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靈機一動 > 帖子
《河神》:觸動觀眾對民俗文化的了解欲
送交者: 西景 2017年08月08日19:24:24 於 [靈機一動] 發送悄悄話

blob.png

如果說《盜墓筆記》打開了神秘的盜墓故事的大門,那麼改編自天下霸唱同名小說的劇作《河神》,則是啟封了即將消失的“水文化”封印。這部被標誌自製劇作品,在豆瓣上得到了7.9的評分,與其調動了網友對“河神”“水怪”的好奇心有關,更與它觸動了觀眾對民俗文化的了解欲有關。

  有人說天下霸唱是新一代中最具想象力的作家,這麼說沒錯,但從他文本所傳遞出來的氣質與精神看,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他是對中國社會民俗以及民間文化有深入了解並且找到了表達方法的作家——這比想象力更重要。

  對“水文化”的過分崇拜,製造出了“河神”偶像,大河有“大河神”,如黃河水神,小河有“小河神”,如你我老家那條彎彎曲曲的水溝,因有“河神”的存在,每年都要淹死一兩個人,來彰顯它的權力。《河神》劇中民國年間的天津衛,有九條大河環繞,對於“河神”的崇敬,自然會衍生許多的故事。不過劇中的“河神”,不是封建迷信故事所刻畫的那樣面目奇怪,而是被擬人化了,落在了天津城裡大伙兒能看得見摸得着的人的身上,他們便是“老河神”郭淳和他的徒弟“小河神”郭得友。

  肉體凡胎可以被稱之為“神”,自然有其過人之處,“老河神”郭淳的絕技是“點煙辨冤”,表面看上去很神奇,用科學的解釋是,進入禪定的境界通過屍體細節來還原兇案現場,“小河神”郭得友因體質問題沒法“點煙辨冤”,但一身出色的水底功夫,足以讓他一次次掙脫“河神”的詛咒,成為能夠征服河水與“河神”的人。作為人的“神”與作為傳說的“河神”爭鬥,人能獲勝的原因不是因為強大,而是因為敬畏,這符合民間文化中“人神交流”的規則,也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合理闡述。

  《河神》其實有着兩個敘事路線。一個是漕運商會少爺丁卯,為破解父親死因拜於“老河神”門下,同時運用科學與民間手藝探案的故事,說白了就是觀眾熟悉的狄仁傑模式。另一個是“水文化”為主導,敘述曾盛行民間的祭祀、神婆、驅魔、邪教等次文化現象。相對於懸疑探案,《河神》的看點顯然在後者,但為了擺脫傳播封建迷信嫌疑,劇作又得費心躲避迷信陷阱。好在兩個敘事路線互相之間切換得比較自如,“鬼神傳說”在劇中只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並無“真鬼”“真神”出現,使得《河神》贏得了傳播空間。

  在內容尺度上,《河神》讓人想到2015年出品的《無心法師》。同為網絡首播的劇作,《河神》是在《無心法師》的基礎上進行了創作方面的調整,在不犧牲看點的情況下,滿足了觀眾對於劇情邏輯、人物內心方面的嚴苛要求。當然,天下霸唱不是推理作家,對於《河神》中涉及推理方面的不足部分,觀眾也應一笑而過。

  在各大網絡自製劇平台上,網劇競爭早已從“以量取勝”跨越到“以質取勝”的階段,傳統電視劇製作團隊介入網劇創作,全明星陣容支撐網劇生產,已成最常見的狀況,優質網劇的質量追求,已經基本上在向傳統平台的大劇看齊。在這樣的背景下,《河神》值得關注的地方,除了其故事與製作質量外,還有一點值得鼓勵:它所啟用的創作班底,全部由新人組成,導演田裡,演員李現、張銘恩、王紫璇、陳芋米、唐以諾等,在與同量級網劇的競爭中,展現了新人的不俗實力。有好故事,不用明星也一樣能成功,這或會成為網劇製作的下一個風向。

轉自凱風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我對陀螺不倒原因的解釋
2016: 為啥說是空間扭曲了而不說愛因斯坦的坐