侯吧。”
  
  “放屁!睁眼胡说八道。”
  
  “如果想灭秦国,就对我老人家客气一点。”
  
  刘季一看这老头有意思哈,没有一般读书人的酸气,马上端正神色,请郦食其坐下。郦食其不紧不慢地开口了,讲述的内容是战国时期的纵横之策,或曰乱世生存法则,这正是刘季想知道的,听着听着刘季对郦食其开始有点欣赏了,于是请他留下吃了顿饭,绕了半天后终于绕回如何灭秦的问题了,刘季问:
  
  “计将安出?”
  
  “止步陈留,暂缓西进!”
  
  “何出此言?”
  
  “阁下率领的不过是一群乱兵散卒,人数连一万都不到,凭这点力量,不可能攻下咸阳。而陈留这个地方,乃中原要冲之所在,城中积粮无数,如果能攻而下之,在此树立旗号,招揽天下壮士为己所用,等到羽翼丰满,兵多粮足,阁下定可以纵横天下!”
刘季听完后的感觉就像堵塞了很长时间的脑袋忽然被人通了一般,茅塞顿开。他也知道自己这点实力,可是他不知道怎么办,只能闭着眼西进西进,要是张良在身边就好了,可是张良很早就从楚怀王那里借了几千兵,正在全力投身于复立韩国的大业,不在刘季身边(韩国故土的位置大约在河南省中、西南部),而刘季身边这些人,像曹参,樊哙等等,上阵杀人可以,出谋划策一点不懂;萧何倒是个读书人,可惜他的专长是搞后勤,也不懂谋略。也正是张良不在刘季身边,郦食其这个老头子才有机会登场,甚至可以说闪亮登场。
  
  郦食其这话说得是很有气势,可是刘邦更想知道,陈留城怎么打?自己这万把人一路几乎就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郦食其仿佛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说,陈留县令是他的朋友,他可以去说服这位县令放弃抵抗,并同时让刘季做好夜间攻城的准备,万一谈判不成,他也可以做内应,强行攻下陈留城。
  
  刘季便在城外开始等,越等越担心,这老家伙会不会反水啊,不过很快郦老头就来了,手上拎着个东西,刘季打开看吓了一跳,竟然是一颗人头。
  
  这是陈留县令的人头,郦食其没有说服这位县令投降,便痛下杀手,半夜砍下了自己这位老朋友的头颅,翻城墙跑出来献给刘季。
  
  刘季开始攻城,但是并没有用云梯巨木等等这些攻城器械,就用了一根竹竿,竹竿头上插着陈留县令的人头。明亮的火把下,城上的守军看到自己的指挥官都已被斩首,全无斗志,弃城投降。
  
  刘季收编了陈留城的兵卒,征用了秦国政府的粮草,高高竖起他红色的大旗,开始招揽四方的豪杰,积蓄力量,郦食其就留在身边,做他的首席谋士,暂时扮演张良的角色,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也被刘季委任为将军。
  
  刘季在陈留县停留了近两个月,果然跟郦食其设想的一样,刘季的军队规模已经翻了几番,再加上充足的粮草,刘季豪气冲天,自我感觉极其良好,他决定挥军进攻开封(今河南开封东南),然后西向进军函谷关,灭掉秦国!
  
  可是进攻开封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只好采取老办法,攻不下就围困。刘季正在发愁,却接到一个让他更发愁的情报,秦将杨熊率领军队,正在火速开过来驰援开封。这个问题很严重,开封的守将赵贲如果和杨熊里应外合,刘季就遭遇腹背受敌的窘境,于是果断放弃开封,迎战杨熊。
  
  幸运的是驰援的这支队伍兵力不足,刘季靠人数优势击败了杨熊,但是经此一役,刘季感觉取道函谷关似乎有些不切实际,因为北方的诸侯军太多了,项羽的军队,赵国的军队等等,每个人都死盯着函谷关,死盯着关中王这个代表当时最高荣誉的称号,进攻函谷关不仅仅要对付秦军,还要对付这些所谓的友军。
  
  于是刘季改变战略规划,决定避开与北方诸侯军可能的纠缠,放弃函谷关,从咸阳的南大门---武关入手,虽然距离稍远了点,但麻烦肯定要小很多。


  刘季只要能想通了某个道理,便能举一反三,这是他的一大长处。他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召集关中各县的头面人物开大会,首先宣布,按照楚怀王的当初的约定,第一个进入关中的便是关中王,我刘季现在是关中王了。然后话锋转变,说秦国原来的制度太严酷,所以将之前所有的法律条文一概废除,压缩为三条:杀人者死,伤人者抵罪,偷盗者抵罪,所谓约法三章。并且,所有原来的秦国官员,官复原职。最后表明自己的立场,我刘季之所以不在咸阳称王,为的是等待关东各路诸侯的到来,到时再制定详细的施政方针。
  
  然后刘季将这次会议的精神通告关中各县,虽然他这三条法律实在太粗略了,但足以让各地的老百姓欢欣鼓舞,争着来霸上劳军。然后刘季又告诉这些人,我这里粮草充足,不用劳烦大家,诸位辛苦了,各安其位就是最大的劳军了。
  
  这一系列的举动让关中子民仿佛看到了救世主一般,唯恐刘季不留下来。刘季也确实想留下来,正好这时有人建议他,驻兵函谷关,堵塞关东诸侯来秦的必经之路,这样就不用担心有人来争夺关中这块宝地了。
  
  这话正说中刘季的心思,他现在的眼光只盯着关中,还没有夺取天下那么远大。于是他没有跟张良商量,立即发兵函谷关,竖起大旗。秦国是我灭的,关中是就是我刘季的,谁都没资格来抢。
  
  然后,项羽来了,刘季即将为自己这个大错误承担极其严重的后果。
先说一点改动,从下文开始,刘季要改名刘邦了。关于刘邦这个名字的来历,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刘季发迹以后改名刘邦,至于到底什么时候改的不好说,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刘季(四儿)现在已经是关中王了,再刘四儿,刘四儿的叫总是别扭-----估计他自己也会觉得别扭,刘邦这个名字听起来要气势多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八月初八生的),系贫民出身,后来投军没几天就改名元璋了,还给自己弄了个字,国瑞。如果允许以后事推前事,那刘邦改名有可能更早。
  
  另,《史记》中明文记载,刘邦有兄弟四个,分别叫刘伯、刘仲、刘季、刘交,也就是刘大、刘二、刘四、刘交,没有刘叔(刘三),原因不明。其中,刘大刘二刘四是一个妈,刘交一个妈,看来刘大爷还是个二婚。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ZT】【金钱是共产党人生存的基础】
2006: 都道我不如归去,试问卿于意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