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走进乔家大院(组图)
送交者: LuZhiShen 2011年02月14日11:12:3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走进乔家大院(组图)

大山无言

    最早认识山西祁县乔家堡的乔家大院,是在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此片是根据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妻妾成群》1989年问世,亦是著名作家苏童的成名作,核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夫多妻制”。

    1989年在中国当代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冷酷阴森的《妻妾成群》和它的“一夫多妻制”这时问世,应该很有意义。当年看“大红灯笼”,大山想到的只是一个封建大宅院,今天走进乔家大院又想起《妻妾成群》后,感到“一夫多妻制”多么像“××合作制”。

    苏童小说的特点是阴森,张艺谋的“大红灯笼”也拍得阴气森森。那里面的老太爷你至始至终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充其量你也只见个让人看一眼就喘不上气来的背影。

    走进乔家大院,你在那些高大阴森的院落和深黑的窄巷里,处处看得见这个让人压抑的背影。如果你再了解一些乔家大院背后的故事,这种感受会更深。当然,这些故事你在那些导游嘴里是永远听不到的。

    也许,你曾在乔家大院高大的院墙下,看到过一个在那蹲着的晒太阳的不起眼的老农民,你也许还真瞅了瞅他,但他连看都没看你一眼。而这个老农民才可能是真正知道乔家一些事情的人。

    这些都是大山的个人感受,别人去山西、去乔家大院什么感受我就不知道了。

    关于乔家大院,资料上是这么介绍的:

    一誉“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二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这里将乔家大院定位于“民居”,且将它置于一个不能再高的位置上。望着这第二誉,大山想起那句:“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不知这个“想”是否妥贴。皇家民宅对天上地上,故宫乔家对龙肉驴肉,不妥贴吗?再说山西的驴肉也的确天下一绝。

    既然将乔家大院定位于“民居”,接踵而来的介绍就更多了——“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华丽的民居要数汾河一带的民居了,而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

    然而,大山一走近乔家大院,还没迈进乔家高大的门坎,便在脑袋里闪出一个念头:这是民居吗?乔家大院是民居,苏州园林是什么“居”?为什么苏州园林不叫民 居?如果苏州园林叫民居,“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还能成立吗?难道苏州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便“官居”,而乔家大院出了 城郭,不居闹市便“民居”吗?

    百度上的一段介绍中说:“乔家大院并非想象中的那种普通的院子,它实际上是一座城堡。”这段话大山认为说的挺实际。

    乔家大院和祁县的一些“民居”相同,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4、5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二是主要房屋 都是单坡顶,无论厢房还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由于都是采用单坡顶,外墙又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三是院落多为东西 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

    这里的“外墙高,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4、5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大山前不久看过的一些墙厚窗小的福建永定土楼差不多。实际上,一些永定土楼也不是什么民居。四川大邑县的刘文彩的深宅大院早早被政治定性了,不然,或许也四川大邑著名“民居”了!

    乔家大院墙高院深,院套院,院连院,左一个门或宽或窄,右一个门或高或低,阳光当头且阴影深重,夜深人静孤身进入真得有个好胆子!大白天里,大山和妻子走进一些没有游人的院落,亦感到凉气袭人,真不知乔家的几大家子人是怎么在里住的?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 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

    而今,乔家大院因“民居”,因《大红灯笼高高挂》,因《乔家大院》、《昌晋源票号》、《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等40多部影视剧而闻名。中外游客来了800多 万人次,江泽民、乔石、刘华清、李铁映、薄一波、钱琪琛、唐家璇等40多位国家领导人,以及郑孝燮、费孝通等专家学者们也来了。〔山西人应该记住这个郑孝 燮,没有他,平遥也许会和申遗无缘的〕

    这里,没有朱熔基,后来他和夫人去了灵石县的王家大院。同为总理,这很不像周恩来了。人家是一把手一看中大寨,虽然自已不去,但周是不但亲自去,那是真上心呀!可以说当年的农业学大寨,周恩来真是推波助澜。

    乔家大院本来就阴森森的,拍《大红灯笼高高挂》时留下的一串串大红灯笼挂在那儿,就更阴森森的了!

    乔家大院的3个大门6个院落我都进去了,但内套的20个小院313间房屋不可能都进去,也没必要都进去。

    对了,有介绍说:从高空俯视乔家的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但大山只在地上走没从天上看,它像不像大吉大利的双“喜”字,就不知道了。

    离开乔家大院时,大山回头望了它半天。对它的威严高大,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布局严谨,建筑考究是认同的,说它整齐也可以,但说它端庄则不同意了。

    离开乔家大院回到东北,有件事感到很遗憾。有资料介绍说:乔家大院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这个我没注意,导游也没说,不知乔家的140余个 烟囱都各有什么特异。乔家大院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我没注意,说来也不算我粗心。我只注意它的雕梁画栋,堆金立粉了,只注意它大门口的石狮子和各个套院 门口蹲着的东西了,它从前出气的地方现在也不出气了,谁往那地方看呀!诸君哪位再去,不妨问问导游。

    写到这里,大山还有几个不明白的问题是:

    一. 乔家大院历经多次运动是怎么保存下来的?百度上,乔致庸既然是商业金融资本家,土改时,乔家堡的农民们没扑向乔家大院和他的子孙吗?文革时,有哪些 东西被破坏了?同为山西,云岗石窟里的佛像那么多没脑袋的,乔家这么多象征“封建文化”的东西红卫兵为什么没来砸?

    二. 而今乔家还有后人吗?

    三. 乔家大院既然是民居,它的产权属于谁?它既非地主又非资本家豪宅,你没收了成你的了有道理吗?

    这些,导游都不会说,但这些问题才更有故事更有意义。

    每到一地,尤其是参观人文景观,导游不说的你也不问不想,大山认为你是白去了。有人说:出去走走也就图个乐子,想那么多干什么!大山认为:出去走走就图个乐子,不如哪都不去,花钱不说还累个贼死,在家吃喝玩乐搓麻将你不也挺乐吗?




后记:

     我每次带客人去参观乔家大院,讲解完后,客人都会提这样一个问题:“乔家大院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是啊!乔家大院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找资料,请教他人,终于在一本旅游书上看到了,我把大意介绍给大家:

     1938 年,日寇侵略我中华大地,烧,杀,掠,抢,涂炭生灵,无恶不做。乔家的主人就是从那时起,把能带的能拿的都带上,远走他乡,离开了乔家大院,再也没有回 来。只留下本家的人和佣人看守着大院。为了不受日军的侮辱,乔家的乔星斋跑到祁县城附近的九汲村天主教堂,找到当时驻祁县的神甫,是 一意大利人叫孟择喜,说明乔家和教会的关系,请求援助,孟择喜立即赶到乔家堡村,在乔家大院门口挂上意大利国旗,并以神甫的名义写上“安民高示”,对日军 官讲,“这里的人通通是“神”的子民,你们不能乱来”,日军就不在来骚扰了。因为,在二战时期,日本和意大利是盟国,站在一条战线上,所以,乔家大院就躲 过了浩劫。

    1966年, 全国的一场“文化运动”风暴开始了,“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破四旧,立四新”,东观的红卫兵喊着口号冲向大院要来砸,当时,乔家大院被祁县党校占 用,看大门的是一位叫原成瑞老人,见情况不好,马上关闭大门,任凭“小将”们擂打呼喊,他全然不离,就是不开门。时隔几日,原大爷开着大门扫卫生,红卫兵 乘机冲进大院来,原大爷见状不好,情急之中,大喊一声:“这是县委党校,是党的东西,是国家的财产,不许动,谁要砸,我把钥匙交给谁。。。。。”,随后, 把一串钥匙往地上一摔,竟无人敢动手,把他们吓住了,就这样,又避免了一场厄运。从此,大院大门紧闭,再也不敢开了。

    新 中国成立,乔家大院被部队占用,成为荣军院,****伤残军人,后又被省财经厅占用,成为财经干部学校,“文革”时期被祁县县委占用,成为党校。直到 1985年祁县县委,县****决定把乔家大院开辟为山西民俗博物馆,并于1985年筹集,1986年11月11日开馆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 

     我们导游给客人介绍说:乔家大院是一“喜宅”,从平面俯视图来看,是一大吉大利的喜字,是啊,它能躲过那么多的磨难,那么多的。。。。。,经历了风风雨雨,还是那样叫人赞叹!是不容易啊!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寻找当年审判四人帮的无删节版录像
2010: 大宗师: 国际章或是北京胡同章
2009: 罗伯特·韦尔: 张戎和哈利迪的攻击毛
2009: 我想回到30年前,那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
2007: 第一章 刘邦称帝
2007: 广阔天地山乡岁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