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灵机一动 > 帖子
病原微生物与人类
送交者: 晟然 2017年06月12日05:25:53 于 [灵机一动] 发送悄悄话

 

病原微生物与人类

 

    在谈论病原微生物的行为之前,有必要作一点小小的解释。繁衍造成的生物数量增长是指数形式的,“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有限的自然资源无疑不能容许增长无限持续下去,指数的威力使得同一物种内部很快就产生了僧多粥少的生存斗争(与许多人可能产生的误解不同,这种内部竞争才是“为生存而斗争”的核心,物种之间的斗争反而不是)。能够更好地适应当时的气候、土壤、水源、其它生物影响等环境因素而存活下来的个体,有机会繁衍更多的后代,取得暂时的优势,反之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基因变异的存在,使生物有机会产生新的适应能力来参与竞争。变动的环境与变异的基因,使生命舞台上不断演出新的剧情,这场戏在自然选择和生存斗争两项规则支配下就能继续下去,无须假手神灵,也不需要生物本身具有明确的意识(就我们所知,唯一有意识地干预自身繁衍的物种是人类,而且目前的干预方向——计划生育——是与自然方向背道而驰的)。为了行文的方便,人们会说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如何如何变异”,必须注意这种有点人格化的表述只是对斗争与选择过程的一个简略说法,并不表示进化历程包含着生物的主观意愿。选择是自然的规律,生物个体不过浑浑沌沌、身不由主地卷入其中罢了。

 


  病菌和病毒是人类的敌人。我们的国家正处于战争状态,对手是某种冠状病毒,我们必须赢得胜利。不过,病原体何以成为病原体?外伤、衰老、基因缺陷直接损坏我们机体的零件,由此产生的疾病比较容易理解。但某些微生物为什么要使我们生病?对付这些显微镜下才看得见的敌人,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的教训仍然是有用的。研究它们需要从这场战争中获得的利益,进而分析其战略战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付它。

  对微生物来说,我们的身体是居所、食物和传播中转站。它们并不是为毁灭我们或使我们痛苦而生的。只是,自然选择偏爱那些善于生存、繁衍并尽可能广地传播的微生物,促使它们演化出了种种手段,我们也被牵连了进来。有时候人体本来不是某种微生物必须的宿主和传播媒介,却在它偶尔捞过界时做了牺牲品。比如历史上总共杀死了约2亿人、一次大发作就能抹去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人类对中世纪的记忆中留下“黑死病”恐怖回忆的鼠疫,它的病原体鼠疫杆菌主要生活在老鼠身上,通过跳蚤在老鼠之间传播。不幸的是跳蚤还要咬人,人染上病之后,又有新的跳蚤来帮助传播,肺炎型鼠疫更可以通过人呼出的飞沫传播给其它人,于是灾难开始了。

  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传染病给我们带来的生理痛苦,并不是病原微生物的目的,只是无心的结果。在这些痛苦中,有的是微生物为了增强自身传播能力而采取的手段的副产品,比如拉肚子;有的是机体自身的防卫措施,比如发热(为了把微生物烤死);有的对微生物和人体双方都有好处,比如咳嗽和打喷嚏;还有的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比如机体组织的损坏。至于导致寄生的宿主死亡,一般说来对微生物本身并没有好处,甚至是一种自拆墙脚的行为,除非这种微生物本来就是靠宿主死后被别的动物吃掉而传播的。

  除了母婴垂直感染这样恶劣的做法,微生物想要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通常要利用中间渠道。就像花粉借助蜜蜂的翅膀,微生物也借助翅膀来传播,比如蚊子和苍蝇,当然还有跳蚤的腿。更主动的做法是使人体发生一些变化,产生有利于微生物传播的因素。这些变化表现为“症状”,比如皮肤溃烂增加了接触传染的机会,拉肚子使大量微生物有机会通过排泄物进入公用水源。咳嗽和喷嚏是人体驱逐微生物的防御反应,却也使微生物有机会乘坐飞沫在空气中散播,这真是一种让人吃惊的“双赢”——当然,以这种方式驱逐病原体只对特定人类个体而言是有利的,对整个人群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大家要戴口罩。在北京的SARS危机中,有朋友说:“原本认为5米左右就很安全,今天路上见到一位,一个喷嚏飞溅7、8米……决定把安全距离扩展到10米方圆……”



  面对外来入侵者,我们的机体拥有一套强大的化学武器系统——免疫机制。免疫细胞四处巡查,核对细胞的“身份证”(表面的某种标志物质),搜索一切可疑的外来蛋白质,发起攻击。病原微生物演化出欺骗、逃避和反攻的手段,对抗免疫作用。而我们再演化出对付这些手段的手段。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拉锯战。对于致命的急性传染病,我们中间的幸运者,在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某种传染病的抗体后,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都不必担心复发。不幸者则被夺去生命。

  原始社会是不会有大型急性传染病的——这决不表示更安全,事实上那时候人类更容易因为与动物接触过多而传染上多种疾病。只不过原始时代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极其不发达的社会,不足以“支持”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如果某种致病微生物能够迅速传播并很快致人于死地,那么它可能彻底把一个部落从地球上抹去,或者杀死部落中的大多数人、只留下极少数拥有免疫力的幸运儿,然后自己也消失了,因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再有传播的对象。

  农业使土地能支持比狩猎-采集时代大得多的人口密度。密集的定居人口,使微生物有更多机会通过接触、垃圾、尤其是被排泄物污染的水源等途径进行传播。在现代卫生意识未曾诞生而人口已稠密到一定程度、不同地区贸易接触频繁的时代,人类社会——特别是城市——简直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型的病菌培养皿,传染病的发酵池。有了足够多的人,病原体就能在把所有能感染的人都感染到了、快要消失的时候,及时地找到一批新的对象——下一代人。

  非致命的传染病如麻疯对人口密度的要求较低,它们可能伴随我们很久了。大多数我们熟悉的烈性传染病如天花、鼠疫,都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们是文明的产物。大规模群居的动物可能在野生状态时已经携带了一些致病微生物,我们的祖先驯养它们、在生活中与之有密切接触,给了微生物演化到适应于人体环境、发生物种间转移的机会。牛带来天花(这可以从牛痘疫苗的名称中窥见端倪)、麻疹和肺结核;流感是猪和家禽的赠品。当然还有一些疾病的来源并非人类喜爱的动物,比如因为丰富的粮食储备而主动接近我们的某种人人喊打的小型啮齿动物。

  由于基因的差异,一些人对某一传染病天生拥有更强的抵御能力,更有机会存活并繁殖后代。因此,一场传染病的袭击,会使劫后的人群中拥有抗病基因的人比例增加。这就是进化。文明延续已久的社会,经历过多次劫难,人群对部分疾病的抵抗力多少会增强一些。十六世纪,西班牙人科蒂斯带着几百名士兵毁灭了拥有几百万人的美洲阿兹台克文明,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他的火枪或狡智,而是无意中带来的天花病毒。城市文明起源较迟、驯养群居动物较少的美洲人,在旧大陆传来的疾病面前异常脆弱。哥伦布之后的两个世纪里,新大陆人口减少了95%。当然,反过来,欧洲人所未曾遭遇过的疾病也对其殖民历程造成障碍,例如疟疾和黄热病。



  以上所说的,是残酷的自然法则支配下残酷的历史。考虑到人类与微生物繁衍周期的巨大差异,如果人类只是被动地依靠淘汰和选择来与微生物进行这场无休止的战争,那就永远只能忍受这种残酷。固然,宿主的过快死亡对病原体也是不利的,因此微生物也在经受淘汰,在演化中削弱自己的毒性。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是第一种主动反抗自然选择的生物。我们虽在荒唐的战争中彼此杀戮,却也在努力活下去,并努力让自己所爱的人活下去,不肯认命地被淘汰。进化最奇特的产物——人类的脑,在痛苦和恐惧中不断寻求对抗疾病的办法。我们祈求各路神明,举行古怪的仪式,在想象力驱使下用荒谬错误的方法治病,或把怒气发作在无辜的替罪羊身上。在文明起源数千年之后——太慢了,真是太慢了——人类终于开始正确地追究疾病的原因,找到一些真正有效的办法。 

  我们容易想到青霉毒和异烟肼;还容易想到牛痘和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的,伟大的琴纳、巴斯德、弗莱明和他们的同行!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对着看不见的敌人束手无策,一次次被屠戮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细菌学说之后的现代医学终于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知己知彼。不过,除了特效药和疫苗,控制传染病另一个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的因素,经常被我们遗忘,那就是下水道、厕所、卫生习惯。这些东西已经太深地渗入我们的生活,很难让人觉得有什么特别。但事实上,考虑到这些问题的公共卫生事业,是19世纪才开始的。

  虽然考古学家在我国一座西汉墓葬中发现了有水冲马桶装置的厕所,但在那个时代及其后相当长时间,这玩艺显然不是普遍存在的。16、17世纪的花都巴黎,人们随地便溺,把污水泼在街上,其它大城市也好不了多少(顺便说一句,据说路易十四国王一辈子只洗两次澡;宫廷贵族扑满了香粉的华丽假发中长着虱子。王公贵族尚且如此,平民的卫生习惯就更不用提了)。致病微生物容易在水源中生存和传播,洪水过后往往瘟疫流行就是一个例证。排泄物污染公用水源,是烈性传染病在人口密集区——尤其是卫生状况差的城市——中容易传播的一个关键原因。19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埃德温?查德威克在参与修订贫民法时,认识到贫困与疾病的关系,于1842年出版了一本研究公共卫生的著作。受其启发,加上伦敦霍乱大流行带来的困扰,英国于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开始大规模建设下水道系统,设立垃圾回收制度。这大大降低了平民的死亡率,此后其它国家相继跟进。细菌学说的问世,使这类措施有了理论基础,得以进一步推广。普遍的个人卫生教育也产生了。

  将SARS与历史上的传染病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到,药物和疫苗并不是我们对抗传染病唯一的工具,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工具。在这类战争的最前线,是看起来极为平常的公共卫生系统,再加上病例的迅速甄别和隔离机制。是的,没有特效药,就会有死亡,会有悲痛。但是,只要这个社会还维持着正常运转,公共卫生系统和防疫隔离机制没有崩溃,我们就可以把传染病控制在小范围内,使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地狱惨景不至于出现,使绝大多数人免于失去亲人的悲痛。



  死亡使人恐惧,生长在现代医学保护伞下的我们更易产生非理性的恐惧,但是我们必须坚强起来。回顾人类与病菌斗争的历史,必须看到,健康、安全不是人类生存的默认状态。自然界充满了危险,我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得那样悲惨,忘记历史是危险的。人类与微生物不断升级的战争没有停止,可能永远也不会停止。SARS一定会消失,不管是因为特效药和疫苗而消失,还是仅仅因为传播被阻断、生存下来的感染者都有了免疫力。但是,以后一定还会有新的传染病出现,放松警惕是危险的。

  如果我们不愿顺从自然的残酷法则,不肯接受婴儿死亡率超过50%、一次传染病消灭数千万人口的事实,就必须凭借我们非自然的财产——智慧、理性、责任感和爱,保持冷静,团结一致,在这场战争中奉陪到底。平时麻痹大意疏于防范,危机来临时惊慌失措,不信任乃至敌视科学,这些行为只会伤害我们自己。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病原体凭一己之力不可能给一个现代文明社会造成致命伤害,只有当我们自己的恐慌摧毁了社会的正常秩序,才是真的大难临头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程艺末,我知道你在探头探脑。你给我滚
2016: 几位五月花号的[难友]们,
2013: 漂流物和水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