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学会利用反对势力:菲律宾当代摩洛分离组织的发展及和谈历程
送交者: geweihao 2012年05月08日10:46:4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学会利用反对势力:菲律宾当代摩洛分离组织的发展及和谈历程


罗圣荣 2王跻崭

(1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昆明650091;2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650091)


摘要:自1968年的“贾比达事件”以来,菲律宾的摩洛分离运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各种摩洛分离组织不断涌现,摩洛人的离心倾向愈来愈严重,独立建国的呼声日趋高涨。与此同时,摩洛分离组织与菲律宾政府的和谈也时断时续,个中玄机也使得菲律宾的政局变幻无常。贫穷、落后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是菲南部长期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对菲律宾政府而言,要最终解决摩洛分离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菲律宾;摩洛人;分离运动;和谈

        菲律宾南部的摩洛分离运动一直是菲独立以来历届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2007年8月以来,菲南部局势持续升温,菲政府军与摩洛反政府武装在菲南部不断发生激烈冲突,引发全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菲律宾南部这块是非之地。


  菲律宾的摩洛人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集团,并非是单一种族、文化或语言的族群。它包括多个民族,摩洛人大约有480万,约占菲律宾总人口的8%,属伊斯兰教逊尼派,大部聚居在菲律宾南部的苏禄群岛、棉兰老岛、巴西兰岛和巴拉望岛等地,主要由拉纳奥的马拉瑙人、哥达巴托的马京达瑙人、三宝颜的萨马耳人、达沃的桑伊人、巴西兰的雅甘人、苏禄的塔乌苏人等组成。[1](P248)摩洛人在种族特质上与其他菲律宾人并无不同,但在14~15世纪他们相继皈依伊斯兰教后,上述族群逐渐具备了一些共同的文化特征,以致所属成员自视为一个整体而与菲律宾其他民族区别开来。[2](P115)摩洛人在抵抗殖民征服的斗争中结成同盟,共同的命运和信念加速了他们的融合过程,最终形成统一的民族。
  在西班牙和美国殖民统治下摩洛人与殖民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两个殖民帝国都未能将南部的摩洛人问题彻底解决。西班牙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客观上促进了菲律宾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但那只是一个以信奉天主教的民族为主体的国家,而以摩洛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则始终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这就为日后的分离主义运动埋下了伏笔。[3](P121)虽然美国的统治有别于西班牙,然而在利用菲律宾天主教徒打压摩洛人这一点上,它显然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并无太大的区别。美国采取的殖民政策和措施加速了菲律宾摩洛民族的形成,加剧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对立,美国的殖民统治,播下了菲律宾当代摩洛分离运动的种子。菲律宾独立后在对待南部摩洛人问题上政策有失偏颇,导致南部问题无法妥善解决,也因此导致冲突不断。尽管如此,在1968年“贾比达事件”发生前的菲律宾南部摩洛分离运动,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在组织上都未能造成多大影响。1968年3月发生在马尼拉湾科雷吉多(Corregidor)岛上的“贾比达事件”1968年3月17日,一批来自菲律宾南部苏禄省的新兵(数目说法不一),大约在28—60名之间,在马尼拉湾科雷吉多(Corregidor)岛贾比达镇训练营集训,被信奉天主教的菲律宾军官下令集体枪杀。这批新兵先被告知他们接受丛林游击战术,目标是对付菲共。但新兵后来得知受训的真正目的是要他们渗透到马来西亚沙巴洲进行破坏工作,由于菲律宾穆斯林与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之间关系一直暧昧,受此影响这批士兵便欲退出。菲军方为防止机密泄露而将他们集体处决,一名幸免于难的士兵得以侥幸逃脱才使事件真相遭到曝光。参见江炳伦著:《南菲律宾摩洛反抗运动研究》,中国文化大学法学院出版,1999年,第72页。成为菲律宾民族、宗教矛盾激发的导火索,几个摩洛人组织声称“这是马尼拉政府对穆斯林犯下的不可辩驳的罪行”,[4](P202)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示威活动。之后南部摩洛人从零星、自发的反抗迅速演变为有组织的针对菲律宾中央政府的抗争。

二 

  
        1968年的“贾比达事件”成为菲律宾当代摩洛分离运动的新起点。同年5月1日,“穆斯林独立运动”分离组织(Muslim Independence Movement ,MIM)宣告成立,并宣布以谋求棉兰老的完全独立为最终目标。此后,分离运动迅速高涨,分离组织也得到飞速发展,摩洛人在与政府武装抗争的同时,也时断时续地开展了与政府漫长的和谈。
        “穆斯林独立运动”分离组织的成立加剧了菲律宾国内的紧张局势,为缓解国内紧张局势,菲政府通过收买和委以高官等手段招安了“穆斯林独立运动”组织的一些上层领导人。此举遂让一些年轻的骨干成员对该组织感到失望,他们俟机脱离该组织,并在菲律宾大学教授密苏阿里的领导下秘密组建了“摩洛民族解放战线”( 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即MNLF,简称“摩解”)。1972年,密苏阿里密访利比亚,在得到利比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摩解”才正式曝光,年轻一辈从此获得分离运动的领导权。该组织以将菲南部穆斯林地区从菲律宾分离出去,成立一个独立的“摩洛共和国”为宗旨。摩解还专门组建了自己的武装“摩洛民族军”(Bangsa Moro Army,即邦沙摩洛军BMA)。[5](P75)摩解成立后,对内向菲律宾政府发起武装对抗,对外则展开宣传攻势,以期扩大国际影响。
  摩解通过发动内外攻势,国际影响日渐扩大,逐渐赢得了“伊斯兰会议组织”及许多穆斯林国家的支持,成为“伊斯兰会议组织”中惟一代表菲律宾穆斯林的正式观察员。1976年,在“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不断施压下,菲律宾政府与摩解签定了“的黎波里协议”,规定“摩解放弃独立要求,而菲政府允许摩解所在的棉兰老13个省和9个城市实行自治”。虽然签署了停火协议,但是双方对它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摩解认为政府对协议执行不力,要求穆斯林国家施加压力,使之按自己的理解执行,即建立完全由它主导的穆斯林自治区,实际上是要实现独立建国的愿望。[6](P263~264)然而在1977年举行的菲律宾南部13区全民公决中,反对把13区合并成一个由摩解统治的自治区的占97.19%,赞成在摩洛人地区实行自治但自治权不能与中央政府的权限相冲突、自治政府应在中央政府控制下的占96.02%。[7](P235)这说明,大多数棉兰老人并不愿脱离菲律宾共和国。对“的黎波里协议”理解的不同致使此次达成的停火协议随之破产,同年年底双方又陷入兵戎相见的境地,密苏阿里被迫流亡中东。“的黎波里协议”的破产亦导致摩解高层因为路线之争而发生分裂,摩解第二号人物萨马拉特指责密苏阿里有共产主义倾向,偏离伊斯兰教,也不认同他对自治的理解,遂自行组织了以巴基斯坦为基地的、更为激进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 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即MILF,简称“摩伊”)。



        “摩伊”目前是菲律宾最大的穆斯林分离运动组织,自1978年成立以来,坚持以在菲律宾棉兰老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为奋斗目标。成立后的摩伊力量不断壮大,其活动范围主要在棉兰老中西部和南部7个省的13个营地和33个卫星营地。后来,归顺菲律宾政府后的密苏阿里被任命为棉兰老摩洛人自治区的主席,摩解亦与政府军合并,共同维护地方治安,而摩伊则成了最大的反政府武装。2000年密苏阿里回首往事时曾经说,当时作出与政府和解的决定是非常痛苦的,但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他们不得不与坚持独立的摩洛兄弟决裂。[8]
        上世纪80年代初,摩伊内部又分裂出激进伊斯兰分离组织“阿布沙耶夫组织”(Abu Sayyaf Group)。该组织呼吁进行伊斯兰革命,主张采取一切手段反对基督徒、建立独立的南方伊斯兰国家,众多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加入到该组织,坚决反对与政府举行任何形式的谈判。1991~1995年,“阿布沙耶夫组织”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其中:劫持94起,爆炸75例,抢劫58次,暗杀50次,纵火24次,袭击12次,撞车9次,造成165人死亡,331人受伤。[9]该组织与巴基斯坦、黎巴嫩、阿富汗、利比亚、巴勒斯坦、苏丹等国的国际恐怖组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不断得到一些穆斯林国家的暗中支持。此外,他们还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交往甚密,并接受“基地”组织的训练和资助,向境外输送恐怖分子。美国在“9·11”事件发生后明确宣布“阿布沙耶夫组织”是恐怖组织,与菲律宾成立了反恐统一战线,剿灭“阿布沙耶夫组织”。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述摩洛分离组织均对科拉松·阿基诺领导的反对马科斯政权的民主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为回报,科拉松·阿基诺曾允诺如其当选将答应给予棉兰老地区自治。科拉松·阿基诺如愿登上了总统宝座,随即颁布一项新的法令宣布棉兰老地区自治。但摩解对寄予厚望的科拉松·阿基诺政府开出的自治条件表示失望,因为它所包括的自治范围仅仅只有4个省而不是在“的黎波里协定”中所包括的13个省和9个城市。[4](P199)而身为总统的科拉松·阿基诺在众多因素的制约下不能再作任何让步,在此情况下谈判又一次无果而终。于是摩解继续号召开展武装斗争,暴力冲突也随即不断升级。而“摩解”领导人密苏阿里于1988年不得不再度流亡中东。


       1992年,科拉松·阿基诺的继任者拉莫斯与摩解重启和谈,经过长达三年多的努力,双方于1996年终于达成停火协议,为结束在棉兰老的武装冲突带来了曙光。同年9月13日,从中东返回的密苏阿里就任棉兰老自治区主席。从表面上看菲南部摩洛问题似乎得到了控制,然而,当地的其他穆斯林领导并不认同这一点,特别是以萨拉玛特为首的摩伊坚决反对这个停火协议。萨拉玛特认为这种自治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自治,也未能实现建立独立伊斯兰国家的最终目标。因此,尽管拉莫斯总统与“摩解”之间达成谅解,但摩伊仍选择继续坚持分离主义武装斗争。此后,拉莫斯总统在1997年表示希望与摩伊再次谈判,但摩伊坚持独立建国的强硬立场使谈判很快陷入了僵局。
       1998年,时任菲律宾总统的埃斯特拉达与其所领导的菲政府表示愿意继续与摩伊谈判。为了更好地研究问题和表达谈判的诚意,埃斯特拉达总统甚至决定在棉兰老和苏禄地区现场办公三个月。1999年5月,摩伊提出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或利比亚举行正式谈判的要求,使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埃斯特拉达政府认为菲南部的和平进程完全是国内的政治问题,谈判必须在本国进行,其出发点是不想将事态国际化。加之1999年受东帝汶独立的鼓舞,摩伊在与埃斯特拉达政府谈判时继续提出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的要求。与此同时,“阿布沙耶夫组织”绑架几名外国游客的恐怖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棉兰老岛上的冲突,也为埃斯特拉达政府与摩伊之间的和谈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日趋严峻的分离问题和恐怖主义问题,进退维谷的埃斯特拉达政府不得不再次采取“大棒”政策。2000年2月,政府军进攻摩伊营地,双方重燃战火,4月,埃斯特拉达宣布与摩伊的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



  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2001年摩解与摩伊之间达成了一项旨在菲南部缔造和平的协议,协议决定孤立极端分离组织“阿布沙耶夫组织”。与此同时,阿罗约政府亦与阿布沙耶夫组织积极谈判,并于2001年8月签署了停火协议。然而,9·11后美国政府指责“阿布沙耶夫组织”与基地有联系,并把菲南部描述成为“基地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天堂”,阿布沙耶夫组织则被定性为全球恐怖组织之一。同时,美国派遣660名的特种部队到达菲律宾南部协助菲律宾反恐,菲美军队为此举行了代号为“肩并肩”的联合军事演习。[11]此举让阿布沙耶夫组织怀疑阿罗约政府谈判的诚意。
  美国军队的出现无疑给准备与南部分离分子继续进行和谈的阿罗约政府增加了谈判的筹码,菲政府方面谈判的立场开始变得强硬起来,并借反恐之名对南部的摩洛分离组织发动了新的攻势。此外,菲政府军还指责摩伊破坏停火协议,并为阿布沙耶夫组织提供庇护。实际上,摩解和摩伊以及后来的阿布沙耶夫组织成员之间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许多阿布沙耶夫组织成员和他们的父兄都曾经参加过摩解或摩伊,这三个摩洛武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菲律宾政府军在难以剿灭“阿布沙耶夫组织”之时,就不断指责摩解或摩伊对阿布沙耶夫组织提供庇护。例如,2001年5月底,阿布沙耶夫组织成员在道斯·帕尔玛斯绑架了人质之后,由于政府军将巴西兰周围的海岸线完全封锁,他们一直找不到落脚点,在海上漂泊了两天后最终在属于摩解势力范围的地方登岸。阿布沙耶夫组织的武器和摩伊的武器并无差别,军方也因此怀疑是摩伊为阿布沙耶夫组织提供了枪支弹药。
  菲南部的和平进程在国际反恐进程的影响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以致菲国内有关人士批评说“正是美国的反恐破坏了菲国内的和平进程”。[11]而阿罗约政府紧紧追随美国的做法也在国内引起不少争议。只要摩伊等反政府武装不放下武器,美国就可以借反恐之名对菲律宾提供军事援助。摩伊等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的持续对抗,正好让美国对菲律宾这个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实施军事介入找到了最好的借口。例如,2008年7月28日,菲政府代表与摩伊代表在马来西亚就南部穆斯林祖传领地问题签署谅解备忘录,并定于8月5日签署和平协议。所谓穆斯林祖传领地,是指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占领的菲南部地区穆斯林聚居区域。祖传领地问题是菲政府与摩伊和谈的关键问题,对于扩大菲南部穆斯林的自治区域、政治权利和自然资源利用权利至关重要。[12]菲政府“土地换和平”计划,除了遭到国内反对势力的声讨外,美国驻菲律宾大使凯莉也对此明确表示反对。[13]阿罗约政府为争取内外支持,于2008年8月突然对摩伊展开大规模进攻,提出清剿摩伊力量,捍卫每一寸国土。
  2010年赢得总统大选的阿基诺三世曾提出在上任百天之内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恐怕很难实现。一方面双方之间的矛盾分歧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菲律宾政府偏重军事手段的处理方式阻碍了摩洛人的国家认同。因此短期内摩洛人问题依然是菲律宾国家整合的最大问题。
        菲律宾南部的摩洛人问题的实质是菲律宾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问题。菲南部长期的动荡不安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失当,造成了摩洛人的贫穷和落后,与菲国内其它地方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离心的倾向愈来愈强烈,国家的整合过程遭到强有力的抵制。虽然一直以来菲律宾历届政府为解决摩洛人分离问题付出了诸多的努力,但几百年来的摩洛人与天主教徒之间的是非恩怨,已经演变为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代表的摩洛人与掌控菲律宾政府的天主教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由于受到外界和其内部的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弭。对菲律宾政府而言,要最终解决摩洛分离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陈鹏.东南亚各国民族与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
[2]金应熙.菲律宾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3]陈衍德.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与族际关系[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4.
[4]Syed Serajul Islam,Ethno-Communal Conflict in the Philippines:The Case of Mindanao-Sulu Region ,from Ethnic Conflict and Secessionism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Causes, Dynamics, Solutions[M]. Edited by: Rajat Ganguly ,Ian Macduff ,Murdoch University, Australia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New Zealand,2003.
[5]W K.Che Man. Muslim  Separation: The Moros of Southern Philippines and the Malays of Thailand[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6]陈鸿瑜.菲律宾的政治发展[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
[7]Homos M·McKenna.Muslim Rulers and Rebels: Everyday Politics and Armed Separatism in the southern Phlippine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
[8]菲律宾其他反政府非法武装 IEB/OLI.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5-03/02/content_1554555.htm.
[9]包茂宏.菲律宾的民族问题[J].世界民族,2004,(5).
[10] Anthony Smith. Backgrounds the Separatist Conflict That Has Wracked the Southern Philippines and Discusses the US Military Involvement in the Area[EB/OL]. http://www.questia.com/PM.qst?a=o&se=gglsc&d=5000655832.
[11]许利平.菲律宾反政府武装为何剿而不灭[N].青年参考,2008-08-23.
[12]菲欲以土地换和平,美国反对[EB/OL].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08/0816/article_40540.html.

0%(0)
0%(0)
    为何那么多好帖不置顶?置顶的基本是运毒轮造谣贴  /无内容 - geweihao 05/08/12 (225)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中国人奇怪的仇美情结
2011: 毛泽东是人还是神?
2010: 毛泽东26年与改革开放26年比较
2010: 触目惊心: 腐败和自杀盛行的改革开放
2009: “一穷二白”的"旧中国" 能
2009: 看中国癌肿、生命与金钱的30年-毛泽东
2008: 如果这是宋史 (四十一)
2007: 《对越作战》54军老兵最新回忆录 (1)
2007: 《对越作战》54军老兵最新回忆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