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圣雄甘地是吠舍种姓zt
送交者: sign 2013年06月15日22:22:22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雅利安人认为毗湿奴化身佛陀是为了迷惑罗刹-伍拾陆-[16618bytes|2013-06-12]
  •  

     

    印度的电影明星俊男美女,往往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
    发帖者:圣雄甘地是吠舍种姓 (时间:2013-06-16 01:04:16)

    --------------------------------------------------------------------------------
    http://www. 【】
    吠陀经典中的雷神 是与阿修罗干仗的帝释天(雷神因陀罗 欲界的仞利天)


    吠陀经典中的牛神 是帮帝释天打击阿修罗的毗湿奴(举佛法惑凶神罗刹至败亡的佛陀 以三步诈鬼王阎摩[魔王]得天地的侏儒)


    婆罗门教主神  是创世的梵天(色界最初级的初禅天) 即是泰国的四面佛(本有五个头,因与湿婆争论谁是创世者而被愤怒的湿婆砍掉一个,剩四个头)。由于梵天创造了世界和神,但也创造了魔鬼与灾难,所以现在信奉梵天的教徒不多。


    印度教湿婆林伽性力派主神  是毁世与再生的湿婆(色界最高级的五重天里色究竟天中心的大自在天暴风神楼陀罗),其次子是韦驮。湿婆的第三只眼曾经摧毁过好几座魔城。


    佛教六道众生中的天道有二十八层,欲界六层,色界十八层,无色界四层。从欲界到无色界,应是按能级分布的,越往上,能级越高,能量越大,生命力越强。但创世的梵天,比能够毁灭世界的大自在天(湿婆)的能量能级生命力要弱很多。


    当然能够毁灭世界,并非指就一定去毁灭世界,当一个时代结束时,他毁灭世界,为新世界的再生做准备。各个劫数里的世界,世界有自己的成住坏灭,有自己的周期,怪不得湿婆,即使湿婆是执行者。


    ++++++++++++++++++++++

     


    湿婆与梵天的关系,类似于印度种姓制度里的刹帝利(武士 王者 杀戳者)与吠舍(工商阶层 农夫 客商 生产者)的关系


    湿婆这个名字是在印度教时代出现的,他的原型一般被认为是吠陀时代的神话中的风暴之神楼陀罗,意即愤怒(梵文中,楼陀罗是风暴之神湿婆,因陀罗是雷神帝释天,首陀罗是四种姓之底层的农奴与奴隶,旃陀罗就四个种姓之外的最低层的贱民)。因为他是梵天愤怒的产物。湿婆又译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征着“昌盛”和“吉祥”,同时又象征着“毁灭”。拥有毁灭和再生的力量。一方面是强大无比令人恐惧的破坏神,而另一方面却又因替人畜治病而被称为治疗者,在印度教神话中,这位大神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在《梵书》、《奥义书》两大史诗及往世书中都载有湿婆的神话。


    湿婆因为其单纯任性同时深不可测的性格,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而如同盘古开天地一般的创世者梵天,则住在色界之底)。在佛教教义中,尽管是大自在天,却仍然是在“天、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这六道之中轮回,没有出离轮回,没有摆脱轮回。同时,也是因为湿婆单纯任性同时深不可测的性格,令无数信徒迷醉。印度教的湿婆派信徒(主要是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人,达罗毗荼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种姓制度之中的下两层:吠舍种姓与首陀罗种姓。据称,在当代的印度,财权掌握在吠舍手里,并不在婆罗门种姓与刹帝利种姓手里,在当代印度,婆罗门种姓人口有几千万,刹帝利种姓人口有一亿左右,但是,也有属于婆罗门种姓的人是专业乞丐,而印度的圣雄甘地是吠舍种姓,而印度的电影明星们中的那些俊男美女,往往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符合现在审美观的雅利安白种人)将他奉为宇宙最高神,在印度底层民众中得到最广泛信仰崇拜。


    湿婆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智慧与力量。在众神中拥有最强的战斗力,成为毁灭和破坏之神,他长在前额上的第三只眼是一件可怕的武器。这只眼平时总是紧闭着,一旦睁开就会喷出毁天灭地的愤怒之火,摧毁所看到的一切,就连神也不能幸免。描写湿婆的力量的最典型的故事是三都的破坏。这也是一次空前的合作。湿婆在众神的帮助下用一枝箭毁灭了金、银、铁三个恶魔建造的都市。湿婆手中常持的三叉戟,是闪电的象征,可以驱策风暴;身背的黑色弓箭,能够传播瘟疫。身缠的眼镜蛇,更能飞快地冲向敌人施毒。凭借这些神兵利器,湿婆征战八方,诛杀了数不尽的魔鬼,


    湿婆是印度舞蹈的始祖,因此又被尊称为“舞神”。舞蹈既象征着湿婆的荣耀也象征着宇宙的永恒运动,运动是为了使宇宙不朽。在一个旧时代结束时,他还会通过跳坦达瓦之舞来完成世界的毁灭,并使之回归到宇宙精神中(所谓宇宙精神,和老子的“道”差不多)。


    关于湿婆因愤怒的情怀而产生的毁灭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印度教神话中有如下事例说明


    一、湿婆与许多神争吵过,他砍下了梵天的一个头,事因他们争论谁是宇宙的创造者,湿婆被激怒,全身被愤怒包著,众神见到后都称其为恐怖的杀戮者。由于这种罪行,他被罚为流浪汉并以苦行赎罪;诸神还嘲笑他是个丑陋的无家可归的乞丐、肮脏、脾气暴躁且出没于墓地的家伙。但最后湿婆也像梵天和毗湿奴一样拥有自己的天国。


    二、相传湿婆当初没有把与梵天一起创造世界的事放在心上,独自去海底修炼,结果出海时发现世上的一切都安排妥当。气恼之下遂割掉生殖器仍向人间,从此就有了印度人对林伽的崇拜。


    三、在众神为了从乳海中产生甘露用以增强力量战胜魔鬼而搅动乳海期间,被众神用作搅绳的大蛇瓦苏吉吐出了毒液,这种毒液就要滴进乳海,污染甘露并因此会毁灭众神。湿婆冲上前去,把毒液吞进嘴里。他的肌肤(一说是颈项)也因此变成了青色。


    四、当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降凡之际,湿婆为了避免水势过猛淹没众生,他亲自以头接水,让恒河在他的发绺间流转千年,经缓冲后再流到人间。

     

     

    雅利安人认为毗湿奴化身佛陀是为了迷惑罗刹
    发帖者:伍拾陆 (时间:2013-06-12 08:57:48)

    --------------------------------------------------------------------------------
     雅利安人,属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该人种身材较大,皮肤浅白,面长多毛,鼻骨高,瞳孔颜色浅,发色多变。原居于今天俄罗斯南部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古代部落,始居地应该就在南俄草原至伏尔加河下游一带。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被认为印欧语系民族的共同祖先。

    纳粹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标准是指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就是雅利安人(不包括金发碧眼的犹太人),纳粹认为北欧人种是最纯种的雅利安人(因金发碧眼在北欧最常见),纳粹宣扬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主宰种族。


    然而,古老的文献中没有一个字提到“雅利安人”的“金发碧眼”这个特征。如今,“雅利安人”作为一个种族主义词汇,很少被西方世界提及,所谓“金发碧眼”的“纯粹雅利安人”在远古历史上是否是个真实的存在,现在也没有定论,但是它却真实的存在于近现代历史上,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它其实还潜伏在西方那些傲慢的骨子里坚信白人至上的人群的内心深处


    有人认为,德国人不是雅利安人,跟雅利安人接近的是伊朗和印度人,还有俄国人和吉普赛人。德国人Y染色体和雅利安人Y染色体差得很远。雅利安人实际上是指进入印度的一部分东迁的印欧人。雅利安人同日耳曼人同属于欧罗巴人种,但与日耳曼人相比,雅利安人同斯拉夫人更为接近,语言更接近。斯拉夫民族共分三部分:分别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东斯拉夫:即是现在的俄罗斯民族,乌克兰民族。西斯拉夫:即是现在的波兰民族,捷克民族。南斯拉夫:即是以前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简称"南联邦".包括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雅利安人实际是指史前时期居住在今伊朗和印度北部的一个民族。雅利安一词源自波斯文,意为“有信仰的人”,另一说源自梵文,意为“高尚”。二者都含“有底线”的意思,无论是高尚还是有信仰,做人做事都讲究有底线,不能逾越底线,有规矩,有操守,不是不择手段而无所不用其极,与物质利益绝对致上的下流无耻有着相当的区别。


    公元前3500年开始,大种马的选育、辐条车轮的发明以及两轮战车从南高加索的传入,使王族和武士阶层发展起来。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雅利安人部落开始不断向外迁徙,向西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向东深入欧亚的腹地,向南则伸入西亚和南亚,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世界性游牧部落迁徙浪潮。雅利安人从此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开始对南方富庶地区进行入侵。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从俄罗斯南部的库班地区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小亚细亚的安那托利亚高原。同一时期,居于黑海沿岸的另一支,进入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接着陆续分批进入希腊,被称为希腊人。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进,他们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被称为拉丁人。拉丁人是这些迁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与此同时,另一些雅利安人继续向西和北两个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的塞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


    也是从公元前2000年代初开始,又一支雅利安部落从里海西岸分批南下进入伊朗高原,称为伊朗雅利安人,后来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则定居在这一地区的西北部和西南部


    雅利安人中有一支向东迁徙,到达祁连山北,这批人在世界历史中被称为塞种人,在我国被称为大月氏,此时正是我国的秦末汉初,匈奴兴盛的时代,匈奴击败了大月氏,于是一批大月氏人西迁,躲避匈奴。

    一支说梵语的民族,是白种人,自称“雅利安”,意为高贵者,公元前1500年,越过白雪覆盖的帕米尔高原,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陆续涌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带,征服了当地的大部分达罗毗荼人。远古时期,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主要是旁遮普的地区,印度-雅利安人以此为基地向恒河流域扩张,开创了灿烂的古代印度吠(fei 音同沸)陀文明,形成了吠陀教,崇拜多神,实行烦琐的祭祀。公元前1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又从印度河上游向东推进至朱木那河、恒河流域,史家称这个时期为后吠陀或梵书、奥义书时期。当时,印度次大陆已开始使用铁器,农业有了重大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逐步兴起,并具有较大的规模。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分化,以后逐渐形成并确立了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以《梨俱吠陀》为中心内容的吠陀宗教为了适应上述变化,开始进行重大的革新,出现了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的婆罗门教。


    其他一些雅利安民族还扩展到中亚的高山地区。这些地方迄今尤有金发碧眼的北欧系诸种族,不过他们如今用的是蒙古语。几乎与此同时,他们的另一支占领了伊朗高原,称为米底人、波斯人的祖先,是他们终结了文明古国巴布伦,并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意义上强大的帝国――波斯帝国。比这更早的时代,他们还从小亚细亚进入爱琴海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并随后开创了古希腊文明的辉煌时代,并通过罗马帝国达到了他的最高峰。他们中相对较晚的一群人,从公元前2世纪左右进入欧洲北部,并最终征服了不列颠


    早期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向神祈祷的主要内容是愿神赐牛,除牛以外,雅利安人已驯养绵羊、山羊、驴、马和狗。雅利安人养牲畜主要是为了取得乳汁并用它制成乳酪。衣服是用羊毛织成的,食物主要是乳酪、蔬菜和果实。只有在祭祀和宴客时才杀牛,在盛大的节日和家族集会时可能也吃肉类,杀牲畜吃肉的时候不多。


    通过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北部后的希腊人的眼睛,首次用世俗眼光一窥这一文化的所有细节。这些希腊人给我们描绘的这一文化,不但异常关注哲学和玄学,而且在世俗事务方面也取得惊人成就。包括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数字体系(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是阿拉伯人从印度人那里学来的)在内的数学的发祥地,也是钢铁加工的基地。印度的钢后来通过阿拉伯人以“大马士革钢”和“托莱多剑”的形式传到西方,但钢本身则是印度的。被称为Ayurveda(Ayur是“长寿”,veda是“知识”)的印度医学,丰富了希腊和中国的医学知识并广为传扬


    雅利安吠陀文化与印度西北部土著文化相结合,约于公元前7世纪形成了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且仍属于多神教,但是已经有了三大主神:梵天(Brahmā)、毗湿奴(Visnu)、湿婆(Siva),他们分别代表了宇宙的“创造”、“护持”、“毁灭”。


    印度最古老的书――《梨俱吠陀》,这本书被认为是公元前1000年以前创作的。但是在古代波斯,同样有一本古代经书叫做《阿维斯塔》,这是一种古代宗教的圣经,这种宗教叫做祆(音仙)教,在中国曾有广泛的信徒,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安禄山和方腊都是祆教徒。而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著名的明教,其实是由祆教发展而来的摩尼教。祆教的因为供奉圣火坛的特点又被通俗的称为拜火教。


    在祆教圣经《阿维斯塔》中间,有17章的赞美诗(亚什特yasht),几乎都能在古印度的《梨俱吠陀》中找到对应文本,除了一些发音不同,几乎没什么区别。


    婆罗门教(Brahmanism)是印度古代宗教,现在流行的印度教的古代形式。崇拜梵天,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公元8、9世纪,婆罗门教逐渐发展成为印度教。印度教与婆罗门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教义基本相同,都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前期婆罗门教则称为“古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是吠陀。原意为宗教的知识,后来转化为对婆罗门教、印度教经典的总称。中国古代史籍中音译为毗陀、薜陀、围陀;意译为明论、知论等。从广义上说,吠陀是用吠陀梵文写作的一些西北印度文献的汇总,是关于对神的诵歌和祷文的文集;约在公元前20世纪到前10世纪间形成,它包含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从狭义上说,吠陀只是指吠陀本集。


    婆罗门教的主要教义是:“梵天”是婆罗门教的创世主,世界万物、人、乃至神都是由他创造出来的。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是: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这三大纲领是由“梵书”确立的。梵书又称“婆罗门书”、“净行书”,是婆罗门教的重要典籍,约形成于公元前一千年至公元前五百年间。


    现存梵书有十五部,例如附属《梨俱吠陀》的《爱达罗氏梵书》、附属《夜柔吠陀》的《百道梵书》(此书首次提出了灵魂转世的理论很容易与佛教哲学的三世因果相混淆。佛教是否认灵魂实有的)。


    梵书形成年代约在公元前10~前8世纪前后。森林书是梵书的附属部分。因在森林中传授而得名。奥义书是森林书的附属部分,也是吠陀的最后部分。它往往和森林书相混,不易辨别。它的梵文原义是“近坐”、“秘密的相会”,引申而成为师生对坐所传的秘密教义。奥义书也被称为“吠檀多”(意为“吠陀的末尾”或“吠陀的最高意义”)。流传下来的奥义书有200多种,一般认为成书于公元前7~前5世纪,最晚的是16世纪的作品,内容极为庞杂,且相互矛盾;其中最古的部分,据考证为13种,重要的有《广森林奥义》和《唱徒奥义》等。奥义书在很多方面已开始摆脱宗教神话的内容,以探讨人的本质、世界的根源、人和精神世界的关系、死后的命运等哲学问题。


    在梵书、奥义书时代,吠陀万神殿中的一些神开始成为婆罗门教的主神,从而出现了“三神一体”的梵天(创造神)、毗湿努(护持神)和湿婆(破坏神)。


    吠陀本集分《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4部。这4部书又可分为两组,前3部是一组,《阿闼婆吠陀》是另一组。《梨俱吠陀》是吠陀中最古老的本集,约在公元前20世纪末形成,但其中部分可能出现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四吠陀,尤其是《梨俱吠陀》虽然绝大部分是神话和对神的赞歌。《梨俱吠陀》即“赞诵明论”,《娑摩吠陀》即“歌咏明论”,《夜柔吠陀》即“祭祀明论”,《阿达婆吠陀》即“祛灾明论”。全书共10卷,收集了对于自然诸神的赞歌和祭祀祷文共1028首。《耶柔吠陀》的内容主要是说明在祭祀时如何应用这些诗歌,其中大多数赞歌亦出现在《梨俱吠陀》本集中。《娑摩吠陀》是把《梨俱吠陀》中的绝大部分赞歌配上曲调的歌曲集或旋律集,在祭祀时用来歌唱,共1549首。《婆摩吠陀》、《耶柔吠陀》出现的时间较《梨俱吠陀》为晚,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以后。《阿闼婆吠陀》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前后,是巫术、咒语的汇集,共20卷,收集赞歌730首,记录了各种巫术和咒法;它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主要记录的是巫术、神话,但亦包含着一些天文学、医学思想的萌芽。


    《梨俱吠陀》的前 7卷是神话的宇宙构成论、多神论、泛神论、神人-神畜-神物同形或同质论。从第 8卷开始,逐渐向一神论过渡:与此同时,吠陀哲学家开始对宇宙本原、人的本质进行哲学探究。在《梨俱吠陀》的末卷、也是形成较晚的一卷《原人歌》中已见印度种姓制度的端倪。第一次提到社会地位不同的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吠陀诗人宣称:婆罗门从原人口中生出,刹帝利从臂中生出,吠舍从腿中生出,首陀罗从脚生出。种姓制度的正式确立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之后,即梵书制作和奴隶制国家形成的时期。当时的种姓分为四等,即婆罗门(祭司)、刹帝利(王族、武士)、吠舍(农民、手工业者及商人)和首陀罗(奴隶)。四种姓中婆罗门最高贵,首陀罗最卑下,首陀罗一般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此外,在吠陀末期还出现了种姓以外的旃陀罗(贱民)。他们被称为“扫除污物的人”。


    吠陀本集的汉译名,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不尽相同。如三国的《摩登伽经》译为赞诵、祭祀、歌咏、禳灾;南朝宋的译为忆力、阿他、耶训、三摩;梁陈的《金七十论》分别译四吠陀为娑摩夜集力(第四部名称原缺);隋《百论疏》译为荷力、冶受、三摩、阿闼;唐译为寿、祠、平、术;《金光明经疏》译为颜力(寿明)、耶树、娑摩、阿闼(术明)。这些不同译名,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婆罗门教的理解。


    公元前5世纪,约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时代,吠陀著名的注释家耶斯迦在其所著《尼禄多》中把神分为天、空、地三界。空界有雷神因陀罗(帝释天),暴风神楼陀罗。还有马神达弟克罗,牛神毗湿奴(遍入天,后在印度教中转化为主神之一),管理死鬼之王阎摩,凶神罗刹,恶神阿修罗(意译非天)等。


    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创世者,神有福德神通大势力,若无通达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仍为六道轮回转世的众生之一。不论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进修,同样可以成就阿罗汉、菩萨或佛的果位。人人都具有觉悟缘起的性能,都有可能成佛。这和婆罗门教所谓的梵天创世神权之说是迥然相异的。


    婆罗门教的主神之一湿婆,其雏形是吠陀万神殿中的暴风神楼陀罗。公元前6世纪前后出现的法经中称楼陀罗-湿婆为大天神或自在主。公元前 350年前编纂的《白骡奥义》赞为掌管天地生灭的“唯一神”(世尊)。贵霜王朝国王阎膏珍曾在金币上铸造湿婆神的形象。


    神学家们从梵天(Brahm)一词中概括与抽象出一个形而上学的实体“梵”(Brahman),并将其作为世界的最高实在,一切事物的主宰。他们把这个梵和作为人的主体的阿特曼(灵魂,我)结合并相等同,建立了“梵我一如”的原理,由于人的无明(无知),人对尘世的眷恋,受到业报规律的束缚,因而把梵和我看作了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人能摈弃社会生活,抑制五情六欲,实行达磨(法)的规定,那么,他就可以直观阿特曼的睿智本质,亲证梵和我同一,从而获得解脱。


    后来,由婆罗门教发展而来的印度教的许多流派中,又以毗湿奴派、湿婆派及性力派为主。

    印度教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以后,佛教遭受严重迫害,印度教却因为与伊斯兰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保持着很大的势力。


    湿婆 (Shiva 音为希瓦 或细娃) 与梵天(Brahma) 和毗湿奴(Vishnu 音为威士怒 或伍拾陆)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三位一体:梵天(Brahma,创造者),毗湿奴(Vishnu,维护者)和湿婆(Shiva,毁灭者)


    印度宗教文化中又有众神之首因陀罗(帝释天)以及三相神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等,不同时代不同教派各个神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认为毗湿奴是宇宙的主宰

    印度教中湿婆派则认为,湿婆才是宇宙的主宰

    但无论是毗湿奴派还是湿婆派都认为,梵天(大梵天也是我们所说的泰国四面佛)的地位在湿婆和毗湿奴之下。世界的实质不过是梵天之梦。


    在佛教中,天为六道轮回中的一种,称为天道,或天趣,而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自然界的天。六道(天 人 阿修罗 畜牲 鬼 地狱 共有六道)中,以“天”一道,最胜最乐、最善最高。天道之中,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有二十八天。


    印度教称帝释天为因陀罗,帝释天,梵名Sakra-devanam-Indra,音译为“释迦提醒因陀罗”意为“天帝”, 又作天帝释、天主、释提桓因、释迦提婆,释迦是姓“能”的意思;提桓是天的意思;因陀罗是帝的意思;合起来即能天帝、天帝。出自印度吠陀神话,据说他是世界的主神,尊为"世界大王"。在神话里,所有行善者皆可转世为帝释天,据说释迦牟尼本人就曾经30多次转世为帝释天。在佛教中,帝释天是欲界的第二层天――仞利天,天人寿命一千岁(合人间3600万年)此天1日夜合人间100年,行淫同人间,衣食随念而来。天人身净有大光明, 心常欢喜,无不适意事。(在欲界的天人之中,夜摩天人行淫以勾抱方式。兜率陀天人执手成淫。他化自在天人以相视而成淫)


    帝释天每次被阿修罗打败以后都会去找毗湿奴帮忙,击败阿修罗,所在帝释天也从命于毗湿奴。据《譬喻经》说,阿修罗王之女容貌姝丽,帝释天以重金聘求,并且扬言,如若不允,即诉诸武力。阿修罗王大怒,遂爆发大战。经多次酣战,互有胜负,最后讲和,阿修罗王以女纳于帝释,而帝释则以甘露作为回报。阿修罗王是佛国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又是一位好战的恶神。佛经里记述阿修罗王与帝释天主争斗的故事很多。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是六道众之一。


    帝释天作为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


    婆罗门教中最崇拜的主神大梵天,在佛教中,已经不是欲界,而是色界天,已经没有财色名食睡这样的欲望 但还有身形,还有色身。传说大梵天王原来有五个脑袋,后被湿婆(大自在天)毁去一个,剩下四个头各面向一方,四只手分别持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钵。即四面佛。初禅三天统称梵天。为大梵天王。因无量清净,故名梵天。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寿命半劫。(色界十八天,色界由低往高,大抵可分为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四天,五重天)


    五重天中的最高境界是色究竟天,寿命16000劫。大自在天――位于色究竟天的中央,着十位菩萨,称为大自在天王。佛教文献的大自在天,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湿婆,是吠陀中的风暴之神――鲁陀罗――是梵天愤怒的产物。在他可怕的外表后面,却隐藏着一颗怜悯之心。谁要是真心向他求饶,他都慈悲为怀给予宽恕。湿婆,亦即仁慈的意思。在印度教中的基本象征是林伽(男性生殖器),《室犍陀往世书》尊林伽为宇宙的最高存在,主宰宇宙的创生与末日。


    大自在天湿婆的代表意义是毁灭之神。湿婆为印度教毁灭之神,在《梵书》、《奥义书》两大史诗及往世书中都载有他的神话。他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毁灭一切的神火,他吞下能毁灭世界的毒药,湿婆是苦行之神,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他还是舞蹈之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被誉为舞王。


    印度教湿婆派林伽派性力派认为,在宇宙肇始之际,毗湿奴和梵天巧遇全知的湿婆那巨大的林伽,“湿婆”意为“吉祥”,而“林伽”意为“标志”。因此,湿婆的林伽代表“吉祥的宇宙大神的标志”,也毁灭之神,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湿婆是最能体现印度教诸神复杂和双面性的神祇。他有着善恶双重性格,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就是:绝对的强和绝对的酷。湿婆的形象是一面三眼四臂,湿婆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形象——林伽。林伽是男性生殖器,象征着再生。根据印度教的思想,宇宙的创造、维持以及毁灭都出自同一位神,那就是湿婆神的林伽


    湿婆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又叫乌玛(光明、美丽)。湿婆与帕尔瓦蒂的儿子伽内什是可爱的象头神,另一个儿子塞犍陀则是勇敢的正义的伟大的帅气的战神。塞犍陀就是佛教的护法天尊――韦驮菩萨。


    现代印度教诸派中,以湿婆派与毗湿奴派最有势力。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中国泉州曾多次发现元代湿婆教雕刻遗物共200余方,特别是近年来屡有新发现。五十年代初期吴文良曾收集到类似的龛状石。湿婆教的神像在泉州一带发现得不少。


    印度教徒中有一派——毗湿奴派(Vaishnavism)专门供奉毗湿奴。在吠陀时代,毗湿奴可能是太阳神的一个称号;在史诗和往世书时代,他被认为是印度三大神中的保护之神。毗湿奴(Vishnu)在吠陀神话中仅以跨出丈量世界的“三步”而著称,并不是十分崇高的神祇,而在印度教神话中地位却大大提高,被认为是拥有和梵天对等甚至超越的地位。而且在佛教中,己超越了天道,进入佛菩萨的跳出轮回的境界


    在创造世界之神话的一个版本中提到: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相当于人间43亿2千万年)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中张出了一株莲花,莲花绽放时发出了数千倍于太阳的光华,其中诞生了梵天,然后梵天再创造了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深受印度教影响的佛教经典《大正藏》上记载:“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指的就是这件事。所以也有人认为毗湿奴是创造神梵天的创造者,因此理应拥有比其更高的地位。很多毗湿奴教派的信徒认为毗湿奴的地位在梵天和湿婆之上,认为只有毗湿奴才是唯一真正的神,而梵天和湿婆等都只能算是“半神”(崇拜湿婆的信徒也会反过来认为自己信奉的神才是最伟大的)。


    在吠陀神话中的毗湿奴并非有力量的神。但在婆罗门教与印度教中,毗湿奴是宇宙之神,同时也是世界的保护神,他代表一切美好的象征。在由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印度教的教义中,佛陀,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毗湿奴(即吠陀中的牛神)的化身之一,怂恿妖魔和恶人渺视吠陀、弃绝种姓、否认天神,引导他们自我毁灭。由于编写教义的一定是婆罗门种姓的阶层,所以,这种说法也必定是雅利安人的编创。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大饥荒半世纪后官方终于封不住真相
    2012: 如果社会没有公平和正义,那么重拾毛思
    2011: 毛泽东三保习仲勋
    2011: 专访辛子陵(2):毛是空想社会主义代
    2010: 宋埠事件-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大规模杀俘
    2010: 看看毛主席的真实身高
    2009: 毛泽东总是与四军过不去(红四方面军
    2009: 寻求肝源,抢救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刘金涛
    2008: 新桌面真难受!
    2008: 建议:除去“主题:网友:发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